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盡杯中酒,寫盡天下事,李白的詩酒人生

2020-08-04 洛陽杜康原窖
飲盡杯中酒,寫盡天下事,李白的詩酒人生

生活在盛唐時期的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的一生都是一個傳奇。李白的詩是他的眼也是他的心,他歌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盡了世間的旖旎美景,也有道不盡的人世滄桑。


飲盡杯中酒,寫盡天下事,李白的詩酒人生


李白的一生傳奇而坎坷,都說一醉解千愁,所以酒成了他的摯友。「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從杜甫的詩作中也可以看出李白嗜酒所言不虛,詩仙太白不只是詩中仙更是酒中仙。


還有人說李白不是漢人,他的身上流著的是突厥人的血。血統決定了李白的嗜酒如命,李白,從一出生就與酒結下了不解的緣分。歷史有待考證,但李白流傳至今的九百多首詩作中,與酒有關的確不少。


《 將進酒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題目的意思也很直白,就是一首勸酒歌,可李白在勸酒的同時也直抒了心中悲情與豪情,使得多年以來心頭的苦悶來了次淋漓盡致的釋放。在酒精作用下,詩人會露出最真實的一面,心中壓抑的情感,蓄積的宏願會毫無保留的表露出來。若論作品與酒結合最為密切、最為完美的詩人,那毫無疑問,是「詩仙」李白。


飲盡杯中酒,寫盡天下事,李白的詩酒人生


《 月下獨酌(一) 》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李白當時政治上失意,只能把孤寂憂愁託付給杯中酒。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陪著他,真是冷冷清清慘慘澹淡啊!可是當他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一起舉杯共酌的時候,場面頓時又熱鬧了起來。不得不佩服李白別出心裁的想像,明明那麼孤獨悽涼,卻又用這樣的方式掩飾自己的惆悵,骨子裡的桀驁不馴只有酒能撫慰了。


《 月下獨酌(二) 》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只有酒懂李白的情懷,半夢半醒之間哪個才是真正的李白?


《 月下獨酌(三) 》

三月鹹陽城,千花晝如錦。

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

窮通與修短,造化夙所稟。

一樽齊死生,萬事固難審。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


人在最悲痛的時候往往會笑出聲來,沉醉中忘了自己是誰究竟是快樂還是傷悲呢?


《 月下獨酌(四) 》

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

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

辭粟臥首陽,屢空飢顏回。

當代不樂飲,虛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萊。

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李白真的想醉嗎?可是當下除了飲酒,他還能怎樣呢?現實那麼殘酷,不如飲盡杯中酒,不問世事,樂得自在吧。


飲盡杯中酒,寫盡天下事,李白的詩酒人生


《 金陵酒肆留別 》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開元一十四年,李白決定離開金陵前往揚州,臨行前友人與他飲酒作別,他寫下這首作別詩。


《 行路難 》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奉詔入京後曾任職翰林院,但他的一腔抱負與才情並未受到重視。兩年後還因為奸臣的讒言與排擠,被玄宗「賜金放還」。被逼出京、前途無望,李白把滿腔悲憤化作詩篇《行路難》。


《 把酒問月—— 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 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裡。


這詩題就是李白絕妙的自我造象,那飄逸浪漫的風神唯謫仙人方能有之。題下自注顯得滑稽,友人自己不問而叫別人問月,饒有趣味。


《 客中作 》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這首詩一反遊子羈旅鄉愁的古詩文傳統,抒寫了詩人身雖為客,卻樂而不覺身在他鄉的樂觀情感。


飲盡杯中酒,寫盡天下事,李白的詩酒人生


《 金陵鳳凰臺置酒 》

置酒延落景,金陵鳳凰臺。

長波寫萬古,心與雲俱開。

借問往昔時,鳳凰為誰來。

鳳凰去已久,正當今日回。

明君越羲軒,天老坐三臺。

豪士無所用,彈弦醉金罍。

東風吹山花,安可不盡杯。

六帝沒幽草,深宮冥綠苔。

置酒勿復道,歌鐘但相催。


李白曾自評此詩:意在薔言之外,其惕逋庭,正是牢騷虞耳。眼前景,意中事,若隱若頹,凰人妙指。


《 山中與幽人對酌 》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此詩表現了一種隨心所欲、恣情縱飲、不拘禮節的人生態度,展現出一個具有高度個性化、超凡脫俗的藝術形象。


《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好一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時至今日仍是多少人醉酒後的心情寫照。


《 九日 》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

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

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這首詩是李白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的九月九日在廬山登高飲酒時所作。重陽佳節秋高氣爽,在這登高飲菊花酒傳統節日中,李白一個人自娛自樂,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屢屢受挫的情景,寫下這首詩來感慨自己懷才不遇之餘,也表達了他怡情自然的曠達的襟懷。


《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李白作此詩時,正在長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兩入長安,第一次是在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時;第二次是在天寶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歲時。此詩寫於李白初入長安隱居終南山時期。


另一種說法是:李白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年)春,時李白五十二歲,正隱居終南山。


《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李白常以甘醇可口的美酒為寄託,寫下反映心理情緒的詩篇。這首《嘲王歷陽不肯飲酒》便是其中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以嘲笑之語勸酒,充分顯示了李白的豪邁之氣。


飲盡杯中酒,寫盡天下事,李白的詩酒人生


《 自遣 》

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

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


這首詩應該是李白遭貶之時的作品,從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曠達但無奈的李白。酒與花,月與鳥是他孤獨的夥伴。而此景之下,他的選擇只能是沉醉,是落花滿身的悽涼,與孤月與夜鳥為伴,這正是李白最消沉的時期,但詩裡卻沒有那種頹廢,而是在酒與花裡獲得解脫,但也充滿一種闊大的悲哀,這種悲哀應該是建立在家國的命運基礎上的......


《 春日醉起言志 》

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

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

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

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

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此詩寫李白融化在酒的溫柔鄉,在醉意朦朧中,以新的眼光發現新的天地,躲避在自然與音樂的寧謐之境,用及時行樂的灑脫姿態來化解失意,隱含了作者對醜惡黑暗的社會現實的批判。全詩語言流麗酣暢,雖然深受陶淵明詩風的影響,但保持著李白自己的風格。


飲盡杯中酒,寫盡天下事,李白的詩酒人生


自古詩酒是一家,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生的緣分。詩人為什麼愛喝酒?因為在半醉半醒之間才能直抒胸懷,才能更靠近那個真實的自己。


許多詩人因酒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

相關焦點

  • 關於李白的詩酒人生
    愛酒如命的李白,詩作中多在醉時寫。 被人稱為詩仙的他,無酒不成詩。和所有不得志的詩人一樣,李白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奮鬥。 而作為古人,實現自己的理想的方法便是 ——致仕。 這其中的追逐、欣喜、彷徨、失落都化為杯中酒,喝進肚裡,寫進詩裡。
  • 人生就恰似一杯酒,最有文化的十三杯酒,杯杯飲盡人間情
    ,杯杯飲盡人間情。都說人生要「難得糊塗」,太過執著讓人覺得世間複雜。不如直接拿起酒杯,輕咽下喉,感受酒香醇馥,酒味餘長。於生活嘈雜處,且飲美酒,手捧詩卷,吟詩作對,感悟生命的溫暖美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第五杯酒,敬往事。昔日揚州,詩酒風流。這一杯酒,飲的是時光易逝,滿腹牢騷。很多時候,喝的不是酒,是對過去的情和愁。
  • (詩與遠方)我總是尋找 愛情詩:今夜,讓我飲盡生活這杯酒
    今夜,讓我飲盡生活這杯酒今夜,讓我飲盡生活這杯酒,今夜,讓我飲盡生活這杯酒關於「今夜,讓我飲盡生活這杯酒「這首詩的一點說明,李白鬥酒詩百篇,一篇將進酒更是把酒中詩仙的美名傳。目標:寫有溫度的文字,過有趣的生活。
  • 茶能醉人何須酒,一杯盡飲得自由
    ——《別子才司令》宋·方嶽人世一遭,難免會有不如意之事。留戀過往,心有戚戚。愁,讓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是心頭別有滋味的「剪不斷,理還亂」。《增廣賢文》有一句: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酒,麻痺身心,一覺醒來,愁還在。無數人都曾嚮往過,快意恩仇的詩酒江湖。把酒言歡,不醉不歸。殊不知喝酒也壞事。李白便是一位。
  • 詩以寄情,酒以解飲,詩酒趁年華
    杯盞之間,清濁濃淡,折射人間百態,世事滄桑,鬥酒之餘,幾步即成詩。接下來,我們來品讀幾篇關於酒的詩歌,品酒讀詩,看詩人揮毫潑墨,詩韻斐然。 1.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 一杯蒼莽酒,飲盡天下
    一杯蒼莽酒,飲盡天下人書蟲算不上,卻真真切切的看了不少書。忝為讀過書的人和大家說說一部剛剛完結不久的小說《雪中悍刀行》。這些年看了不少書,也忘了不少書,唯有雪中給我留下了即使忘記了內容卻忘不了氣魄綿長的莽莽北涼氣象。真是好一幅壯麗河山喲!
  • 文人與酒的情緣--白雲勸盡杯中物
    高適是李白、杜甫的好友,他們三人曾一起遊歷名山大川,登高懷古,飲酒賦詩。李白有「五花馬,千金裘」,杜甫有「酒債尋常行處有」,而高適有詩「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在飲酒方面,他們三人如出一轍,難怪能成為密友。高適,字達夫、仲武,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 李白一首很「俗」的詩,友人不飲杯中酒,太白寫詩嘲諷,字字扎心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這是酒的妙處。因此,文人大都好酒,最好的文字,往往都是憑藉幾分酒力,得以肆意揮灑。古代詩壇,誰的酒名最盛,李白應該算得上一個。這個據說敢借酒醉讓高力士脫靴的「酒罈子」,確實是一個好酒之人。就連他寫給杜甫的詩中,都是說「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 勸君少盡一杯酒
    日期:[2008年09月04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2] 勸君少盡一杯酒 王保田
  • 詩仙李白的詩與酒
    李白,中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李白號稱酒仙,酒以詩名,詩以酒名,寫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詩篇。他的詩帶著濃鬱的酒香沁人心脾,如甘醇雨露迷醉芳香。李白一生詩酒相伴,酒即是他的生命也是他靈魂的寄託。是年秋,在兩人分離之際,二人對酒當歌,灑淚揮別,杜甫作詩《贈李白》以送別,其詩中「痛飲狂歌空度日」就是對白最真切的描寫。
  • 李白的詩與酒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讀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關於李白的詩,有一個感覺,李白很能喝,酒量很大。同時李白必須要喝很多酒,大醉,然後就能寫出很多很好的詩。我也學著詩人們喝很多酒,大醉,然後試著去寫點什麼東西,結果不是頭疼欲裂,就是暈暈欲睡,半個字都寫不出來。於是我又回過頭去找杜甫的詩去讀,才知道李白不只是酒量不大,而且他寫詩的時候都是沒有喝醉的時候。與其他七仙相比,他充其量是一個「小仙」。 汝陽王李璡飲酒三鬥以後才上朝去天子。左相李适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
  • 李白:詩都是用酒澆出來的
    他在二十多歲寫的一首《襄陽道》就說道:「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三百杯別說是酒,就是水也喝不下,但是這種極度的誇張正好說明了李白對喝酒的態度。這是人生苦短;「人生得意須盡歡。」這是以偏概全,實際上是說得意失意都須盡歡,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所以,應該「將進酒,杯莫停。」「會須一飲三百杯。」
  • 李白:詩與酒的文化傳奇
    李白是如此的灑脫,又如此的愛酒,正如他給孟浩然中的詩中說道「醉月頻中聖,迷花不是君」,與其說是寫孟浩然,其實是在寫自己。李白的詩酒可以「上九天」,也可以「落凡塵」,他對規則的理解、對仕途的悲憤、對感情的執著,都一一透視在詩和酒中。他以詩酒藐視社會規則,「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上高樓」。他以詩酒表達悲愴不平之氣,「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他以詩酒描述恣意生活,「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 李白很張狂的一首詩!一個人仗劍江湖,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
    他的詩自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寫得洋洋灑灑,而且融入了與生俱來的張狂的個性,所以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很張狂,讀他的詩總讓人熱血沸騰,血脈賁張。李白雖然個性張狂,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自成一派,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其實他並沒有受到重用,無非只是成為了唐玄宗身邊的小丑,每天只不過寫一些馬屁詩來取悅楊貴妃:「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 「酒行天下」在中國,酒,就是中國人的人生
    酒,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也是國人愛說的話題。酒,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獨特的意義,有事無事來一口,那種心境只有當事人能體會到吧!白居易老先生的這句詩,早被酒友玩壞了:「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晚來天欲雨,能飲一杯無?」
  • 詩酒|詩酒趁年華,杯中寄煙霞。我國古代文人的詩酒文化
    到了唐宋時期,唐詩和宋詞的繁榮,對詩酒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促進作用,唐宋時期詩酒文化多姿多彩,輝煌璀璨。「酒催詩興」成了這一時期文化中最凝鍊最高度的體現。酒催發了詩人的詩興,從而內化在其詩作裡,酒也就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詩酒文化更是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大文豪蘇軾等人更是如此。
  • 詩酒 | 詩酒趁年華,杯中寄煙霞。我國古代文人的詩酒文化
    文人似乎和酒更具有天然的緣分,文人多嗜酒。在文人看來,酒能激發創作的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時有佳句華章。東漢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更是體現了詩酒文化。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 且飲一壺詩中酒,添得醉意三兩分
    中國的古詩詞與酒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自它們相遇以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以酒助詩興,以詩寫酒意,詩與酒二者交融,互相成就了彼此。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從詩經到楚辭漢賦,從唐詩到宋詞元曲,詩中有酒的篇章難以勝數,我們今日不妨且飲一壺詩中酒,一起品味詩中的瓊漿玉液。
  • 溫一壺詩酒,與你煮盡千古風流
    酒中有真情,酒中有真意,究竟古人為何對酒如此偏愛呢?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 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如此囂張跋扈的詩文,誰人能寫出?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劍仙李白最狂、最囂張的這幾首詩,這樣的氣勢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而且這其中的詩句還被某遊戲當做了臺詞:編輯:仙人掌喜歡就關注我們,別忘記點讚、轉發喔!1、《俠客行》十步殺一人, 千裡不留行。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 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 千裡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