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三章,皆以「桃之夭夭」起興,用矯健多姿的桃樹,比喻新嫁娘的青春年少、體態健美。而首章又用無比豔麗,光華照人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姿容,貼切自然,聯想豐富。以婀娜多姿、穠豔盛開的桃花,比喻春華初茂,芳齡正盛的女子,固然狀物工巧,引譬貼切。具有啟人聯想的象徵性。它以滿樹桃花照眼明的奇麗景色,成功地渲染了喜慶的熱鬧場面,烘託出婚禮上人人喜笑顏開的歡樂氣氛。繼而歌唱出美好的祝願,希望女子出嫁後,美滿幸福。雖然整篇《桃夭》全詩只有短短六句話,四十八個字,但卻能讓人感到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仿佛真的有一場婚禮就在眼前。全詩每一段的後一句都表達了對出嫁女子和即將組建的新家庭的美好祝福,期盼家族和睦,子嗣興旺。
作者全詩三段的開頭分別寫了花、果實、葉子,無論是花也好果實、葉子也好都是虛,而借花喻少女的美麗,借果實、葉子喻女子成家後家族和睦、後代興旺才是實。
本篇是《詩經》裡的傳世名篇之一,很多沒讀過《詩經》的人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句詩,可見流傳之廣,就連古代王朝的皇帝很多都會對新進宮的嬪妃說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從而希望嬪妃為皇家開枝散葉。詩中拿鮮豔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誰讀了這句傳世名句後眼前都會跳動著一個明豔少女的形象。
之前的幾篇,《關雎》寫的是謙謙君子追求美麗女子的故事、《葛覃》寫的是女子學習女紅,回家看望父母的故事、《蒼耳》寫的是遠歸的丈夫一路上對心愛之人止不住思念的故事、而這篇《桃夭》寫的則是女子出嫁,宜家宜室的故事。《螽斯》寫的是期盼後代兒孫滿堂且福澤綿長的故事,《詩經》裡的這五篇詩歌涵蓋了追求、愛情、思念、對後代的期盼等,可以說這五篇詩歌將人類從追求到結婚成家的事情都談到了,除了《詩經》外,無一能做到如此,這也是《詩經》的魅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