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瓷的區別 龍泉青瓷特點

2020-12-18 房天下

對於一些比較喜歡收藏古董的人來說,他們家裡有各種各樣的古董,那麼,如果你們想要在這方面有更好的了解的話,一定要在網上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看一下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瓷的區別是什麼,因為這兩種之間有一定的區別的,所以一定要先看一下,此外,龍泉青瓷的特點有哪些。

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瓷的區別

龍泉青瓷是第一個且是唯一入選人類「非遺」的瓷類項目,也是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最高、外銷範圍最大的瓷品種,地位非常高。並且龍泉青瓷氣質極佳,在燒制過程中多選用較高的紫金土,就好像女子的身段,骨感清奇、骨脈健朗,燒出的釉多為梅子青、粉青,是自然之色,色如肌膚,如玉般純淨的質感。

景德鎮所有瓷器皆來自高嶺村優質高嶺土,每一塊原礦石都經過嚴格甄選,採用人工鐵錘敲碎,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採用「傳統全手工拉胚製法」,過手72工序方可成器,看似平常的動作,需師傅經數十年的歷練方能達到。且燒制過程中經過窯變,窯變自古以來有著「窯變無雙」的說話,所以每一個都成為舉世無雙的孤品。景德鎮瓷器以彩釉為主,多繪青花,以畫工見長。

龍泉青瓷特點

1、龍泉青瓷傳統上分「哥窯」與「弟窯」。哥、弟窯之說來自明代記載:「宋處州龍泉縣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龍泉,又名弟窯。章生一之哥窯其兄也。」是否真有兄弟二人,已無可考,但說明了兩種不同的龍泉青瓷產品:一種是白胎和硃砂胎青瓷,稱「弟窯」或「龍泉窯」,另一種是釉面開片的黑胎青瓷,稱「哥窯」。

2、「哥窯」出現於南宋中晚期,與著名的官、汝、定、鈞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特點是「胎薄如紙,釉厚如玉,釉面布滿紋片,紫口鐵足,胎色灰黑」。「哥窯」以瑰麗、古樸的紋片為裝飾手段,如冰裂紋、蟹爪紋、牛毛紋、流水紋、魚子紋、膳血紋、百圾碎等加之其釉層飽滿、瑩潔,與釉面紋片相映,更顯古樸典雅。此類產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開片取勝,因開片難以人為控制,裂紋無意而自然,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樸實、古色古香的審美。

3、「弟窯」胎白釉青,釉色以粉青、梅子青為最,豆青次之,被譽為民窯之巨擘。弟窯青瓷釉層豐潤,釉色青碧,光澤柔和,晶瑩滋潤,勝似翡翠。青翠的釉色,配以橙紅底足或露胎圖形,產生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南宋中晚期起,尤其是在元代,運用露胎的作品大量出現,人物塑像的臉、手、足等,盤類器物內底的雲、龍、花卉等,設計獨具神韻。

這篇文章清楚的給大家介紹了一下,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瓷的區別是什麼,從中我們已經知道了,龍泉青瓷是第一個且是唯一入選人類非遺的瓷類項目,是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最高的品種,景德鎮青池是來自高嶺村的優質高嶺土的,此外知道了龍泉青瓷的特點。

相關焦點

  • 五代至清代龍泉青瓷特點總結
    龍泉青瓷的歷史可謂非常悠久,從五代時期至清代均有燒造。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龍泉青瓷從五代時期至清代都有何特點,通過這些特點總結,使您深入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的龍泉青瓷。一、五代龍泉青瓷特點龍泉青瓷自五代時期開始燒造。五代時期所生產的龍泉青瓷器形主要以碗、盤和壺為主。
  • 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的今與昔
    其中有 360 多處集中在龍泉境內甌江上遊的龍泉溪和秦溪等支流兩岸。而大窯、溪口和金村為中心窯區,始燒於北宋,南宋形成燒制的盛期,一直發展並沿至明初從大窯遺址發掘來看,僅窯床就有 50 多座,生產面積和生產規模較大,難怪被稱為大窯。其鼎盛時期主要在南宋和元初之間,燒制出的釉質色彩瑩潤,厚者有凝脂狀的高品質青瓷。
  • 龍泉青瓷丨龍泉青瓷—源於生活的藝術
    龍泉青瓷根植於龍泉,依賴於龍泉這塊神奇的土地。很多大師傅,龍泉工作幾年,離開龍泉,帶著 龍泉的瓷土、袖料等,在異地起窯,欲燒制青瓷,發現離開龍泉後做的青瓷,儘管什麼材料都一樣,但燒出的青瓷怎麼看都不是那個昧道,總缺點什麼。再回到龍泉,一樣的材料、工藝、火候,燒制的東西就有那種風韻,一看就是龍泉青瓷。於是,大部分人相信,龍泉青瓷是接地氣的,是這方水土蘊育的一種特色產品。龍泉青瓷離不開這塊土地。
  • 龍泉窯和龍泉青瓷
    北方的燒瓷工藝也隨著窯工的南遷,被龍泉窯所進一步吸收和借鑑。南宋中晚期,龍泉青瓷燒造技藝登峰造極,燒制出了中國古代青瓷裝飾藝術至美代表的粉青和梅子青厚釉青瓷。這種厚釉青瓷主要包括白胎和黑胎兩類,其中白胎青瓷是主流產品。無論白胎或是黑胎製品,其釉色均青翠純淨,質地晶瑩潤澤,這種玉質感的青瓷符合中國人比德於玉的文化價值取向、審美情趣和道德觀,為士大夫和宮廷所鍾愛。
  • 龍泉青瓷簡史
    越窯、以及北方汝窯等制瓷匠人極有可能進入龍泉,加上龍泉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以及政府經濟和文化(人才)方面的支持,使得龍泉窯進入鼎盛階段,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窯場達260多處,遍布縣境南區和東區沿溪一帶。僅大窯村周圍已發現南宋窯場數十處。一類是弟窯粉青梅子青器物,目前器物遍布全球諸多博物館,殘器大量的在杭州南宋皇城遺址發現。
  • 龍泉青瓷 | 元代龍泉青瓷:人物紋超精彩!!
    元代龍泉窯產品除部分繼承宋代傳統以外,在器型和裝飾上又有創新,突出了時代特徵。創新品種有高足杯、菱口盤、荷葉蓋罐等。元代龍泉窯露胎貼花雲龍紋盤元代瓷器中以人物故事為裝飾題材的最具特點。畫面中建築的樣式、陽印凸花的表現效果皆與「唐明皇遊月宮」紋青瓷盤圖案近似,亦應是元雜劇場景的表現。元代龍泉青瓷具有浮雕或淺浮雕效果的模印裝飾,恰適合於劇曲題材的表現,營造出舞臺表演的效果。
  • 故宮龍泉青瓷首次回家 龍泉青瓷泰鬥教你鑑賞
    龍泉市舉行了「故宮龍泉青瓷回家展」揭幕儀式。中國僑聯副主席、銀帝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奕龍,故宮博物院紀委書記朱鴻文,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葉菁,中共龍泉市委書記王順發,麗水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徐兼明,中共龍泉市委副書記、龍泉市人民政府市長吳松平等國家省市領導出席了開幕儀式。龍泉城市上空,迴蕩著這座千年古鐘悠長的聲響。一千年前,同樣的鐘聲在龍泉響起。
  • 龍泉青瓷 清涼一夏
    此次展覽不僅是歷次龍泉青瓷展覽中體量最大、涵蓋面最廣——將歷代、各地的龍泉青瓷及仿龍泉青瓷產品匯聚一處,亦從龍泉地區的燒造歷史、龍泉窯與宮廷用瓷的關係,至廣銷海內外的龍泉青瓷產品,以及各地對龍泉青瓷的追仿風尚這四個方面,全面闡述了龍泉青瓷的發生、發展,以及與海內外文化交融的歷程。
  • 龍泉青瓷 | 龍泉青瓷造型藝術中的禪意探析
    禪宗美學含蓄內斂之美和「化繁為簡」的美學思想與龍泉青瓷在造物思想、造型特徵、色彩材質等方面的審美特徵都有著共通之處。除燒制工藝的進步外,禪宗審美思想對龍泉青瓷的審美特徵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南宋龍泉青瓷器物清秀儒雅、超逸出俗、心物劃一的美學風範,體現了宋代工藝美術在文人的哲學思想和藝術風格的影響下,所具有的清淡含蓄的藝術風格和設計理念,其和禪宗美學所推崇的審美標準是一脈相承的。
  • 龍泉青瓷 | 【青瓷新秀】琉華山下,天真稚物
    千百年來,龍泉青瓷留給世人的傳奇,不僅在於它具有與眾不同的藝術特徵,還體現在它不斷的傳承和發展。手工製作,作為龍泉青瓷的重要載體,是生產者的藝術,它出自匠人之手,服務於民,將使用和審美融合於一體,帶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性,而現如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許多傳統手工工藝都處在一個瀕危的狀態,很多的文化形式都在默默的消失。
  • 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
    五代、北宋早期龍泉窯場的產品,有濃重的越窯、婺州窯、甌窯的風格。釉色多呈淡青色,故被稱作「淡青釉瓷」。北宋中期或更晚,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綠,常被稱作「翠青釉瓷」。受北方耀州窯及定窯系刻花、劃花和印花工藝影響,龍泉地區的窯場開始燒造單面刻花、雙面刻劃花和刻劃花加篦點紋的瓷器,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並由此從越窯系中區分開來。
  • 《發現非遺之美》——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始燒於三國兩晉,古代龍泉哥窯是宋代「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之一。龍泉窯是中國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產品質量要求最高、生產規模和外銷範圍最大的青瓷歷史名窯。龍泉迄今已發現燒制龍泉青瓷的古窯址達 360 多處。在 1700 餘年的傳承過程中,龍泉青瓷形成了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燒成和開片控制等傳統的獨特的燒制技藝。
  • 中國青瓷的代表龍泉青瓷,日本八件認定國寶,龍泉青瓷獨佔三件
    宋元明時期,龍泉青瓷是中國青瓷的代表。不僅在全國各地有廣泛的市場,其足跡也遍布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東非、北非乃至歐洲等地。縱觀世界陶瓷的歷史,12—16世紀可謂龍泉青瓷的世界。放眼海內寰宇,從皇宮到民間,從都城到村落,從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到中亞、西亞大漠腹地……諸多重要的遺址都有大量精美的龍泉青瓷出土,表明龍泉青瓷是當時通行世界的器用,引領著世界陶瓷的風尚。
  • 龍泉青瓷丨民國時期龍泉青瓷文脈傳承考析(陳佐漢 ·下)
    查當年案卷,陳佐漢手寫的「龍泉仿宋哥窯青瓷的製造經過說明書」清晰可見。元 哥窯四方倭角小洗加工經過:仿製哥窯青瓷首重釉彩,其次在胎骨至若輪廓奇巧花樣美觀全視工人技術之優劣,而區別在普通仿製作品分/ / / 陳萬裡先生在其民國三十年九月二十一日的日記中寫道:「我國的文獻裡系統記載龍泉窯情況的很不夠,如《處州府志》、《龍泉縣誌》、《遵生八箋》、《陶說》、《景德鎮陶錄》等書記載的都是一些陳陳相因的說法,只有《菽園雜記》(陸容著)所談的要算是難能可貴了
  • 國粹與藝術——龍泉青瓷名家精品展
    在青瓷藝術中,最主要特色是追求厚釉裝飾,以釉色取悅的窯系,釉色和釉質是它藝術表現最關鍵的因素,傳統龍窯燒制的作品由於窯位不同,各窯口胎土、釉土等因素的區別,產生各有不同的發色,有梅青、粉青、天青、蟹青、豆青、影青、灰青、米黃等釉色,其中以粉青、梅青為最佳。
  • 宋代龍泉青瓷鑑別
    鑑定北宋龍泉青瓷,要注意下列特徵: 1.早期青瓷施淡青色釉,有泛黃現象,其產地集中在龍泉金村和慶元上垟兩縣交界處的溪邊山坡上。 2.中晚期集中在大窯、金村、大白岸、慶元的上垟,麗水市的石牛等地,約有窯址30餘處。 3.北宋中晚期,採用含矽和含鐵量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
  • 龍泉青瓷 | 龍泉青瓷的「厚釉」質感,燒制究竟有多難?
    而在顏色釉瓷中,龍泉青瓷是最早出現、持續時間最長和最具東方藝術特色的品種。南宋時期,龍泉青瓷進入鼎盛時期,龍泉窯得到空前的發展。尤其是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更是將青瓷釉色之美推到了頂峰。世人常用「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來形容龍泉青瓷瑩潤之感。這種玉質美感攝人心魄,使其冰清玉潔如少女、淡雅脫俗如仙子。當然,它的美與自古以來龍泉青瓷藝人極致求精的態度密不可分。
  • 龍泉青瓷 | 他打破傳統的束縛,執著於創新龍泉青瓷
    千百年來,龍泉青瓷留給世人的傳奇,不僅在於它具有與眾不同的藝術特徵,還體現在它不斷的傳承和發展。手工製作,作為龍泉青瓷的重要載體,是生產者的藝術,它出自匠人之手,服務於民,將使用和審美融合於一體,帶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性,而現如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許多傳統手工工藝都處在一個瀕危的狀態,很多的文化形式都在默默的消失。
  • 明代龍泉青瓷的特點和鑑定
    明代龍泉窯系的青瓷造型,大體上和元代一致,其風格和宋代的纖巧秀麗不同,而代之以碩大厚重。產品多大型瓶、盤,日用的小件器物較少。釉色已失去南宋梅子青釉、粉青釉那種柔和、含蓄的藝術效果。這時的青瓷釉層薄而透明,光澤度較強。
  • 龍泉青瓷 |一定要get的技能,收藏青瓷必備!
    然而,面對完美無缺的龍泉青瓷,對收藏者和購買龍泉青瓷瓷器的人來說,鑑別真假時總是讓人提心弔膽。不要說歷朝歷代都在燒造龍泉青瓷,單就近三十年燒制的龍泉青瓷,都讓人眼花繚亂。更何況,現在仿造的龍泉青瓷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稍不小心,買到假貨是很正常的。因此,對於鑑別南宋之後的龍泉青瓷,已然成為了一項對於喜歡龍泉青瓷的人來說是一項必修技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