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愛情之三《桃夭》

2020-12-09 黃思朝MM

引言:讀《詩經》讀出不一樣的愛情,品愛情品出不一樣的人生。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樹上的桃花朵朵綻放,千朵萬朵壓得桃枝低低垂落。紅豔豔的色彩如驕陽又似火,襯託著這喜慶的日子。美麗賢淑的好姑娘就要嫁人啦,笑顏如花喜氣洋洋的嫁與夫家。桃樹上的果實喲又大又多,咧著嘴角吹響幸福的號角,美麗的好姑娘就要出嫁了,早日生得孩子,就如桃樹的果實般,人丁興旺熱鬧開懷。桃樹的葉子呀永遠翠綠不凋落,好姑娘去了夫家,和心愛的人兒一起攜手同行,家庭和睦百年好合。

美人如花,新嫁娘更似桃花,灼灼其華。嫁人的日子便更是人面桃花相映紅,得此美眷幸甚至哉,唯吟歌唱曲方表心意。和愛的人攜手同行此生,直至年華老去白雪滿頭,方是圓滿。

相關焦點

  • 詩經連載之4-《周南*桃夭》
    全詩三章,皆以「桃之夭夭」起興,用矯健多姿的桃樹,比喻新嫁娘的青春年少、體態健美。而首章又用無比豔麗,光華照人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姿容,貼切自然,聯想豐富。以婀娜多姿、穠豔盛開的桃花,比喻春華初茂,芳齡正盛的女子,固然狀物工巧,引譬貼切。具有啟人聯想的象徵性。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桃夭
    《桃夭》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的周,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第一段第一句桃之夭夭,夭夭的意思是絢爛繁盛,灼灼其華,灼灼二字指色彩鮮豔似火,華字通花。第二句之子于歸,之子通常解釋都是這個人,但從全詩來看這裡解釋為這位女子更合適。於,指去的意思,於歸,根據明朝程登吉所著《幼學瓊林》裡記載:女嫁曰於歸,男婚曰完娶,所以於歸是女子出嫁的意思。宜其室家,宜指和順,好的意思。
  • 品詩經《桃夭》篇,詩美且寓意吉祥美好!
    《詩經》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書,這是一部記載著周朝到春秋時期長達五百多年歲月的詩歌總集,一至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詩經》清純簡約,沒有任何粉飾,卻深深烙印在人的心裡!《詩經》裡的有關愛情的詩很多,三百篇裡大約佔四分之一的數量。《毛詩序》舊說這首《桃夭》是「后妃之所至」,但我們寧可相信《桃夭》本來就是一篇尋常女子出嫁的賀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夭夭」-般來 說是美麗的意思, 是專門用來形容桃花的。
  • 桃花,春天的永恆代言--- 抱悃解讀《詩經》周南.桃夭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這首"桃夭」出自《詩經》/周南。詩經裡的詩,是沒有名字的,一般都是取詩的第一句來命名,例如「桃之夭夭」便取名桃夭。全詩分三段.第一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形容桃花開的很茂盛,很鮮豔的樣子。
  • 靜聽原典:《詩經》006 桃夭
    《詩經》06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這讓我們想起孔子稱讚《詩經》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孔子的話內容當然十分豐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這樣一種思想呢?陳子展先生說:「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國風選譯》)聯繫到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農民娶親「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 詩經-周南-桃夭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花帶笑容,明豔又美麗,姑娘今天出嫁了,一家人和順又幸福。《詩序》說《桃夭》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周禮》「仲春令會男女。」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如果不正,不時,還是逃之夭夭吧!
  • 《詩經·桃夭》:史上第一首以桃花比美人的詩,千古詠美人詩之祖
    在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用桃花喻美人的當屬《詩經》了。在《國風·周南·桃夭》中,鮮嫩的桃花嬌豔美麗,待嫁的新娘面如桃花,嬌美動人。桃花盛開與新人成婚都是一件令人歡欣的美好事情,是熱鬧盛大的場面。詩中這樣寫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詩經周南桃夭
    之3子4於5歸6,宜7其室家8。桃之夭夭,有蕡9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3 之:這。4 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稱「子」。5 於:往。6 歸:出嫁。後來稱女子出嫁為「於歸」。7 宜:和順。8 室家:家庭。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9]。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朗讀桃夭注釋及注音[1]夭夭:鮮妍美盛貌。
  • 詩經怎麼寫婚姻?那是融於盛草繁花間的熱鬧《詩經·桃夭·葛覃》
    詩經對美的刻畫往往有一種獨到而超前的意識,甚至可以說她憑藉短短的四言句式其實奠定了國人千年的審美觀念,對於愛情,對於婚姻猶是。·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之夭夭」,這一句詩讓夭夭這個詞語都染上了絢麗的色彩,是春光乍明之間滿樹的熱鬧,是嗩吶響起之時親朋的喜悅。
  • 《詩經·桃夭》面若桃花的女孩一定是幸福的!
    這句詩是出自《詩經》,它代表的意思是祝賀年輕姑娘出嫁。  國風·周南·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對於《詩經·桃夭》的個人理解
    詩經其實挺好看的,看了一會兒: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詩經》這首詩應該是用桃樹的三個階段來類比女性嫁為人妻後的三個階段性作用。桃樹的三個階段就是開花,結果和開枝散葉。
  • 詩經之桃夭:人面桃花兩相映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我讀桃夭】繁密的桃樹滿枝都是含苞欲放、鮮豔欲滴。桃花朵朵怒放,鮮明耀眼。待要出嫁的少女啊,你要把美麗帶到夫家,和和睦睦美好生活。
  • 詩經第六篇——《桃夭》:祝新人宜室宜家宜人
    本篇也是詩經的名篇,知道幾首詩經的人,都會曉得該篇。附上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用現代話說就是「一個好女人,旺三代;娶錯女人,毀三代。」
  • 《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好的祝福獻給幸福的新人
    看見路邊桃花都開了,粉嫩嫩的,有小姑娘和大姐們在拍照,想起《詩經》裡的桃花了。詩經裡傳唱度最廣的除了《關雎》就是《桃夭》,沒怎麼讀過《詩經》的人,也能說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桃夭》裡,暗含著對女子出嫁的告誡?—《詩經》之《桃夭》賞析
    《詩經》當中有許多唯美的詩句,比如這首《桃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古人婚嫁的美好畫面。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之子于歸,宜其室家[3]。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5]。之子于歸,宜其家人[6]。翻譯講究「信、達、雅」,可以直譯,也可以意譯。而我,選擇意譯。因為這樣,更能表達出作者的意思。
  • 「詩經」讀書筆記之《桃夭》文/撩文侃句讀詩經
    千朵萬朵欲爭春芳菲盡後誰人愛一一三端視界這是一首送嫁歌,要出嫁的女子美麗逼目,灼灼之華一一若萍《詩經》讀書筆記之《桃夭》像桃樹一樣
  • 《詩經 . 桃夭》:一朵桃花窺盡女子的一生使命
    桃花盛開,女子出嫁得時古人對婚姻家庭很重視,《詩經》中類似《關雎》《碩人》這樣的婚戀題材詩還有很多。《桃夭》便又是一首有關婚姻家庭的詩。我以前沒認真細讀《詩經》的時候,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早已耳聞,現在讀到《桃夭》才知道這妙筆生花的一句出自這首詩。
  • 《詩經桃夭》:讚美女子宜其家室的良好美德
    絕大多數人肯定是不能背下《國風·周南·桃夭》篇的,但是很多人都會背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兩句。我想這是我們的文化基因對於我們的傳承,就是要看重婚姻和家庭,因為婚姻家庭才是我們的立足之本。
  • 《詩經·國風·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千古賀嫁第一詩也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儘管有許多人並沒有專門讀過《詩經》,但總能念上《桃夭》詩中的一兩句經典,如:「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即便不解其中真意,還是會被這兩句短詩所迷,忍不住心裡暗嘆一聲,「寫得可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