京津冀一體化障礙?北京市政協委員馬光遠:三地間公共政策差距太大

2020-12-15 中國網

原題:京津冀一體化破題障礙:三地間公共政策差距太大

京津冀一體化破題之問:行政驅動還是市場決定

馬光遠對記者回應說,設立直隸省的可行性不大。當時只是舉此極端例子而已。因為當前京津冀一體化所面臨的最大現實障礙源於行政體制。三地間的公共政策差距太大。比如,養老、醫療、交通、教育等 ]

在多重力量的作用下,京津冀再次開始了一體化進程。

今年兩會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專題座談會上,強調了京津雙城聯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因為意義重大,這一戰略也隨之上升為國家戰略。

京津冀一體化進程的重啟,將此前的多種構想進行了升級。

不過,從現實操作層面,多位專家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何協調公共政策

在上述的座談會上,習近平認為,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要解決好北京發展問題,必須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戰略空間加以考量。

這其中,基礎設施相聯相通、產業發展互補互促、資源要素對接對流、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是主要方向。最終實現的是,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

不過,回顧區域發展歷史,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概念,早年已有提出。

新中國成立後,京津冀的區域合作,早期以經濟技術協作為主要內容。上世紀70年代,在中心城市發展規律和中央計劃指令下,直接導致了京津城市周圍生產要素的集中,結果是,河北錯失一些本來按經濟規律和城市功能應投入的資金和項目。

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這一階段的區域合作主要圍繞區域自然資源展開,並且是在指令性計劃的行政強制手段下進行的,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區域合作。

改革開放後,為打破計劃經濟體制所導致的地方割裂,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得到高層認可。80年代,京津冀晉蒙五省市成立第一個區域經濟聯合組織——華北地區經濟技術協作區。

天津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研究員馬海龍認為,這樣的合作在當時促進物資協作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但是,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軌,政府對企業的控制力減弱,市場主導的區域合作也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區域合作長期陷入低潮。

隨後,圍繞京津冀的概念層出不窮,但是「一省、兩市、三個行政區」的格局尚未發生改變,多年來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上,始終各自為政,未能有效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

甚至有學者提出,要想破局,需要突破行政區劃,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5月28日,北京市政協委員、經濟學者馬光遠[微博]在一次研討會上提出,京津冀要想真正一體化,需要調整行政區劃。最大也是最合理的調整是取消京津直轄市地位,三省市合併設立直隸省。

對此,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樊明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設立直隸省無助於解決三地當前的問題。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不是不作為,而是要在「行政」與「市場」之間把握好度,更多地依靠市場力量推進一體化。

馬光遠對《第一財經日報》回應說,設立直隸省的可行性不大。當時只是舉此極端例子而已。因為當前京津冀一體化所面臨的最大現實障礙源於行政體制。三地間的公共政策差距太大。比如,養老、醫療、交通、教育等。

市場定位論

作為中國早期行政區劃,直隸省意指京師之地。明朝永樂初年,分設南北直隸,分別指南京、北京地區。清朝初年,南直隸改稱江南省,北直隸改稱直隸省,轄境依舊。區域包括,京津二市,冀省大部和魯豫的小部分地區。

「保定」之名起自元朝,寓意「保衛大都,安定天下」。最初出現城鎮時,保定即是作為戰備城市出現。清朝,保定為直隸省會,是直隸總督駐地。1949年,河北建省。省會卻幾經變遷,1968年定為石家莊。

其中,1958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此前,天津是中央直轄市。隨後,河北省會遷往天津。1967年1月,天津恢復直轄市。前一年,河北省會返遷保定。1968年,開始遷往石家莊。

隨著環境變遷,儘管政策反覆,但是京津冀地緣接近的現實沒有改變。多年來,政治地位的不對等,行政區劃的獨立,再加上始終不能找到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自然無法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更遑論「自覺」。

長期以來,北京集中各種資源,遠超城市可承載能力,造成嚴重的「大城市病」,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階段。這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難得機遇。在外需下滑的態勢下,依靠內生動力實現經濟轉型增長,京津冀協同發展承擔歷史責任。

馬光遠對本報記者說,對於京津冀來說,不需要再採用行政式手段進行規劃,因為凡是規劃出來的東西,最終的效果都不一定好。還是應該選擇讓市場對其進行定位。「只要將三地的公共政策進行統一,那麼北京的優勢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明顯了。」

在他看來,這樣的障礙是人為製造的。要想突破這種障礙,需要更高層面的頂層設計。這也是將這一戰略提升到國家層面進行考慮的原因。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微博]在研究報告中提到,新一屆政府再次將區域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京津冀經濟圈的政治戰略比較明顯,首先解決的是首都的安全和環境問題。

在政治、經濟的雙重作用下,京津冀一體化再次啟動。

三方如何共贏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本屆政府要「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

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的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無疑在開放程度、創新能力、經濟發展等諸多方面,都處於國內領跑地位。但是,由於行政體制的差異、有效協調機制的缺乏等原因,京津冀始終落後於另外兩者。

2005年,有研究報告提出「環京津貧困帶」概念。這一區域環繞著3798個貧困村、32個貧困縣,272.6萬貧困人口。該區域是東部沿海地區貧困程度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七年之後,2012年公布的《京津冀藍皮書》中提到,由於京津冀區域發展的不協調,不僅未能縮小與北京周邊郊縣的貧富差距,反而愈加落後。中心城市的虹吸效應,導致地區間經濟梯度落差過大。

數據顯示,河北省經濟總量在京津冀地區佔比逐步下降。從2000年的55.3%下降到2013年的45.5%。人口也進一步逐漸集聚到北京、天津以及周邊的河北省的縣市區,而河北其他地區人口增長相當緩慢。

反觀長三角、珠三角的區域協作,得益於先天優勢,對外開放較早,行政力量幹預較少,更多的是市場驅動,政府引導。

1982年,國務院決定成立上海經濟區,形成長三角的最早雛形,拉開長三角一體化的序幕。從90年代開始,在市場經濟的自發催生下,長三角城市開始聯合發展。在行政職能上,長三角的各個城市都是平等的。於是,在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區域經濟開始向周邊輻射。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戴宏偉認為,長三角發展迅速的原因就是各自的產業定位明確,產業功能錯位,形成組團式發展。日前,中國社會學院城市與競爭力課題組公布,滬蘇浙皖地區已經在原有基礎上浮現出一個更大範圍的世界超級經濟區。

1994年10月,廣東「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2003年,「泛珠三角」概念成熟。廣東省倡導,得到珠江流域地域相鄰、經貿關係緊密的八省(區)和港澳的響應。

儘管長三角、珠三角仍需破除壁壘,解決短期利益之爭,也只是區域之間的協調問題。但是,政治色彩濃厚的京津冀一體化,如果要避免重蹈過去覆轍,解決三者政治地位的不均等問題,需要更加重視頂層設計。

如果此前,只是河北的一廂情願,如今更多的是三省市的合作共贏。保定市發改委副主任楊軍曾表示,「北京也表態了,醫院、學校的增量部分不再批了,人家也是為了控制城市規模,包括產業他們也要研究,哪些轉移,哪些留下。」

盤古智庫城鎮化首席研究員易鵬[微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從頂層設計來看,可以成立京津冀一體化的小組,但是不要指望太多。因為即使成立,也應該主要起協調作用,更多的是要交給市場和技術去做。」人民政協網轉自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焦點

  • 學者建議撤掉天津直轄市建制 在京津冀建直隸省
    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央廣網主辦的《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報告會》——《五月談:京津冀一體化,誰的「一畝三分地」》今天下午舉行,北京市政協委員、經濟學者馬光遠表示,等級森嚴的行政區劃是阻礙京津冀一體化的障礙之一,
  • 北京政協委員馬光遠微博炮轟中國聯通偷流量
    7月7日,經濟學者、北京市政協委員馬光遠在個人微博裡「控訴」中國聯通偷流量。短短幾個小時,這條微博就得到800多條評論、3000多條轉發。對此,北京聯通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正在調查中。    7月7日,經濟學者、北京市政協委員馬光遠在個人微博裡「控訴」中國聯通偷流量。
  • 北京市全國政協委員在京視察
    北京市全國政協委員在京視察吉林參加12月10日下午,市政協、市委統戰部聯合組織部分北京市全國政協委員就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工作進行視察。委員們來到大運河森林公園,聽取城市副中心河道綜合整治、園林綠化規劃、文物保護情況等方面介紹,登上月島觀景臺,察看大運河沿岸生態環境治理等工作;在通州文化旅遊區規劃展廳,通過沙盤模型了解園區產業規劃、項目建設等情況;走進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察看相關配套工程施工進展。
  • 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北京取消對天津汽車的限行政策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建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雙城聯動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取消對天津汽車的限行政策。 「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這原是民航對於京津冀三地機場航空資源不平衡的無奈。如今,隨著京津冀民航機場一體化運行管理加速落實,這一長期困擾中國民航業的難題有望得到根治。
  • 北京政協委員5年提交六千提案 推動民生改善
    2012年,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機關服務中心主任王國鎮就提交了《關於加強北京市空氣汙染治理力度的提案》。該提案的提出凝聚了社會各界對進一步深化大氣汙染防治的共識,被列為當年市政協領導重點督辦提案。  「那些天,一到單位大家就在談論今天的PM2.5超標多少。空氣汙染治理關係到每一個人,我認為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應當呼籲政府引起重視,下大力氣去解決空氣汙染的問題。」
  • 「三界碑」作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百姓期盼
    「京津冀一體化」的類似提法已有多年,但歷史上本就分分合合的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至今在各個領域的發展狀況依然不可同日而語。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使得這一區域再度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記者近日從三省市交界處地標「三界碑」出發,深入三地農村採訪,傾聽村民講述「三界碑」下發生的故事,梳理老百姓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期盼。
  • 全國政協委員楊德才:長三角一體化要傳幫帶、共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要傳幫帶、共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楊德才。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劉曉攝「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蘇浙滬皖等各相關省市都面臨著巨大發展機遇,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在產業發展、交通對接、公共服務等各方面推進一批突破行政壁壘的制度創新,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 「兩會」北三縣雙號建議來了!推動與北京社保互通,市政向東延伸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今年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五年,以北三縣為首的環京區域,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承接地之一,也受到了兩會代表的特別關注。並且已經有了兩項重要建議!• 一號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建議,北京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布局。
  • 京津冀三地協同服務中小企業成長
    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協同服務中小企業成長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苑立立、米彥澤)自2016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共同成立京津冀中小企業服務一體化協同發展小組以來,協同發展小組聚焦園區建設、企業服務和投融資三方面服務功能
  • 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張蕊做客本網委員會客廳
    圖為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張蕊接受人民政協網的採訪。圖為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張蕊接受人民政協網的採訪。圖為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張蕊接受人民政協網的採訪。圖為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張蕊接受人民政協網的採訪。圖為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張蕊接受人民政協網的採訪。
  • 【權威觀點】馬光遠:經濟學家要始終牢記「經世濟民」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本文約5000字,讀完約12分鐘【小i導讀】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馬光遠,馬光遠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新浪:您最初是如何接觸到經濟學,並一步一步學習發展成為一名頗有建樹的經濟學者的
  • 聽政協委員建議探尋河南高質量發展之路
    正因為此,自十八大以來,我國陸續提出了京津冀協調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珠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規劃戰略,實際上都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具體呈現。在此背景下,黃河流域經濟帶發展條件已然成熟。
  • 徐建華: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 裁併北京周邊車輛檢查站
    、富智康精密電子(廊坊)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徐建華建議,進一步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裁併北京周邊車輛檢查站。徐建華代表建議,進一步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裁併北京周邊車輛檢查站,建立聯勤檢查機制,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檢查效率,拓寬車道提升通行能力,增加應急快速檢查通道,強化人員專業技術培訓。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六年來,協同發展思路理念深入人心,三地在交通、環保、產業等重點領域的對接協作不斷取得重大突破。
  • 北京市發改委三官員履新市京津冀辦公室
    本報訊(記者 李澤偉)北京市昨天公布了新一批54名領導幹部任免名單,備受關注的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迎來了來自市發改委的三位官員。市發改委主任盧彥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發改委黨組成員王海臣任常務副主任(正局級),市發改委副主任劉伯正任該辦公室副主任。
  • 北京市政協委員李少華做客:收集提案驚心動魄
    ,北京市政協委員李少華,跟大家打個招呼。,逐步地感染了我們使我們慢慢地感覺一個政協委員的責任,作為政協委員的責任我們要考慮到,因為你是一個行業的代表,你就應該代表這個行業向政府建言獻策,所以我覺得是十分光榮的事。
  • 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哪裡的樓市機會多
    6月10日,有媒體報導稱,為了更好地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服好務,天津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全力支持其規劃設計、生態保護、港口物流等領域建設。天津市發改委表示,為了助力京津冀三地在體制機制改革和協同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天津將繼續推進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謀劃實施新一輪先行先試的改革舉措。
  •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主任李小娟:
    「研究報告提出,可以借鑑這些國外的經驗和做法,制定《北京市促進產業升級調整條例》《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條例》《北京市居住證管理條例》《北京市公共服務及資源性產品價格管理條例》《北京市新城建設條例》和《北京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李小娟說。關於交通與城鄉規劃方面,北京市交通擁堵、城市攤大餅式發展等問題凸顯。因此,推動實現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
  • 袁柏賢榮獲民建北京市聯絡委2018總結會年度優秀委員
    會議由聯絡委員會主任安金明主持,民建北京市副主委、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葉青,民建北京市委社會服務聯絡處處長何惠敏,聯絡委員會副主任陳煥章、馬凌雲、王崢,秘書長馬繼光及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員、聖行集團董事長兼CEO袁柏賢(袁力)等數十位委員代表參加並出席會議。
  • 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姚亞波:大興機場應...
    北京商報訊(記者陶鳳彭慧)來自經濟界別的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姚亞波,圍繞「共享智慧服務航空城,構建綠色發展示範區」對大興機場的發展作出暢想。他建議,以服務國家戰略,滿足京津冀航空出行服務,共建共享。大興機場作為首都重要的公共基礎服務設施,構成了民航出行的網絡節點,承載著人民對更加安全、便捷、綠色出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