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海則廟,黃河岸邊的一顆文化明珠

2021-01-07 左書文苑

海則廟,黃河岸邊的一顆文化明珠

楊建勳/文 王嘉寧/演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觀眾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海則廟便民服務中心的王嘉寧,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海則廟,黃河岸邊的一顆文化明珠》,請指正。

黃河,孕育著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明;黃河,書寫著人類歷史發展的壯美畫卷。在蜿蜒曲折的黃河中遊的北岸,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她的名字就叫海則廟。

海則廟,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一隻巨大蜘蛛從汪洋大海中躥了出來。這時,五條龍從四面騰雲駕霧聚攏飛來,準備擒拿蜘蛛精。不料,涇河龍母正好路過此地,大聲呵斥道:「住手!」於是,五龍就定格成五條山脈,蜘蛛也化作一座聳入雲端的「蛛蛛峰」。海水退去,海則廟變成了「五龍戲蛛」的冰河地貌,成為舊石器文明的活化石。

滔滔不絕黃河水,源遠流長海則廟。海則廟,還留存著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記憶,「前莊窩遺址」、「賀家畔遺址」、「 峁尖則遺址」,訴說著6千年的滄桑巨變,是陝北文化的發祥地,是府谷黃河文化的重要載體。

在海則廟的南面,緊鄰著雄偉奇峻的晉陝大峽谷。當年「玉柱凌雲」的壯美景觀,就是黃河流域的一大看點。而今取而代之的是凌雲臺的驚險刺激,是凌雲臺的磅礴氣勢。透過急速的車窗,離遠望去,凌雲臺猶如一架透明的鐵塔直逼人的眼帘:黃河兩岸,山勢巍峨,怪石嶙峋,壁立千仞,滾滾黃水,濁浪翻湧……當我們登上凌雲觀景臺,行走在玻璃棧道上,膽顫心驚,兩股戰戰,驚恐之餘,偷眼下望88米:黃河之水波濤洶湧,兩隻眼睛眩暈朦朧。倘若你心平氣靜,憑欄遠眺:藍天白雲,蒼山如黛,遠處的農舍樓房、工礦煙囪掩映於柔和的秋光中,儼然一幅美麗的山水風景畫。此地此時,我們不僅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加驚嘆於海則廟父母官的深思熟慮和奇思妙想。這一創意景觀,讓遊客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弘揚黃河文化,開發旅遊資源,成為海則廟便民服務中心在新時代打出的一張文化王牌。他們將特色產業與旅遊產業相結合,創造出發展鄉村旅遊的新模式。沙窯子村,把河灘平整成川水地,利用地處沿黃公路的地理優勢,現已栽種了30畝葡萄,今後就要形成200畝的葡萄採摘園。郭家峁村有很好的水源,逐步將600畝壩地全部種植瓜果和矮化棗果梨桃等地方樹種,發展旅遊觀光農業。楊莊則村規劃栽種180畝梨樹,發展一村一品,建成真正的花果山。到那時,海則廟,將成為府谷現代三農經濟的樣板。

海則廟,也是人文景觀的薈萃地,散發著古樸、淡雅的文化氣息。龍峰寺的古經書,成了不可多得的珍奇異寶。小黑龍廟歷史悠久,「六月十三唱戲下雨」,給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寨峁 「名顯北宋」的匾額,讓人聯想到與楊家將的歷史淵源。張家大院都閫府的主人,曾經頂著清代四品官的光環。淡寨的明代古鐘、尖堡則的明代古碑、王來家溝的清代壁畫,是黃河流域地域文化的真正體現。尤其是磁窯溝的「瓷窯遺址」,是西北地區發現的最大宋元磁窯系遺址,有著重大保護、開發和研究價值。這一處處的文化資源,閃耀著海則廟五彩斑斕的藝術光彩,也成為海則廟對外展示的一張張亮麗名片。

正如我縣著名的文化學者陳出新所言,府谷的黃河文化,只有具備歷史的高度和厚度,才能脫離地方性的束縛,走入解釋人類文明的高端格局中,才能為當下的「文旅」發展開闢一條廣闊的黃金大道。我相信,海則廟這一顆鑲嵌在黃河玉帶上的明珠,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煥發出文化的熠熠光輝。

相關焦點

  • 安鎖堂:府谷海則廟——黃河北岸的一顆寶珠
    海則廟地處晉陝大峽谷北岸,自古便是府谷境內著名風光名勝。以龍泉水和黑龍廟最為著名,號稱「靈泉芳潤」。站在山上,目之所見,五山聚攏,珠峰特立,古寺煌煌,滿目蒼翠。是一幅優美的山水風光畫。地下有富集的煤礦、鐵礦、鋁礦,鋁釩土、高嶺土、石灰石、耐火粘土、膨潤土等資源,每個人腳下踩的都是寶。海則廟集各種礦產資源之大成。實乃黃河北岸一顆耀眼寶珠。
  • 府谷海則廟小黑龍真靈驗
    安鎖堂/文圖海則廟自古便是府谷境內著名勝景之一。小黑龍廟歷史悠久,且非常靈驗。廟前不遠處有股清泉,碗口粗細,甚是奇特,天旱雨澇,水流如常。清代之前舊省志記載:「山形盤屈紆迴,上有高峰特立,樹木蔭翳。俗傳:昔黃河水漲時,有黑龍王神像,乘浪飄入岸上,當地因立廟祭之。海子之後有小黑龍廟,就把這地兒呼為「海則廟」。關於黑龍文化,曾在海則廟召開過專題學術研討會,會後集有學術專著,我再展開說就顯得多餘。
  • 【開封黃河故事】倉頡文化:黃河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
    【開封黃河故事】倉頡文化:黃河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 2020-09-14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閃耀在黃河岸邊的「璀璨明珠」
    2020-09-17 10:29:48 來源:中工網【中國夢·黃河情】閃耀在黃河岸邊的「璀璨明珠」中工網訊(記者 高衝)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而河南焦作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遺產、自然資源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水脈串城、田園繞城、文化滿城」黃河文化旅遊帶。
  • 鑲嵌在洛河岸邊的一顆明珠——餵北村
    古洛河東流,在偃師市境內的岸邊誕生了最早的中國——夏朝。如果說二里頭夏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都城,是埋藏在地下的歷史,那麼,今天洛河岸邊的千年古村餵北村則是當今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行進中的歷史。如今,這個靠近洛河,因餵羊而得名的古村莊,已今非昔比,儼然成為洛河岸邊的一顆明珠。當國家的一個好政策遇到一群立志改變自己家鄉面貌人的時候,就會創造出一個個人間奇蹟。現在,餵北村已經是偃師市和洛陽市鄉村振興的一個典型,讓我們看到鄉村振興的一個出路,並不在於一定要大拆大建。
  • 安鎖堂:陝西省府谷縣海則廟磨刀石和砂鍋
    海則廟磨石名馳晉陝蒙,特別在內蒙古草原,遊牧民家經常要割草、鍘草、宰畜,鐮刀鍘刀等隨時要磨,因此海則廟的磨石主要賣於內蒙。過去牛車拉運,有的甚至肩挑,後來整汽車販運到大後套,每塊磨石大小從20斤到100斤都有。那時內蒙誰家有塊「海磨石」,是比較牛氣的。
  • 倉頡文化:黃河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開封城東北9.5公裡、黃河大堤外半堤村的東北部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陵墓,相傳為倉頡陵。9月5日,筆者來到倉頡陵,通過對其歷史的了解和專家及當地人的介紹,對倉頡及其造字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上古傳說中,倉頡是軒轅黃帝的記事史官,他創造了文字,被尊稱為「字聖」。
  • 忻州西部名城——黃河明珠保德縣
    來源:吳傑強無極攝影忻州西部名城——黃河明珠保德縣吳傑強 圖\文初識保德,是全市召開農業現場會的時候,我作為攝影記者參加來一次變化一次,從飛龍山公園的建成、高速路通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成功等等一件件喜事,讓這顆晉陝峽谷經濟帶和黃河文化旅遊圈的黃河明珠更加璀璨而耀眼。保德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北與河曲縣接壤,南與興縣毗鄰,西與府谷縣隔河相望,東與岢嵐縣為鄰。保德位於晉陝蒙三省交匯,處於「金三角」輻射圈內。
  • 秦曄:府谷文化的古韻新風
    也就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傳承原則。府谷的傳統文化其主流是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但是,由於當地的歷史沿革和地理環境所致,也有很多特殊的成份。府谷地處陝西北端,從先秦時期至明朝末年,幾番置於漢蠻交界的邊陲之地。素稱世界七大奇蹟的萬裡長城,在蓮花辿下「雞鳴聞三省」的君子津前與黃河交匯。
  • 【黃南州】尖扎:崛起在黃河岸邊的明珠
    這裡處處洋溢著民族文化的氣息,五彩神箭大賽更是賦予這片土地活的靈魂,賦予民族地區經濟文化騰飛的翅膀。  風景秀麗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距尖扎縣城50公裡,距西寧市131公裡。景區面積152平方公裡,平均海拔2500米,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0℃。
  • 府谷將建陝西首家「黃河文化記憶」文獻和數字資源主題圖書館
    當天會議邀請的專家有知名文化學者陳出新,《府谷文庫》主編姬寶順,府谷作家協會會長孫文惠,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地方文史專家等。府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樊小榮,副縣長尹玲出席會議,會議由府谷縣文旅局長李鵬主持。府谷縣圖書館負責人鄭永峰在項目匯報中指出,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對我國公共文化事業提出了新的目標;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歷史高地,承擔著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時代使命。
  • 府谷:建設黃河流域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十八大以來,文化部參與制定出臺的有關文化產業政策文件多達19個,其中關於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就多達7條。從國家出臺如此密集的政策來看,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已勢在必行,也充分體現了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任務、新目標。
  • 名家票友齊登臺 梨園明珠綻異彩|黃河岸邊的梆子聲第五站:山東濟寧
    2020年11月25日,作為「黃河岸邊的梆子聲」——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的內容之一,一場豫劇、山東梆子的名家票友演唱會在濟寧明珠大戲院舉行。見爾等一個個健壯英勇△殷憲智演唱《三哭殿》《反陽河》選段濟寧市任城區迎春山東梆子劇團是在原濟寧迎春戲苑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而成立的,是由中國豫劇唐派第四代傳人、山東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廷聚唐派戲曲藝術文化中心濟寧工作站站長
  • 四大工程提升府谷文化軟實力
    近年來,府谷縣按照文體工作自身的特點和規律,不斷開拓創新,重點實施了四大文化工程,全面提升府谷文化軟實力,各項工作取得較大成績。(餘美豔 陳倩)、牆頭黃河入陝第一灣景區已初步建成,府谷縣旅遊景區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 晉西黃河岸邊的山西省柳林縣才是楊家將忠烈文化的源頭
    楊信生於殘唐五代,自後晉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隸契丹到北漢政權時,遼、宋、北漢三國連界,戰事頻頻,為保家衛國,楊信率其子楊業(約932——986年)等為首的楊家軍西依黃河天險。在柳林雅溝三川河沿線築堡設寨,擁兵自重,勢力向北影響至神木府谷一帶。歸附北漢政權後,楊業被北漢主劉崇,授予建雄節度使等職,楊家軍也成了北漢政權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 黃河岸邊我的家 | 從「零界碑」極目長河 孟州奏響「黃河文化...
    大河網訊(記者 王輝)6月9日上午,天降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給「黃河岸邊我的家」主題採訪活動增添了別樣的情趣。 如今,從孟州黃河左岸起點中曹坡「零界碑」到逯村控導工程、開儀控導工程、化工控導工程、黃莊險工,從「黃河文化苑」到「鎖水閣」再到「溫孟灘」,一曲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協奏曲正徐徐奏響。
  • 德慧智攜手陝西府谷共建全國道德文化示範鎮
    德慧智攜手陝西府谷共建全國道德文化示範鎮     位於府谷縣城中心區黃河之畔的黃河母親雕像。「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繩……」,5月4日,府谷縣五千餘人齊誦經典獻給黃帝4732歲誕辰,獻給黃河母親
  • 「雲遊黃河」黃河文化的璀璨明珠 鼎湖與鑄鼎原
    河南靈寶:鼎湖與鑄鼎原 黃河文化的璀璨明珠作者:王福東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鑄鼎的故事流傳千古。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境內,黃帝曾在此鑄鼎,留下鑄鼎原聚落群大量古蹟;黃帝鑄鼎時從黃河岸邊一個大湖裡源源不斷地汲水,這個大湖被後人稱為鼎湖。鼎湖和鑄鼎原都是黃帝時代的產物,是黃河文化的精粹,是華夏文明源頭的重要遺址。位於黃帝鑄鼎原聚落遺址群的西坡遺址,更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首選。
  • 歷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回望
    2008年9月10日,第二屆黃河明珠·烏海文化節舉辦。2010年8月28日,首屆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暨第四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舉行。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大使、文化參贊、著名書法家出席了開幕式活動。
  • 陝西府谷正月十五元宵節(民俗文化)
    如果說過春節那是一年中飲食文化的享受,那么元宵節就是民間藝術的享受。元宵節從歷史到現在,它的活動內容雖然年年雷同,但民間百姓卻喜歡,不厭其重複。元宵節活動的時間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其序幕從頭年臘月就拉開了。元宵節出演節目的組織者,演出者數九寒天,天天操練,真夠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