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漫畫二十四節氣》書稿時,我不禁為合肥編寫此書而感到欣慰;同時作為民俗文化研究工作者,我閱後又不禁為之擊掌稱好!
我們知道,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智慧,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江淮大地的農民一直將其奉為圭臬而恪守不渝。這種不違農時而敬畏自然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同時也化作「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好收成,養育了世世代代勤勞、勇敢和善良的江淮兒女。今天該書問世,既是合肥文化建設的一大盛事,也是我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可喜可賀!
該書既是作者辛勤汗水的結晶,同時也體現著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該書以大量的民俗資料和圖說的方式,解讀和演繹了二十四節氣,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讀後你會更覺得具有開卷有益、增知益智、博通人情物理之功效!該書以理性為指歸,運用老子負陰抱陽和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揭示了二十四節氣中蘊藏的氣候密碼和人文情懷——
文中「魚陟負冰」,「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遊而近冰,故曰負。」這裡揭示了「立春」節氣,值大地春回,萬物復甦之時,河冰開始融化,魚兒在水裡像是背負著冰塊遊動。合肥也有句老話講,「春天一到,磚頭瓦屑都翻身。」可見春天陽氣迅猛的升騰之勢。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之時出生而得名。由此可知,熱天到了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逐漸衰退了。飲食調養方面,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萬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以上例舉,是春夏秋冬四季在負陰抱陽和道法自然中的物候現象。同時還有民俗類。寒食節祭拜介子推「割股奉君」「不言祿」之美德。南方有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能避邪、清火、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到山上採摘一些新茶回來喝,以圖吉利和心理平衡。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為夏季的開端,陽氣明顯強盛,炎暑將臨,合肥地區最為顯著,這邊剛脫單,那邊就熱得寸紗難掛了。因此人們常說合肥沒春天,誰知就憑這一句尋常話,使得一迂夫子罹禍而被打成「右派」。
大雪,在合肥周邊,每到這一節氣,「老合肥」就將粗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然後將其塗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再放入缸內醃製。合肥人歡喜吃鹹貨已成傳統,是否科學養生,那往往因人而異。
冬至,這天合肥人同清明節一樣,祭祖上墳,奉行孝道。同時還有冬至吃南瓜餅的習俗,大街小巷到處瀰漫著油炸南瓜餅的香味。
通過以上對該書二十四節氣若干事例的剖析,我們不難發現,二十四節氣不單對農業重要,同時也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不僅反映了自然科學的一面,也有著人文精神的映射。該書圖文並茂,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和資料價值,可謂青少年和廣大讀者難得的一本優秀讀物。
(作者系安徽省民俗學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