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在藝術中療愈自我的女藝術家

2020-12-15 許欽松藝術基金會

療愈童年創傷的藝術家

妮基·聖法勒

妮基出生在法國塞納河畔,父親是一個法國的銀行家,母親是一個美國的名門望族,家境生活富足,原本是可以生活無憂的,但在經歷了美國的經濟大蕭條之後,父母就將出生不久她,送到了外祖母家,三年之後他才被接到紐約和父母一起生活。

因妮基長得特別漂亮,幼年就被入選做雜誌的封面模特兒。被接到紐約之後,11歲的時候,她遭受了醉酒後父親的性侵,在她的自傳中,曾經回憶過這一段經歷。

妮基去了美國以後,因為這樣的經歷,內心的反抗,18歲時索性就和12歲相識的一個玩伴結了婚,以此擺脫家庭帶給她的精神上的折磨和無盡的痛苦,獲得新生活的開始。

在自傳裡她曾經這樣說道,孩提時代,我無法認同母親、外祖母、姨媽或者母親的朋友們,一個堪稱不幸的小團體。我們的家曾經悶熱窒息,是一個罕有自由與隱私的封閉空間。我不想成為她們那樣的家庭守護神。我嚮往世界,但世界屬於男人們,一個女人可以成為皇后,不過得呆在她的蜂巢裡。男女角色的分配規則對雙方都非常嚴格。我想要這個外面的世界,同樣成為我的世界。我很早就明白男人們擁有權力,而我想要這種權力。

但在妮基生下了第二個孩子之後,她忽然發現自己所處的,也是她之前所完全拒絕的那種資產階級的生活模式。她的丈夫,他們的家庭環境,各方面都是不錯的。所以這個時候,她忽然覺得自己的生活和她不喜歡的那種生活方式是一模一樣的,於是生活的壓力、童年的創傷再次襲來,然後妮基的精神崩潰了。她住進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她前後接受了將近有十次的電擊療法。後來在她長達五年的治療期間,根據她的醫生的建議,妮基開始接觸藝術。

她收集樹枝樹葉,嘗試製作一些拼貼畫,她開始覺得自己的精神好了一些,於是就將畫畫當做一種治療方式,療愈自己的同時,她的藝術創作之路也從此展開。

妮基說,我將製作的作品所暴露出來的每一個感情、思想、回憶和感受轉化成其他形式,如色彩、質地等,這裡面包含著我的樂趣、欲望、悲哀和痛苦。

1960年,妮基開始創作射擊畫。射擊畫因其獨特方式,在當時的美國引起了極大轟動。射擊畫是由木頭或者金屬製成的,結構裡面藏著一些裝有聚乙烯塗的袋子,然後在上面又覆蓋一層熟石膏,創作時,妮基用一把22口徑的步槍進行射擊,被擊中的袋子裡的顏料就會隨著彈藥噴濺出來,在畫面上形成一些潑濺、爆炸的獨有效果。

射擊作畫《我的戀人的肖像》

其中一件叫做《聖塞巴斯蒂安》,也叫做《我的戀人的肖像》的作品,曾在60年代的時候展出。一些觀眾也可以對著靶心隨意射擊,體驗感受,達到與藝術家的情緒共鳴。

妮基說,我曾和一個明知道對我不好的人在一起,脫離這段關係的方法,就是偷他的襯衫放在板子上,再拿一個標靶當他的頭,對著他擲飛鏢。這種方法治癒了我的情感。射擊藝術使妮基成為當時歐洲新現實主義的核心人物,並引領了繪畫與雕塑觀念化的轉向。

雕塑代表作《娜娜》

看到這幾個雕塑,可能會感覺很熟悉,這是妮基·聖法勒的代表作《娜娜》,創作靈感來自於她的好友,一個美國的藝術家瑞福斯的妻子懷孕的時候,妮基在她那裡得到很大的啟發,隨後她創造了《娜娜》系列雕塑作品。

《娜娜》

「娜娜」在法語中是女人的俗稱。妮基的這些「娜娜」,非常圓潤豐滿,她們穿著絢麗多彩的衣服,動作非常誇張,手舞足蹈,無拘無束的狀態,散發著歡愉,洋溢著熱情,成為當時,20世紀法國最受歡迎的一個藝術形象之一。

裝置作品《hon》

這件作品在當時是非常轟動的一件作品。它是妮基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的一個項目中進行的創作,一個特別大型的,以娜娜為外形的裝置作品,取名為《hon》。

這件作品非常非常的大,長達28米,寬9米,高6米。作品裡面,有咖啡館、電影院,甚至還有小天文館,而唯一的入口就是娜娜的陰道。這件作品極大挑戰了公眾的接受限度,如此大膽,而且非常的坦誠,似乎在隱隱的宣告女人的身體是現代文明的一個源頭。

《hon》

因為觀看的觀眾必須要從這個雕塑的陰道部分進入,吸引了很多觀者去觀看,甚至有的還會帶孩子去觀看。實際上每個人從脫離母體的那一刻開始,就很難再回到子宮裡面,這種體驗和感受其實帶給了觀者非常多的思考。

《塔羅花園》

這件作品是妮基藝術生涯的最後創作,為義大利託斯卡納雕塑公園創作的作品塔羅花園。整個作品耗費了她20年的心血製作完成。其靈感來自於西班牙建築學家、建築師高迪的影響。妮基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作品呢,她這樣說過,我知道我註定有一天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歡樂花園,天堂的一角,人與自然的交匯。

這座花園裡面既有城堡、有神鳥、有惡龍、有魔鬼、有公主、也有女騎士,幾乎囊括了她一生的掙扎與反抗。裡面有很多的小作品命名,很有意思,比如說法律,對抗等等。在作品對面,是一個要建的核電站,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她覺得這個作品《塔羅花園》具有了一種能量場,而這個能量場慢慢的讓核電站不但沒有建成,還荒廢消失了。

所以做這樣的一個花園,其實除了妮基自己對於命運的掙扎,也有她對於人生,對於人與自然的一種理解,都呈現在了這個作品之中。

在這個《塔羅花園》裡,有很多這樣的柱子,每個柱子都會有不同的呈現,有的全是小昆蟲,也有很多是光滑的,不同的肌理,也有不同的色彩呈現,還有很多就是用當地人燒制的陶瓷製作而成。陶瓷本來是完整的,而妮基把它們敲碎之後再去重新組裝,粘貼在不同的建築表面,整個過程,包含了個人一生的理解,並寓意將自己解構重組的這樣一個過程。

因被父親性侵,受到了精神上的折磨住進精神病院,進行治療,到用繪畫的方式、各種藝術的方式,去打破這種心理陰影,妮基治癒了自己,然後並鑄造出屬於自己的五彩斑斕的快樂樂園。所以實際上她的藝術創作過程,其實是一種慢慢的接納,然後自我療愈的過程,並讓這樣的樂園,使很多的人可以走進樂園裡,感受到她的這種力量,體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世界的方式。

本文節選自孟沛欣博士整合藝術療愈導師班內部課程,

分享 雯珺

相關焦點

  • 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展 &「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
    本場特展之後,我們還計劃在武漢開辦巡展,讓藝術給更多人帶去溫暖與撫慰,」保時捷中國傳媒公關副總裁唐鳳靚表示。「此外,新一屆雙年評選的啟動意味著我們對青年藝術人才培養的堅定承諾。在這全新的旅程中,保時捷中國非常榮幸地得到了眾多藝術界人士和一流機構的認可和肯定,並與他們一道為國內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們搭建相互交流與展示自我的長效平臺。」
  • 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帶你愈見新境
    本場特展之後,我們還計劃在武漢開辦巡展,讓藝術給更多人帶去溫暖與撫慰,」保時捷中國傳媒公關副總裁唐鳳靚表示。「此外,新一屆雙年評選的啟動意味著我們對青年藝術人才培養的堅定承諾。在這全新的旅程中,保時捷中國非常榮幸地得到了眾多藝術界人士和一流機構的認可和肯定,並與他們一道為國內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們搭建相互交流與展示自我的長效平臺。」
  • 「藝術如何療愈」——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舉辦線上對談
    4月25日,油罐藝術中心舉辦了線上公益對談「藝術的療愈」,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了心理上,意在關注藝術的核心與心理世界相連,喚起情緒,釋放情緒。相關學者與藝術家圍繞著「藝術的療愈」展開對話,他們認為,美術館作為一個公共文化空間,也可以起到藝術治療的作用。
  • "愈"見新境——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展暨 2020-2021 保時捷"中國...
    本場特展之後,我們還計劃在武漢開辦巡展,讓藝術給更多人帶去溫暖與撫慰,"保時捷中國傳媒公關副總裁唐鳳靚表示。"此外,新一屆雙年評選的啟動意味著我們對青年藝術人才培養的堅定承諾。在這全新的旅程中,保時捷中國非常榮幸地得到了眾多藝術界人士和一流機構的認可和肯定,並與他們一道為國內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們搭建相互交流與展示自我的長效平臺。"
  • 季克良:用藝術療愈你的身心
    什麼是藝術?藝術是高貴的存在,通神的橋梁,同時也是來源於生活的,他把釀酒,品酒,當成藝術創造;把員工當成藝術家;把茅臺酒當成藝術品。其中最大的價值是讓人超越物質世界,進入理想世界。脫離現實煩惱,進入心靈的解脫。 藝術最大的作用是什麼?藝術是可以療愈人的身心的。
  • 「愈」見新境——2018-2019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獲獎者作品展暨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項目於滬啟動
    發布會上,保時捷中國與 ART021 還共同啟動公共藝術療愈項目,推出藝術療愈小程序,旨在為大眾提供療愈心靈創傷、釋放情緒壓力的平臺和渠道。四位獲獎藝術家或以疫情為靈感全新創作,或在以往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再度加工,以多元的藝術語言和形式詮釋了他們對於疫情和社會變化的獨特反思,也為大眾開啟了一個理解世界、審視自我的全新窗口。「中國的青年藝術家不是桎梏在自我世界裡的獨行者,他們渴望積極地投身公共事件,為更多的人和事發聲。」
  • 生命自我療愈的力量
    生命過程中要有自我療愈的能力,才會繼續向前。人生的道路上自然要遇到很多事情。有些事情看似是挫折、困難、失敗,其是那些不過是偽裝了的人生課題,是幫助自我完善的最好途徑。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些上天賜予的厚禮,總是對過去的經歷耿耿於懷,這樣的理解就會讓自己總是不斷的經歷同樣的境地,而無法前行,那麼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自我療愈。自我療愈是一種十分必要和實用的一種能力。無論什麼樣的創傷和痛苦的經歷在自我療愈的幫助下,變得免疫,這些經歷將獲得更強悍的人生動力,通過自身的完善而為自己和這個世界帶來更多的精彩。
  • 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項目啟動,保時捷帶你在上海「愈」見新境
    important}9 月 11 日,由保時捷中國與上海市文社藝術基金會(Cc 基金會)共同主辦、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和 TX 淮海傾力協辦的「愈」見新境——2018-2019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獲獎者作品展暨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項目啟動儀式於滬舉辦。
  • 《在愛的廢墟上》,我們開出了自我療愈的花
    也許你也曾體驗過,因為失去愛而輾轉反側,那種複雜的心情,讓人難以言表;也許你也想知道,如何讓自己好起來,重新學會愛自己;也許你可以讀一讀這本書,讓自己的痛苦被看見,被安撫,被療愈。《在愛的廢墟上》是一本精彩的詩集,甚至說是一本令我感到驚豔的詩集。
  • 展覽資訊|2020設計北京|設計療愈 & 藝術北京·發現
    這是藝術北京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策劃的「特別展覽」,「藝術北京·發現」展覽包括策展人柳淳風策劃的「元PLUS」畫廊邀請展,「藝術家發現展」,專題展以及安排相關的藏家鑑賞活動等,希望在這個藝術的冬天,朋友們可以藉此機會相聚在一起,相互溫暖。
  • 疫情之後,藝術療愈成為這些國外博物館的新方向
    在美國,一些準備重新開放的博物館正在將藝術療愈視為自己的新方向。皇后區藝術博物館提供每周定期的線上藝術療愈項目,鼓勵人們拿起畫筆去表現自己的生活與感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準備了一份藝術作品的清單,在博物館重新開放後幫助觀眾緩解後新冠的焦慮。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美術館培訓了一批志願者,教授藝術療愈的技巧。
  • 怡心歸元:你真的理解什麼是自我成長和自我療愈了嗎?
    這周末工作坊課程開班了,朋友小莉過來工作坊喝茶,閒聊中小莉說為了更深入了解孩子教育和親子溝通問題正在讀某院校的《兒童心理發展》高級研修班。之所以讀這個課程也是為了自我成長,而說到自我成長,我們的話題似乎更加同頻了。01/為什麼要自我成長和療愈?
  • 八位女藝術家的藝術世界
    在藝術的世界裡,有一支不容忽視的女性力量。她們以女性的視角,女人的胸懷,女子的靈巧,創作出一件件不同凡響的作品,向人們展示著女藝術家的激情和對生活的熱愛。今天的3.8特輯,芭莎藝術羅列出中外八位女藝術家,她們身處藝術的不同領域,卻也在藝術這條道路上殊途同歸。
  • 藝術家發起「色彩療愈藝術拯救社區」計劃,希望用牆繪撫慰心靈
    今日愛爾蘭的一群街頭藝術家正在發起一場名叫「色彩療愈-社區藝術計劃」的運動,並發起了眾籌。他們計劃製作一系列的街頭壁畫,並相信這些牆繪藝術作品能在當前因新冠肺炎不斷蔓延而惴惴不安的社會裡成為一劑重要的解毒劑。
  • 「愈」見新境 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項目正式啟動
    日前,網通社從官方獲悉,由保時捷中國與上海市文社藝術基金會(Cc 基金會)共同主辦、ART021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和 TX 淮海傾力協辦的「愈」見新境——2018-2019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獲獎者作品展暨保時捷公共藝術療愈項目正式啟動。
  • 讓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名畫中的藝術療愈
    那麼,現在請你給自己點時間,來欣賞名畫,在畫中得到情緒的滋養,讓美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大概是每個人都不會拒絕的事。在欣賞、品鑑名畫的過程中,即便是「不懂」藝術的人,也可以接收到其中的能量與薰陶。這正是藝術療愈的作用,把藝術當做表達個人內在和外在經驗的橋梁,通過欣賞畫作或是簡單的創作來釋放不安情緒,是我們認識自我、調整自我的一種途徑。
  • 「痛」是一場自我療愈的旅程
    有的人經歷痛感,只是皺起眉頭呻吟或哭喊,翻滾中頭腦一片空白,被動的接受肉體的摧殘;痊癒後,扯扯起皺的衣飾,洗把臉,這一切仿佛煙消雲散沒有發生,當某天遇到同痛之人,只是露出惋惜的神情拋出一句:我之前也痛過,好遭罪的……僅此而已。
  • 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自我療愈
    在這裡,我就講講如何做到有效的自我療愈,幫助你快速走出陰霾,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 (一)儘快的接受自己現在的狀態,不要逃避。  不開心了,有煩惱了,那就自然的呈現出來。不要想著把情緒都放在心裡,這可能一時起到些作用,但時間長了,後患更大。
  • 尼採、弗洛伊德和榮格關於自我探索與藝術救贖
    後來,弗洛伊德對許多藝術品和藝術家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藝術創作很容易讓藝術家進入潛意識的層面,去和他的原初的本能內容來得到聯結,而且能夠進而使他浮現成為藝術圖像;藝術家周旋於兩種本能衝動之間,會運用升華的手法來掩飾個人的白日夢,或把不被人接納的內容加以包裝和轉化。
  •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經典力作,當代青年急需的自我療愈手冊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經典力作,當代青年急需的自我療愈手冊 2019-07-12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