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既是一種家族的節日,也是一種國家的節日

2020-12-04 弓長不吃香菜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有著重大的紀念意義和延續意義。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它既是一個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內。

清明節,同時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對於農業生產方面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清明節處於四月伊始,這一段時間,萬物皆潔齊、生氣旺盛、吐故納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節作為一個古老的節日,是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習俗,作為春秋二祭中的春祭而存在,與此相對應的是秋祭節日重陽節。在這一天,祭祖掃墓是人們重要的活動,這些習俗來源於祖先崇拜和倫理道德。每一年的清明人們都會進行這些活動,為此,清明節放假的天數也有著一定的歷史變遷。

雖說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但在全國範圍盛行並設掃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後。據資料記載,唐代,由於官吏回鄉掃墓,時有耽誤職守的事,唐玄宗頒布政令解決假期的問題。開始規定寒食節放假四天;後按大曆十二年(777年)詔令,唐朝衙門依例放假五天;到貞元六年(790年),假日加到七天。從政令之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人對於清明節的重視程度。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唐會要》卷八十二

宋代的寒食、清明也放假七天。掃墓活動常常使得郊野煙火人氣大大增加,是一場全國性的大型紀念活動。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

北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一記載:「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但是在今年這樣特殊的時刻,清明祭掃活動顯然不是很合適。就在今天,舉國哀悼,為那些在疫情防控中犧牲的英雄送別,很多地方紛紛降下半旗,給這些英雄以最高禮遇。這些為國家,為人民帶來希望,帶走苦難的英雄值得被每一位國人銘記。而關於祭拜祖先一事,我們今天更提倡雲祭拜這樣的安全的方式,即使是為了珍惜那些一線工作人員日夜守護的辛勞,我們也應該自覺守護,遵守規則。

延續清明節的傳統,將其作為一種傳統節日來傳承,是對文化的發揚,也是對禮節的重視。國家以法定節假日這樣的形式來讓人們記住這個日子,不僅是為了記住祖先,更是要記住那些為了國家建設更加美好,環境更加和平而奉獻生命的可敬的人。

在筆者看來,四月意味著新生,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重生,那些犧牲的戰士們會以另一種方式來守護著這個可愛的中國。

文章分享結束,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同時涵蓋三個節日習俗的清明節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一個節日極為特殊。歷史傳承中,它不僅包含了三個節日的習俗,而且又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傳統節氣,同時兼具人文和自然雙重含義。這個節日,就是與端午、中秋、春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被列為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的清明節。
  • 清明節,既是「節氣」也是「節日」,這裡面有哪些文化內涵呢?
    清明節,是我國眾多傳統節日中獨有兩種身份的節日:節氣兼節日。清明,最初是一個提醒農民耕種的節氣,後於寒食、上巳兩節融合,到唐宋時期成為一個獨立的節日。它由祭祀掃墓和踏青遊玩這兩大節俗組成,越千年而不衰,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深深地紮根於民眾的文化心理中去。
  • 清明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為什麼既是節日又是節氣
    清明節的含義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為什麼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清明節是節氣嗎  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歷史上也是一個節日,但現在各地大多不再過此節)。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
  • 清明是不僅是一個節氣還是一個節日,清明節也是中國感恩節
    我們從這個清明節的起源典故中我們可以看出,知恩圖報,重情感恩,是清明節本初的內涵之一。感恩無論作為一種美德,或者是一個文化傳統,它對於家庭、對於社會,以至對於整個民族都起著微妙的凝聚作用。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1、介紹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又是一年清明時,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氣點:鬥指乙,太陽黃經為15°,於公曆4月04-06日交節,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曆4月5日前後。
  • 「清明節」 ,中華傳統文化節日。
    「清明節」,是我國現行的官方節日之一,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節日之一。」,郊遊踏春;「清明節」,在郊外踏春是一件比較賞心悅目的事情;但是,防疫口罩的戴上,儘量少搭檔幾個夥伴;尤其是大城市生活的朋友們,這三個月的疫情歷程,可謂是身心皆疲,適當的戶外活動,不失為一種身心調節;給自己充充電,換個好心情去體驗美好的生活。
  • 螞蟻莊園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 為什麼清明節叫聰明節
    螞蟻莊園聰明節指的是我國哪個傳統節日?聰明在限時生活中指的就是非常伶俐懂事的意思,那麼聰明節是什麼節日呢,很多人都不清楚的,這個是2021年1月6日的題目,下面就來介紹下聰明節是什麼。
  • 清明節,是"節氣",還是"節日"?掃墓祭祀又是怎麼來的?
    清明節即將到來,一些朋友問,清明節到底是&34;,還是&34;?清明節掃墓祭祖習俗是怎麼來的,現在各地仍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今年清明節還掃墓祭祖嗎?我查閱了一些資料,與網友共賞。,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
  • 一個既肅穆又狂歡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既是節日也是節氣,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文化和精神,有一種「天人合一」的理念暗藏其中。清明節,首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大約在西曆4月5日前後,古人以北鬥的方位觀測季節,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鬥柄指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的星象特點。而清明之時,鬥柄正指向東南方向的乙位。
  • 清明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月4日至4月6日之間,也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今年的清明節,我們要去踏青,尋找春天。到了下午,我們集合之後,便開始上了路了。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看見了許多用粉筆畫的圓圈,裡面好像寫著什麼字,上面還蓋著紙燒完的灰。
  • 清明本是一種節氣,它是如何發展成為一種節日的呢?
      每年的四月初期,氣溫回升,萬物開始生長,大地呈現一派春和景明之象,給人一種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此時的清明還只是節氣,尚未發展成為節日。清明成為節日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後與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等融合,才形成了清明節。清明時,氣溫快速回升氣候乾燥,人們保存的火種容易引起山火。古人就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是為「禁火」,而在無火的這段時間裡,人們就只能食用冷食度日,是為「寒食」。據說春秋時期介子推幫助晉文公歸國繼位後,他就隱居於綿山不願為官。
  • 夜讀| 收了兩個古老節日 原來你是這樣的清明節!
    01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清明節作為孝道文化的主要載體,在我國民俗節日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與其他傳統節日相比,清明節的特色有三:一是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二是節日的民俗都是戶外活動(掃墓、踏青、蹴鞠、蕩鞦韆、插柳等);三是兼有歡樂和哀痛、肅穆與活潑兩種對立的情感。
  • 清明節,能說「節日快樂」嗎?
    正值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期間,樂山城區水晶城小區門口的一道橫幅,在被拍下發在網上後卻惹來了爭議。因為橫幅的內容是,「恭祝全體業主節日快樂!」有業主對此表示反感,清明節是外出掃墓、祭祀親人的日子,怎麼快樂得起來?還有業主表示,假如有人對自己說「祝你清明節快樂」,雖然說不出哪裡不對,但聽起來心裡總覺得彆扭。(4月4日《成都商報》)
  • 清明節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節日起源及清明節踏青活動盤點
    清明節習俗是指在清明節前後進行的祭奠先人的習慣風俗。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
  • 清明節和寒食節,究竟是一個節日嗎?
    導語  清明節和寒食節有區別嗎?清明節是寒食節嗎?作為一對日期相近的節日,清明節和寒食節既有聯繫也有區別。
  • 莊嚴的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祭祖節日。「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文/炎炎談歷史清明節,又稱踏春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氣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作為傳統的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良傳統。關於清明節的由來,你知道多少?相傳春秋時期,晉獻公寵愛的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於是設計謀害太子申生。太子申生被逼無奈,最後自殺。申生死後,他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戰亂,只好流亡國外。
  • 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中最特別的?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說清明節是傳統節日中最特別的? 清明是一個特殊的節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又是中國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清明是掃墓和緬懷先人的日子。這是一個莊嚴肅穆的日子,是一個寄託哀思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節日中,古人除了祭掃還要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