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朱戟影
2014-12-02 15:05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
12月2日,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上集)在全國新鮮上映,這部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再次喚醒了人們對於65年前那場悲慘船難的記憶。1949年1月27日,從上海開往臺灣基隆的太平輪與建元輪發生碰撞事故,隨即沉沒在舟山群島海域白節山附近洋面,船上近千名乘客罹難。1949年,太平輪在報紙上的船訊。
16:30太平輪的起航時間是1949年1月27日下午4點30分,這是上海市檔案館所藏的一份太平輪出發時上海港向基隆港所發電報顯示的時間。其次,上海《大公報》2月1日報導的起航時間是下午4點45分;據生還的旅客葛克和李述文證詞,原定下午2點開船但一直拖延至下午4點20分才出發。在船難中生還的廚師也說「原來說下午2點開不知為什麼到四五點才開」。其它的還有5點以及6點甚至1月28日凌晨3點等多個版本。
23:45太平輪與建元輪的相撞時間。1949年1月30日的《臺灣新生報》所述是1949年1月27日晚上11時25分,失事地為舟山群島附近浙東海面東經122度30分北緯30度30分。而上海《大公報》2月1日的報導則是晚上11點45分,另據生還的廚工張順來的證詞也是「11點45分撞上的」。
1949年2月1日《大公報》的太平輪事件報導及部分遇難名單
0:30太平輪的沉沒時間。據生還者張順來的證詞「12點半的光景就沉了」,另一位生還者李述文的描述則是「12點一刻」。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漂浮在海面上了,在那種狀況下很難確認正確的沉沒時間。但是太平輪沉沒後,「海川輪」船長盛某圖證明了太平輪沉沒時間和地點以及出具了調查報告,他的圖證顯示為12點半。
1000據1949年1月31日的《臺灣民生報》,由中聯公司登記的購票旅客是508人,但臺北地方法院的判決關於人數有這樣的記錄,「該公司所售客票表面上雖是500餘張,實際在船上補票者又有400多人」。又據生還者張順來的證詞,船上的船員共120多人。由此估算出,當時在太平輪上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人。
除去生還的38人,太平輪的遇難者在1000人左右,包括曾在海南島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海南島司令王毅將軍、遼寧省主席徐箴夫婦、總統府機要室主任毛慶祥的兩個兒子,著名音樂家吳伯超、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的父親李浩民等知名人士。
太平輪海難部分倖存者合影
38船難發生後數小時,澳洲軍艦「華倫孟卡號」救起38人,獲救者包括葛克(國防部參謀)、喬建(青島警局服務、胡尚富等3位男性,另有袁家姑(袁世凱孫女,葛克的太太)等5位女性。
22萬1949年從大陸乘坐輪船遷臺的人數。當時遷臺者幾乎涵蓋大陸各省,來自各種職業和階層,當時的主要出海口包括:上海、廣州、青島、重慶、香港、沿海島嶼(海南、舟山、金門)等,其中以上海、廣州到臺灣者最多,1949年上半年集中於上海,下半年集中於廣州。根據基隆和高雄港對於海運遷臺者的人數統計,1947年有89807人,1948年有138544人,1949年有224240人,1950年有161277人。
1949年從大陸飛往臺灣的飛機大約架數。由於臺灣與大陸隔海相望,因此遷臺交通以海運和空運為主,1949年後空運以上海、廣州、重慶為中心,有部分班機飛經汕頭、香港、廈門,大部分直飛臺北、臺南。航空公司主要以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臺灣航業公司為主。由於大部分飛機載客都在20-50人左右、票價較高、航行時間受天氣影響較大,所以輸送的旅客數量有限。
21081949年進出基隆港的船舶艘數。據統計,1947年是1159艘,1948年是1371艘,1949年是一個高峰期。高雄港的情形也相似,1949年都是進出港船隻與噸位最多的一年。
9萬1948年底,由於國際油價上漲82%,外匯亦上漲103%,不論是機票還是船票,都在不斷調整。1947年10月從上海到基隆的特等艙票價為72萬8千金圓,到1949年1月後漲到141萬金圓,到4月又漲到150萬金圓(約合75元美金),三個月的時間就漲了9萬金圓。儘管如此,仍然一票難求。
15%截止1953年,遷臺的「外省人」佔臺灣人口總數的比例。臺灣在日本投降之前的人口以閩南、客家及原住民為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大陸人士陸續遷臺,被稱為「外省人」。到1953年,公務人員、一般民眾與軍隊人數大約各60萬人,合計約120餘萬人,當年臺灣的人口總數是800餘萬人,因此「外省人」大約佔15%左右。
(主要數據來源:林桶法《1949大撤退》,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太平輪,大陸遷臺,1949大撤退,舟山群島, 華倫孟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