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亂年代下的太平輪悲劇:超載高速懈怠致千人遇難

2020-12-1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檔案春秋 ,作者姜龍飛

檔案春秋

聚焦城市記憶、留存城市發展、傳承城市歷史。我們架起檔案為民服務的橋梁,講述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養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這裡是上海市檔案局(館)政務新媒體平臺。

1949年1月27日,農曆臘月二十九。從上海駛往基隆的輪船,春節前只剩下太平輪一家了,坊間不免趨之若鶩。可供應的有效船票僅508張,早已售罄。但憑人情關係,加上足夠的真金白銀,大量無票乘客仍然得以登船。包括太平輪本身124名船員,加上無票「黑客」,以及有票者攜帶的小孩家眷,總人數達近千人。

這是太平輪的第35個班次,也是它踏上亡命之旅的最後一個班次。

作為一個符號,1912年沉沒於北大西洋上的「泰坦尼克」號曾被人們一再引用,藉以象徵非戰爭因素下的海難事件。近百年來,能夠被這個符號所指代的海難,無一不浸透了血淚,規模超級慘烈。

而在中國,1949年1月27日(農曆除夕前一天),太平輪搭載「最後一批乘客」從上海起錨,總共近1000人(有票乘客508人,船員124名,無票者約300人),另載有沉重貨物,包括600噸鋼條、東南日報印刷器材與白報紙100多噸、「中央銀行」重要文件、國民政府檔案等。夜間航行時,在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山附近與載著2700噸煤炭及木材的建元貨輪相撞沉沒,導致近千人遇難。這一事件曾被稱為「中國的鐵達尼號」。

有關它的故事,在上海市檔案館的庫房裡,還能找到些許支離破碎的記憶殘片......

電影《太平輪》中兩船相撞時刻

太平輪,為一個亡命天涯的王朝積穀搬倉

太平輪是一艘載重2050噸的客貨輪,原屬太平船塢公司,二戰期間主要用於運輸。其命運的逆轉始於1948年7月14日,這一天,它被上海中聯企業有限公司以每月7000美元的價格,從太平船塢公司租賃過來,第二天便轉身承擔起上海與臺灣基隆之間的往返交通。

1948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從當年9月12日開始,至次年1月31日,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相繼結束,短短四個多月時間內,國民黨近200萬主力精銳土崩瓦解,悉數被殲,中國大勢至此已不再有懸念。

從太平輪被租賃的那一刻起,它的命運其實已在冥冥中被註定。

當年報紙上刊登的太平輪船訊

中聯公司是由周曹裔、龔聖治、周慶雲等六位寧波籍股東合資組建的股份制企業,1944年3月23日在浙江龍泉縣註冊成立,1946年5月1日遷址上海四川中路549號。臺灣電視節目主持人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也是股東之一。從1948年7月l5日正式改變航路,到此後的半年時間內,太平輪除9月間曾北航葫蘆島,一度為遼瀋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輸送補給和撤運傷兵外,其餘時間均奔波於滬臺之間,前後已開行了34個班次。

上海黃浦江畔客輪舊影

美國《生活》雜誌記者Jack Birns所攝

和太平輪一樣,此時忙碌在臺海之間的所有輪船,無論軍用民用,都在為一個即將覆滅的王朝落荒孤島搬倉積穀、囤金儲銀。故宮的國寶、中央銀行的黃金,都從那一年的秋冬開始,分批裝運臺灣。除了財寶,還有各色人等,政要富賈、名流耆宿,也一批批擠滿南去的船艙。據事後統計,僅1949年,小小臺島就驟然湧入敗兵殘將60萬人,家眷難民70萬人。到1952年,先後登陸的總人數達200萬人,與島上600萬原住民達到了1:3。

太平輪的第35個班次起航於1949年1月27日,這是它踏上亡命之旅的最後一個班次。

莫怪超載,蔣介石恨不能把整個中國統統帶走

一票難求。真正是一票難求啊!

1949年1月27日,農曆臘月二十九。從上海開往基隆的航班,春節前只剩下太平輪一家了,坊間不免趨之若鶩。可供應的有效船票僅508張,以此應對洶湧的逃難潮,顯然杯水車薪,票價於是暴漲。雖然船票早已售罄,並且超額,但憑人情關係,加上足夠的真金白銀,大量無票乘客仍然得以登船。據事後中聯公司在上海地方法院的證詞表明,包括太平輪本身124名船員,加上無票「黑客」,以及有票者攜帶的小孩家眷,總人數達近千人。

多難之秋,海峽之上,無船不滿,無輪不超。若遂了蔣介石的意願,恨不能把整個中國都掖在褲腰帶上帶走才好。

1948年8月,上海市民湧入銀行兌換國民政府新發行的金圓券

除了搭客,還要載貨,有往來行商為臺北迪化街商鋪準備的南北貨、中藥材,有鐵絲、洋釘、小五金,有北平永寶齋的玉器、古董、名人字畫等。你打你的仗,我做我的買賣,任何時候商人永遠圍著利益轉。還有《東南日報》社全套的印刷設備、油墨、白報紙、資料,重達100多噸;政府機關的公文案牘,光國民黨黨史資料就裝了180箱,中央銀行秘書處、國庫局的檔案也裝了18大箱,每個箱子要用8個壯漢才抬得動。據稱船上還裝了銀洋200多箱。另據《新聞報》載,船上「尚有陳果夫氏別克轎車一輛」;最糟糕的是,許多現存史料均揭露,船上還載有鋼材600噸……

太平輪最初擬定的開航時間是26日。當時往基隆跑一趟大致需要兩天三夜60個小時左右,26日起航,尚可在年前抵臺。但直到27日上午10點,乘客們早已登船,卻不見有起航跡象,碼頭上的卷揚機和搬運工還在來來回回地把成箱成捆的貨物往船艙裡塞,太平輪的吃水線眼看著沒入了濁黃的水面以下……

太平輪

一位施姓女子在躲過這場滅頂之災後告訴記者,當時她已看出船隻明顯傾斜,超載嚴重,她很害怕,臨時決定不上船了,無意中躲過了天大的一劫。

對於超載事實,中聯公司最初拒不認帳,其董事兼副總經理馬斯才在法庭上宣稱:「太平輪當天載重2093噸(超載僅43噸),其中貨物載重1409噸,貨物中含『重量貨』、即鋼條不到200噸,船行駛時吃水前14.02呎(1呎等於30.48釐米),後16.01呎,各尚有一呎富裕。」但據1949年2月1日《大公報》公開披露的事實卻是:「載重逾額的太平輪原定26日起程,因裝載鋼條600噸,延遲到27日下午4時多才開。當這批鋼條裝到150噸時,船長即聲明已足額,但因公司當局已收了600噸的運費,故只得照裝。」

直到下午4點18分,讓人等得肚腸發癢的太平輪終於「嗚嗚」長鳴兩聲,緩緩駛離了黃浦江碼頭。

解放前上海,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處

美國《生活》雜誌圖

超載、高速、懈怠、放縱,各種因素最終釀成慘禍

1949年1月27日,再邁過一個晝夜的門檻就是己丑新年了。太平輪上擠雖擠矣,可乘客們不俗的生活品質,在這兵荒馬亂之時依然顯露無遺。乘客中頗有一些是把全部家當變現成金銀珠寶,然後腰間纏滿大把金條上船的。他們中有人嫌船上的臥具不潔,於是換上自帶的絲棉被、皮褥子;有人吃著凱司令的奶油蛋糕和精緻小點心;還有飄逸著老酒的香氣,和著滷味的鮮美、咖啡的濃烈,氤氳在一間間船艙。

為了趕在淞滬警備司令部1月5日新發布的水上宵禁令所限定的時間(每日下午6時至翌日上午6時)之前趕出吳淞口,太平輪開足馬力,加大航速,並且不開燈,不鳴笛,取近道,走捷徑,左拐右拐,在無形的水面上匆匆畫出了一條非正規的航路。如此一來果然奏效,天黑後輪船已抵近吳淞口。當晚星鬥滿天,海面風平浪靜,遠處間或還能看到點點漁火,於是太平輪越發麻木放任,繼續保持大馬力高速挺進。

當時有關太平輪船難的報導

忙碌了大半天,飢腸轆轆的大副二副丟開輪舵,逕自交班消夜,然而,據事後脫險的太平輪廚師張順來留在法院的初審口供顯示,理應接班的三副其時並未到崗,駕駛艙輪空,為災變埋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密閉的鋼鐵空間裡煙霧瀰漫,酗酒猜拳打牌的叫囂聲和著搓麻將的譁譁聲,此起彼伏。後來有人因此而厲聲指責太平輪的船員們棄責瀆職,相繼脫離工作崗位飲酒作樂,罔顧航規,是出事的根源所在。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包括船長這時也不知去了哪裡,出事時駕駛艙內竟然無人值守。

夜深以後,太平輪已進入長江口外30餘海裡處(離上海約70海裡)的舟山群島海域,眼前即穿行在白(半)洋山、白節山、三星山三座島嶼之間的航道上。舟山群島共有大小島嶼1390座,水域面積22200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1440平方公裡。此處航道曲折,視野不良,水深湍急,一旦有事,救助相當困難。

超載、高速、貪婪、懈怠、放縱,各種毀於一旦的因素交相作用於這片小小的海上陸地,茫茫寰宇之內,太平輪已經走到了天地盡頭。

深夜11時45分,當行色匆匆的太平輪行駛到舟山群島大戢洋面「白吉」燈塔附近(北緯30度25分、東經122度)時,竟攔腰撞上了迎面駛來的建元輪……

舟山群島分布圖

迎面開來一艘燈火通明的船都看不到

建元輪此刻正從基隆匆匆趕往上海,船上裝的是上海人必需的兩樣東西:煤炭和木材,載貨量超過2000噸。建元輪是一艘貨船,不載旅客,但有船員72人(臺灣方面的說法是120人),屬於建新航業公司,委託益祥公司代理,乃榮氏家族產業。

馬上就是大年三十了,水手們同樣思歸心切,走得自然也急。但它不曾預料到,漆黑的大海上會沒有任何徵兆地被攔腰撞上。

與太平輪相撞的建元輪是1919年在挪威建造的貨輪

呈丁字形的撞擊據稱不算太猛烈,太平輪上一些早早入睡的乘客甚至沒有被撞醒。

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搞清它們互撞的準確部位在哪裡,弄不明白導致兩艘輪船先後沉沒的終極原因究竟是什麼。同樣的情況在太平輪失事一個半月前爆炸沉沒的江亞輪上已經發生過(江亞輪原為日本於1939年建造,抗戰勝利後留在中國。1948年12月3日,在上海吳淞口外由於返航的中國戰機棄彈誤中而沉沒。據資料,實際載客逾4000人,3000多人遇難),3000多條無辜的生命沉冤海底,同樣換不回一個準確的教訓。出了事,至多追究到責任的層面,然後抒發一點悲愴、緬懷之情,僅此而已。

《申報》報導

「太平輪尋人啟事及章士釗出任太平輪善後委員會法律顧問」

(1949年2月4日)

被撞壞了腰脊的建元輪首先撐不住了。僅僅5分鐘後,它便開始下沉,頃刻之際便被海水吞沒,全船72名員工,只有2人最後獲救。

太平輪最初還看不出太大的異樣,茶房甚至安慰旅客,建元輪已經下沉,我們沒事,大家不必驚恐。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暗夜中,太平輪惶惶地發出求救電報,隨即向右轉舵,試圖自救。但此處水深,不利救助,它必須再行幾海裡抵近附近島嶼,然後衝灘擱淺,才可能擺脫危局。奈何船體已因嚴重超載而傾斜,只踉踉蹌蹌行進大約二十來分鐘,就再也承受不住從艙底不斷湧入的海水,首先是船艏右側沉入水中,然後是右側後艙,旋即是整個船體,轟然一聲掀起一個巨大的漩渦,把甲板上密密麻麻的求生者席捲一空……

太平輪設計圖

輪船滅頂的那一瞬間,有目擊者說,原先聲嘶力竭的哭喊聲、呼救聲、慘叫聲,突然全部消失,漆黑的海面上死一般沉寂。

永遠到不了基隆的「東方泰坦尼克」

據事後統計,太平輪上除了有購票登記的508人(男性為269人,女性為239人),另外還有沒有購票擠上船的旅客約300人,加上船上工作人員,共有932人。其中特等艙50人,二等艙160人,其餘擠在三等艙。出事後三小時,澳大利亞軍艦華爾蒙哥號救起38人,被救起者有李述文、葛克等34位男性,另有4位女性。其中葛克是「國防部」參謀,袁家姞是袁世凱孫女,後成為葛克的太太。

其他約900人均死亡。包括刑事鑑定專家李昌珏的父親李浩民、音樂家吳伯超、海南島受降代表王毅將軍、山西籍「國大代表」邱仰、「總統府」機要室主任毛慶祥的兩個兒子、蔣經國留俄時的好友俞濟虞(蔣經國曾寫文懷念他)、中央銀行首批派臺公務人員30餘人。

太平輪部分倖存者合影

當年的「國防部」參謀葛克少校是僥倖生還的太平輪乘客之一,時年34歲,其妻和三個孩子全部遇難。作為太平輪善後委員會的成員,葛克的證詞至今仍保存在上海市檔案館的庫房裡:

「……(我)攜了妻兒登上甲板,那時下艙已有水浸入,只見兩隻救生艇上擠滿了人,可是船上並沒有一個船員把救生艇解繩入海。我們立在煙筒左側,船向右邊傾倒,不一會工夫我覺得腳下冰冷,懷裡的兩個孩子與緊挽著手臂的妻與幼兒不知何時衝散了。我立即把皮鞋脫去,手槍丟掉,抓住水面上一隻木箱,是時有風浪,不能隨心所欲,木箱亦因進水而下沉,適有一塊木板,上面坐有三個人,我即棄箱就木。這樣隨著海浪漂流,直到天亮七點鐘才有一艘外國輪船把我們救起……」

太平輪調查檔案

「太平輪」案未有終結

無論從哪個角度推敲,太平輪的直接駕馭者和它的老闆,都對這次災難負有不容推卸的責任。出事後,眾口一詞的譴責都離不開兩個字:瀆職。

有倖存者追述,「船長在浮筒上跳海死了,他說無臉見人」。對這一說法,中聯公司副總經理馬斯才在1949年4月6日上海地方法院庭審中予以了證實:「船長楊俊坴已遇難。」但船長後來移居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子女對此說並不認同,他們仍舊相信父親是失蹤了,還沒有回家。

太平輪賠償檔案

逝者已矣。他帶走的不僅有生命,還有尊嚴、真相和責任。

1949年5月27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數十萬大軍的強大攻勢下,上海宣布解放。

為您推薦(點擊閱讀)

1、

2、

3、

4、

5、

來源:檔案春秋

原標題:《離亂年代下的太平輪悲劇:超載高速懈怠致千人遇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鐵達尼號悲劇:超載高速懈怠致千人遇難
    而在中國,1949年1月27日(農曆除夕前一天),太平輪搭載「最後一批乘客」從上海起錨,總共近1000人(有票乘客508人,船員124名,無票者約300人),另載有沉重貨物,包括600噸鋼條、東南日報印刷器材與白報紙100多噸、「中央銀行」重要文件、國民黨政府檔案等。夜間航行時,在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山附近與一艘載著2700噸煤炭及木材的建元貨輪相撞沉沒,導致近千人遇難。
  • 玩忽職守撞船沉沒至近千人遇難,揭秘悲慘的民國太平輪事件
    太平輪超載了650多噸,屬於嚴重超載狀態。建元輪建元輪船公司的"建元輪",也是重載狀態,裝有2700噸煤炭及木材。撞擊事故發生後,太平輪上的乘員有932人遇難,僅有36人獲救(含建元輪上被太平輪所救的2人)。"建元輪"死亡72人。
  • 太平輪沉船的歷史:沉沒原因曾被指是超載
    然而,歷史終究不是偶像片,有關太平輪的故事,如今只有在上海市檔案館的庫房裡才能找到些許支離破碎的記憶殘片。遺憾的是,當我們來到上海市檔案館,打開塵封的卷宗,那些殘片還是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歷史真相,有不少謎團至今尚未解開。  謎團一:太平輪究竟有沒有超載?  上海市檔案館共藏有572頁有關太平輪海難的檔案。
  • 慘烈程度堪比鐵達尼號的太平輪事件:導致千人遇難
    1949年1月27日傍晚6時,太平輪滿載乘客和大量印刷器材和軍需物資,從上海啟程,前往基隆。這次航行,從一開始就充滿隱患。一是超載嚴重。前面說過,太平輪由運輸船改造而成,輪船的載客量不大,只有500餘人。可是,當時有許多乘客希望乘坐太平輪前往基隆,導致一票難求。
  • 中國的鐵達尼號事件:因船長的一句話,致使近千人不幸遇難
    曾經,中聯輪船公司建造了一艘名叫「太平輪」的豪華貨輪,由蔡天鐸在上海經營。解放戰爭後期,大批難民逃離大陸。其中,有很多人是富人、學者,他們不惜用金條或者靠關係換艙位,擠上早已經客滿的「太平輪」。
  • 太平輪:中國版的鐵達尼號,船上近千人遇難,僅38人獲救生還
    這場悲劇隨著電影、書籍等媒體的傳播而家喻戶曉。而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起慘痛的沉船事故令人銘記,它就是有著「中國泰坦尼克」之稱的太平輪事件。011949年,中國處於大變局時代,國內一些富商、名流都在尋找逃避之路,他們當中不少人都把臺灣,作為自己的棲息之所。
  • 70年前那場海難,政商名流近千人罹難,生還者36人,彼岸無法抵達
    瀆職失守、懈怠放縱、罔顧航規、超載超速,各種毀於一旦的因素,此起彼伏地奏響一曲悲歌,環繞於茫茫大海的一葉扁舟——太平輪已經走到了天地盡頭。 夢魘般的一夜,太平輪近千人罹難,倖存者僅有三十六人。
  • 太平輪曾"陰魂不散" 和它相關的船隻幾乎無一善終
    下半部的劇情中,他們將遇到怎樣的命運,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到。  我很懷疑吳宇森導演可能根本不會拍下半部《太平輪》,一如1949年的許多人以為開始的只不過是一段旅程,卻不料旅程就是永恆,一生就此漂泊,永遠不知歸宿。身體已經到了別處,心卻依然留在原來的地方。無論是登上了太平輪,還是沒有。  但無論拍不拍下半部,太平輪終究還是沉沒了。
  • 解讀太平輪沉沒之謎 200箱黃金變海底寶藏
    影片匯聚了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佟大為、宋慧喬、長澤雅美等中、日、韓電影巨星,超強的陣容讓這部電影備受觀眾的矚目,同時也讓觀眾了解到了「太平輪」這艘被稱為「東方鐵達尼號」的悲劇而又神秘的歷史。其實,在悲劇的背後仍然有很多未解開的「真相」,一些傳言也讓太平輪事件變得更加神秘。(文/大k姐 策劃/好大玉)
  • 太平輪曾「陰魂不散」 和它相關的船隻幾乎無一善終
    下半部的劇情中,他們將遇到怎樣的命運,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到。我很懷疑吳宇森導演可能根本不會拍下半部《太平輪》,一如1949年的許多人以為開始的只不過是一段旅程,卻不料旅程就是永恆,一生就此漂泊,永遠不知歸宿。身體已經到了別處,心卻依然留在原來的地方。無論是登上了太平輪,還是沒有。但無論拍不拍下半部,太平輪終究還是沉沒了。
  • 由太平輪想到中國百年來最大的海難——「江亞輪慘案」
    依稀記得太平輪事件的一個多月前,長江入海口曾發生過中國百年來最大的海難事件——罹難人數多達3000餘人的「江亞輪慘案」。既然吳導只想「拍一個一九四九的愛情故事」,試圖呈現時代變換時個人浮沉的命運,為何不選擇「江亞輪」海難,而選擇與之類似,時間相差不遠,但規模小很多的「太平輪」?筆者不禁想探究下江亞輪的故事,看看它為何不入吳導的法眼。
  • 電影《太平輪》上映:誰該為1949年太平輪沉沒事件負責?
    ,屌絲通訊兵佟大為和風塵女章子怡上演催淚愛情,高富美白組合是國民黨軍官黃曉明和富家千金宋慧喬,三類戀情伴隨著沉船悲劇的發生而……除了主角多了點,感情線複雜了點,情節像極了災難愛情片《鐵達尼號》,但在中國人記憶中內容更多,夾雜在歷史大背景下的海難悲劇,遠不止談情說愛。
  • 太平輪為何成為臺灣「不容輕易開口言說」的禁忌
    (《太平輪》電影劇照)事實上,太平輪的悲劇沒有紙醉金迷的氛圍,也從未誇耀無從撼動的鋼鐵外殼,甚至它欠缺了鐵達尼號那股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戲劇性;太平輪的悲劇純粹是被時代所定義,是那個流離年代的插曲。凡事皆不確定的1949年,正是《太平輪》最重要的背景。1949年1月27日,除夕前一天,離蔣介石剛剛宣布「下野」僅一星期不到;中聯公司旗下豪華客輪太平輪,一如往常,載滿著擁擠的旅客與大批貨物,心急如焚地自上海外灘碼頭夜航臺灣的基隆港。
  • 太平輪:轉折時刻的生死浮沉
    60年前的一個午夜,它搭載著一群逃離戰亂、去臺灣尋找「後半生太平歲月」的人,沉在了舟山群島外海,遇難者近千人。登上太平輪後,他們卻發現這「不是裝人的船」,儘管船上配有餐廳、酒吧和娛樂室,但那隻屬於少數有錢人。貨艙擠得「像豬舍一樣」, 瀰漫著酸腐氣味,令人陣陣作嘔。 就是這樣的一艘千人客輪,每周在上海基隆之間往返兩趟,趟趟滿員超載。即便是在這條航線上跑的客輪多達55艘時,仍然船少人多,一票難求。
  • 舊報紙檔案裡的太平輪事件 東方泰坦尼克長眠嵊泗海底
    「別再堆了,放不下了,放不下了!」遠處傳來卸貨的工人高聲喊叫。太平輪一直在上貨。據說,後來又臨時追加了600噸鋼條,分別以150噸和450噸安放在艙底和船頭。揭露當年沉船事故一書《太平輪一九四九》的作者張典婉,在收集材料時曾聽人提及,船開離上海時,有些年輕人站在太平輪上,正喜悅地唱著「夜上海」,一邊遙望著遠去的上海灘,一邊期待著對面臺灣的四季如春。1949年的上海黃浦江碼頭。
  • 太平輪為什麼會沉沒?
    但在民間,關於兩船相撞有其他原因,比如1949年2月7日出版的《臺灣新生報》總結了民間的三個原因,首先是太平輪抄小路,走錯了航線,然後是太平輪裝載了600噸鋼材嚴重超載,最後是兩船相撞時船員正在喝酒。太平輪海難部分倖存者合影       1949年1月27日,小年夜,這是年關前的最後一班輪船。
  • 太平輪為什麼會沉沒 太平輪沉沒既是喝酒無人駕駛
    當年,他是國防部少校參謀,時年34歲,本來打算帶妻子兒女坐這趟太平輪,趕到臺灣過年,卻沒想到踏上了悲劇的航程。船難發生後不久,葛克參與了受難者家屬善後委員會,出庭作證並寫下證詞,讓我們在65年後,得以了解悲劇發生時的慘狀:我偕妻與子女購妥船票於26日上船,原定27日下午2時啟碇,不知何故竟遲至4時20分才啟碇離滬,行約8小時後於曚睡中船身砰然震動,初以為擱淺,繼乃得悉與另一輪船碰撞。
  • 大江大海太平輪,一切源自命運:歷史悲劇背後(下)
    也因此,我生出另一番疑慮:對於太平輪這一歷史悲劇,電影用愛情去揭這個尚未痊癒的傷疤,將戰爭、人性甚至政治拼貼成一種當代記憶,是否流於輕浮,甚至過度浪漫化?我把疑問拋給了吳宇森。他點點頭。「電影拍出來,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爭議。這是一個悲劇事件,對於親歷者來說無比沉痛。
  • 吳宇森電影《太平輪》簡介
    電影《太平輪》海報太平輪(2014)導演: 吳宇森編劇: 王蕙玲/ 蘇照彬/ 陳靜慧主演: 章子怡/ 金城武/ 宋慧喬/ 黃曉明/ 佟大為/叢珊/ 吳飛霞/ 于震/ 王千源/ 林保怡/ 林美秀/ 高捷/ 黃柏鈞/ 寇家瑞/ 許還幻/ 尤勇/ 劉儀偉/ 黑木瞳/ 寇世勳/ 方青卓類型: 劇情/ 愛情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香港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4-12-02(中國大陸) / 2014-12-25(香港)片長: 129分鐘又名: 太平輪
  • 《太平輪》徹底沉沒
    上部很慘 下部更慘 太平輪,據蔡康永說,這艘船是他們家的。 1949年冬天,這艘豪華客輪從上海開往臺灣。超載、船員醉酒,加上夜黑風高,在舟山附近海域,它和一艘貨輪相撞,沉沒了。1000多位乘客遇難,僅有30多人獲救。 去年冬天,導演吳宇森花了4個億,將這個類似「鐵達尼號」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