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五)巧手繪就小康路

2020-12-06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真實記錄、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海河傳媒中心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多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聚焦個人、家庭、企業、校園、社區、鄉村等微觀主體,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充分展示人們身邊和眼中的顯著變化,圍繞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好小康故事。

&nbsp&nbsp&nbsp&nbsp在津南區葛沽鎮,手工藝人李春福用自己的雙手打造了一個斑斕的世界。他的作品銷往京津冀等地,給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讓他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nbsp&nbsp&nbsp&nbsp李春福撫今追昔講述今天的小康生活

&nbsp&nbsp&nbsp&nbsp「我有七個哥哥、兩個姐姐,以前家裡經濟條件很差,生活十分艱苦,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是補丁衣,還經常吃不飽。」說起以往的經歷,57歲的李春福不堪回首。雖然家庭條件艱苦,但李春福從小聰慧好學,尤其對繪畫和手工藝非常感興趣,在美術老師的傾心傳授下,走上了藝術之路。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春福和他做的「葛沽寶輦」模型

&nbsp&nbsp&nbsp&nbsp作為葛沽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工作者,李春福注重學以致用,先後在繡花廠搞過設計、做過家具玻璃彩繪、工藝鏡子、木雕和泥塑。他的作品銷往北京、河北和山西等地,設計的繡花作品賣到國外。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手工藝創作讓李春福走上了小康路

&nbsp&nbsp&nbsp&nbsp2015年,李春福所在的村子拆遷,他家分了兩套還遷房,他和妻子徐富鳳住上其中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好的居住環境讓李春福心情舒暢,藝術創造力迸發出來,葫蘆雕、葉雕、樹雕、泥塑……他的作品七彩紛呈,廣受歡迎,他製作的「葛沽寶輦」模型是當地一絕。「鎮政府和村委會儘可能地為我的手工藝作品提供各種支持。」現在,光靠手工藝,李春福家一年收入就有十幾萬元。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春福在創作中

&nbsp&nbsp&nbsp&nbsp李春福說:「過去講『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而現在我們這裡家家都開上了小轎車。生活富足了,人的素質也跟著提高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李春福的手工藝產品之所以銷路好,與當地經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現在的葛沽鎮產業興盛,周邊企業競相發展,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富裕,人們對美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