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為何不以神通來救度眾生?

2020-08-28 黃振解讀國學文化

佛陀為何不以神通來救度眾生?

覺悟今生,成就未來,做好每一個當下,清淨的心行與佛感應道交,釋迦世尊光照娑婆,慈悲正覺救度生死苦海裡輪迴的眾生,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為何不用神通度化眾生?卻選擇了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忍難忍之事,行難行之行,因為神通不是度人的根本,神通無法究竟度化眾生的心靈,神通無法讓眾生脫離生死輪迴之苦;魔也有神通,魔也可以幻化成佛菩薩形象來迷惑世人,顛倒黑白。佛曰:神通無益於解脫,世尊採用魔無法做到方式來救度眾生,給當時的人們也給後來的我們留下了一個真理光明的世界,我們只要虔誠恭敬地深入佛言,就一定會認識到世尊所帶給我們的心血、舍利無一不透露著解脫的妙義,世尊用心良苦,為使世人免誤入歧途、澄清思想、解脫精神枷鎖,廣宣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一條人生應行的大道和真理的方向,這種究竟的真理才能真實地利益眾生,決非神通能夠做到的,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時發出正覺的宣言:流轉的相是生,無明的迷惑是生的根源,眾生如果想要不死,唯有不生,唯有斷除無明,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皆滅,諸垢既淨,自心清淨無礙的光明朗照,就能獲得真正的解脫自在,由此可見,生死解脫、煩惱滅盡,與神通一點關係都沒有。

神通或許能給人以一時的視覺刺激,但它卻不能帶給眾生正確的思想和究竟的真理,示現神通反而會使人產生貪戀執著,求玄求異,增長我慢等習氣,對於生死解脫煩惱業力等問題無有是處,貪求神通就會被魔附體,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有大智慧的人絕不會去貪求,神通根本無法抗敵宇宙因果規律,威神最大的佛陀面對因果也只能默默承受,佛陀在世時,雖有神通,明晰一切,心知自己的國家迦毗羅衛國未來的悲運,對於不幸時刻發生的事情也做了一些拖延,但是佛陀還是無法用其神通來化解自己國家的業力,迦毗羅衛國終究沒能逃過因果業力的懲罰,琉璃王要屠城時,佛陀圓滿光明之相便黯淡了下來,提前為自己的國家和親族服喪,目犍連尊者得知此事之後想用神通營救城中人民,佛陀用慈悲的口吻對他說:目犍連,釋迦族中受宿世的罪業之報,這是因緣果報,不是神通力所能挽救的,你無法為他們代受,目犍連對佛陀的話不能完全接受,在琉璃王屠城時,目犍連使用神通用缽將五百釋迦族人送到天上,待戰爭結束時打開缽一看,五百人都化成了血水,神通不敵業力,這時候目犍連尊者才真正覺悟到佛陀所說的因果法則的真理是不可違背的,殘暴的琉璃王也得到惡報,在佔有迦毗羅衛國後不久,宮城忽然失火,琉璃王和他的愛妃都被大火燒死了。因果定律是宇宙最重要的規律之一,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大自然的法則,對於因果業力問題,佛陀只會在根本上去教化眾生覺悟,修正心行、懺悔改過,引導眾生脫離生死輪迴的苦海,佛陀把最重要、最珍貴的宇宙人生真理精華普宣三界,法潤眾生,喚醒痴冥的眾生,對於神通,智慧地保持了沉默,佛陀深知神通不是根本之法,對於了生脫死毫無關係。

在佛陀眾多弟子當中,目鍵連神通第一,但神通卻不能救他的命,目犍連在一次外出弘法途中,在山中靜坐,被當時的裸形外道給看見,他們就集合了很多人從山上投下石頭,大小石頭如雨點般落下,目犍連尊者無常的肉身就這樣與世長辭了,目犍連尊者現身說法,這是在給後人作警戒,神通敵不過業力,神通雖救不了目犍連尊者的色身,但是佛陀教授給他宇宙人生的真理卻深深地在他心中紮根開花,使他亡身時保持不迷而入涅槃,神通只是通向正覺路上的一道風景,不是究竟的解脫之法,在生死輪迴的苦海中,唯有覺悟的智慧,才能看清塵世間的愚痴頑執,才能認清無明的根都是由貪戀我執而起,進而聞思修,降伏貪嗔痴,入三摩地。佛陀教授給我們的四聖諦和十二因緣的真理,才是這個世間最珍貴的妙寶,如同苦海舟筏,渡過五濁的洪流,覺悟人生,領悟佛陀的教誨,覺醒覺行,才是修心、修行的意義,唯有內心的覺悟,才能把握生死;唯有清淨正覺,才能遠離煩惱;唯有嚮往真理,才能步入正道。佛有佛通,魔有魔通,都可變幻,只有宇宙人生真理,才是這兩者的區別;佛,引導眾生斷惡修善,清淨身心,出離生死,得證聖果;魔,利誘眾生造作種種要下三惡道受苦的惡業,擾亂正法,破壞正氣,壯大魔力,假如兩者都示現神通,以眾生的能力是無法分辨佛與魔的,魔的「神通」也可以幻化成佛菩薩的模樣迷惑眾生,讓眾生誤以為真,就會跟著魔跑了,因此佛陀才會在《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在此娑婆世間,佛菩薩都不會輕易示現神通,因為眾生根本分不清,還會產生貪戀妄執,偏離正道,而求玄異,這樣就很容易被魔附體而不自知,佛陀不以神通度人,其實是佛陀的慈悲,佛陀愛護眾生,給予眾生的都是最無上的法樂,最微妙的解脫真理,佛陀深知眾生都有貪求神通奇異的習氣,為免眾生誤入歧途,因此,只以慈悲之法、光明之法、究竟之法宣示眾生,並且,還是最直接、最快速有效地脫離生死輪迴苦海的大法,佛陀的良苦用心,也許只有在眾生開悟成就的時候才能真正地體會,在此期間,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依止佛陀的教導老老實實地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實修實行,守持好佛陀所制定的清淨戒律,去除自己身上所有的惡習,放下五欲六塵的一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貪求神通感應,這樣才能順利地邁向正覺成就之道。南無阿彌陀佛!---摘自中國佛教網


相關焦點

  • 佛教講不講神通?且看佛陀如是說
    (佛陀行腳小故事第3期)文章整理/亦單(shan)有一次,佛陀來到了摩揭陀國遊化,住在那爛陀城郊的芒果園中。這天,有一位名叫「堅固」的在家居士,來芒果園拜訪佛陀。他向佛陀頂禮後,建議佛陀說:「世尊!那爛陀是一個繁榮富裕的城市,人口眾多,世尊如果能要一位比丘,在大眾面前展現神通,那麼,我們那爛陀城的人,一定會更加地敬信世尊。」佛陀回答說:「堅固!
  • 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
    佛陀通過修習禪定,證得了能隱身、穿牆、入地、水上行走、空中飛行、能變化出許多化身的神足神通;證得了不用別人開口說話,就知道他人起心動念是什麼的他心神通。利用神通來拓展佛教,看似是一個好點子,即使在今天,恐怕都還難免有人會認為這個主意好。其實,二千多年前佛陀就明確地拒絕了這種做法。有一次,佛陀遊化到了那爛陀城郊的果園休憩。
  • 佛說阿彌陀經析.143 諸佛菩薩是怎麼救度眾生的?
    所以法幢代表了法事,代表了道場,代表了佛菩薩救度眾生的落實。諸佛菩薩救度眾生都用什麼手段啊?表面上諸佛菩薩各有手段,千差萬別的,用種種方便手段去救度眾生,可是如果回歸本質,諸佛菩薩只用一個手段去救度眾生,就是在任何的經教裡我們最容易看到、也是最容易忽略的,最容易不採納、也是最容易去做的,就是講法、就是傳法、就是布道、就是真實教誨,除此之外其他的手段都是輔助,諸佛菩薩所做所為,沒有一個不是以此為根本,圍繞促成講法的,也就是說諸佛菩薩以講法度眾。
  • 希阿榮博堪布:發菩提心,並不是發願流轉輪迴救度眾生
    文:希阿榮博堪布繼續在娑婆世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菩薩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出於悲心,乘願力、神通入輪迴救度眾生如果自己還沒有解脫煩惱,也不發願往生,完全是因為業力而流轉輪迴,自己的煩惱惡業都還沒辦法清淨,又怎麼去教別人有效地對治煩惱?學佛不是純粹的搞學問,就算佛學知識豐富,知道去除煩惱的整套方法,但自己若沒有實踐、親證,是很難指導、幫助別人的,就像一個不會遊泳的人下河救人,人救不了,自己還需要救援,因為不諳水性,甚至可能把別人往深水裡拖。
  • 佛陀為何食物中毒最後涅槃?
    從佛陀食物中毒涅槃說起 有很多人質疑佛陀為何食物中毒最後涅槃?難道是供養的那個居士心懷叵測,居心不良?還有反對佛教的人胡說八道去嘲諷。 不是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印度的?熱帶幾十度高溫,那裡經常會熱死人。食物放一晚上都會變質。即使現在的印度的衛生條件也差得不得了,還不如中國最差的農村。 佛陀八十歲時進村化緣食物。
  • 佛陀開示辨別出家人,人蟒造業還能升天,神通不敵業力的故事
    佛陀熱情地接待了波斯匿王。彼此入座後,佛陀詢問道:「大王!方才我見您對外面那些出家人,為何如此恭敬呢?」  佛陀聽後有些吃驚:「他們哪裡是什麼阿羅漢呢?就是一群舉止古怪的外道沙門而已!」波斯匿王感到有些意外:「抱歉啊佛陀,我是肉眼凡胎,真是分辨不出。」
  • 大乘佛教的興起是修行者為了救度眾生,使眾生都能夠達到覺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教的發展在經歷了 原始佛教時期、部派佛教時期以後,大約公元一世紀左右,當時印度的佛教團體中開始出現了一群不急於自我解脫,而是已利益眾生為宗旨與目的的修行者,他們認為修行的目的不只是獲得自我解脫,更重要的是要救度眾生,使眾生都能夠達到覺悟。
  • 覺真法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 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佛陀精神,正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個全國性的政府官員組成的代表團,來到著名古剎參觀,我被指定去接待。 是的:佛陀的精神,正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請讓我介紹佛陀《本生經》中一個著名的「屍毗王割肉貿鴿」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為屍毗王時,帝釋天為了考驗屍毗王是不是真正行布施波羅蜜,他化作了一隻鷹,並派遣毗首羯摩天化作了一隻鴿。鷹追鴿,鴿飛到屍毗王懷中請求救護。鷹請屍毗王還鴿,以救它的飢餓之軀。
  • 為什麼要救度眾生?
    因為,處於菩薩,菩薩不放棄一個眾生,若放棄怎能成佛!為什麼要救度眾生佛出世是為眾生離苦,有緣的眾生相遇都是親人,往前追溯都曾轉生為男人、女人。佛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我們有責任救度無形親人們脫離六道輪迴苦海,只有無形的親人離苦往生成佛去,我們今生才完成任務,臨終順利往生極樂世界回家。
  • 佛陀為何不允許女性出家,是因為佛教重男輕女嗎
    佛為何抗拒女性出家?佛陀成道初期,度化的都是男眾比丘僧。一次佛在講法時,撫養他長大的姨母帶著五百位女性來到佛講法的精舍請求出家,佛陀拒絕了。姨母就帶著五百女子在精舍外長跪不起再三哀求,佛陀還是不同意。阿難是佛陀的堂弟,看著姨母和五百位女性,這樣長跪不起很是心軟,又被她們出家的決心和姨母的真誠所感動,便多次去勸請佛陀允許她們出家。並且向佛陀描述佛陀的生母去世後,姨母是怎麼含辛茹苦把佛陀餵養長大的話來打動他。佛陀唉聲後告訴阿難:「我不允許她們出家,就如世間如果一個人家的女人多男人少,這個家庭必然會走向衰敗一樣。
  • 佛陀,三覺圓滿,十力具足!
    佛陀是三覺圓滿,萬德具足的聖者。三覺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萬德即: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大悲、十八不共法等。 三、禪定解脫三昧淨垢分別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禪定的深淺次第。 四、根上下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 五、種種勝解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眾生欲樂善惡的差異。 六、種種界智力:指佛陀遍知種種世間的性相。
  • 法華經很著名的「化城品」,為什麼佛陀要變化出一座城市?
    導師有許多善巧的手段,心裡想,這些人真太可憐,為何捨棄前面的珍藏中途而退呢?想到這裡,他就以神通力,在險道中途幻化出一座城市。接著告訴大家,你們切勿驚恐,不要輕言放棄,前面不遠就有一座大城市,可在那裡歇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進入城市後,很快就會得到安穩,想要繼續前去尋寶,也可從那裡再出發。這時,疲憊的人們,無不萬分歡喜。
  • 佛陀故事會:佛陀的十大弟子 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
    佛陀的十大弟子,天眼第一阿那律尊者。(圖片來源:資料圖)阿那律是甘露飯王的次子,又譯為「阿冕樓陀」,漢譯「無貧」、「如意」。過去世以裨飯施闢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樂,故名。他是摩訶男的親弟弟,佛陀的堂弟。
  • 佛教之中,為何神通,也無法改變因果?
    經常研讀佛教經典的人都知道,經典之中,有很地方描寫神通,也就是說,在佛教理論中,神通是存在的,儘管佛陀本人是不太贊成修神通,因為他認為修神通對於證悟成佛並沒有太大的作用,也就是說,神通再大,也不可能改變因果。
  • 佛教:一葉觀音以平等大慈悲心,攝化自在神通力,普濟救度眾生
    關於他的來歷,諸經也是眾說紛紜,卻絲毫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大慈大悲的形象,今天就為大家介紹觀音三十三應身像中的佛教:一葉觀音以平等大慈悲心,攝化自在神通力,普濟救度眾生:〝一葉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三尊,〝化身相〞既是〝宰官身〞!佛經有云:「應以宰官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 不思議的「十九」!你知道觀音菩薩的三個重要節日,為何都在十九
    你知道觀音菩薩的三個重要節日,為何都在十九?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而無悔,可作為眾生的你知道觀世音菩薩的三個節日嗎?為何都在十九呢?若以究竟來說,觀世音菩薩久已成佛,歷經無數誕辰,無法考證。但從凡夫信仰的角度而言,顯然需要一個眾所周知的吉祥日子,以此虔誠禮拜,清淨身心。
  • 佛陀說法,為何分成「解脫道」和「佛菩提道」?
    此前的文章中,我們不止一次提到過,佛陀的說教,大致可以分成解脫道和佛菩提道兩部分。簡單來說,解脫道是為了教化眾生出離六道輪轉之苦,乃至證入無餘依涅槃的境地;佛菩提道則是教化眾生對治欲望,遠離煩惱,在現世中於諸法得自在。
  • 母親節 佛陀如何報母恩
    在佛教中《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佛陀教導我們,眾生須知世間有恩於我們的,共有四種:一是父母恩,二是眾生恩,三是國王恩,四是佛、法、僧三寶恩。這四種恩德,一切眾生,是平等地享受的,每一眾生,都應報此四種大恩。
  • 禪意直指本心,布施的功德天上福報,回向功德救度眾生
    只有一個人,接過了這條所謂「上天賞賜」的華麗手巾後,看也不看就傳給了旁邊的人,沒有一句嘆。坐在寶座上的國王看見了這一幕問道: 「樹提伽,大家都很高興,你怎麼一句話也不說?」樹提伽露出靦腆的表情回答:「臣不敢欺騙國王,這不是天賜的寶物,這是臣子曬在後院被風吹走的洗澡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