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臺大數據:電影《太平輪》不會告訴你的10個數字

2020-12-18 澎湃新聞

遷臺大數據:電影《太平輪》不會告訴你的10個數字

澎湃新聞記者 朱戟影

2014-12-02 15:05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

       12月2日,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上集)在全國新鮮上映,這部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再次喚醒了人們對於65年前那場悲慘船難的記憶。1949年1月27日,從上海開往臺灣基隆的太平輪與建元輪發生碰撞事故,隨即沉沒在舟山群島海域白節山附近洋面,船上近千名乘客罹難。       

       由於臺灣作家張典婉的《太平輪一九四九》,相信有很多人對太平輪的故事已經不再陌生,不過太平輪只是當年眾多艘往來於上海至臺灣的客輪之一,是大陸人遷臺旅程的悲劇縮影。為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了有關太平輪與大陸人遷臺的10個數據,用直觀的數字為您展現那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      

1949年,太平輪在報紙上的船訊。        

       16:30

       太平輪的起航時間是1949年1月27日下午4點30分,這是上海市檔案館所藏的一份太平輪出發時上海港向基隆港所發電報顯示的時間。其次,上海《大公報》2月1日報導的起航時間是下午4點45分;據生還的旅客葛克和李述文證詞,原定下午2點開船但一直拖延至下午4點20分才出發。在船難中生還的廚師也說「原來說下午2點開不知為什麼到四五點才開」。其它的還有5點以及6點甚至1月28日凌晨3點等多個版本。

       

       23:45

       太平輪與建元輪的相撞時間。1949年1月30日的《臺灣新生報》所述是1949年1月27日晚上11時25分,失事地為舟山群島附近浙東海面東經122度30分北緯30度30分。而上海《大公報》2月1日的報導則是晚上11點45分,另據生還的廚工張順來的證詞也是「11點45分撞上的」。

1949年2月1日《大公報》的太平輪事件報導及部分遇難名單        

       0:30

       太平輪的沉沒時間。據生還者張順來的證詞「12點半的光景就沉了」,另一位生還者李述文的描述則是「12點一刻」。這個時候大家都已經漂浮在海面上了,在那種狀況下很難確認正確的沉沒時間。但是太平輪沉沒後,「海川輪」船長盛某圖證明了太平輪沉沒時間和地點以及出具了調查報告,他的圖證顯示為12點半。

       

       1000

       據1949年1月31日的《臺灣民生報》,由中聯公司登記的購票旅客是508人,但臺北地方法院的判決關於人數有這樣的記錄,「該公司所售客票表面上雖是500餘張,實際在船上補票者又有400多人」。又據生還者張順來的證詞,船上的船員共120多人。由此估算出,當時在太平輪上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人。      

       除去生還的38人,太平輪的遇難者在1000人左右,包括曾在海南島代表國民政府接受日本投降的海南島司令王毅將軍、遼寧省主席徐箴夫婦、總統府機要室主任毛慶祥的兩個兒子,著名音樂家吳伯超、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的父親李浩民等知名人士。

太平輪海難部分倖存者合影        

       38

       船難發生後數小時,澳洲軍艦「華倫孟卡號」救起38人,獲救者包括葛克(國防部參謀)、喬建(青島警局服務、胡尚富等3位男性,另有袁家姑(袁世凱孫女,葛克的太太)等5位女性。

       

       22萬

       1949年從大陸乘坐輪船遷臺的人數。當時遷臺者幾乎涵蓋大陸各省,來自各種職業和階層,當時的主要出海口包括:上海、廣州、青島、重慶、香港、沿海島嶼(海南、舟山、金門)等,其中以上海、廣州到臺灣者最多,1949年上半年集中於上海,下半年集中於廣州。根據基隆和高雄港對於海運遷臺者的人數統計,1947年有89807人,1948年有138544人,1949年有224240人,1950年有161277人。

1949年前後,上海十六鋪碼頭永遠擠滿了離開、逃亡的人群。

       100

       1949年從大陸飛往臺灣的飛機大約架數。由於臺灣與大陸隔海相望,因此遷臺交通以海運和空運為主,1949年後空運以上海、廣州、重慶為中心,有部分班機飛經汕頭、香港、廈門,大部分直飛臺北、臺南。航空公司主要以中國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臺灣航業公司為主。由於大部分飛機載客都在20-50人左右、票價較高、航行時間受天氣影響較大,所以輸送的旅客數量有限。

       

       2108

       1949年進出基隆港的船舶艘數。據統計,1947年是1159艘,1948年是1371艘,1949年是一個高峰期。高雄港的情形也相似,1949年都是進出港船隻與噸位最多的一年。

       

       9萬

       1948年底,由於國際油價上漲82%,外匯亦上漲103%,不論是機票還是船票,都在不斷調整。1947年10月從上海到基隆的特等艙票價為72萬8千金圓,到1949年1月後漲到141萬金圓,到4月又漲到150萬金圓(約合75元美金),三個月的時間就漲了9萬金圓。儘管如此,仍然一票難求。

       

       15%

       截止1953年,遷臺的「外省人」佔臺灣人口總數的比例。臺灣在日本投降之前的人口以閩南、客家及原住民為主。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大陸人士陸續遷臺,被稱為「外省人」。到1953年,公務人員、一般民眾與軍隊人數大約各60萬人,合計約120餘萬人,當年臺灣的人口總數是800餘萬人,因此「外省人」大約佔15%左右。

       (主要數據來源:林桶法《1949大撤退》,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太平輪,大陸遷臺,1949大撤退,舟山群島, 華倫孟卡號

相關推薦

評論(53)

相關焦點

  • 《太平輪》票房失利的三個為什麼
    《太平輪》上映6天僅獲得約1.14億票房,張一白執導的青春片《匆匆那年》首映2天便超過了這一數字。雖然明星很多,這個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尖叫。好多人抱怨,半集完了都沒登船,分成上下集也是一個吐槽點。這是傳統電影導演的一個問題,缺乏產品經理思維。比如,為什麼拍成上下集,一個重要原因不是為了更好看,而是為了收回成本。
  • 張典婉:因吳宇森電影《太平輪》很受傷
    太平輪這起災難當然是歷史,可沒有這個不幸的事件,你怎麼去講一個離散的愛情故事?吳宇森連太平輪的受難者家屬都沒有見過,就拍了這個電影,我覺得對不起那些遇難者和家屬。」2000年,張典婉母親司馬秀媛去世時,張典婉寫了篇文章《她從海上來》,發表在報紙上,文章提到了母親和太平輪的往事,也提到自己想寫太平輪遇難者家族的故事。
  • 關於「太平輪」,白先勇齊邦媛蔡康永他們寫過什麼?
    60多年過去了,吳宇森的電影《太平輪》喚起了那段沉沒已久的記憶。而在電影之前,不少人因為臺灣那部紀錄片《驚濤太平輪》、因為張典婉的那本書《太平輪一九四九》,已經了解了太平輪事件的始末。我們也會發現,這艘「中國的鐵達尼號」還出現在了不少文學作品裡。
  • 電影《太平輪》上映:誰該為1949年太平輪沉沒事件負責?
    今天(12月2日),歷時六年、耗資四億的國產3D賀歲片《太平輪》上集正式國內公映。為什麼說是上集?因為這是吳宇森導演的電影,下集要等到明年5月才放映。都說現在電影燒腦,沒點知識儲備都不敢去看,比如 《黃金時代》啊《歸來》啊,要看懂《太平輪》不提前做點準備功課看來也不行。
  • 吳宇森電影《太平輪》簡介
    電影《太平輪》海報太平輪(2014)導演: 吳宇森編劇: 王蕙玲/ 蘇照彬/ 陳靜慧主演: 章子怡/ 金城武/ 宋慧喬/ 黃曉明/ 佟大為/叢珊/ 吳飛霞/ 于震/ 王千源/ 林保怡/ 林美秀/ 高捷/ 黃柏鈞/ 寇家瑞/ 許還幻/ 尤勇/ 劉儀偉/ 黑木瞳/ 寇世勳/ 方青卓類型: 劇情/ 愛情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香港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4-12-02(中國大陸) / 2014-12-25(香港)片長: 129分鐘又名: 太平輪
  • CineAltaV超百臺訂單陸續交貨中,10臺落戶北京華文映像
    2019年10月14日,剛剛到貨的10臺CineAltaV(國外稱VENICE,威尼斯)全畫幅數字電影攝影機正式落戶北京華文映像。
  • 《太平輪》:南渡之殤的記憶與追尋
    兩年前,譚端和張典婉,與包括導演吳宇森在內的電影《太平輪》主創團隊在臺北中山北路的晶華飯店有過一次會面:「吳導很希望能夠得到大家幫助,去精確重現那個時代,電影中很多角色的設定、故事線,都有真實事件主人公的影子在裡面。」
  • 太平輪為何成為臺灣「不容輕易開口言說」的禁忌
    吳宇森執導的《太平輪》,以愛情故事為經,又一次,將1949年許多家庭在兩岸間的流離、逃亡、家國之痛搬上了臺面。以往類似電影,多糾纏於兩岸意識形態正統之爭,對政治的描述總是蓋過人性與歷史傷痛;《太平輪》則從商業電影框架出發,談愛情,談離散,看似不著力,但隱然已有以小窺大,暗喻戰火浮生之感;起碼比之許多訴諸大堆頭、大場面,內容卻蒼白不已的大匠巨作高明許多。
  • 張典婉:太平輪電影改編我的作品?我不知道
    吳宇森導演的太平輪電影快上演了,許多人都問我是不是我的《太平輪一九四九》一書改編?兩岸太多新聞媒體共同的疑惑。 一併回答:老實說,我不知道。 當吳宇森導演說他要改編太平輪時,我也一直期待可以貢獻什麼故事,《太平輪一九四九》一書大陸簡體版在2011年6月發表時,吳宇森導演劇組來了十幾位,但是並未表明身份。
  • 「太平輪」——南渡之殤的記憶與追尋
    12月初的臺北街頭,氣候依舊溫熱,以黃曉明與宋慧喬深情相擁為主題的電影《太平輪》大幅廣告已經在街頭隨處可見,對於這部即將在歲末上映的大片,在曾與《太平輪1949》作者張典婉長期合作的民間紀錄片製作人譚端看來,至少有助於激發公眾對歷史真相的好奇心
  • 《太平輪》
    華人神探李昌鈺:沒有「太平輪船難」,他就不會去念警校  華人神探李昌鈺1938年出生於江蘇如皋,曾參與調查甘迺迪總統被殺案、尼克森水門事件、柯林頓桃色案等轟動全球的案件。而李昌鈺之所以走上刑事鑑證這條路,也是太平輪餘波所致。原來,李昌鈺的父親是太平輪死難者之一。李昌鈺回憶道,當時母親曾經僱私人飛機去出事水域尋找父親。
  • 太平輪沉沒:過於沉重的負載(上)
    1949年 解放軍兵臨城下  國民黨政要 名流 商賈 攜家帶口從上海南遷臺灣  太平輪沉沒:過於沉重的負載(上)  12月2日,戰爭題材災難大片《太平輪》(吳宇森執導,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長澤雅美等中日韓影星主演)將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  「太平輪事件」曾被稱為「中國的鐵達尼號事件」。
  • 《太平輪》排片低口碑好 影院:是否增加排片看觀眾反應
    《太平輪·彼岸》口碑被指優於上部 電影海報華龍網8月4日18時10分訊(記者 李嫋 實習生 黃清荷)上周末,由吳宇森執導的電影《太平輪·彼岸》悄然「登船」了。這部擁有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等華麗陣容的電影,卻沒能延續暑期檔的票房風光。截至昨(3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影片上映5天票房僅3500萬,可謂慘澹。
  • 為什麼電影《太平輪》評分很低?
    個人認為太平輪評分很低是因為它的劇情不夠吸引人,並且情節散漫,節奏拖沓。影片上映前打著眾多大咖明星加盟的噱頭,黃曉明,金城武,宋慧喬,佟大為,章子怡等大牌明星,看陣容有很多粉絲光是衝著臉也要去看這部電影,可到了影院發現就算有顏也拯救不了這部電影的口碑。
  • 「太平輪」——南渡之殤的記憶與追尋(3)
    在搜尋史料、親歷者的過程中,張典婉和譚端,以及其他「遠方協會」的志願工作人員,都會因太多的負面能量而感到疲憊和彷徨:「太多關於生離死別的故事,一個兩個,你還可以承受,幾十個累加在一起,你就會時時感到自己在被一種強大的負面情緒所圍繞,像一個無邊的黑洞,在不斷地把你吸下去。」譚端說。
  • 太平輪為什麼分上下集?吳宇森怎麼看待票房低
    截至記者發稿,《太平輪:彼岸》上映五天,實時票房才3337萬,昨日排片不到4%,業內預計最終票房可能將止步6000萬。而這次重挫,也讓吳宇森厭倦了大製作,並且覺得中國電影市場狹小,直言「我愛好萊塢」。  A  分上下集是投資方的打算  《太平輪》票房即將「喋血街頭」,作為一個曾經備受仰慕的70高齡「巨導」,如今該如何直面觀眾的負面評價和票房的慘澹數字呢?
  • 電影《太平輪》中的這五位演員,你最喜歡誰?
    《太平輪(上)》(The Crossing Part 1)是由小馬奔騰、遊族影業、樂視影業、中影、華誼兄弟聯合出品的集戰爭、愛情、災難多位元素於一體的影片,該影片系吳宇森執導的《太平輪》系列電影上集,由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宋慧喬、佟大為、長澤雅美等主演。
  • 《太平輪》徹底沉沒
    上部很慘 下部更慘 太平輪,據蔡康永說,這艘船是他們家的。 1949年冬天,這艘豪華客輪從上海開往臺灣。超載、船員醉酒,加上夜黑風高,在舟山附近海域,它和一艘貨輪相撞,沉沒了。1000多位乘客遇難,僅有30多人獲救。 去年冬天,導演吳宇森花了4個億,將這個類似「鐵達尼號」的故事搬上了大銀幕。
  • 慘烈程度堪比鐵達尼號的太平輪事件:導致千人遇難
    2014年12月2日,中國香港導演吳宇森人生中執導的第一部愛情電影《太平輪》在內地上映,最終取得了2億元的票房成績。愛情電影《太平輪》源自民國時期一次真實的歷史事件。太平輪是一艘豪華貨輪,隸屬於上海中聯輪船公司,排水量為2489噸。
  • 章子怡主演的4部精彩電影,《太平輪(上)》在列,你看過嗎
    電影中有三段感情卻都是平緩前進,生死離別不痛哭,悲歡離合不咆哮算什麼愛情片。可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卻是剛剛好,剛剛好就是悲情大時代下生死和愛情相遇時我會有的感受:如鯁在喉。滿滿的情緒堵在心頭,最終導演也沒有好心得讓人釋放,只能隨著嘆息慢慢發酵,電影所帶來的酸澀感久久不能消散。太平輪(下)這部影片似乎少了那個時代的塵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