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克良:用藝術療愈你的身心

2020-09-25 燕妮道友會

季克良:用藝術療愈你的身心

——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之九

作者:吳燕妮

「北京就有一家釀酒大師的藝術館,我認為釀酒就是藝術。我期望人們透過高品質的茅臺酒,化解現實中的煩惱,舒緩心靈的不安,哪怕是一個瞬間的超越。」

——季克良

「優秀的企業家也應該是心靈的療愈師。」

——季克良

昨天在北京茅臺大廈,當季老告訴我,在京某某地方有一家「釀酒大師的藝術館」時,引出了上面的這番話,回來我轉述給一個做酒的朋友聽,朋友說,恐怕世上釀酒的人,只有他能講出這樣的話,真不愧「釀酒大師」「一代酒神」。

什麼是藝術?藝術是高貴的存在,通神的橋梁,同時也是來源於生活的,他把釀酒,品酒,當成藝術創造;把員工當成藝術家;把茅臺酒當成藝術品。其中最大的價值是讓人超越物質世界,進入理想世界。脫離現實煩惱,進入心靈的解脫。

藝術最大的作用是什麼?藝術是可以療愈人的身心的。當我們欣賞一件絕世的藝術品,你心靈的美感油然而生,然後忍不住繼續觀賞,把它通體打量一遍,所以好的藝術品,可以引導你進入內心。好的管理者,可以引導員工和消費者進入內在,獲得身心的療愈。

什麼是好的藝術品?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寫虛不寫實」,就像好的書畫作品,觀眾往往摸不著頭腦,但卻又可以隨時穿越到畫面中,仿佛是畫面中的劇中人,於是自我徹底消融了,進入不一樣的精神世界,不多不少,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一切都是恰到好處,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靈魂與靈魂邂逅的剎那,只是彼此輕輕說了一句:「嗨!原來你也在這裡!」

好的藝術品來源生活,又高於生活。既沒離開現實,又有超越現實之外的理想,信念的支撐。藝術家在不同色彩的交替變幻中,把對真實場景建立的信仰,情懷躍然紙上。

季克良先生就是這樣一位釀酒的藝術家,他能夠用56年的故事感染你,又有獨特的季克良哲學思想,讓你進入不一樣的心靈世界,他的存在,就像茅臺酒一樣,既浪漫又傳奇。又像一幅結構嚴謹,又溫馨和諧的國畫,既超凡脫俗,又沒有脫離現實;既有超高的繪畫技巧,又有隔空的浪漫意象。就像他眼中的茅臺酒,既是技術,又是藝術。就像他這個人,既是實幹家,又是藝術家,思想家,甚至是宗教家,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盜夢空間般」的體驗。

所以,我今天來寫他,細心地讀者會發現,我對於描寫現實的筆墨並不多,因為關於茅臺的技術,成功經驗等有形的要素,以及關於他的人生故事,很多人都在千百次地描繪。

我希望用超越的視角解讀他,進入他的內心世界,畢竟像他這樣通過酒來療愈身心的人終究是少數,可是當你在機場,電視,雜誌上看到他一幅幅品酒的照片,神情專注,人酒合一之時,你的心會為之一動,驚嘆人與酒的高度和諧所傳遞的心靈的大美之境。

曾有人問我,為何大家喜歡茅臺?正確的答案有兩個,一是因為愛面子,喝茅臺是身份的象徵。二是因為最大的快樂在於分享的快樂,當一群人都同時進入一種快樂的境界時,這種快樂的體驗十分令人難忘,無形中讓你脫離了短暫的物質世界。哪怕是一個片刻的超越,都是通向心靈解脫的旅程。

當你的生活被壓力和煩惱淹沒之後,打開一瓶茅臺酒,它特有的香氣,瞬間讓你忽略乏味的生活,進入心靈深層體驗中。

因此,季克良茅臺哲學中,堅持「茅臺是藝術」的理論,目的是為了引導你進入內心世界,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他說:「優秀的企業家也應該是心靈的療愈師。」他用一瓶酒的釀造藝術,傳遞他的思想與情感,用56年的茅臺故事感染你,讓你獲得心靈的療愈。

最近在我與他心靈的共振中,下意識的放慢了自己塵世的腳步,拂去心頭的塵埃,得到了心靈的淨化和療愈,體驗了歲月靜好,世間和平的氛圍。

我今天來寫他的目的,不是為達官貴人唱讚歌,不是為了宣傳茅臺酒的品質,不是小女子的淺吟低唱,是期望用這份心靈的美感,引導大家共振出不一樣的心靈世界。

所以我寫他的時候,沒有局限大量的文字材料,而是讓躺著的文字站起來,讓自己進入空性的源頭,去感知他的靈魂世界。在空性的源頭,每個人的心靈本質都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在與他剎那間的對話中,就能激發無限的想像力和靈感,甚至語言的交流都是多餘的存在。

就像你去品位茅臺酒的時候,不需要太多的理論來表達你心靈的感受,因為在那一刻,你的頭腦不見了,甚至你的自我也是不存在的。

我希望能用獨特的視角,與大家共振出不一樣的靈魂世界,用心靈的美感,將你現實所有的煩惱和不安跑到腦後,用當下的喜悅心連結高維意識。

也許沒有什麼是不朽的存在,唯有藝術品傳遞的對生命和世界的理解,是不朽的存在。

也許能夠讓茅臺酒真正不朽的,不是酒的本身,是因為它的存在,承載了人類對於世界和生命的全部理解。

也許在你充滿煩惱不安的當下,品酒的過程也是接受心靈療愈的過程。

也許這就是我不厭其煩地去描繪「釀酒大師」的「釀造藝術」的根本原因。

——2020年9月25

個人簡介

吳燕妮,國學學者,作家,詩人。燕妮道友會俱樂部創始人,「蛻變命運的心法」品牌課程研發者,她長期致力於「國學教育,組織與個人成長,女性成功,心靈療愈,文學創作等領域的研究。」現為香港作協副主席,倉央嘉措詩歌培訓學院副院長,陝西樓觀臺老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實學會理事,中國城市發展聯盟副秘書長,曾為貴州茅臺,煙臺張裕,首鋼集團,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等上千家企事業單位做過演講。同時她創作了大量以國學文化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她的作品皆以悟道為魂,以遊歷世界各地的親身經歷為題材,目的是為了倡導「活在當下,喜悅自在」的生命狀態。她的悟道系列詩歌被業界譽為:「開創了道家思想浪漫主義文化的先河」。另外她多次獨自徒步行走川藏、尼泊爾、泰國等宗教聖地,對話過無數高僧大德,她把自己遊歷自然,與高人對話的真實心得都記錄下來,2018年正式出版《點亮智慧的心燈》新書三部曲:《燕妮悟道》《燕妮詩選》《燕妮文集》。

相關焦點

  •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一日深夜,我的太爺暗自翻牆潛入「惡霸」家裡,拿出口袋中的「石灰粉末」糊住他熟睡的雙眼,把他暴打之後,裝進事先準備好的麻袋中,捆上繩索,用他肥碩的身體,背著麻袋,到了離家三裡地之外的海邊碼頭,在麻袋上綁上一塊大石頭,把他沉入深深的海底。 此事傳開之後,從此鄉村們忘記了他姓「吳」,他成了威震一方的「石胖子」。
  • 季克良:幸福的真諦
    ——季克良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在我沒有和季克良進行這個對話之前,由於本人長期研究禪道文化,尤其深受老莊思想的影響,所以會大談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會固執地認為,所謂的幸福是一種純粹的內在感受,是僅僅屬於靈性層面的滿足。 但是面對季克良這樣一個實幹的英雄,我發現自己曾經對於幸福的詮釋,是那麼地蒼白無力,不得不重新審視關於幸福的真諦。
  • 「課程現場」真實之綻放,生命即藝術——《藝術療愈身心》
    兩天的《藝術療愈身心》工作坊轉眼就結束了,但是夥伴們在課程裡呈現的美好仍然在每個人心頭縈繞著、回味著。也只有一位說平時在家有花時間學過,另一位多年前從事過設計工作,但放下畫筆很多年了,其餘的都說自己沒有藝術天分。那到底是什麼促使他們走進這個課堂呢?原來是那份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想要釋放情緒、想要找回真實自己的意願,驅使他們放下對不懂跳舞、不會畫畫的擔憂和害怕,勇敢地走近藝術的領域。
  • 季克良:茅臺哲學最閃光的部分
    季克良:茅臺哲學最閃光的部分 ——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之七作者:吳燕妮 「茅臺酒的勾兌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他還是老樣子,儘管81歲高齡,依然神採奕奕,氣場十足,並且你感覺不到絲毫的壓抑。一身牛仔褲和白襯衣的素樸裝扮,使他看上去不像企業家,更像藝術家,舉手投足之間無不流露出藝術家內心生活的奧秘,難怪他把釀酒稱為「藝術創作」。 尤其在談論茅臺時,你會領略到他藝術家一樣的語言魅力。
  • 《讀懂季克良先生的高維智慧》
    讀懂季克良先生的高維智慧作者:吳燕妮茅臺酒的勾兌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季克良第一次到茅臺的品酒車間,看到牆上掛著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先生的書法作品:「茅臺酒的勾兌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忍不住駐足沉思:不知世界上哪種商品敢於稱為「藝術品」?我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一個智者的高維認知。藝術是什麼?它是通神的橋梁。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代釀酒大師——季克良先生的高維智慧。
  • 季克良:品酒悟人生的三種境界
    ——季克良 『萬物修性都在體內」—季克良 一:品酒是技術 由於我不懂品酒,就充分發揮想像力。寫完這個主題,發給季老爺子看,他淡淡回了一句:「我學不會你,太深奧了。」 等我再追問他:「哪裡出了問題?」,他默不作聲。
  • 季克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季克良就是這樣的幸運兒,他剛到茅臺不久,就遇到宗師級人物的點化.他說,此生此世,我永遠忘不了恩師鄭義興老酒師。 酒師,是指掌握釀造工藝的技術人員。包括30年後,季克良也成了一代釀酒大師,可見鄭義興老酒師慧眼獨到。 當初鄭義興老人見到季克良的第一眼,就發現他天賦異稟,對釀酒藝術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微生物中的暗物質有著天然的敏感度。天賦是很奇特的東西,別人覺得無比辛苦的工作,但你卻從中體會莫大的樂趣,這種人想不成功都很難。 古人說:「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 季克良:以酒明道
    季克良:以酒明道—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的高維智慧對話(二十八) 作者:吳燕妮 幸好酒還有它的精神屬性,酒的存在,不僅僅是消愁解悶,附庸風雅,溝通感情,裝點門面的媒介,而且可以引領你意識的飛升,讓你從物質的世界走向靈性世界,抑制人慾,與神同行。如果談酒可以助你走向「宇宙大同」「和諧共生」「天人合一」的境界,那麼對某些人而言,似乎有點誇張。
  • 季克良:身世
    季克良的母親的前夫是顧錫爵的弟弟,顧錫爵是季克良母親的大伯子,也就是母親的兒子是顧錫爵的伯父,顧錫爵的兒子應該稱呼母親為嬸娘。 幼年的季克良就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他別無選擇,只能在顛沛流離的世間,暗自尋覓一處不起眼的角落安放自己幼小的心靈。
  • 深入禪定能療愈身心疾病
    但是,就算在世明師告訴你這些,你也不相信,只有當你深入禪定之後才會相信。但深入禪定的前提條件是,你的身心已經和諧統一,能安住在當下了。可是我們在娑婆世界輪迴了多生多世,身心已經無法和諧統一了。所以修行首先是身心合一,然後再拿這個一與天合一,達到人天合一。當達到人天合一時,你已經介於賢人與聖人之間了。什麼叫聖和賢呢?已經達到目的地的人,稱為聖人。已經入道,但還在途中修行的人,叫做賢人。
  • 季克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對師傅的尊重)
    包括30年後,季克良也成了一代釀酒大師,可見鄭義興老酒師慧眼獨到。當初鄭義興老人見到季克良的第一眼,就發現他天賦異稟,對釀酒藝術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微生物中的暗物質有著天然的敏感度。天賦是很奇特的東西,別人覺得無比辛苦的工作,但你卻從中體會莫大的樂趣,這種人想不成功都很難。古人說:「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 冥想:意念調動身心的能量,療愈自我
    這裡的兩個部分是你的身體和你的心神每天都在能量的消耗和恢復循環(我更喜歡用輪迴二字來描述。),而每天的食物補充和睡眠補充就是能量補充的過程。我們都知道一些簡單到極致的常識:我們的每天的精神都在做各種事情消耗,當我們休息時可以得到補充。我們身體的體能也是在做各種事情中消耗,當我們攝入食物消化之後可以得到補充。
  • 找回身心最初療愈能力神秘方法
    找回治癒能力的芳香SPA店推薦   選擇SPA機構首先要看是否專業,有一家名字為【 芳香樂府 aroma spa】,在近10年的Spa運營過程中堅持用最自然的產品、尊重自然健康,加上專業的芳香師的手法和創新的SPA輔助產品 ,能讓你找回身心最初的療愈能力!
  • 小情緒裡有大生意 原來身心可以這樣療愈!
    一場疫情讓我們更加關注情緒的調節和心靈的滋養咱們體驗兩岸各式療愈走起!1用聲音觸摸心靈 與宇宙同頻共振牆上兩面銅鑼高懸,地上布滿各類器皿。器皿震動釋放出的各色聲音交匯疊合,忽大忽小,忽遠忽近,讓人放鬆。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聲音瑜伽」。
  • 季克良:酒性即人性
    季克良:酒性即人性——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十三) 作者:吳燕妮 「我一生飲酒,卻從不酗酒。」 ——季克良 「活著的酒與人的性格相似,有跌宕起伏,亦有良莠不齊。」達到這樣的境界,無論周圍什麼樣的人事物與他發生關聯,他都能用如如不動之心,與當下相應。都能與周圍的人事物保持高度的和諧。因此,他總給別人帶來平和安詳的踏實感,沒有咄咄逼人的壓人的氣息。 一個人的心靈達到這樣的境界,靠的不是理論知識,不是參禪悟道,而是在紅塵中吃過很大的苦,方才用慧眼識大千。 正是「吃得千般苦,方為人上人」。
  • 齊心協力抗擊疫情|《輕療愈》用聲音提供療愈的力量
    抗擊疫情形勢仍然嚴峻, 很多人在心理和 情緒方面的訴求 也日漸凸顯, 我們為讀者推薦著名 心理學暢銷書《輕療愈》, 希望為共抗疫情出一份力, 用優秀的思想和 閱讀內容守護大家的心靈, 提供療愈的力量。
  • 媛瑜堂| 京城首家音缽療愈藝術中心
    媛瑜堂,誕生於2005年,由心韻學院創始人王媛女士與其團隊一同打造的一處具有禪意、音缽、瑜伽、茶道、國學的生活療愈及美學空間。在2005年,當國內大眾還處於瑜伽啟蒙時期,王媛女士已從瑜伽走向身心合一的療愈領域中,並不斷深耕與研發,將音缽、瑜伽、國學、茶禪合一,形成一套心韻獨特的療愈體系。
  • 如果身心的自我療愈是一齣戲,這裡有九個最魔幻的劇場
    藉由嶄新的視角欣賞你眼前的世界,才能獲得真正的完美。 以下,是世界各地安縵度假村有關「寧靜和平和」的一系列特色課程,而有關其他的,你無需考慮,畢竟,紛繁嘈雜的世俗牽絆,安縵早就替你剔除在外了。
  • 季克良:最著名的觀點之一
    季克良:最著名的觀點之一——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十二)作者:吳燕妮 「離開茅臺鎮,造不出茅臺酒」 ——季克良 在我和季老爺子對話的過程中,我發現他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他的記憶力特別好二是,他的直覺思維能力很強,每當我問他專業之外的話題,他總能用三言兩語切中要害。 我的很多話題,都大大超出酒的範疇,但他總能夠快速反應,這種能力,是來自對事物的天然的敏感度——直覺思維能力。 所謂的直覺思維,是來自靈魂的感覺,不需要頭腦的分析,是完全建立在內在的對於某種事物的觸動,也是悟性能力的呈現。
  • 用音樂療愈心靈 用運動愉悅身心
    音樂能療愈心靈人類好像天然就喜歡音樂,在提升積極情緒、減少負面情緒上,音樂有很強的功效。帶來愉悅的心情。音樂能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像食物、性愛、金錢一樣,讓我們感受到快樂。聽音樂時,一個人的體內節律,比如心率,會隨著音樂節奏加快或減緩,最後達到同頻共振。特別是當聽歡快激昂的音樂時,一個人的身體會合著音樂節奏而動起來,比如點頭、踏腳、用手敲擊桌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