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河洛,客出大谷」

2020-10-08 絲路酒文化

第三屆「根在河洛,客出大谷」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市成功舉辦,來自海內外的180餘名客家社團負責人、客家文化研究專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等參加活動。

洛陽是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化資源豐厚無比。客家族群的形成、客家文化,與洛陽地域、洛陽地域文化有著十分緊密的淵源和影響關係。

本次活動旨在歡迎河洛郎回家,共同交流河洛文化,匯聚全球客家人的力量與智慧,傳播黃河文化、河洛文化,積極推動洛陽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建設,著力提升洛陽在海內外的影響力。

本屆論壇主題為「根在河洛,客出大谷」,當天參會人員先到漢魏故城遺址進行參觀,隨後參加客家之源紀念館封頂儀式等活動。

2020河洛文化旅遊節在洛陽正式召開,9月22日晚順利閉幕。在本次活動的答謝晚宴上,重量級嘉賓出席並為活動助詞。

主要領導講話

主要領導講話

絲路起點酒業攜「絲路駱駝」和「河洛郎」兩款好酒參加晚宴,為「河洛郎」們助興,更有醫務人員為參會的客家鄉親保駕護航!

醫務人員為參會的客家鄉親的安全保駕護航

絲路起點酒以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為背書,突顯絲路文化、河洛文化的價值內涵,是一帶一路上的一杯好酒,現場客家鄉親對「絲路駱駝」和「河洛郎」讚不絕口,甚至提出收藏絲路起點酒的酒瓶留作紀念!

大家交流學習

大家交流學習

大家交流學習

絲路起點酒業總經理滑先鋒也是河洛文化的深度愛好者,絲路起點酒便是以洛陽文化、絲綢之路為背景,致力推廣洛陽文化,做「一帶一路」上的一杯好酒。在會上滑先鋒總經理與客家鄉親圍繞洛陽客家祖源地、客家文化根在河洛等進行深入交流。他認為這次活動舉辦的非常有意義,大家以全球視野,進一步挖掘、傳承、弘揚客家文化,增進海內外客家人及社會各界對「根在河洛」的文化認同。

絲路起點酒業總經理滑先鋒致辭

最後,絲路起點酒歡迎各位客家鄉親回到家鄉!

相關焦點

  • 【中秋月圓聚河洛】打造「客家祖源地」: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召開
    洛陽大谷關。9月22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召開。  據悉,本屆論壇以「根在河洛,客出大谷」為主題,深入探討客家文化創新發展模式,以「2020年河洛文化旅遊節」為平臺,深入打造「客家祖源地」形象,為洛陽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根在河洛 客出大谷」第三屆客家文化論壇在洛陽成功舉辦
    在當天論壇上,與會的海內外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圍繞「根在河洛 客出大谷」主題紛紛發言。大家以全球視野,圍繞洛陽客家祖源地、客家文化根在河洛等進行深入交流,進一步挖掘、傳承、弘揚客家文化,增進海內外客家人及社會各界對「根在河洛」的文化認同,打造「洛陽客家祖源地」品牌。
  • 河洛郎的別樣鄉愁
    在洛陽市伊濱區的萬安山中,一個面積約2平方公裡的客家小鎮正在規劃建設,目標是打造根親地標和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此處,是漢魏晉洛陽故城正南之門戶——大谷關遺址所在地。
  •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新華社鄭州9月9日電題:「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來到洛陽城,記者聽到一個「河洛郎」——臺灣攝影師梁玄的尋根故事。尋根的人很多,像梁玄這樣著迷的極少。他放棄了臺灣的工作,在洛陽逗留達半年之久,每天流連於各種歷史古蹟間。
  •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來到洛陽城,筆者聽到一個「河洛郎」——臺灣攝影師梁玄的尋根故事。    尋根的人很多,像梁玄這樣著迷的極少。他放棄了臺灣的工作,在洛陽逗留達半年之久,每天流連於各種歷史古蹟間。一度,他扎個帳篷住在周山王陵,甚至獨自在洛陽過春節,只為體會唐詩中關於過年的描述。
  • 河洛文化:根在河洛 心歸華夏
    誠如盧展工副主席指出,河洛文化乃至河洛地區孕育的文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只有解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哪裡來,才能更好地詮釋中華民族去往何處,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弘揚河洛文化。  閩南與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因為河洛郎的南遷,與閩南文化緊密聯繫起來。
  • 客家人:遷移千年,根在河洛
    當前位置:首頁 >> 主打 2011.08.15 星期一 客家人:遷移千年,根在河洛 客家人自河洛地區五次大規模南遷,其後裔所組成的民系也自稱「河洛郎」
  • 莊少卿:海外華僑的根在河洛大地
    莊先生說,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著豐富的古文化底蘊,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祖根文源,縈繫著海外華人的心儀情結。  通過各種資訊,莊先生對洛陽了解很深。他說,洛陽不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還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是一座悠久歷史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城市,城市名片也很好,有著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魅力。
  • 根在河洛:建議將洛陽定位為文化特區試點!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華文明之根, 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契合新時代的發展要求, 2、中華文明根在河洛。「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洛書」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老莊發軔於此,儒禮誕生於此,佛學紮根於此。中國的第一所太學、第一張紙、第一部曆法,都在這裡誕生。孔子入周問禮於老子、問樂於萇弘,北魏孝文帝全面漢化的民族大融合,二程講學如沐春風,各種文化和思想,在這裡根植、交匯、發展、融合。
  • 臺灣文化根在河洛 臺灣與大陸同文同種同祖同鄉
    臺灣文化根在河洛   2002年10月17日09:45  新華網   新華網鄭州10月17日電 綜述:臺灣文化根在河洛
  • 全球客家郵報社社長:「根在河洛」,臺灣客家人的共識
    5日,臺灣「中國廣播公司」客家頻道主持人、《全球客家郵報》報社社長李純恩先生,在臺北縣淡水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客家文化源自歷史悠久的河洛地區,從「尋根文化」上說,和洛陽等中原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在中原已經瀕臨消失或早就消失的漢民族文化、語言,在臺灣客家社區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 「河洛古國」為何被專家稱為「黃河文化之根」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擁有杜甫故裡、北宋皇陵等「家底」的河南鞏義,又新增一處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河洛古國」。有專家稱之為「黃河文化之根」。2020年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確認位於鞏義市河洛鎮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後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有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 陶藝家 大谷哲也 大谷桃子夫婦
    來自陶藝之鄉滋賀縣信樂町的陶藝家夫婦大谷哲也、大谷桃子,將自家的一角開闢為工作坊,把陶器製作和日常生活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美學家
  • 閩著名學者呂清玉認為閩臺傳統文化「根在河洛」
    臺灣閩南人、客家人都自稱「河洛人」、「河洛郎」,臺灣歌仔戲的橫幅標語上常常寫著「河洛大舞臺」的字樣,這是為什麼呢? 在洛陽舉行的第五屆河洛文化研討會上,福建著名民俗學者呂清玉對此作出結論:閩臺傳統文化「根在河洛」。 昨日,本報記者就此問題對呂清玉進行了專訪。
  • 根在河洛—客家文化學術交流會在洛陽舉辦 全球客家人助力「一帶一...
    9月14日—16日,來自海內外2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客家社團領袖、僑領、企業家齊聚洛陽,出席2018洛陽河洛文化旅遊節·根在河洛——客家文化學術交流活動,並發布「全球客家人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洛陽宣言》」。  據專家介紹,客家文化根在河洛,以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政治活動中心。
  • 2020洛陽河洛文化節9月12日開幕,活動項目曝光
    河南商報記者 付首鵬 實習生 王珍珍9月2日,洛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0洛陽河洛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今年河洛文化節將於9月12日至10月22日舉行,期間將舉辦4大板塊21項主體活動和其他23項專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