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詩詞與酒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自它們相遇以來,就結下了不解之緣。以酒助詩興,以詩寫酒意,詩與酒二者交融,互相成就了彼此。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從詩經到楚辭漢賦,從唐詩到宋詞元曲,詩中有酒的篇章難以勝數,我們今日不妨且飲一壺詩中酒,一起品味詩中的瓊漿玉液。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
幸福簡單嗎?或許這首詩就能給你一點啟發。即使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即使要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計奔波,但與愛人能同心同德,齊心為美好的生活努力付出與陪伴,難道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嗎?何況在茶餘飯後之餘,兩人尚能將滿滿的愛意傾倒至杯中酒中,一起舉杯暢飲,一起彈琴鼓瑟,如此白頭偕老,豈不是歲月靜好嗎?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人生之路本就坎坷,自有無數的煩惱憂愁尋上門來。何況詩人自古就多愁善感,最易傷春悲秋,面對憂愁,更是有「載不動許多愁」的無力之感,彼時彼刻,也唯有「時取醉消愁」,想借「酒入愁腸應易醉」的妙處,以求得片刻的心安了。
偏偏酒是「夜來一飲盡千鍾,今日醒來依舊老」的,借酒消愁,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把戲罷了,該面對的還得要面對,該解決的還得要解決。況且憂愁之時飲酒,更像是在喝著慢性毒藥,它會在你沉醉之時將憂愁催化得更為濃烈,然後在你醒來之後爆發,「酒入愁腸愁更愁」,讓你「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將進酒》李白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如潮,有漲有落,這是世間常理,難以人為改變。既然人生如此,得意時自當要有「白日放歌需縱酒」的恣意,自當要有「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的瀟灑,自當有「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大氣,自當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杯一杯復一杯」。得意之時飲酒,為的是那一份難得的愉悅體驗,此時的酒,是錦上添花的助興,也是「唯有飲者留其名」的見證。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鶴沖天》柳永
不嚮往功名利祿的人能有多少?只是世事總是不盡人意,又能怎麼辦呢?只能無可奈何地尋求杯中之物自我慰藉,說是要把這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罷了。自古「一朝不得意」之人數不勝數,然而能有「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灑脫,「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的人只是少數,失意之人滿心的抑鬱無處排遣,所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也唯有靠杯中之酒,實現自我慰藉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今日一別,自是「不知重會是何年」,也正因如此,才讓人恨別離。既然歡聚之時有酒言歡,離別之時自該有酒作別。「人分千裡外,興在一杯中」,既然有千言萬語道不盡,那就將語言化作酒興吧,勸君先喝一杯依依不捨,再喝一杯關心祝願,還喝一杯期盼重逢,「三杯別酒肝腸斷」,酒過三巡,「一壺濁酒盡餘歡」,人皆沉醉。 待到今宵酒醒,故人已去千裡,此時此刻,又豈不是「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詩中之酒,幸福時可飲之,憂愁時可飲之,得意時可飲之,失意時可飲之,離別亦可飲之,它早已經溶入了古詩詞中,成為古詩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詩人借酒興而作詩詞,詩詞借酒意而訴衷情,可謂是詩中有酒,酒中有詩。這一壺詩中之酒,必定是醇香撲鼻,回味悠長。
這壺詩中之酒,你能飲一杯無?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