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射,御,書,數」:先秦時期的禮射具有怎樣的社會功能

2020-08-22 點點歷史

文:點點歷史

周代六藝分別是「禮,樂,射,御,書,數」周人認為掌握六藝是一個「君子」的基本技能,也是考察一個世家公子的基本方式。一個貴族男子只有掌握六藝並且還要有所個人見解 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紳士」。而其中「射禮」又是其中非常具有政治意義和社會意義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禮射」的發展具有廣泛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其具體內容又分為「武射」和「禮射」兩種,在細分他的作用來看禮射又具有軍事功能、政治功能兩種特別的功能,在社會教化方面都有不可比擬的體現。

一、先秦時期禮射發展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在先秦時期人們看來,禮射不僅是習武和習禮的一個重要方式, 也是男孩出生等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禮儀。當時如果有男孩出生的話,不僅要在大門口的左側懸掛一個木弓,而且還要用六支桑木做成的弓把蓬草莖做成箭射向天地四方。

弓箭作為先秦時期人們戰鬥、打獵、禮射主要工具,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如果看到家門口掛有木弓,就表明生了一個男孩,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者,是為了表達男孩以後將會有遠大發展前途,將來能夠輔佐國君「上事天、下事地、旁御四方之難」。

由此可見,射箭在先秦時期是男子禮射競射、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重要技能和手段, 以習射為主要內容的射禮,在生活和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廣泛的社會基礎。

禮射的出現,一方面表明了禮射的應用範圍更為廣泛,已經從人民習武、習禮擴展到人生象徵禮儀,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們視禮射 為人生終身修行大事思想理念。而這種思想理念,正是禮射發展到成熟階段的重要象徵。

二、先秦時期的禮射包含以上所提到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具體又分為「禮射」和「武射」兩種

與夏商時代相比,先秦時期特別是周代射禮類型更為豐富多樣, 主要可以分為武射和禮射兩種類型。

  • 禮射

禮射就是按照樂節和禮儀規定進行競射,主要在於注重 禮儀的射禮,它可以進一步燕射、賓射、鄉射、大射四種禮儀。其中,燕射主要是指天子諸侯宴請臣僚、賓客或者是士大夫宴請賓客而舉行的習射禮儀。

「若射,則大射正為司射,如鄉射之禮。 賓降洗,升媵觚於公,酌散,下拜。」——《儀禮·燕禮》

賓射主要是指諸侯、天子招待來賓時候而舉行的射禮,也可以是天子招待來朝進貢的諸侯而舉行的射禮和諸侯在上朝進貢相互款待對方舉行的射禮、諸侯招待貴賓舉行的射禮。

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建立,賓射逐漸消失,鄉射主要是指春秋州長以禮會民而舉行的射禮。大射主要是指諸侯、天子在祭祀之前和主祭、陪祭之人舉行的君臣習射之禮。

  • 武射

武射是指注重射箭準度和強度,主要是體現力的一種射禮,包含了軍旅之射和主皮之射。軍旅之射也就是甲革椹質之射,其中甲革就是革甲,即皮革縫製的盔甲,椹質即古代人在斬斫鍛擊的時候,墊在下面木石,把以椹質作為練武習射的射正也稱之為是椹質。

軍旅之射實際上就是將士為了整武備戰所進行的以椹質或革甲作為箭靶的一種試弓習武之射

「潘尫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左傳》

主皮之射主要是指在打獵結束後分發獵物時候舉行的射禮,有的時候也指平民百姓之間所舉辦的射箭比賽,昭公八年,天子在狩獵結束以後,雖然獲取很多獵物,但是天子 也只取了其中的 30 個,其餘的都分賞賜給大夫、士,就在賞賜獵物的時候,眾人通過競射來爭得獵物。

由此可見,兩周時期,為了適應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滿足 現實生活需要,當時已經陸續創製了許多功能各異的禮射,而這些禮射組建了一個種類十分齊全的射禮體系。

三、禮射社會功能主要有軍事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三個方面

  • 先秦時期禮射的軍事功能

首先,從禮射的來源來看。禮射直接源於狩獵,禮射是從純粹的野外射獵飛禽走獸而進行的比武競賽中發展起來的,從禮射的禮儀,就是把所射中的獵物成為「獲」,把專門負責觀察和報告射中情況的報告員稱為「獲者」,由此可見,狩獵是禮射的起源。所以禮射也就帶有一定的軍事功能。

並且,禮射所用的「侯」也具有一定的發展演變過程。夏商時期,人們為了檢驗自己的射箭能力,通常都是用獸皮來作為練習目標,是以能否射穿獸皮來作為檢驗其軍事技術訓練的標準,後來發展到用「侯」來替代獸皮作為人們射擊練習的目標,比較低級的「侯」就只是在一些布匹上畫上某種野獸圖像,比較高級的採用獸皮來裝飾和製作「鵠」即小鳥來作為射擊練習目標。

先秦時期,禮射主要是在學校中舉行的,奴隸主階層為了培養出合格的接班人和鞏固奴隸國家政權,維護自己的利益,在學校教育中制定出了一整套教育內容和宗法禮制,從而形成了以射御為主要內容,以禮為中心的「六藝」教育,即御、書、禮、樂、射、數,射御在其中始終是處於教育核心地位,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

射御具有顯著的軍事特徵, 在學校開展射御,是為了給奴隸主階層訓練出合格的軍事人才,是學校教育服務於奴隸主維護國家政權和自身利益的體現,具有較高的軍事功能。

  • 先秦時期禮射的政治功能

先秦時期,國家主要實行分封制。 在周朝廣闊疆土上,星羅棋布分布著許多不同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諸侯國。為了維護國家統治,周王要求各個諸侯國必須要定期朝見,並且還要朝貢,定期向周王室上繳貢稅和繳納軍賦,周王則用舉行禮射的方式來對各個諸侯國的忠心進行檢驗。

先秦時期,周天子經常和各個諸侯之間舉行禮射,並根據他們在禮射中的表現來決定是削減還是要增加其爵位和封地。

在先秦時期的各種文獻中,都有周天子和諸侯舉行禮射記載,並且周天子在禮射中,對於表現較好的諸侯給予賞賜,以此來維護天子權力和籠絡諸侯,從而達到加強統治、增加國家凝聚力、 威懾諸侯,禮儀教化、維護政權的目標,表現出較強的政治功能。

  • 先秦時期禮射的教育功能

先秦時期,禮射對於射技功能要求已經逐漸降低,更多表現在對道德禮儀方面的要求,表現出較強的教育功能。

「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

先秦時期的禮射已經逐漸演變成為寓教於射、飾之以禮樂的體育活動。儒家思想中認為,要想射中目標,射手自己首先要能夠「持弓矢審固」、「內志正,外體直」,即射手必須要用禮儀來規範自己形體是否正直, 引導自己心志是否中正。

從先秦時期禮射的禮法我們可以得知,射手在禮射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步一式都必須要體現出禮樂之道,符合一定的禮儀規範,進退周還必中禮。對於那些缺乏禮儀的人來說,即使他們具有勇力,但是在禮射中也只能是手足無措。

而那些經過儒家整理和解釋的禮射禮儀也包含著十分嚴格的等級制度和要求,例如在《射義》中,開篇明義: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禮。故燕禮者,所以明臣之義也; 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也就是說每個射手的身份不同,他們在禮射過程中都要認真定位好自己的志向和角色,每個人都要把箭靶作為自己道德標準來射,做人臣的要把箭靶當成臣子的標準來射,做人君的要把箭靶當做人君的標準來射,做兒子的要把箭靶當做是兒子的標準來射,做父親的要把箭靶當做父親的標準來射,禮射能夠使人各自安於父子君臣其位,各行其份,各盡其責,按照道德禮儀去做,達到明白「長幼之序」和「君臣之義」,具有較強的社會教育功能。

結語

先秦時期的禮射發展到周代,其應用範圍在不斷擴大,從習武、習禮發展到禮儀,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基礎,成為男子實現人生理想的重要方式。

先秦時期,各種類型的禮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射禮體系,而且各種禮射的程序逐漸完善,形成了一整 套既嚴密又完備的禮儀系統,成為禮射發展全盛時期和成熟時期的重要標誌,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產生了顯著影響。

參考文獻

《春秋》

《詩經》

相關焦點

  • 古代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古代對於君子學識和技能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精通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也就是「君子六藝「。「君子六藝「最早出自《周禮》:「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禮射」的啟示
    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禮射,是西周時期「六藝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兼有禮樂教化和軍事訓練的功能。從先秦文獻中可以看出,早在西周之前,射箭就已經超越了軍事範疇,具有了品行修養和禮樂教化的功能。西周的禮射包括大射、賓射、燕射、鄉射等四種形式,它們都被賦予了除射藝技術以外的精神與價值內涵。《禮記·射義》載「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
  • 從「習射御、角力」到「息兵事、罷武禮」,風行於先秦時期的角牴
    它兼具體育、娛樂、健身等功能為一體,參與者只需通過簡單的力量較量方式、搏鬥動作就能決出勝負,但由於其對抗性強,極具原始美感故而深受歷代先民推崇,成為民間百姓最為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育運動。角牴戲是角牴活動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秦代提倡的是赤手空拳搏鬥的角牴活動方式,並將這種方式的角牴活動設為體育比賽項目。由於角牴在秦代宮廷成為了一種表演及娛樂的項目,常常被用來取悅統治階級。因此,秦代的角牴活動逐漸成為供統治階級尋歡作樂的活動。這使得秦代統治者終日沉溺於角牴之樂無法自拔,荒廢國家政事,最終推動了秦朝的滅亡。
  • 體驗禮射八法 感受傳統射藝魅力
    2020/12/17 00:0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1159 「君子六藝是中國古代君子的六門必修課,包括禮、樂、射、御、書、數,其中的射指的是射箭……
  • 體教結合傳承「禮射文化」 全國大學生射箭錦標賽在徐州開賽
    而反曲弓則採用80釐米內六環靶紙或122釐米全環靶紙,命中靶的箭越靠近中心環數越高。「傳統弓和反曲弓比較,很大一部分不同在於傳統弓對於參賽禮儀有著嚴格的規範。」大賽裁判長蔚華亮介紹,持弓禮、藏弓禮、禮侯禮等規程體現著對對手、對器物、對觀者的尊重,傳統弓比賽中如有禮儀缺失,會進行相應的判罰。
  • 守護文化遺產 對話古代箭手|禮射裡的傳統禮學與現代精神
    市禮學學會秘書長韓冰雪說起徐州與禮射的淵源,如數家珍:徐州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軍事地位突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作為軍事重鎮,徐州人對弓箭並不陌生。三皇五帝時期,黃帝之子少昊曾居於東夷地區,少昊之子般發明了弓箭,徐州地區屬東夷,夷人善制弓。在新石器時代的邳州大墩子遺址中,有一男性骸骨的左股骨被鏃射中,深達2.7釐米。
  • 盤點古代「潮課」:尊「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教育,成了拋不開的社會命題。但自古,人們從未將目光局限於文字或書海。作為古代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從先秦「六藝」到官方課程演化至「四書五經」,這其間其實不乏「潮課」內容。先看,「六藝」是古代學子必須具備的六種才能。《周禮》中載: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不過當時,六藝只有貴族可具,一般平民沒資格接觸。
  • 媒體盤點古代"潮課"尊"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教育,成了拋不開的社會命題。但自古,人們從未將目光局限於文字或書海。作為古代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從先秦「六藝」到官方課程演化至「四書五經」,這其間其實不乏「潮課」內容。  先看,「六藝」是古代學子必須具備的六種才能。《周禮》中載: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不過當時,六藝只有貴族可具,一般平民沒資格接觸。
  • 禮儀之邦共話「禮」 尼山書院「洋弟子」學禮射
    提到傳統文化,我們常說「四書五經六藝」,其中的「六藝」是我國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是周王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即禮節、音樂、射藝、駕車、書法和理數。
  •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樂與王政
    當時光的指尖點至春秋時期,先秦儒家提出「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他們主張用「禮樂」作為建立秩序、教化萬民的基本途徑,於此禮和樂的關係就變得親近起來。我們後世所言的禮樂,概由此時形成,且言「禮」必及「樂」,言「樂」必及「禮」,「禮」主外,「樂」主內。《樂記》上說:「樂由中出,禮自外作。
  • 孔子六藝城:體驗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感受2500多年的歷史穿越
    說起「六藝」,熟悉中國古代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人都了解,那就是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一生崇尚、倡導和踐行的「禮、樂、射、御、書、數」。通俗地說,禮是禮節,樂是音樂,射是射箭技術,御是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是書法,數是算法,這是周朝時期較為系統的官學教育內容體,也是古代學生必須掌握的六項基本技能。「通五經貫六藝」、「四書五經六藝」中,把「六藝」與「四書」「五經」相提並論,可見「六藝」在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禮樂射御書數:古人也講素質教育
    那時候的早期教育,包含如下課程:禮、樂、射、御、書、數。《周禮·地官》中說,專門輔導貴族子弟學習六藝的人叫做「保」,「保」的職責是:「掌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論語·八佾篇》3.16 子曰:射不主皮
    【學而思】射有文射和武射之分,文射尚德不尚力,與軍中武射的貫穿主皮之射是不同的,古代舉行射禮是通過射者形體是否合乎禮樂來觀察射者的德行。《儀禮·鄉射禮》:「禮射不主皮。主皮之射,勝者又射,不勝者降。」(禮射的目的不在於射力的強弱,而在於舉動都能合於禮樂。如果是主皮之射,則射穿獸皮者接著射,射不穿者下堂不再射。)
  • 朝聘是外交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種社會現象,它體現出先秦時期的文化
    朝聘是先秦時期外交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種社會現象,不少人對其禮儀形式及外交意義進行了分析,但是很少有人對先秦朝聘場合的文化交流與傳播進行專文探討。實際上,先秦時期朝聘場合體現的文化機構建置、賦詩與引詩的文化現象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跨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 禮樂射御書數 《軒轅變》揭秘六藝奧秘
    禮、月、射、御、書、數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痴迷中國文化的貝克漢姆甚至在自己的胸前紋上了這些中文紋身。在大型神話頁遊《軒轅變》中,六藝是一個增益角色屬性的強大系統,想要在遊戲亂世中大展宏圖,除了要有一身華麗的裝備外,這六種基礎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軒轅變》的六藝系統需要人物的「閱歷」進行學習。
  • 「灑掃應對」及「禮樂射御書數」?
    小學有「灑掃應對」及「禮樂射御書數」六藝。那麼如何理解小學的這十個字所描繪的人生修煉法門呢?為什麼是「灑掃應對」?為什麼是「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灑掃——最基本的個人生活衛生和勞作。吃喝拉撒皆包括在內。應對——待人接物的儀禮,人倫之際的言語、禮貌、態度。人總是要活在社會上的,不免總有交道要打,至少在生命的早期過的就是家庭生活-群體的。故而,在基本求生技能之後就應該學著怎麼和人進行溝通了,這是第二重要的技能。
  • 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將禮射文化融入品行禮儀養成
    近日,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師生觀看《淮海戰役紀錄片》,並開展「漢畫中的徐州箭手」展示活動,推動禮射文化和兩漢文化及徐州本地文化的融合。學校在對禮射項目進行研究後,將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入其中。以習射禮儀及禮射規範培養學生德行素養,寓德育於習射;以詩詞歌賦、成語典故中禮射知識來拓展學生知識面,融入學校智育;以禮射技法練習,帶動學生身體鍛鍊,達到體育功效;以甲骨、青銅器、漢畫像石、壁畫、字畫等藝術品中的禮射元素及紋飾,涵養學生美育;以《周禮考工記弓人》為基礎,探索傳統制弓做箭工藝,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學生勞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