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學家精神凝聚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強大動力

2020-12-14 經濟日報

科技部6月13日上午召開新聞通氣會,邀請科技部、中國科協有關負責同志對《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做情況介紹並回答記者提問。

「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學風作風做出明確部署,體現了黨中央對科研生態建設的重視。」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說,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推動科技界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在深入調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組織專門力量起草了該《意見》。經中央批准,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並向社會公布。

正向引領: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中國科協調宣部處長孟令耘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不同國家的科學家精神植根於不同的文化,是有一定區別的。《意見》中對中國科學家精神進行了全面闡釋。」

《意見》要求自覺踐行、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提出要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這12個字是對我國科學家精神的高度概括。」孟令耘說。

「《意見》堅持正向引領。」戴國慶介紹,在黨的領導下,科學家在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鬥中形成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獨有的精神品質。《意見》強化政治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塑形鑄魂科學家精神為抓手,在全社會積極弘揚科學家精神,倡導愛國情懷、責任使命,凝聚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強大動力。

問題導向:著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戴國慶介紹:「《意見》也突出了問題導向,在充分肯定我國科技界作風學風主流積極向上的同時,針對當前一定程度存在的浮誇浮躁、弄虛作假急功近利等突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的治理舉措,著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意見》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具體務實。如明確規定,嚴禁違規將科研任務轉包、分包他人、以項目實施周期之外或不相關成果充抵交差等。論文等科研成果發表後一個月內,要將所涉及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等原始數據資料交所在單位統一管理、留存備查。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退休院士不超過3個,院士在每個工作站全職工作時間每年不少於3個月。在科技項目、獎勵、人才計劃和院士增選等各種評審活動中,不得「打招呼」、「走關係」,不得投感情票、單位票、利益票,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參評、評審等資格。不得片面通過高薪酬高待遇競價搶挖人才,特別是從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挖人才等。

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楚建表示,落實《意見》相關要求需要從四方面採取具體措施。「一要抓監測,要組織相關機構對學風作風建設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二要做評估,可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執行效果評估;三要抓督促,督促各方面落實《意見》中的具體舉措;四要抓查辦,嚴肅查辦違規案件,『零容忍』淨化學術風氣。」

著眼長效:推動作風學風建設常態化

「文件的建設目標很明確。《意見》明確提出,力爭1年內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的各項治理措施得到全面落實,3年內取得作風學風實質性改觀。」

戴國慶介紹,《意見》立足著眼長效,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要求構建長效機制,匯聚各方力量,推動作風和學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為科技工作者潛心科研、拼搏創新提供良好政策保障和輿論環境。

比如,《意見》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構建良好科研生態」這一部分中,明確了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正確發揮評價引導作用、大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等要求。「這些要求就是在著眼長效。政府要做什麼?要強化服務,減少對微觀科研活動的直接幹涉,推動作風學風建設的常態化和制度化。」

戴國慶表示,下一步,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將會同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共同推進,切實做好跟蹤督辦和總結評估,確保各項舉措落到實處。

(經濟日報 記者:佘惠敏責編:胡達聞)

相關焦點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本版今天刊發兩篇文章,聚焦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學習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
  • 爭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排頭兵——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
    一、準確把握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大戰略意義  在全球化浪潮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科技創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深刻關乎國家根本。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以創新發展引領全面發展,這是涉及我國發展全局的一次深刻變革。
  • 全面深入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原標題:全面深入推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報告強調,要推進科技強國建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必須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 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鬥
    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槓桿。」  近代以後,由於國內外各種原因,我國屢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從世界強國變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我們的民族經歷了一個多世紀列強侵略、戰亂不止、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的深重苦難。
  • 「三步走」戰略: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
    講話明確提出了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三步走」路線圖,即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和民族復興偉業的必然要求。
  • 科技強國建設之路:中國與世界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從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強調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 懷進鵬講專題黨課:凝心聚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要堅守初心使命,堅持人民至上,加強團結引領,創造性地開展事業引領、組織引領、價值引領、開放引領等工作,更好承擔起引導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懷進鵬指出,凝心聚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科技界的重要政治任務。
  •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擘畫
    原標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擘畫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軍事領域從來就是一個技術競爭最激烈、最具創新活力的領域。
  • 多維度把握科技強國建設內在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是對科技工作者的巨大鼓勵,明確了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奮鬥目標。同時,要把握好科技強國的深層次內涵,我們需要從歷史、價值、發展等多個維度進行研究,並深刻了解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內在邏輯。回顧歷史可以發現,雖然經濟發展為科技進步創造了必要物質條件,但經濟強未必一定導致科技強,而科技強則是實現經濟強、產業強、國家強的必要條件。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要以對科技的高度重視和深厚的創新文化為前提,以強大的原始創新能力、基礎研究能力和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基礎,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旨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技戰略支撐。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指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迫切需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
  • 多維度把握科技強國建設內在邏輯---中國科學院
    同時,要把握好科技強國的深層次內涵,我們需要從歷史、價值、發展等多個維度進行研究,並深刻了解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內在邏輯。回顧歷史可以發現,雖然經濟發展為科技進步創造了必要物質條件,但經濟強未必一定導致科技強,而科技強則是實現經濟強、產業強、國家強的必要條件。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要以對科技的高度重視和深厚的創新文化為前提,以強大的原始創新能力、基礎研究能力和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基礎,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旨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技戰略支撐。
  • 「走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徵程上的中國科學家」主題展在長展出
    感受科學家的動人事跡 華聲在線6月4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宇芬 通訊員 李南南)今天,2018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長沙)主場活動暨「走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徵程上的中國科學家」主題展啟動式,在省科技館舉行。省科協主席張堯學院士宣布活動啟動。
  • 【新華社】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事業中建功立業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九大上發表重要講話,從戰略高度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吹響了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號角。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向全黨全社會發出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號召,對加快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 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在綿陽舉行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成就偉大的事業。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了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鑄就了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主要內涵的科學家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中最為寶貴的一筆財富。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但是並不適合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家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文明社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則強調對於古代文化和國外文化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推陳出新。這種科學的價值觀推動著中國不斷去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不斷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之處。
  • 強化創新引領 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強化創新引領 努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2020-06-01 11:06:01來源:太湖明珠網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給袁隆平、鍾南山
  • 將重託化為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動力 讓科學精神引領前行方向
    「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這番話,是期待,是號角。如何更好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做到總書記強調的「四個面向」,讓科技創新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科技工作者們各抒己見。
  • 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內在動力
    但是並不適合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國家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文明社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則強調對於古代文化和國外文化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推陳出新。這種科學的價值觀推動著中國不斷去吸收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不斷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之處。
  • 中國要強必須有強大科技! 19句話讀懂習近平科技強國布局
    ——2015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6.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這是我們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出發點。
  • 白春禮:準確把握深刻理解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三步走」戰略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提出了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和任務,即在 2020 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基礎上,再奮鬥 15 年,到 2035 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 21 世紀中葉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有力支撐我國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