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連載之4-《周南*桃夭》

2020-12-14 T小二熱點解說

全詩三章,皆以「桃之夭夭」起興,用矯健多姿的桃樹,比喻新嫁娘的青春年少、體態健美。而首章又用無比豔麗,光華照人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姿容,貼切自然,聯想豐富。以婀娜多姿、穠豔盛開的桃花,比喻春華初茂,芳齡正盛的女子,固然狀物工巧,引譬貼切。具有啟人聯想的象徵性。它以滿樹桃花照眼明的奇麗景色,成功地渲染了喜慶的熱鬧場面,烘託出婚禮上人人喜笑顏開的歡樂氣氛。繼而歌唱出美好的祝願,希望女子出嫁後,美滿幸福。雖然整篇《桃夭》全詩只有短短六句話,四十八個字,但卻能讓人感到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仿佛真的有一場婚禮就在眼前。全詩每一段的後一句都表達了對出嫁女子和即將組建的新家庭的美好祝福,期盼家族和睦,子嗣興旺。

作者全詩三段的開頭分別寫了花、果實、葉子,無論是花也好果實、葉子也好都是虛,而借花喻少女的美麗,借果實、葉子喻女子成家後家族和睦、後代興旺才是實。

本篇是《詩經》裡的傳世名篇之一,很多沒讀過《詩經》的人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句詩,可見流傳之廣,就連古代王朝的皇帝很多都會對新進宮的嬪妃說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從而希望嬪妃為皇家開枝散葉。詩中拿鮮豔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麗,誰讀了這句傳世名句後眼前都會跳動著一個明豔少女的形象。

之前的幾篇,《關雎》寫的是謙謙君子追求美麗女子的故事、《葛覃》寫的是女子學習女紅,回家看望父母的故事、《蒼耳》寫的是遠歸的丈夫一路上對心愛之人止不住思念的故事、而這篇《桃夭》寫的則是女子出嫁,宜家宜室的故事。《螽斯》寫的是期盼後代兒孫滿堂且福澤綿長的故事,《詩經》裡的這五篇詩歌涵蓋了追求、愛情、思念、對後代的期盼等,可以說這五篇詩歌將人類從追求到結婚成家的事情都談到了,除了《詩經》外,無一能做到如此,這也是《詩經》的魅力之一。

相關焦點

  • 詩經-周南-桃夭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花帶笑容,明豔又美麗,姑娘今天出嫁了,一家人和順又幸福。《詩序》說《桃夭》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周禮》「仲春令會男女。」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如果不正,不時,還是逃之夭夭吧!
  • 詩經周南桃夭
    之3子4於5歸6,宜7其室家8。桃之夭夭,有蕡9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3 之:這。4 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稱「子」。5 於:往。6 歸:出嫁。後來稱女子出嫁為「於歸」。7 宜:和順。8 室家:家庭。
  • 桃花,春天的永恆代言--- 抱悃解讀《詩經》周南.桃夭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這首"桃夭」出自《詩經》/周南。詩經裡的詩,是沒有名字的,一般都是取詩的第一句來命名,例如「桃之夭夭」便取名桃夭。全詩分三段.第一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形容桃花開的很茂盛,很鮮豔的樣子。
  • 《詩經周南》就是「楚風」
    但是一翻開詩經,國風裡面的「周南」就讓人困惑了,好像周皇室沒有分封「周南」這個國呀,「周南」到底是哪裡呢?同樣讓人困惑的還有「召南」是哪呢?歷史上楚國的版圖非常大,核心彊域包括今天湖南/湖北,楚國後期還兼併了吳國/越國大部分土地,也就是把江蘇/江西/安徽/浙江都納入版圖了。
  • 注音讀書筆記6:《詩經.周南.桃夭》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huā。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ēn。之子于歸,宜其家人。1.夭夭:茂盛而美麗的樣子。4.之子:這個姑娘。5.於歸:古代女子出嫁稱為「歸」,或「於歸」,表示往歸夫家。6.宜:和順、和睦。7.有蕡fén:即蕡蕡,這裡指桃子成熟肥碩的樣子。有:形容詞詞頭,和疊詞作用相似。蕡fén:草木果實碩大。8.蓁蓁zhēn:草木繁盛的樣子。
  • 《國風•周南》周南•桃夭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這首詩選自《國風•周南》,為女子出嫁時所唱。出嫁之時,對以後的婚姻充滿了希望和憧憬,桃樹的枝葉茂盛,果樹累累象徵著婚姻生活的幸福。「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 只知道最憶的是江南,你知道周南嗎
    更不會把江南稱作周南。江南的地名前還有吳越一詞。如果彼時的江南不被稱作周南,《詩經》又是地方民歌總集,那麼詩經中的《周南》是那個地方?楚國因為蠻夷之地不被稱作周南,文人墨客口中的江南第一個名字是吳越,周南為何地?周國之南。普天之下皆為王土。
  • 注音讀書筆記9:《詩經.周南.漢廣》
    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qiáo錯薪,言刈yì其楚。之子于歸,言秣mò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lóu。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 喬木:高聳的樹,樹幹高大且樹枝向上伸展。*想到早幾篇的樛木,樛木是向下彎曲,而喬木是上竦之姿。
  • 《詩經》解密:《詩經》中「周南」「召南」真實含義及其重要意義
    關於《詩經》的開篇《詩經周南》、《詩經召南》中的「周南」與「召南」的具體與真實含義,從孔子推崇《詩經》以來,筆者還沒有發現對「周南」與「召南」形成具有說服力的定論。關於「二南」問題的真實意義,在《呂氏春秋》之《季夏紀第六》中明確記載: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於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翻譯為現代文為:禹巡視治水之事,途中娶塗山氏之女。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桃夭
    《桃夭》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的周,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第一段第一句桃之夭夭,夭夭的意思是絢爛繁盛,灼灼其華,灼灼二字指色彩鮮豔似火,華字通花。第二句之子于歸,之子通常解釋都是這個人,但從全詩來看這裡解釋為這位女子更合適。於,指去的意思,於歸,根據明朝程登吉所著《幼學瓊林》裡記載:女嫁曰於歸,男婚曰完娶,所以於歸是女子出嫁的意思。宜其室家,宜指和順,好的意思。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 周南 桃夭》賞讀
    【原文】桃夭 《詩經周南》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之子于歸[3],宜其室家[4]。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6]。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簡要注釋】[1]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2]灼灼:花朵鮮豔盛開的樣子。華:同「花」。[3]之子:這位姑娘。
  • 為孩子每天讀一點國學,《詩經·國風·周南·桃夭》賞析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今天我們研讀的是這篇《詩經·國風·周南》,那麼,「周南」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呢?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9]。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朗讀桃夭注釋及注音[1]夭夭:鮮妍美盛貌。
  • 《桃夭》裡,暗含著對女子出嫁的告誡?—《詩經》之《桃夭》賞析
    《詩經》當中有許多唯美的詩句,比如這首《桃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古人婚嫁的美好畫面。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之子于歸,宜其室家[3]。桃之夭夭,有蕡其實[4]。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5]。之子于歸,宜其家人[6]。翻譯講究「信、達、雅」,可以直譯,也可以意譯。而我,選擇意譯。因為這樣,更能表達出作者的意思。
  • 《詩經》之美:《樛木》《桃夭》婚禮上完美祝福新郎、新娘
    國風·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譯文:南方有棵彎彎樹,攀滿野生的葛藤。同現代人的觀點一樣,先民們認為男子應該有陽剛之美,所以詩作選擇以「樛木」起興,認為男子不僅要有陽剛之美還要懂得憐香惜玉,這樣男子才會討得女孩子的歡心。詩作祝福新郎官,娶上了如此溫柔賢淑的新娘子會永交好運,幸福常伴。詩作以「疊章」的形式反覆詠唱,逐層推進,在迴環往復中形成對新郎深深的祝福。婚禮上有新郎,就必然有新娘。
  • 詩經-周南-樛木
    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詩經》愛情之三《桃夭》
    引言:讀《詩經》讀出不一樣的愛情,品愛情品出不一樣的人生。《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樹上的桃花朵朵綻放,千朵萬朵壓得桃枝低低垂落。紅豔豔的色彩如驕陽又似火,襯託著這喜慶的日子。美麗賢淑的好姑娘就要嫁人啦,笑顏如花喜氣洋洋的嫁與夫家。
  • 《詩經》裡那些關於結婚生子的祝福語,結婚必備
    夭桃襛李出自《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nóng)矣,華如桃李」。比喻人年少美貌,多用於祝頌婚嫁。宜室宜家出自《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形容夫妻和睦,家庭和順。5.
  • 靜聽原典:《詩經》006 桃夭
    《詩經》06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這讓我們想起孔子稱讚《詩經》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孔子的話內容當然十分豐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這樣一種思想呢?陳子展先生說:「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國風選譯》)聯繫到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農民娶親「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 詩經-周南-螽斯
    詩經-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蟈蟈振著翅膀,紛紛聚集,你的子孫,多得成群。人們經常說「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是最美好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