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日),歷時六年、耗資四億的國產3D賀歲片《太平輪》上集正式國內公映。為什麼說是上集?因為這是吳宇森導演的電影,下集要等到明年5月才放映。都說現在電影燒腦,沒點知識儲備都不敢去看,比如 《黃金時代》啊《歸來》啊,要看懂《太平輪》不提前做點準備功課看來也不行。
看電影燒腦,《太平輪》也不例外
官方說法是,《太平輪》講述了三對戀人跨越世紀的愛情故事,其中,帥哥金城武飾演的日籍隨軍醫生和長澤雅美飾演的日本女孩相戀,屌絲通訊兵佟大為和風塵女章子怡上演催淚愛情,高富美白組合是國民黨軍官黃曉明和富家千金宋慧喬,三類戀情伴隨著沉船悲劇的發生而……除了主角多了點,感情線複雜了點,情節像極了災難愛情片《鐵達尼號》,但在中國人記憶中內容更多,夾雜在歷史大背景下的海難悲劇,遠不止談情說愛。
主創合影:真實的海難悲劇,不只是談情說愛
電影《太平輪》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歷史殘片可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沉船災難真相。1949年1月27日,在從上海開往臺灣基隆途中的上海中聯輪船公司輪船「太平輪」號,駛離吳淞口不久後,在舟山群島海域與一艘貨船相撞沉沒,船上近千名達官顯貴、紳士名流及逃亡難民的臺灣夢想隨船沉沒。
這起中國百年來最大的海難被稱作東方「鐵達尼號」事件,引發後人無限的緬懷和爭論。2009年,臺灣作家龍應臺出版《大江大海1949》一書曾提及太平輪事件,以襯託國共解放戰爭的「殘忍」,引起廣泛討論。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乘坐中興輪抵達臺灣的作家李敖2011年出版《大江大海騙了你:李敖秘密談話錄》,批評龍應臺寫這段歷史的時候,對人間慘象、官方文件知之甚少,觀察不深、持論不平,價值觀扭曲錯亂。在李敖看來,1949年的臺灣根本不是大江大海,而是殘山剩水……
太平輪老照片
一票難求的中檔逃難船
太平輪是中聯輪船公司的豪華貨輪,排水量2,489總噸,由周曹裔在上海所經營,臺灣綜藝主持人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是太平輪所屬航運公司的股東之一。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國內的景況四個字可以概括即「戰事頻起」,國共大戰,國民黨軍全面潰敗。在1948年9月28日至10月26日之間,太平輪還臨時為國民黨軍隊徵用,在遼瀋戰役中負責運送國民黨傷兵和當作補給船。但後來,太平輪就和其它所有往返上海基隆的客輪一樣,漸漸成為「逃難船」的代名詞。
不少人都想登上太平輪,離開上海去臺灣
當時國民黨政府的頂級名流們都會選擇乘坐「中興」這樣的名流船,例如臺灣作家李敖和林海音。太平輪算是中檔消費,儘管乘客中政商軍民魚龍混雜,但通過太平輪逃亡臺灣主要還是商人、遊客、眷屬和去臺灣的公務人員。沉船事件中的罹難者就不乏一些名流,譬如當時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遼寧省主席徐箴一家,袁世凱之孫袁家藝,海南島司令王毅將軍,總統府機要室主任毛慶祥之子,蔣經國留俄時期好友俞季虞……眾人都想登上太平輪,離開上海去臺灣。
電影劇照:太平輪艙內的人群
可以想像,當時從上海逃往臺灣的船票一票難求,黃牛票是正常票價的數倍,但還是一搶而空,有人用金條換取艙位,有時還得動用特權關係,於是客滿與超載成了常態。出事當天,「全船無一空地,非貨即人」,雖然有效船票是508張,但最終實際登船人數遠超千人。另載有沉重貨物,包括600噸鋼條、東南日報印刷器材與白報紙100多噸、中央銀行重要文件1000多箱、國民黨檔案、迪化街訂購的南北貨等。原本預計下午4時出發,因等待裝運中央銀行的一批銀元,故延至6時啟航。
1949年1月27日(農曆除夕前一天)半夜,太平輪在駛離吳淞口不久後在舟山海域與輪船建元輪相撞沉沒,最終死者千人,生還者僅三十六名!生死關頭,人性醜惡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