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甘久居人下,曹操在世之時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2020-12-20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三國時期司馬懿活得最久,熬死了諸多強者比如諸葛亮,曹魏三代君主(曹操、曹丕和曹叡)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以七十二的高齡掌控了曹魏的朝政大權。

曹操在世時,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甘久居人下之心,就像當初寄人籬下的英雄劉備一般,那麼曹操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諸多三國的文學作品描述當中,說曹操不僅自己堤防著司馬懿,更是告誡繼承人曹丕要防著司馬懿,不要他掌握大權,既要用,更要防,事實真是這樣嗎?

司馬懿只是個小人物,曹操根本不會防著他

按我的理解,其實曹操根本沒有把司馬懿放在眼裡,根本不會去防著這樣一個小弟似的人物。

抱著求才若渴之心,司馬懿家族是河內郡的望族,司馬懿有才學,進入曹操的視野,曹操是抱著人才唯己所用的心態徵召他,司馬懿得以進入仕途。

在司馬懿進入仕途後,所從事的工作都是一些文學教授這類的事情,這可以從司馬懿的官職來看。

文學掾,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官職曹操一直沒有把司馬懿放在關鍵性的崗位上,直到曹丕稱帝後,司馬懿憑藉才能嶄露頭角,成為魏國的重臣。

曹操不缺謀士,荀彧、荀攸、郭嘉之後,還有劉曄、崔琰等人,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並未進入曹操的核心高層和管理層,試問曹操會防著這樣一個毫無根基和建樹的小人物嗎?

曹操徵討漢中張魯時,司馬懿建議趁機攻打蜀地,曹操並未採納,說白了就是司馬懿的分量不足。

曹操沒必要防著司馬懿,還有必要除掉他嗎?

《晉書》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晉書·宣帝本紀》

《晉書》的可信度存疑,曹操是個殺伐果斷的人,如果司馬懿的威脅真有那麼大,依著曹操的習性,恐怕早就殺了司馬懿,看看邊讓、孔融、荀彧、崔琰等人的下場可想而知。司馬懿第一次稱病拒絕曹操的徵召時,曹操沒啥意見,第二次徵召的時候是強制性的,司馬懿不出仕就只有死路一條。

結合司馬懿低調隱忍的性格,曹操或許動過殺機,但最終沒下去手。那麼司馬懿是如何化險為夷的呢?

1.及時表態站隊贏得曹操的好感。司馬懿是名門大族出身,本來是瞧不起閹宦之後的曹操,但看見曹操的事業如日中天,選擇了投靠曹操為曹操效命,尤其是在曹操稱魏王的時候,當時曹操手下的門閥官僚擁漢者尚多,為曹操所忌,司馬懿在此關鍵問題上可能早就表示支持曹操,逐漸贏得曹操的好感並逐漸受到重用。

2.在支持曹操稱王后又一次成功站隊。在世子之爭中,司馬懿選擇了人氣不高的曹丕,史書記載司馬懿與曹丕的關係親密,曹丕時常維護他,最後曹丕在世子之爭勝出,司馬懿攻不可沒。

3.司馬懿低調隱忍的性格,工作上勤勉盡責,不犯錯,又對曹家效忠,這樣的人曹老闆又怎會隨意亂殺呢!精湛的演技隱藏了所有,瞞過了曹家人。

總結:早年的司馬懿遠遠沒有成長到讓曹操忌憚和提防,曹操也不會去除掉一個毫無威脅對自己忠心的世家子弟,至於後期野心膨脹大權獨攬的司馬懿父子取代曹魏則是後話。

相關焦點

  • 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曹操為什麼不殺了他?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將皇帝玩弄於鼓掌之中,後來被封為魏王,和東吳的孫權,蜀國的劉備分庭抗禮,而這三個國家麾下都有很多謀士能臣,魏國有荀彧,郭嘉,司馬懿等人,東吳有魯肅,周瑜,陸遜等人,蜀國有諸葛亮,法正,龐統等人。
  • 歷史上只有兩人有「鷹視狼顧」之相,一是司馬懿,另一人更厲害!
    曹操在郭嘉的建議下,準備採取「如果不能讓司馬懿為曹操效力,則殺之」的方法。司馬懿審時度勢,看出了曹操的用意,為了家人的安全決定面見曹操同意他們的邀請。當司馬懿心情忐忑的來到大殿之上,曹操任人唯賢並沒有追究他欺瞞腿傷一事,而是讓他去馬鵬養馬;當司馬懿準備離開正走在大堂之上時,曹操突然把手中的棋子拋向空中,掉在地上噼裡啪啦的響,司馬懿突然回頭用狼一般的眼睛盯著曹操,曹操仔細觀察著司馬懿,然後大笑說道「果然,果然」。曹操心裡大驚: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鷹視狼顧嗎,看來我的猜想沒有錯。
  • 司馬懿除外,史上另有2位睥睨天下之人,皆為鷹視狼顧之相
    說到鷹視狼顧之相,咱們不得不提到司馬懿。曹操作為一代梟雄霸主,卻對司馬懿後忌憚不已,他對兒子曹丕說過:「司馬懿是個大才,可用但是不可信,你得利用他,但用完一定記著宰了他,不然肯定會成為心腹大患!」可見在曹操心裡,始終覺得司馬懿是個隱患。但司馬懿在世之時,還真沒有反心,但如果沒有他的奠基作用,司馬家也不會獲得終結三國亂世的實力條件。那麼,所謂的「鷹視狼顧」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咱們來看一下字面的意思:「鷹視」說的是一個人的眼神就像鷹一樣深邃,卻透著狠厲。
  • 司馬懿鷹視狼顧,曹操死之前為什麼不把司馬懿殺了?
    曹操生前有沒有發現司馬懿以後會圖謀不軌呢?曹操生前看出了,據記載,司馬懿被曹操徵召做官後,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除掉司馬懿?這其實是曹操一石三鳥之計,真高明
    就在他臨終前的大半個年頭,曹操也對自己的王位繼承人進行了精心挑選,最終在曹植和曹丕之間,選擇了一個更有資格繼承他王位的曹丕。對曹植來說,曹操也會對他進行嚴格的考驗,如果不合適,就會立刻出局。據《三國志》記載:太祖為南中郎將,徵虜將軍。他想遣救仁,醉得不省人事,便悔恨而去。
  • 一位蜀漢參軍,為何令司馬懿差點丟掉性命,原因一目了然
    原文如下:太尉華歆奏曰:「司馬懿上表乞守雍、涼,正為此也。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誅之。」王朗奏曰:「司馬懿深明韜略,善曉兵機,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為禍。」睿乃降旨,欲興兵御駕親徵。忽班部中閃出大將軍曹真奏曰:「不可。文皇帝託孤於臣等數人,是知司馬仲達無異志也。
  • 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他是怎麼知道司馬懿會造反的?
    直到曹操升到丞相時,直接下令司馬懿如果再不來就直接把它抓起來,他因為懼怕這才就職。從這裡可以看出一點,就是司馬懿一開始是反對在曹操手下做官的。晉書中記載是因為他知道漢朝不長久了,他不想為曹魏效力。這一點我是不認可的。他之所以不願仕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在曹操帳下鋒芒太漏,受到曹操猜忌。因為有兩點毋庸置疑。
  • 【魏-司馬懿】奇謀善策,鷹視狼顧
    一、生平簡介司馬懿,字仲達。晉朝奠基人,被追封為晉高祖宣皇帝,而由於《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因此司馬懿在《三國志》被稱為司馬宣王,且未單獨列傳,其主要事跡載於《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擁有傳奇而充滿爭議的一生,他出身河內大族,一度拒絕曹操徵辟,後輔佐曹丕、曹睿,官至太尉。
  • 曹操最忌憚的人,其實不是司馬懿,他勝司馬懿十倍!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他們分別是諸葛亮的智絕;義絕的關二爺;曹操的奸絕。其中諸葛亮和關二爺給後人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事跡,也是人們所崇拜的對象。但是曹操這個人就不一樣了,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於曹操這個人評價往往褒貶不一。曹氏集團之所以能發展到後期的一家獨大,曹操的功勞佔據很大一部分原因。但是即使如此,曹操也有非常忌憚的人。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相面歷史文化之鷹視狼顧之相,麻衣神相之帝王權臣之相!
    也不知道,大家最近有多少人在看軍師聯盟,首先呢小編先說一說題外話,前些日子有網友,甚至有帖子大讚楚喬傳的收視率是軍師聯盟幾倍,不少網友都是附和著,在這裡小編也是一笑而過,若是從商業角度來看,確實楚喬傳更勝一籌。
  • 曹操為防司馬懿留下5名大將,但凡有一人在世,司馬懿不敢奪權
    曹操手下有謀士司馬懿,這人的狼子野心曹操是很清楚的,但這時候的司馬懿早已經成了火候,不是隨便就可以除掉的,曹操也是時日無多,所以為了保住江山給曹丕安排了5名大將,但凡有一人在世,司馬懿不敢奪權。曹彰是曹丕的弟弟,是一心想要領兵打仗的軍事天才,曹操也無意讓曹彰繼承大統,只是跟著張遼等大將四處徵戰,但在曹丕心中可不這麼想,手握重兵的弟弟威脅太大了,所以曹丕將曹彰招了回來,之後殺害了他。
  • 歷史人物:諸葛亮能千古流芳,司馬懿為什麼不行?
    這麼厲害的兩個人,都擁有極高的才智與過人的謀略,而且具有政治遠見與政治才能,在治軍治國方面,堪稱大才、國之重器、肱股之臣。那麼,為何諸葛亮會流芳千古,而司馬懿卻知名度、影響力遠不及前者呢?我認為有多種原因,且聽我慢慢道來。首先,諸葛亮為人足智多謀、深謀遠慮。他忠貞為國,憂國憂民,為官清廉正直、生活樸素、節儉,是一位大忠臣、大清官。
  • 曹操對司馬懿的評語,一針見血,若曹丕照做,就沒有晉朝!
    客觀的說,司馬懿是一代能人,最顯著的功績有三個,(1)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2)遠徵平定遼東,(3)國家治理上功績顯著。可以說,真實歷史中的司馬懿,一點都不比諸葛亮差,甚至更厲害!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卻覆滅了曹魏!坦率的說,曹操在世之時,司馬懿不敢有絲毫亂心。
  • 此人比司馬懿更狠,也有鷹視狼顧之相,連嶽父也殺,死後墓被雷劈
    一般我們形容一個人陰險狡詐,會用「鷹視狼顧」這樣的詞語,表示他很能隱忍,歷史上這種人物的代表就是司馬懿,曹操曾說過:「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其實除了司馬懿之外,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同樣是「鷹視狼顧之相」,而且他比司馬懿更狠,此人名叫劉勃勃,聽他的名字好像很可愛,可他殺起人來,猶如地域之惡鬼,兇殘嗜血顯示出狼的本性。
  • 司馬懿在害怕什麼?為何要到70歲才敢造反?
    司馬懿到了七十歲才發動高平陵之變,幹掉了曹魏的親信,奪取大權。 俗話說得好,「人活七十古來稀」,為何司馬懿到了這個歲數才造反?究竟是有所畏懼,還是實力不夠呢? 關於司馬懿的故事,在很多野史小說中都有描述。說他在年輕時就曾經暴露過自己的野心,最有名的就是「鷹視狼顧」,早在曹操活著的時候,就看出司馬懿是巨大的威脅。
  • 曹操、曹丕、曹睿這三個人中,司馬懿最怕哪個
    曹操、曹丕、曹睿三人,都堪稱英明之主,御下有道!無一昏庸無能!那麼,這三個人當中,作為推翻曹魏、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他最怕誰呢?司馬懿最怕誰?當然是曹操了!司馬懿最後能夠取代曹氏,成為天下之主,是在曹睿執政期間。也只有在曹睿執政時,他才敢動手造反。如果曹操活著,司馬懿根本不敢造反。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看曹操、劉備兵不厭詐爭天下!
    二是曹操在高臺上唱短歌行的時候,于和偉老師真的很有魅力,完全讓我忘記他之前演劉備是什麼樣子,只知道他是一代梟雄曹操,曹操死了我都不想看下去了。 三是甄宓死的時候,司馬懿讓曹睿認郭照做娘那段。曹丕和司馬懿之間的君臣關係變化也讓人深思,每個人的表演都值得稱讚。當然。有很多人會說很多細節跟《三國演義》對不上。
  • 曹操用4個人制衡司馬懿,全因曹丕而死,不然司馬懿不敢反
    司馬懿這個人是一個能人,據說長著鷹視狼顧之相,而且長著這樣長相的人據說都是帝王之命,所以其實曹操一直都在提防司馬懿,但是司馬懿有著本領,所以曹操也任用司馬懿。曹操手下第一謀臣郭奉孝曾經在臨死前囑咐曹操,對於司馬懿這個人,自己在,主公在尚且能夠壓制,如果二人不在很難壓制,所以這個人如果不忠必要殺之,否則必成大患。然而郭嘉的話一語成讖,果不其然最後天下盡歸司馬家,而這些都是司馬懿做到的。
  • 曹操對司馬懿一直不放心,為何不斬草除根?
    曹操對司馬懿一直不放心,為何不斬草除根?了解過三國的人都知道,曹操是個梟雄,他曾經說過,寧我負天下人,天下人不負我。足以看出此人為了達到目的什麼事情都能看得出來。但是他這一生也曾有過忌憚的人,不過大部分都死在他的前面,但是司馬懿除外,當初曹操為什麼沒有殺死司馬懿呢?曹操就真的看不出司馬懿的反心嗎?原因無非是三個方面。第一:司馬懿的野心曹操肯定是看得出來的,這倆其實在某種方面真的很像。第二:是面向,所謂狼顧之相。古代人頗信面相,曹操相信也無不可。
  • 司馬懿回懵眼神犀利 號稱「鷹視狼顧」歷史上還有一位據此特徵
    熱播劇「軍師聯盟司馬懿」中橋段,曹操試探驗證世間傳聞司馬懿「鷹眼狼顧」一相;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這裡的鷹視是指目光銳利而貪婪。而狼顧是指在肩頭不動的情況下,頭能180度轉,因為狼與狗都能180度回頭看,相傳有此面相之人,皆是狼心狗肺,心術不正,又傳有此面相之人,乃有帝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