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比司馬懿更狠,也有鷹視狼顧之相,連嶽父也殺,死後墓被雷劈

2020-12-13 邦哥說史

一般我們形容一個人陰險狡詐,會用「鷹視狼顧」這樣的詞語,表示他很能隱忍,歷史上這種人物的代表就是司馬懿,曹操曾說過:「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

其實除了司馬懿之外,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同樣是「鷹視狼顧之相」,而且他比司馬懿更狠,此人名叫劉勃勃,聽他的名字好像很可愛,可他殺起人來,猶如地域之惡鬼,兇殘嗜血顯示出狼的本性。

公元391年,北魏攻打前秦,戰亂中劉衛辰的被殺,他的兒子劉勃勃卻逃了出來,當時天下大亂,中原許多小政權,他孤身一人逃到叱幹部,後來進入後秦,竟被高平公看中,並且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這時的劉勃勃家破人亡,好不容易高平公願意收留他,還把女兒嫁給他,算是對他有再造之恩了,寄人籬下的劉勃勃開始韜光養晦,想林黛玉一樣處處小心,把自己偽裝成彬彬有禮的樣子,後秦所有人都覺得他是個不錯的小夥子。

就這樣劉勃勃在後秦地位逐漸穩定,朝廷對他也大力重用,最終升職到都尉,可以說後秦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可惜他卻並不感恩後勤,而是漸漸顯露自己的狼性。

當劉勃勃鎮守朔方時,有了自己的地盤和軍隊,他終於造反了,造反過程中,劉勃勃竟然殺掉了自己的嶽飛,也是就自己曾經的救命恩人高平公,還接收了他的部隊,伺候他改名赫連勃勃。

赫連勃勃就在這種鷹視狼顧性格趨勢下,最終建立了胡夏政權,成為開國皇帝,當然這一路走來他殺掉的人太多,已經無法計算了,赫連勃勃的軍隊之所以強悍,因為他不需要建立都城,也不需要守城。

赫連勃勃的軍隊殺到哪就搶到哪,也就吃到那,就這樣四方徵戰十多年,胡夏的勢力漸漸變大,在中原一帶也赫赫有名,赫連勃勃也變成一個殺人不眨眼的代名詞。

儘管赫連勃勃生前做才出不少成績,可死後卻下場很慘,據說死後葬於葬於嘉平陵,這座陵墓到底在哪無人得知,因為是史料記載不詳細,但有很多說法,據說赫連勃勃的陵墓遭到了天譴。

由於赫連勃勃生前坐下太多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他的棺木曾經被大水衝出來,地震來臨的時候,赫連勃勃也跟著露於荒野,據說他屍骨上還刻有字,有人說這是他生前殺孽太重,才會收到上天的懲罰。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罕見帝王之相,此人秒殺司馬懿
    前段時間《軍師聯盟》熱播的時候,司馬懿回頭的那一瞬間刷爆了朋友圈。歷史記載,司馬懿此人擁有鷹視狼顧之相,據說擁有這一面相的人要麼心術不正,要麼就是非常能忍,成就一番大事業。曹操聽說司馬懿有這一面相之後,特地在司馬懿不注意的時候喊其回頭,結果看完大為震撼,警告曹丕一定要小心這個人,如果不能為己所用就殺了他。然而司馬懿這個人非常小心,而且心性堅韌非常人所能相比,讓曹操一點錯都找不出,最終熬出了頭。鷹視狼顧是歷史上最罕見的長相,一共就出了四個人。除了司馬懿之外,還有王莽、朱溫,還有民國時的袁世凱。
  • 歷史上只有兩人有「鷹視狼顧」之相,一是司馬懿,另一人更厲害!
    曹操在郭嘉的建議下,準備採取「如果不能讓司馬懿為曹操效力,則殺之」的方法。司馬懿審時度勢,看出了曹操的用意,為了家人的安全決定面見曹操同意他們的邀請。當司馬懿心情忐忑的來到大殿之上,曹操任人唯賢並沒有追究他欺瞞腿傷一事,而是讓他去馬鵬養馬;當司馬懿準備離開正走在大堂之上時,曹操突然把手中的棋子拋向空中,掉在地上噼裡啪啦的響,司馬懿突然回頭用狼一般的眼睛盯著曹操,曹操仔細觀察著司馬懿,然後大笑說道「果然,果然」。曹操心裡大驚: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鷹視狼顧嗎,看來我的猜想沒有錯。
  • 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曹操為什麼不殺了他?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司馬懿才華極高,精通兵法謀略,奇門遁甲,對於屯田經濟,興修水利也有建樹,屬於文武全才的人,另外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其實有三個原因,第1是司馬懿非常聰明,他知道自己被曹操忌憚,為了自保,他做事從來滴水不漏,不讓曹操抓住任何把柄,曹操如果無緣無故就殺了能臣,會導致天下離心離德。
  • 司馬懿除外,史上另有2位睥睨天下之人,皆為鷹視狼顧之相
    說到鷹視狼顧之相,咱們不得不提到司馬懿。曹操作為一代梟雄霸主,卻對司馬懿後忌憚不已,他對兒子曹丕說過:「司馬懿是個大才,可用但是不可信,你得利用他,但用完一定記著宰了他,不然肯定會成為心腹大患!」可見在曹操心裡,始終覺得司馬懿是個隱患。但司馬懿在世之時,還真沒有反心,但如果沒有他的奠基作用,司馬家也不會獲得終結三國亂世的實力條件。那麼,所謂的「鷹視狼顧」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咱們來看一下字面的意思:「鷹視」說的是一個人的眼神就像鷹一樣深邃,卻透著狠厲。
  • 中國相面歷史文化之鷹視狼顧之相,麻衣神相之帝王權臣之相!
    但是細細想來,小編卻認為若是從收視觀眾的角度來看,觀看軍師聯盟的那部分人含金量卻遠超楚喬傳,因為收看楚喬傳的,幾乎都是青少年和閒來無事的小媳婦兒們,而軍師聯盟則不然,反倒是三十左右歲一些創業者和對歷史感興趣的中年人,至於為何,小編在這裡不多做贅述,小編今天講的是軍師聯盟之中的一詞,鷹視狼顧。
  • 【魏-司馬懿】奇謀善策,鷹視狼顧
    一、生平簡介司馬懿,字仲達。晉朝奠基人,被追封為晉高祖宣皇帝,而由於《三國志》作者陳壽是晉朝人,因此司馬懿在《三國志》被稱為司馬宣王,且未單獨列傳,其主要事跡載於《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擁有傳奇而充滿爭議的一生,他出身河內大族,一度拒絕曹操徵辟,後輔佐曹丕、曹睿,官至太尉。
  •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甘久居人下,曹操在世之時為何不將他除掉呢?
    曹操在世時,發現司馬懿鷹視狼顧,有不甘久居人下之心,就像當初寄人籬下的英雄劉備一般,那麼曹操為何不將他除掉呢?諸多三國的文學作品描述當中,說曹操不僅自己堤防著司馬懿,更是告誡繼承人曹丕要防著司馬懿,不要他掌握大權,既要用,更要防,事實真是這樣嗎?
  • 司馬懿鷹視狼顧,曹操死之前為什麼不把司馬懿殺了?
    如果曹操知道後世司馬家族會篡奪大魏,肯定會殺了司馬懿,可曹操哪能未卜先知呢?司馬懿生前策劃了高平陵政變,經過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的經營下,司馬家族最終篡魏自立,司馬炎以晉代魏。曹操生前有沒有發現司馬懿以後會圖謀不軌呢?曹操生前看出了,據記載,司馬懿被曹操徵召做官後,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幹預我們的家族之事。
  • 司馬懿回懵眼神犀利 號稱「鷹視狼顧」歷史上還有一位據此特徵
    熱播劇「軍師聯盟司馬懿」中橋段,曹操試探驗證世間傳聞司馬懿「鷹眼狼顧」一相;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晉書.宣帝》記載: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這裡的鷹視是指目光銳利而貪婪。
  • 司馬懿政變殺曹爽奪權,曹氏宗親為什麼不反抗?信了鬼話倒大黴
    偏偏曹叡駕崩後,繼位的是8歲的養子曹芳,這就更壞了事。不用多說,大家都知道必然會有權臣當道,如果這個權臣像霍光、諸葛亮那樣還好,雖然專擅朝政,但至少沒篡位讓政權變了顏色,可要是遇上王莽那樣的,江山可就要保不住了。對於曹芳來說,情況可能更糟。因為他身邊的權臣不是一位,而是兩位。
  • 這3個人的頭能180度旋轉,有「鷹目狼顧」之相,日後果然都成帝王
    要是此時剛好遇到懂行的高人相士經過一看,必定能夠斷定此人以後非富即貴。所以說一個人的面相極為重要,那些厲害的高人只要看一下那人的面相,就基本可以斷定此人以後的一生。而面相學中有一種叫「鷹目狼顧」。顧名思義就眼睛跟老鷹的眼睛一樣,異常銳利,帶著一種兇暴的神情,瞪人時尤其明顯。可以想像一下老鷹的眼睛。
  • 三國殺:貪狼吞天,「狼顧鷹視」之相的司馬懿竟是天狼星下凡?
    俗話說:相由心生,觀相之術從古至今都是一門學問。不少奇人異士都通過觀察別人的相貌而判斷其為人品性。三國時期的魏延便是因為後腦勺有反骨而遭到諸葛亮的懷疑與顧忌。最終也是在諸葛亮「鞠躬盡瘁」之後,魏延被馬岱取了首級。而在三國時期,另外一個具有奸佞之相之人也被世人廣泛知曉。不錯,此人正是司馬懿。
  • 三國這八位英雄的遺言,句句經典諸葛亮眼光最遠,司馬懿最為心酸
    司馬懿的遺言透出心酸,曹操說他有鷹視狼顧之相,夢見三馬同槽,一直懷疑他有叛逆之心,但是司馬懿至死沒有反叛,高平陵政變只是自保而已。在遺言最後兩個詞,慎之!慎之!可以看出司馬懿深知兩位兒子的野心,也在暗示後期如果叛逆,一定要謹慎行事。
  • 三國演義中,「鷹視狼顧」是種什麼樣的眼神或姿勢?真的存在嗎?
    「水滸」中的草莽英雄,每天都打打殺殺,年輕人本來就血氣方剛,看多了類似的故事很容易去模仿,這樣就很容易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三國演義》作為一部鴻篇巨著,蘊含了很多的權術與謀略,人到老年之後閱歷豐富,在看了「三國」之後便會心領神會。如果把權謀用在生活中,那麼就會使出陰謀詭計去害人。而「西遊」中,則有很多神鬼志怪類的故事,很容易讓人出現不切合實際的幻想。
  • 三國演義中,「鷹視狼顧」是種什麼樣的眼神或姿勢?真的存在嗎?
    「水滸」中的草莽英雄,每天都打打殺殺,年輕人本來就血氣方剛,看多了類似的故事很容易去模仿,這樣就很容易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鴻篇巨著,蘊含了很多的權術與謀略,人到老年之後閱歷豐富,在看了「三國」之後便會心領神會。如果把權謀用在生活中,那麼就會使出陰謀詭計去害人。
  • ...之相:令人後背發寒的眼神,中國歷史上有2位人物有此天生異相
    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曾經有一個詞語來描述一種面相,就是「鷹視狼顧」,就是指身體保持前行不扭轉的情況下,整張臉都能轉過來,因為狼與狗都能180度回頭看,相傳有此面相之人,皆是狼心狗肺,心術不正。又傳有此面相之人,乃有帝王之志。
  • 司馬懿與諸葛亮死後仍在較量,最終諸葛亮勝出,司馬懿敗給一老農
    而司馬懿等領頭人眼看就要被大火吞噬,忽然天空中卻下起了大雨,將這場烈火給澆滅了。只能說司馬懿等人命不該絕,連老天都前來助陣。 就這樣,大火被澆滅之後,司馬懿率軍突圍,最終死裡逃生。這也意味著諸葛亮的火攻之計失策了,沒能奏效。諸葛亮受此打擊,也是一病不起,最終病逝於五丈原的軍營之中,享年五十四歲。
  • 曹操死後不留墳墓,司馬懿也有此舉,後人從中解讀出司馬懿的智謀
    我們今天來說說司馬懿相同的舉動,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司馬懿的智謀。司馬懿病逝於公元251年9月,他在死的時候估計是效仿曹操,也說了這麼一句話:「……宇首陽山為土葬,不墳不樹,做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名器,後終者不得合葬。
  • 《虎嘯龍吟》司馬懿的舉動暴露了他想殺司馬師,竟是為了保住此人
    雖然以前就聽說司馬懿的殘忍,可還是被劇中的司馬懿的殘酷震撼了。最後幾集看得小編對司馬懿充滿了恨意,這個老不死的真實壞透了。話說司馬懿從誅殺曹爽三族後,就開始殺紅眼了。司馬懿就像瘋了似的,只要是感覺對他有一絲絲威脅的,哪怕是至親之人他也照殺不誤。如柏夫人,就因為替王陵求情,就遭到司馬懿的懷疑與自己政見不同,便把司馬懿殺了。
  • 千古名相諸葛亮與魏國權臣司馬懿,流芳千古和遺臭萬年選一個
    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說的便是此間之事,熱血對決、陰謀詭計、兒女情長、英雄美人等等。大忠大奸之徒,難以辨別。似是而非的事,引人想像。而這其中,有兩個作為臣子的人代表著兩國之間的對決,給後世留下的聲名卻是截然不同。代表魏國的司馬懿與代表蜀國的諸葛亮,大奸與大忠,流芳千古與遺臭萬年。司馬懿司馬懿年少時極不情願出仕,他的父親是漢室老臣忠於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