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們巴潤哈岱村被授予『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這給我們村帶來發展的機遇和希望,但真正展翅飛翔是從2014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始,年年有進步,年年有亮點。我們創建了『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村支書田勳世笑著敘說村裡的變化。走進準格爾旗薛家灣鎮巴潤哈岱村,映入眼帘的是綠樹掩映下一排排規劃整齊的農家小院,一條條平整的柏油路。隨著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完善,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村民共同富裕,成為巴潤哈岱村「兩委」班子工作的重點。
這只是準格爾旗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準格爾旗位於鄂爾多斯東部,地處蒙晉陝三省交界處。全旗總面積7692平方公裡,轄2個工業園區、10個蘇木鄉鎮、4個街道,159個嘎查村,共成立黨支部159個,共有農民黨員6041人,佔全旗黨員人數的38%,全市農牧民黨員總數的22%。
近年來,準格爾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全區、全市組織工作會議精神,農村基層黨建以「五好三提升」為統領,以農村區域化黨建為抓手,創新探索「一河三川」黨建工程,打造了沿黃河及其3個支流百裡長川、納林川、 牛川4個黨建示範帶,輻射帶動全旗農村基層黨建,在提升基層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區域化、智慧化水平上,取得了顯著成績。
區域統籌提升基層組織力
準格爾旗地貌以丘陵溝壑為主,素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稱,地域特色鮮明,黃河流經該旗197公裡,其支流也是縱貫其中,大多數村子都集中分布於沿黃河南北岸及其支流沿線。
「一河三川」黨建工程,正是立足地域相近、產業相聯、文化相融、優勢互補的特點,創新組織設置,將相鄰相近的農村黨組織、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幫扶企事業單位聯結起來,組建非建制性聯合黨組織,區域統籌,聯動發展。目前,通過實施區域化黨建工程,先期建設了4個聯合黨組織,打造了沿黃河、百裡長川、納林川、 牛川4條各具特色的黨建示範帶,先期創建的沿河沿川59個示範嘎查村,輻射帶動其餘100個嘎查村。
該旗的薛家灣鎮現有農村黨支部28個,農民黨員1591人。黃河一級支流百裡長川貫穿全鎮南北,是歷史上「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如今的文化旅遊帶和現代農牧業經濟帶。百裡長川北起白大路村,南至長灘村,南北長51公裡,總面積692平方公裡。按照區域化黨建工程布局,薛家灣鎮黨委創新組織設置,將沿川10個黨支部與幫扶單位、駐地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共同組建聯合黨委,形成百裡長川黨建示範帶。在該鎮組織的百裡長川非建制性聯合黨委中,由鎮黨委副書記兼任聯合黨委書記,各村黨支部書記被選任為黨委委員。聯合黨委以所屬黨組織為主體,統籌沿川各村及駐地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文化、產業資源,負責區域內黨建工作的指導、產業發展的規劃、集體經濟的培育和脫貧攻堅的推進。在聯合黨組織引領下,沿川各村共下一盤棋,抱團建強基層組織,合力拉動產業轉型,共建美麗鄉村。
在聯合黨委牽頭引領下,推廣龍頭企業與農牧民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匯聚村企合力。沿黃河、百裡長川、納林川、 牛川以「企業+黨組織+合作組織+農牧戶」為產業發展模式,突出抓利益聯結機制,提高村民組織化程度,形成了北部沿黃「黨建+現代規模農業」、百裡長川「黨建+文化旅遊產業」、納林川「黨建+產業融合」、 牛川「黨建+工礦企業」等特色黨建示範帶集群。在百裡長川,利用整合產業發展資金和企業幫扶資金,成立了百裡長川文化旅遊投資公司,帶動了各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
有效推進「百企幫百村」行動,每個嘎查村至少落實一家規模以上企業幫扶。通過群眾「點單」、企業「上菜」,針對不同村情籤訂幫扶協議,確定溫室大棚、林果基地、養殖基地、旅遊服務設施、洗煤場以及組建上站運輸隊、勞務公司等幫扶項目137個,落實幫扶資金4568.5萬元。
多元聯動增添發展新活力
在「沿河」帶上,十二連城鄉北部沿河7個村聯合黨組織通過項目爭取、財政投入、企業幫扶、建立合作組織等辦法,以農牧業產業發展及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發展村集體經濟,典型示範、輻射帶動了周邊的產業發展,形成了綠色瓜果種植示範區、休閒旅遊水產養殖示範區等特色集體經濟發展區域。目前,全旗159個嘎查村中,80%達到年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總收入由2015年的1502萬元提高到4200多萬元。
納林川根據全旗「一河三川」區域化黨建工程布局,將區域統籌工作法細化到村,以點帶面,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分布於該川上的沙圪堵鎮納林村,一度為後進村,市、旗、鄉、村聯動發力,組織黨員和返鄉創業青年率先加入重振「納林地毯」「納林風味」等傳統手工業和特色餐飲業隊伍,通過黨建引領重鑄傳統品牌,如今後進村轉變為先進村,產業也得到了發展,納林村先後被評為全旗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市「五好三提升」嘎查村黨組織、全旗一類嘎查村黨組織。目前,納林地毯註冊公司2家、小作坊生產10處,帶動全村100多人增收,月收入3100元左右;納林碗託6家、帶動20多人增收,月收入6500元左右;納林風味飯店8家,帶動50多人增收,月收入3500元左右。外出40餘人從事「納林風味」的經營和半成品生產,全市範圍內有30多家「納林風味」飯店。
準格爾召鎮在 牛川兩翼的農村黨支部與非公企業黨支部,採取派員指導聯建、掛靠聯建、跨村聯建、掛職聯動等方式,實現企地黨組織活動聯辦、黨員聯管、服務聯做、資源聯用。針對11家駐地非公企業黨的工作和組織未覆蓋的情況,派駐11名黨建指導員赴相關駐地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幫助建立黨支部,並與村黨支部建立聯合黨支部;針對該鎮鏵尖村等8個農村黨支部與21個非公企業黨支部,建立了「農村黨支部+N個企業黨支部」的聯合支部。8個村黨支部的31名班子成員與31家企業負責人實行「雙向交叉任職」。
通過黨建聯動, 牛川一帶非公企業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率均達到100%,形成了企地聯手共進的良好局面。該鎮的四道柳村黨支部引進 牛川現代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流轉土地3000餘畝,建成蔬菜大棚35棟,發展規模養殖基地2處,帶動就業87人。目前,全鎮8個村與屬地9家煤炭企業結對,落實幫扶資金480萬元,註冊成立機械租賃公司17家,機電維修服務站15家,煤炭信息諮詢公司26家,每個村均確定了一個村集體經濟項目。
包聯共建 繪就農村新圖景
在包聯引領工作機制上也不斷完善,打好「組合拳」。該旗充分發揮黨員幹部下基層聯繫服務群眾的組織優勢,形成幫扶合力,統籌15個市直部門、181個旗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1261名優秀年輕幹部工作力量,選派14個蘇木鄉鎮街道工作推進組、159個駐村工作隊、159名駐村第一書記,實現包聯無死角、引領全覆蓋。市、旗包聯工作組、包聯領導、包聯部門帶頭深入包聯蘇木鄉鎮街道定方向、謀項目、解難題,深入包聯嘎查村訪民情、解民難、助民富;第一書記駐村協助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形成了「上級引領基層幹、幹部圍繞群眾轉、服務群眾到家門」的工作機制,探索了以龍口鎮麻地梁村為典型代表的梁峁山區居家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實實在在為基層群眾謀實事、辦好事,讓百姓得實惠。
聯合黨組織建立後,首先將農村黨員的學習教育抓實。在鄂爾多斯市委組織部的包聯指導下,在沿百裡長川的巴潤哈岱村籌建市農村基層幹部培訓基地,形成「一點三線」農村黨員培訓線路。目前,已開展嘎查村「兩委」班子、駐村第一書記、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等集中學習培訓15期次、2300餘人。在聯合黨委的統籌下,每1個季度邀請市委、旗委黨校老師作1次專題黨課,每半年開展1次職業技能培訓,每1年開展1次述職評議。此外,在村級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上,也收到了成效。
準格爾旗堅持「軟硬體齊抓、建管用並舉、一村一特色、點線面示範」,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新建村級陣地23個、改擴建34個、維修改造45個,全旗159個嘎查村陣地面積全部達到300平方米以上。實施了村級組織設置、班子建設、幹部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運行管理、陣地建設、經費保障「七個規範化」建設,通過「十進」村陣地,提升利用率,讓村級陣地成為農村最有特色、最有活力、最有人氣、最有凝聚力的服務活動場所,創建全市「五好三提升」嘎查村黨組織58個。實施了村級黨組織十星級分類管理,通過組織自評、鄉鎮考核、群眾測評、組織評定,評選一類嘎查村100個。
引導社會組織和群眾積極參與農村管理事務,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及時到位;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換屆後,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實現了「一村一規」逐步提高了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同時,黨群文化活動也一改過去較為分散、影響面小的現狀,同樣以百裡長川為例,在聯合黨委的引領下,沿川10個村先後聯合承辦了準格爾旗鄉村文化旅遊節暨那達慕大會、杏花節等重大旅遊節慶活動,主辦了長灘四月八民俗文化旅遊節、百裡長川油菜花節等獨具特色的旅遊節慶活動,僅今年上半年即吸引遊客9萬人,生態農業觀光文化旅遊帶這一共建品牌已成功打響。
串點成線,以線成帶,在「一河三川」區域化黨建示範帶引領帶動下,準格爾旗農村基層組織力提升了,農村變得更加美麗了,農民變得更加富裕了,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脫貧攻堅、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推進準格爾旗黨的建設工作邁上新臺階。
(本版圖片均由準格爾旗委組織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