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季克良先生的高維智慧》

2020-09-05 燕妮道友會

讀懂季克良先生的高維智慧

作者:吳燕妮

茅臺酒的勾兌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季克良

第一次到茅臺的品酒車間,看到牆上掛著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先生的書法作品:「茅臺酒的勾兌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忍不住駐足沉思:不知世界上哪種商品敢於稱為「藝術品」?我從這句話中,讀出了一個智者的高維認知。

藝術是什麼?它是通神的橋梁。

通過這句話,我們可以從中看出一代釀酒大師——季克良先生的高維智慧。他沒有把釀酒的過程,當做簡單生產的過程,而是深入酒的本質,用智者的深邃目光,用藝術家的靈感,覺者的悟性,把酒變成絕世的藝術品。

「認知大於一切」,通常在任何一個領域能稱上「大師」的人,往往對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有著非凡的認知,這種認知來自高維智慧的悟性,也就是他參透了事物的本質。

一個人的成就永遠不會大於他的認知,認知越高,成就越大。

比如,很多人認為,茅臺酒的成功,是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產品質量等有形因素。如:水,高粱,小麥等。

當然,這些因素是茅臺酒成功的基礎,但季老卻能站在更高的維度空間,看待茅臺酒與人的生命,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他認為,茅臺成功的根本,取決於人的智慧。包括釀造者的悟性,靈性,美德,藝術的眼光等內在因素的作用。

他說:「正如優秀的藝術家能夠把一張紙和幾滴水或者油墨變成價值連城的藝術品一樣,貴州茅臺公司的師父們根據釀造原理,結合當地獨特的自然條件並吸納了其他發酵食品優良工藝,設計出一套獨特,科學,合理的舉世無雙的工藝,把赤水,高粱,小麥變成液體黃金。」

「是師父們,把高粱,赤水,小麥變成液體黃金」。這句簡單的表達,包含著他對茅臺人無盡的感恩和悲憫之情,包含著自己臣服於萬物的謙卑無我之情,包含著無盡的智慧,只有智慧能真正推動時代的精神,文化的發展,意識的飛升,靈性的創造。

真正決定茅臺成功的根本,是人的智慧。

所以他提出:「茅臺酒的勾兌是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充分強調了智慧的作用,靈性的創造力,所以他把釀造的過程,當成打造藝術品的過程。

之所以稱茅臺為藝術品,他總結以下四個原因:

一:體現在形成的過程中。相比其他原料,茅臺酒是一種全新物質,形成過程中的物理化學反應過於複雜,有環境中大量的微生物參入其中,用科學方法無法解釋這個過程,對其中香味也沒有完全搞清,是天人合一的結果,所以具有藝術性。

二:茅臺酒在生產過程中包含了大量手工操作,是一個手工藝術品,如人工踩曲,下沙,翻造,勾兌等,這是藝術品的靈魂。在藝術製作方面,經由工匠大師之手,本身就是無尚的榮譽。

他說,茅臺酒的勾兌是極其複雜的過程,需要人的天賦參入其中,不同酒師釀造出來的酒,品質和風格完全不同。

三:不同的陳年茅臺酒,參入勾兌的酒樣不完全一樣,物質組成是個變量。

茅臺酒的勾兌是以酒勾酒,即用100多種不同基酒勾兌出茅臺酒,並不能添加任何香氣香味物質與水分,另外每年基酒因為氣候,溫度,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酒質有差異,需要人工幹預。

四:離開茅臺鎮就生產不出茅臺酒,這更增加了茅臺酒的神秘性,稀缺性和獨特性。所以品味茅臺是身份象徵,背後離不開其作為藝術品的支撐。

我們可以總結幾個關鍵詞:「天人合一」,「藝術品的靈魂」,「人工幹預」,「人的悟性」,「獨特性」等。這些特質都是人的內在品質,是創作的原動力。

所以茅臺酒究竟是不是藝術品?回答是肯定的。藝術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內在價值,包括藝術家的靈感悟性,創造力,包括藝術品的審美價值,收藏價值難以複製,不可替代等。

好的藝術品,我們可以從中遇見最美的自己,這就是作品背後的靈性。

比如,一幅好的書畫作品一樣,有匠人與大師之分,匠人的作品的特點就是匠氣,只是寫實,不寫虛。匠人之作,我們看到是有形的山水,看不到作品背後的神韻。而大師之作,語語出自肺腑,句句發乎靈性,我們看到的是作品背後流動的氣韻,看到的是玄之又玄的無形之道,正是這種靈性的存在,讓所有人回歸心靈的原初,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每個人都在作品中遇見真正的自己。所以大師的作品價值連城,堪稱「絕世孤品」。

茅臺酒也如此,它的最大價值也是來自源頭的力量,之所以能引起共鳴,是我們從中感受到其中的靈性,這也是每個人心靈的本源。

所以季老認為,茅臺酒的成功,根本原因是人的智慧,一切的創造都離不開人的智慧,這是來自源頭的認知,體現的正是他認知的高度。

比如,從三維意識看,酒,就是酒。水,就是水。我們看到都是有形的表象。

但水有源,樹有根,人類也有老祖宗。

根在哪裡?水的源頭在哪裡?究竟主宰和推動人類與萬物的本質是什麼?思考這些問題,我們必須站在宇宙的高度,建立新的認知。

正確的答案:

是能量在主宰和推動人類和萬物的發展,宇宙間一切存在都是能量的顯化。

這種能量,老子稱為「道」,佛稱為「佛」,基督稱為「愛」,通俗講就是「真心」,它根植心的原初,是人的高維智慧,也叫靈性智慧,所以有無窮的創造力,有無限可能。

古往今來,所有大成就者,都是站在這個高度思考問題,所以與常人的認知迥然不同。

季老說:「不是他成就茅臺,而是茅臺成就他。」這是來自源頭的認知,所以他能放下自我的一切,超越後天頭腦的思想和科學經驗的束縛,把焦點放在事物內在的本質上,用藝術家創作的眼光,看待釀酒過程,而沒有把釀酒工作,當機械化重複的低智勞動。

「茅臺酒的勾兌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這句話顛覆了我們的慣性認知,這絕對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是一種境界,一種覺悟,是天人合一的靈魂的終極關懷。

所以,茅臺酒不僅僅是藝術品,也是高維智慧的顯化。正因為有了這樣一代又一代用生命釀酒的大師,讓我們都在酒中頓悟禪機,改變認知。

季克良先生就是這樣一個當之無愧的「酒界泰鬥」,「釀酒大師」,他在茅臺整整51年時間裡,將全部的青春和熱血揮灑在這片熱愛的土地上,他用生命抒寫釀酒故事,站在宇宙觀的高度,把自我置身於天地之間,思考人與酒,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引領整個人類意識的覺醒,這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他以酒「悟道,修道,行道,得道」,以酒修心煉性,覺悟天人合一。這恐怕是釀造者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人類最終極的生命關懷吧?

——2020.9.1於北京建國門

個人簡介

吳燕妮,國學學者,作家,詩人。燕妮道友會俱樂部創始人,「蛻變命運的心法」品牌課程研發者,她長期致力於「國學教育,組織與個人成長,女性成功,心靈療愈,文學創作等領域的研究。」現為香港作協副主席,倉央嘉措詩歌培訓學院副院長,陝西樓觀臺老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實學會理事,中國城市發展聯盟副秘書長,曾為貴州茅臺,煙臺張裕,首鋼集團,全國人大會議中心等上千家企事業單位做過演講。同時她創作了大量以國學文化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她的作品皆以悟道為魂,以遊歷世界各地的親身經歷為題材,目的是為了倡導「活在當下,喜悅自在」的生命狀態。她的悟道系列詩歌被業界譽為:「開創了道家思想浪漫主義文化的先河」。另外她多次獨自徒步行走川藏、尼泊爾、泰國等宗教聖地,對話過無數高僧大德,她把自己遊歷自然,與高人對話的真實心得都記錄下來,2018年正式出版《點亮智慧的心燈》新書三部曲:《燕妮悟道》《燕妮詩選》《燕妮文集》。

相關焦點

  • 季克良:歲月靜好
    季克良:歲月靜好——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的高維智慧對話(四十二)作者:吳燕妮 步入暮年的季克良,逐漸淡出大量崇拜者的視線 季克良的沉默並不膚淺,從對話的開始,他從不針鋒相對,更多的是一言不發,以靜制動。有時他含蓄地點到我的錯誤,當我追根究底,他立刻消失不見了,這個消失的剎那,反而發揮了我的無窮想像力,生發了自身智慧。
  • 季克良:身世
    季克良:身世 ——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的高維智慧對話(四十) 作者:吳燕妮 季克良的母親的前夫是顧錫爵的弟弟,顧錫爵是季克良母親的大伯子,也就是母親的兒子是顧錫爵的伯父,顧錫爵的兒子應該稱呼母親為嬸娘。 幼年的季克良就是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他別無選擇,只能在顛沛流離的世間,暗自尋覓一處不起眼的角落安放自己幼小的心靈。
  • 季克良:當您老了!
    季克良:當您老了——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的高維智慧對話(三十九) 作者:吳燕妮 如果人為,就不符合我們彼此的天性,只有乾淨的靈魂之間,才有資格進行高維智慧的對話,才能有緣在今世相遇。心靈依然純淨如昨,該來則來,無處可逃。正因為如此,靈魂與靈魂交匯的剎那,才能你知我懂,在眼角眉梢之間,僅此而已。沒有同樣相似的優質靈魂,誰能有勇氣將這組對話命名為「與神的高維智慧對話」?對於靈魂伴侶而言,可以睡,可以醒;可以生,也可以四。只是睡和醒,生與死之間是不二法門。
  • 季克良:幸福的真諦
    季克良:幸福的真諦——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的高維智慧對話(三十四) 作者:吳燕妮「當我完成茅臺萬噸目標的那一天 ——季克良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在我沒有和季克良進行這個對話之前,由於本人長期研究禪道文化,尤其深受老莊思想的影響,所以會大談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會固執地認為,所謂的幸福是一種純粹的內在感受,是僅僅屬於靈性層面的滿足。 但是面對季克良這樣一個實幹的英雄,我發現自己曾經對於幸福的詮釋,是那麼地蒼白無力,不得不重新審視關於幸福的真諦。
  •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
    季克良:生命的支點——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之高維智慧對話(二十四) 作者:吳燕妮 直到近20年後的今天,創作與酒神季克良的系列對話文章,真可謂:「奇緣不負天聚」。 言歸正傳。 季克良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經歷了這種與整體的分離之殤。他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季克良原本姓顧,家中排老五,因幼時家貧,被過繼到季家。 他的生母非常難過,人最脆弱處,是捨不得,捨不得每天無法見到自己的親生骨肉,世間所有的母親都能體會與孩子分離時的那種相思之苦。
  • 季克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季克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之高維智慧對話(二十三) 作者:吳燕妮 季克良就是這樣的幸運兒,他剛到茅臺不久,就遇到宗師級人物的點化.他說,此生此世,我永遠忘不了恩師鄭義興老酒師。 酒師,是指掌握釀造工藝的技術人員。
  • 季克良:以酒明道
    季克良:以酒明道—吳燕妮與酒神季克良的高維智慧對話(二十八) 作者:吳燕妮 季克良說:「能從至少七個角度證明茅臺酒是健康酒」,他還說:「茅臺酒是藝術品」。 季克良的成功,是把酒注入靈魂之中。釀酒是他的道場,品酒是他的修行。無論釀酒與品酒,都是他「修心煉性」「以酒明道」的過程。 他成功的基石,來自「看,聽,查,嘗,議」的五種修煉功夫,通過日復一日的五種修煉功夫,修煉了心性。 「看,聽,查,嘗,議」的五項修煉 一:看。
  • 季克良:品酒悟人生的三種境界
    季克良:品酒悟人生的三種境界 ——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之十 作者:吳燕妮 ——季克良 『萬物修性都在體內」—季克良 一:品酒是技術 由於我不懂品酒,就充分發揮想像力。寫完這個主題,發給季老爺子看,他淡淡回了一句:「我學不會你,太深奧了。」 等我再追問他:「哪裡出了問題?」,他默不作聲。
  • 季克良:用藝術療愈你的身心
    季克良:用藝術療愈你的身心 ——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之九 作者:吳燕妮「北京就有一家釀酒大師的藝術館,我認為釀酒就是藝術。 ——季克良「優秀的企業家也應該是心靈的療愈師。」 ——季克良 昨天在北京茅臺大廈,當季老告訴我,在京某某地方有一家「釀酒大師的藝術館」時,引出了上面的這番話,回來我轉述給一個做酒的朋友聽,朋友說,恐怕世上釀酒的人
  • 茅臺酒與季克良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茅粉要知道
    歡迎關注酒業研究所在2014年,市面流通了一本在茅臺酒屆比較出名的一本書,講的是茅臺酒與季克良老先生的故事,書名《我與茅臺五十年》。如果是人的因素,那我想這個人肯定是季克良,季克良身上的榮譽已經太多太多,但是我要說的是當年季克良和茅臺的第一次接觸,感概這來之不易的輝煌!
  • 佛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高維智慧
    劉豐老師有一個在墨爾本的開啟高維智慧的演講,個人羅列大致內容如下:佛教裡「一念一眾生」裡的一「念」,就是高維。道教裡的「一陰一陽」為無極,也是高維。現代教育只是傳授知識,缺乏生命教育,而未來的出路在於開啟高維智慧。
  • 季克良:最著名的觀點之一
    季克良:最著名的觀點之一——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十二)作者:吳燕妮 「離開茅臺鎮,造不出茅臺酒」 ——季克良 在我和季老爺子對話的過程中,我發現他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他的記憶力特別好因此,人們不得不篤信季克良先生的觀點。 那麼,他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才提出這一理論成果? 一是來自科學經驗。二是來自直覺思維。
  • 季克良:茅臺酒工藝傳承做到三點最重要!
    「第二故鄉讓我體現了人生價值」仁懷茅臺這個第二故鄉,對於早期的季克良來說,「有工作了,我能夠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季克良說,但是慢慢地到了後來,第二故鄉讓他體現了人生價值。「我是1964年初到茅臺,交通非常不方便,從企業來講,我感到規模又小,又虧損,產房有80%的空置。」
  • 仁懷市酒文化研究會換屆,季克良擔任名譽會長
    8月13日,仁懷市酒文化研究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釀酒大師季克良受聘名譽會長,白髮蒼蒼的他在會上發表講話,其精彩觀點引發全場掌聲雷動。季克良發言 季克良向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祝賀。 季克良說,作為一名一輩子在仁懷與茅臺酒,與醬香酒打交道的老同志,想藉此機會為大家分享三個觀點。 一是離開了茅臺鎮,釀造不出茅臺酒,同樣,離開了茅臺鎮,生產不出仁懷醬香酒。季克良說,他1992年就講過離開茅臺鎮釀造不出茅臺酒,那時候茅臺酒銷售收入2個多億元,現在仁懷的醬香酒銷售1300多億元。
  • 季克良:茅臺哲學最閃光的部分
    季克良:茅臺哲學最閃光的部分 ——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之七作者:吳燕妮 「茅臺酒的勾兌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 ——季克良 今晨大雨,鋪天蓋地,我冒雨前往北京茅臺大廈對話季老爺子,一路上回想起很多往事。
  • 季克良:酒性即人性
    季克良:酒性即人性——對話一代酒神季克良先生(十三) 作者:吳燕妮 「我一生飲酒,卻從不酗酒。」 ——季克良 「活著的酒與人的性格相似,有跌宕起伏,亦有良莠不齊。」_-----季克良 道以顯器,酒就是道,是陰陽和合的產物。酒是一把雙刃劍,能使善著更善,使惡者更惡。但善惡還不是人的本性。
  • 一代釀酒宗師季克良:曾經的窮小子,造就了茅臺5000億帝國
    一代釀酒宗師季克良:說到白酒,很多人首先想到茅臺。如今輝煌無比的茅臺,也曾面臨著產能不足,常年虧損的困局。茅臺能形成今天的局面,完全得益於一個男人:一代釀酒宗師——季克良。在那個貧乏的年代,作為家裡的第五個孩子,三歲時,他被送給膝下無子的姑姑撫養,取名季克良。季克良似乎與酒有著天生的緣分:他的生父姓顧,日常勞作之餘,就喜歡釀酒。酒香成了年幼的季克良與酒的初次連結。貧窮和困苦的環境,培養出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 以季克良為創作原型,長詩《守望茅臺》首發
    傾一身、做一事,8月29日,以4000行詩歌追溯季克良與茅臺相守50多年的長詩《守望茅臺》在習水舉行首發儀式。 首發儀式由習酒公司主辦,「長詩書寫脫貧攻堅大英雄」組委會協辦。當天,中國白酒釀酒大師、國家級資深白酒評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茅臺集團原董事長季克良,著名詩人、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著名詩人、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久辛,著名詩人、貴州省作協原副主席、貴州省詩人協會名譽主席李發模,著名文化學者、詩人、貴州省人大外事僑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李裴,著名文化學者、貴州省對外交流協會會長何京,中國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