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考已經越來越近了,多數地區基本只剩下兩個多月的時間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九年義務教育即將結束,九年寒窗苦讀的結果又是怎樣呢?放眼望去,優秀生、中下遊學生,甚至成績倒數的學生們,都在中考衝刺的洪流中裹挾著一起前進,不管想還是不想,也不管願不願意,都在或多或少的拼搏了!即便是最搗亂的學生到了最後兩個多月,也都收斂起了很多搗蛋的行為。相信初三的每一位中學生朋友都會感觸良多!童年時代已經遠去,少年時代臨近尾聲,中考一旦結束,就要進入另一種人生了。
最後的這兩個月,正是初三的中學生朋友們差距拉開越來越大的兩個月,努力的更努力,不學的也開始學,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原來一直沒有努力學習的同學即便再聰明,想在最後兩個月做到成績逆襲,其希望也幾乎微乎其微了。九年來的基礎教育絕不可能使成績倒數的學生在一兩個月內就能夠神奇般起死回生。基礎已死的話,應該早就著手改變的。但是雖然希望是渺茫的,也希望這部分學生能夠改變自我,亡羊補牢成功的例子還是有的,即便中考失敗,如果認識到自己過去的行為其實是一種錯誤,那也算是一種巨大的收穫。
雖然初三的中學生朋友們接受義務教育已經九年了,但是學習物理畢竟只有兩年,所以,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說,如果物理基礎不算太好,也還是有機會逆襲的。
那麼,對於目前正在初三緊張複習的學生們來說,如何才能快速的提高物理成績呢?
我們還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下面這道中考物理真題來研究一下快速提高物理成績的一些方法吧。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正是初二的同學們正在學習,初三的學生們正在一輪複習的「浮力」!
有關浮力的基本知識,有兩大重點,一是「浮沉條件及其應用」;二是「四個浮力公式及其應用」。
對於本題而言,考查的是「浮力的應用與函數圖像」結合問題。此問題是很多中學生朋友們最易錯、最頭疼的物理題之一,不管是速度圖像、密度圖像、伏安圖像,還是類似的各種圖像問題,其實都遵循著相通的做題套路。
此套路就是我之前早就說過的:「看清縱橫坐標的物理量及其含義,看透圖像的物理意義」!
此物理題中的縱坐標是物體所受到的浮力,橫坐標h是最容易忽視且容易搞錯的物理量,題意中其實已經非常明確的說清楚了,橫坐標h的意思是「木塊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離」。
本題怎麼把縱橫坐標聯繫起來呢,從而看透圖像的物理意義呢?
我們可以先定性思考一下,木塊在入水的過程中,隨著h的變大,排開液體的體積在變大,因此所受到的浮力在變大,所以可以排除掉D選項了。
然後,當木塊完全浸沒後,即便h再變大,木塊排開液體的體積也不會再發生改變了,因此其所受到的浮力不再發生改變,在圖中就應該是水平線,所以可以排除掉B選項了。
剩下的就是AC兩個選項了,在木塊最初的入水過程中,浮力到底是按照什麼函數關係變大的呢?
只有一種辦法能解決此問題了,那就是採用公式定量研究!
對於木塊的入水過程,其浮力為F浮=ρgV排=ρgsh。可以看出來,此公式中的ρgs是不變量,相當於數學正比例函數中的常量k,而F浮相當於y,h相當於x。也就是說此公式完全符合數學正比例函數公式y=kx。
所以,木塊的入水過程,其所受到的浮力是隨著h按照正比例關係發生變化的,在圖像中就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線段!所以正確答案是C。
從以上這道中考物理題可以看出來,初三的學生們包括初二的學生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決不可死記硬背公式,要把物理公式活學活用在各種物理情景中,並能恰當的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
因此,要想在中考衝刺的最後兩月使物理成績快速提升,最好的方法就是研究錯題、歸納錯因,避免以後犯二次錯誤!
中學生朋友們,做錯物理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做錯了卻對錯誤置之不理,導致一錯再錯。養成多研究歸納錯題的習慣吧,為了美好的未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