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 | 你點,我念

2020-11-27 澎湃新聞

長亭外,古道邊 | 你點,我念

2020-10-31 13: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瑜音社 瑜音社

歷經兩期「內部插隊」的本欄目

主動權終於重回多寶魚手中

據說這次「你點,我念」

勝出者之所以中標

是「母憑子貴」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本期內容,是這位多寶魚替自家寶貝許下的小小心願,致力於戲曲教育工作的瑜音社必須滿足之~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提起送別友人的詩句,國人最容易想起的,就是這十個字。

這一聲道了一千三百年的「再見」,

在如今依舊有著富有生命力的迴響。

在50後60後泛黃的信箋上,

在70後80後珍藏的同學錄上,

在90後00後社交平臺的個性籤名上,

古老的句子,情感卻始終鮮活,

那即將分別的人兒啊,讓我道一聲「珍重」。

「送別」是國人格外重視的事情,成為了中國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母題」,「送別詩」也成為了古典詩歌的一個特有門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連我國傳唱的歌曲裡,「送別」也佔了很大的比例,想一想名字就叫做《送別》的歌吧,「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京劇中,這種重要的情感自然也不會缺失。我們的「觀文」欄目在六月時就為大家梳理過京劇中的「遊子」,講述了戲中那些天涯羈旅客。

推薦閱讀:除了遊子傷懷,京劇裡還記錄下了眾生各異的送別情景:

有夫妻——《野豬林》長亭送別、《霸王別姬》,戴枷發配的林衝告別深愛的娘子,窮途末路的西楚霸王看虞姬劍舞,都是夫妻兩下分拋的死別;《平貴別窯》、《四郎探母》,薛平貴從軍出徵前與王寶釧流淚相對,鐵鏡公主對著楊四郎聲聲叮嚀,皆是夫妻命運未卜的生離。

有戀人——《柳蔭記》裡與越劇「十八相送」類似的「相送」一出,是祝英臺和梁山伯只差一層窗戶紙沒捅破的熾熱情義;《西廂記》的京劇版本,也少不了「碧雲天黃葉地西風緊」的「長亭送別」,是張生和鶯鶯小姐新婚乍別的無限離愁。

有朋友——《紅燈記》名段「一路上多保重」,李玉和與革命同道分別,是同志臨行前的關切和囑託;《四進士》的開頭,雙塔寺四位新科進士盟下誓願,分頭上任,是新官上任時的壯志與豪情。

有兄弟——《沙橋餞別》,唐太宗設宴款待將前往西天取經的唐三藏,是給御弟踐行的企盼和掛懷;《戰樊城》中伍員送哥哥伍尚上馬進京,是「流淚眼觀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兄弟情深……

在華夏兒女的共同記憶中如此重要的詩,自然是教科書不能漏掉的篇目。對於小朋友們來說,王勃正是(或者即將成為)他們的熟面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八年級語文的必背古詩,而王勃的另一首千古名作《滕王閣序》也是高二年級的重點篇目。

「必背古詩文」測驗環節常常會讓整個語文教室哀鴻遍野,在這裡,社君要教小朋友們和有興趣的大朋友們兩個背詩小妙招。

其一,低階速成:

在默背古詩的時候,閉上眼睛,想像眼前有一塊兒屏幕,讓詩句逐字逐句像彈幕一樣划過腦海的黑暗。

其二,高階速成:

反覆觀看跟讀瑜老闆念詩視頻,盡力去模仿和還原視頻中的聲韻和起伏。加強了音樂節奏感的京劇韻白念法,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古詩「吟哦」的本色。數遍過後,你會發現,像學唱歌一樣,詩句變得和歌詞一樣好記啦~

媒體/投稿/合作

yys@yuyinshe.com.cn

轉載須知

所有原創內容

歡迎尊重版權的轉載

為傳播京劇助力

後臺回復「轉載」

即可獲取公眾號原創文章轉載須知

往期節目推薦:

念一首《天淨沙·秋思》| 你點我念

文案 | 新小魚

編輯 | 瑜小胖

攝影 | 莊三萬

「瑜音社」

戲無疆域,樂有瑜音

讓京劇更好玩

瑜音社

官方微信:yuyinshe1

新浪微博:@瑜音社

淘寶店鋪:瑜音戲鋪

小程序 :戲鋪

原標題:《長亭外,古道邊 | 你點,我念》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什麼意思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暗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什麼意思其實就是罵人的一句話,罵別人不要臉的。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如果寫的是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天 就是比原歌詞少了兩個字 碧連(逼臉) (不要碧蓮)所以就是不要逼臉了芳草天網絡熱詞,起因韓寒寫了一張書法作品,後因有人以侮辱話語說廣大網友盲目追捧,稱看不懂寫的是什麼,韓寒在微博回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天。被機智網友領會其意,隨後被炒成網絡熱詞。
  • 淺談《送別》——長亭外古道邊
    《送別》 弘一法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後來,《送別》是一首歌詞,描述了那種長亭外古道邊的畫面,也說出天涯地角,知己零落的悲哀。而如今,《送別》即是一首歌曲,更是許多人的人生。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歌曲在耳邊響起,很多人不禁停下手中的工作,靜靜地品味著它的每一個詞,每一段音符。此刻,我正在將「送別」單曲循環。聽懂這一句的人,必然是了解整首詞的內容,僅僅是開頭的一句,描繪了一幅空曠、唯美、悽涼的畫面。
  • 長亭外,古道邊,指的是哪的景物?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送別》是由李叔同(弘一法師)作詞的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也是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那麼,歌詞中的長亭,到底指的是哪裡的景物呢?
  • 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女子無語凝噎:「叔同……」僧人回答:「請叫我弘一……」女子淚流滿面:「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僧人回答:「愛,就是慈悲。
  • 還記得那首「長亭外、古道邊」嗎?古箏曲《送別》
    還記得那首「長亭外、古道邊」嗎?古箏曲《送別》 陳葉蕙古箏《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散文 / 長亭外,古道邊
    那是你我出發時的初心,怎能蒙塵?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假如時光能倒流,昨日的我,與今時的自己,擦肩而過時,目光交會,澄澈與混濁,不再迷惑。和過往打聲招呼,一切都淡了,遠了......人生總是悲喜交加,可以選擇堅強,也可以迴避。但更多時候,我們卻極少可去抉擇。於是,當我們不能回頭時,只能繼續往前走,一往無前。
  • 李叔同 的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詞為何讓人淚下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讓人想起相互擁抱,依依不捨的一對別人。古道,悠遠而荒涼,友人此去該是何等的孤單寂寥。芳草碧連天,是那麼的路漫長而空曠。拂柳,殘笛,是多麼的想挽留住離人。
  • 長亭外,古道邊,一曲送別不相見
    福基彈琴,李叔同唱歌,一曲《送別》送給即將遠去的朋友,祝福吉兇難料的許幻園能得償所願,早日回到上海,繼續過詩酒清茶的平靜日子。可,事實永遠是殘忍的,許幻園自然沒討到什麼說法,他後半生一直潦倒不堪,再也沒有重現昔日的家業。後來,他來到上海大王廟,和袁希濂一起,了斷塵緣,渡過餘生。送別是古詩詞中最常用到的題材,但是縱觀古今,再也沒有一首離別的歌,能像李叔同的《送別》這樣,唱盡了愁緒,唱絕了感傷。
  • 《送別》,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你是一個太重感情的女人嗎?每晚9點半,我都會在這裡陪伴著你。喜歡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關注吧,晚安!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你是一個太重感情的女人嗎?每晚9點半,我都會在這裡陪伴著你。喜歡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關注吧,晚安!@睡前伴你夜聽
  • 「長亭外古道邊」,你知道老重慶人送別的長亭在哪裡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一首《送別》,曾唱得多少人淚如雨下。 都說送君千裡終有一別,古時候,城外都有一個大家公認的用來送別的地方,也就是《送別》中的長亭,親友一路將客人送到此處,雙方互道珍重,就此作別。
  • 古典詩詞裡的絕美意象|長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說到長亭,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想必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那首《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其實,長亭是古詩文十分常見的一個意象。南北朝時代庾信《哀江南賦》中,最早出現這一意象,「水毒秦涇,山高趙陘;十裡五裡,長亭短亭」。那麼什麼是「亭」呢?《辭源》裡說:「秦漢十裡置亭,謂之長亭,為行人休憩及餞別之用。」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為什麼一讀就淚流滿面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為什麼這麼美的句子,一讀就淚流滿面。只因這短短的一句話,每一個字都代表著離愁別恨。歌詞的出處這句歌詞出自近代李叔同的《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古道,送別故人,萋萋芳草仿佛延伸到了天邊。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麼美的句子,為什麼這麼傷感?
    今天你在機場送我,下周你又在機場接我,而我已經來回橫跨了太平洋。離別,還用悲傷嗎?(更何況還能打電話,微信,視頻)但是另有一種悲傷,是心地隔絕,似乎自古不變。長亭送別,古道夕陽瘦馬,你的背影依然寂寞。那連天的芳草,萋萋無數,直到天的盡頭,這寓意著你的旅途,山山水水無歸期。你會遇見誰?某個杏花煙雨的清晨,你路過,偏偏有人明眸善睞,讓你動心。可知,你會忘記我。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那些古代送別的詩詞
    01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千古送別詩詞李叔同這詞真是很琅琅上口。古風味十足。所以古人相送,有時不只是」送你送到小村外「,而是有時送三十裡,估計就是就大約三個長亭這麼遠吧,也許友情越重送得越遠,不只是這樣,不知道是長亭本來就有酒家還是自己帶著酒食,然後還喝喝酒啥的。那是相當的隆重。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的送別如何感動無數人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第一次看見僧人,李叔同非但沒有對陌生人的那種先天疏遠,反而十分歡喜,還拿來小孩子的床罩披在身上當做袈裟,並學著和尚的樣子念起了佛經。
  • 《送別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它感動你了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古樸的道路邊上,有一角亭落,碧色的芳草連片,似乎要開到天邊去,悠悠的晚風拂動著柳樹的枝葉,那讓人聽著不真切的笛聲擾動我的心情,看著夕陽,緩慢地在一座又一座山外落下,我發出不舍的嘆息。《離別歌》的作者李叔同是清朝光緒六年生人,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人物,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人。
  • 【吉他譜】《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託也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 這些相近甚至重複的樂句在歌曲中並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為什麼一讀就會淚流滿面?同感!
    一 李叔同寫下巜送別》詞送別摯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指的是美麗的上海城南草堂外景!
    在上海的城南草堂,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座老宅的魅力,體會作者詩中「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美麗景象。長亭外中的長亭在城南草堂的不遠處,一路走過來就可以看到,是一座很精美的小亭子。小亭子在一個不規則的水池上,像古代王宮中的亭子。亭頂呈朱紅色,由琉璃瓦製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金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