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知《採薇》,其實詩經中還有一篇《採蘩》,同樣讓人動容

2020-12-04 古今三千事

《採薇》是千古流傳的詩經名篇,但還有一首同樣描寫女子採摘植物的詩卻沒有那麼幸運,它就《採蘩》。此詩古有二解,一種認為採蘩是為了養蠶,一種認為是為了祭祀。後一說是較可取的。不過前人認為末章是寫主婦祭祀的情景,這就不大合適了。因為「夙夜在公」在《詩經》中出現過多次,都是指為公室奔忙的,這自然不會指主婦了。不妨看看原文:

於以採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於以採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被之僮僮」與「被之祁祁」兩句。被,通髲,即假髮,古鮮有異說。這裡當指宮女的頭飾。「僮僮」,舊訓為竦敬或盛貌,似不甚妥。僮或作童,《淮南子》高誘敘說:「時民歌之云:一尺繒,好童童。」胡文英《吳下方言考》卷一說:「童童:光潔不壞貌。吳中謂物未壞曰好童童,物之光滑者曰光童童。」這裡當是形容頭髮光潔整飾的樣子。「祁祁」《毛傳》訓為舒緩,意稍近之,這裡當是指頭髮舒緩鬆散的樣子的。宮女們為了使貴夫貴婦們眼裡舒服,她們在特殊規定下,戴上假髮,並整理得油光發亮,一大早即開始為貴族老爺奔忙。由於工作緊張,終於折磨得蓬頭散發,這才得回家休息。故說:「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由此可見,此詩寫的並不是貴婦的祭祀,相反寫的是在貴族祭祀中宮女們為之忙碌的情景。首章寫採蘩之用。採蘩的是宮女,而用蘩的則是「公侯」。筆情冷冷,寫出了世道不平的怨憤。次章寫用蘩之所。章法與首章全同。二章一氣相貫,連用四個「於以」,奔放迅快,從語感上表現出了繁忙。即如戴君恩《讀風臆評》所云:「連用四『於以』字,分明寫出疾趨不寧之意。」

而從那「於沼」「於沚」「於澗」的空間方位變化中,更表現出了宮女們奔走不寧的情景。末章寫忙碌之狀,從「僮僮」「祁祁」的比照中,不僅表現了宮女的髮狀在時間流逝中的變化,更活畫出了她們勤苦、勞累、疲怠的光景。就這樣通過價值創造者和享受者的不統一,通過空間方位的跳躍性移動,通過有限時間中物態的變化,既寫出了宮女們的辛苦,也自然地表達出了她們內心的哀怨,從而表示了對貴族的不滿。一種朦朧的階級意識,在這裡醞釀著。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及個人見解——採蘩
    《採蘩》是《詩經》裡《國風·召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作者不可考。全詩如下:於以採蘩?於沼於沚。於以用之?公侯之事。於以採蘩?於澗之中。於以用之?公侯之宮。第一章第一句於以採蘩?於沼於沚。於以,這裡的於以是一個問詞,解釋為在哪裡?蘩,《說文》、《爾雅》記載蘩是白蒿。沼,指沼澤。沚,《說文》裡有「小渚曰沚」之句,解釋為水中的小塊陸地。第一章第二句於以用之?公侯之事。用,解釋為使用。事,《禮記》記載「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所以這裡的事字解釋為祭祀。
  • 讀詩經《採蘩》知祭祀時,採蘩者的艱辛勞作
    《國風·召南·採蘩》是召南中的第二首詩。是一首反映人們為祭祀而勞作的詩,詩中描繪出採蘩者們,怱怱往來於池沼、山澗之間採集祭祀所需的白蒿,後又急急忙忙送去「公侯之宮」,再後又日夜辛勞地從事洗滌祭器等等祭祀事務,直至祭祀結束。其間更是不可輕言歸家。
  • 《詩經》中的《採蘩》與《採蘋》:相似的詩歌卻講了不同的故事?
    》和《採蘋》兩首詩都出自《詩經·召南》。它們不但有著相似的題目,甚至還有大量雷同的句式和表達。但是說起這兩首詩講述的故事和情景卻是截然不同的。究竟這兩首美妙的詩歌各自說的是什麼呢?《採蘩》這首詩的主人翁是什麼人呢?
  • 《詩經》中的《採蘩》與《採蘋》:相似的詩歌卻講了不同的故事?
    》和《採蘋》兩首詩都出自《詩經·召南》。它們不但有著相似的題目,甚至還有大量雷同的句式和表達。但是說起這兩首詩講述的故事和情景卻是截然不同的。究竟這兩首美妙的詩歌各自說的是什麼呢? 可問題是,一問一答的行文為什麼只持續了兩章,就戛然而止,第三章換做了陳述的語氣呢?潘先生繼續解釋說: 詩中妙在不作鋪陳,只從她們髮飾「僮僮」(光潔)向「祁祁」(鬆散)的變化上著墨,便入木三分地畫下了女宮人勞累操作而無暇自顧的情狀。
  • 《詩經·採薇》的藝術魅力
    作者:戴有山 劉建林音樂劇《詩經·採薇》取材於《詩經·小雅》中的《採薇》,我們作為這部劇的創作核心人員,幾乎參與了3年創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光對劇本中人物設置就思考了近一個月。在創作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徵詢當代著名藝術家的建議。《採薇》作為《詩經·小雅》中的名篇,為歷代學者所研究,關於《採薇》本身的主旨思想,近代很多學者持「戌卒還歸說」,認為其是反戰詩歌的鼻祖。我們查詢了大量的史料考據,最終明晰了明清以前的許多學者所持的「遣役說」和「勞役說」。本著對史實負責的態度,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對比了兩種觀點,再結合當時周宣王作為王者的性格分析,最終認為「遣役說」可能更為可信。
  • 音樂劇《詩經·採薇》「相約北京」上演升級版獲贊
    音樂劇《詩經·採薇》劇照 中琞文化供圖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國內首部詩經題材音樂劇《詩經·採薇》18日晚登陸天橋藝術中心。作為「相約北京」藝術節的重頭戲之一,該劇也是「升級」之後首次亮相。
  • 《詩經·採薇》解讀(附思考與練習)
    《小雅·採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戍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全詩六章,每章八句。 小雅·採薇採薇採薇(1),薇亦作止(2)。曰歸曰歸(3),歲亦莫止(4)。靡室靡家(5),玁狁之故(6)。不遑啟居(7),玁狁之故。採薇採薇,薇亦柔止(8)。
  • 遠古祭祀知多少,來《詩經》這首《採蘩》詩中了解下
    於以採蘩[fán]?於以採蘩[fán]?於澗之中。予以用之?公侯之宮。在這是詩中「採蘩」即是用以王室的祭祀活動。於以,一說語助詞;一說問詞,即往哪兒,到哪裡去。沼,沼澤。沚,水中的小塊陸地,水中小洲。澗,山夾水也,指山中小溪。
  • 詩經·召南·採蘩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召南·採蘩原文於以[1]採蘩[2],於沼[3]於沚[4]。於以用之,公侯之事[5]。於以採蘩,於澗[6]之中。採蘩賞析這是一首歌詠採摘白蒿以作祭祀之用的詩歌,而關於「採蘩」的主人公身份,歷來卻說法不一。《毛詩序》中說「採蘩,夫人不失職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則不失職矣」,認為此詩為公侯夫人盡其本分行祭祀之事。
  • 辛苦與忙碌的身影——《詩經·召南》第二篇《採蘩》賞析
    清代方玉潤《詩經原始》中說:「蓋蠶方興之始,三宮夫人、世婦皆入於室,其僕婦眾多,蠶婦尤甚,僮僮然朝夕往來以供蠶事,不辨其人,但見首飾之招搖往還而已。蠶事既卒而後,三宮夫人、世婦又皆各言還歸,其僕婦眾多,蠶婦亦盛,祁祁然舒容緩步,徐徐而歸。亦不辨其人,但見首飾之簇擁如雲而已。 此蠶事始終景象如是。」
  • 《詩經·採薇》:生命,是絕望裡的一點光亮
    《詩經》305篇,是我們的先祖與自然接觸,於人世感慨唱出來的美。 雅分為大雅與小雅兩部分,其中小雅部分今存詩七十四篇,《採薇》就是小雅其中一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採薇採薇,薇亦柔止。
  • 詩經中的植物之採薇
    這段詩出自《詩經·召南·草蟲》,「召南」是詩經十五國風中之一,來自於召南地方的民歌,召南國是周文王兒子召公的封地,在現在陝西鳳翔一帶。這首詩中提到了兩種植物:蕨和薇。那麼蕨和薇又各是什麼呢?《本草綱目》中對薇的解釋是:「薇生麥田中,原澤亦有,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蔓生,莖葉氣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
  • 《詩經·採薇》驚豔亮相天橋 「升級版」好聽好看意境唯美
    對於《詩經·採薇》來說,因為去年的成功演出,很多老觀眾再度回首,而更多的新觀眾則是帶著新鮮感而來。「升級版」《詩經·採薇》一開場就呈現出不俗的氣質,紗幕上極富想像力的畫面為現場營造出炫目而又神秘的氛圍,劇中小女孩「歡兒」站在紗幕後,用純淨的嗓音唱著大家熟悉的詩句,把人們的思緒帶入到故事發生的年代。
  • 《詩經》經典走出國門 音樂劇《詩經·採薇》邂逅希臘文明
    《採薇》是《詩經》中一篇以將士口吻唱出的戎卒返鄉詩。中琞文化歷經三年打磨,將一篇不足200字的詩歌豐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主人公子謙通過種植薇草,解救百姓於瘟疫。而面對瘟疫,大王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其中,子謙與若蘭的愛情更是感人至深,同時向大王舉薦子謙的昔日同窗南仲也深愛著若蘭,兩人的兄弟情又會怎樣發展?小小的薇草改變的不僅是子謙的命運,它更是無數人活下去的希望。
  • 原創音樂劇《詩經·採薇》在天橋藝術中心首演
    本報訊,大幕拉開,一群因戰亂瘟疫逃難的鄉民四處奔走呼號,一首震撼人心的合唱曲《我該何去何從》瞬間將人們的思緒拉到了「詩經」的年代。10月21日和22日,由李煒鵬、蔣倩如、蔣帥、袁岱等青年歌唱家主演的原創音樂劇《詩經·採薇》在天橋藝術中心圓滿結束了首輪演出,同時也開啟了「第三屆北京天橋音樂劇演出季」。「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詩經》中寥寥百餘字的《採薇》在主創團隊手中化為了一段長達兩小時的悽美故事。音樂劇《詩經·採薇》主要講述了鄉野郎中「子謙」、將軍「南仲」與世家女「若蘭」之間的糾葛。
  • 《採薇》一個戀家男子的憂愁苦悶?-《詩經》之《採薇》賞析
    雖只是變動了一個字,但其實,這句話出自《詩經》的名篇《採薇》。單聽這個名字,就覺得很美了。採薇,乍聽,像是一個美麗女子的名字。今天,一起來學習這首詩,看看是不是採薇姑娘的事情。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中的主人公,只是一個小士卒,看到那四匹高頭大馬,拉著的戰車,將軍乘坐在裡面,是何等的威風,而自己,只能將戰車當做掩護。心裡黯然神傷。
  • 打造詩經文化IP 音樂劇《詩經·採薇》將上演
    其中,以打造《詩經》IP為長期目標的中琞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斬獲北京賽區決賽特別獎。  「《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詩經》IP開發運用現代文化IP開發模式,將詩經元素與現代藝術形式進行有機結合,在打造詩經IP和構建詩經IP商業價值的同時,傳承、傳播、傳頌中國傳統文化。」中琞文化創始人兼總經理戴曉嵐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音樂劇《詩經 採薇》:綻放空靈的蒼涼之美
    《詩經》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散落在民間的詩歌,反映了周朝初期至晚期的社會面貌、人文精神、風俗習慣,內容涵蓋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還有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採薇》是《詩經 小雅》裡的重要篇章,是一首戎卒返鄉詩。
  • 打造詩經文化IP 音樂劇《詩經 採薇》將推出
    其中,以打造中國傳統文化瑰寶《詩經》IP為長期目標的中琞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為當場耀眼明星,斬獲北京賽區決賽特別獎。  「《詩經》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詩經》IP開發運用現代文化IP開發模式,將詩經元素與現代藝術形式進行有機結合,在打造詩經IP和構建詩經IP商業價值的同時,傳承、傳播、傳頌中國傳統文化。」中琞文化創始人兼總經理戴曉嵐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如何用《詩經》取名?
    名字,是人相隨一生的伴侶因此父母給孩子取名時總是格外鄭重,近乎莊嚴的尷尬的重名,不雅的諧音容易誤讀的生僻字……想要避免這些,不如向古人取取經《詩經》中適合取名的詩句好看,好聽,還有好說法一起來看看吧或許還可以給自己起一個中意的筆名呢蓁蓁(zhē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