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第六篇——《桃夭》:祝新人宜室宜家宜人

2020-12-14 紫雲孤飛

本篇也是詩經的名篇,知道幾首詩經的人,都會曉得該篇。附上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嚴:桃之夭夭

前四句,就給人以「春暖花開,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再加上千年以來的文化薰陶,桃花的寓意早已經深入人心。成了男女之間情愫的代名詞,比如單身男女夢寐以求的「桃花運」等。

嚴:人面桃花相映紅

本篇應該是以桃花比喻女子的開山鼻祖,引領了後世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以及「玉腕枕香腮,桃花藕上開」等名句,即便我們已經讀過許多,比較而言,詩經的前兩句也顯得意味深刻,耐人尋味。

嚴:灼灼其華

本篇能夠千古流傳,還在於它不僅描寫了待嫁女子桃花般的美貌,更是強調了女子出嫁後的行為準則。不僅要求外貌美,還在強調心靈美。簡單地說就是要「宜家」、「宜室」和「宜人」。這也應對了上一篇最美好的祝願「子孫滿堂」、「時代綿長」和「和睦歡暢」。用現代話說就是「一個好女人,旺三代;娶錯女人,毀三代。」

從詩經的第一篇《關雎》,講的是青年才俊偶遇佳人,日思夜想,熾熱追求開始;

第二篇《葛覃》,講女子歸寧,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欣喜心情;

第三篇《卷耳》,寫的是兩地相思,互相忠誠的異地思念;

第五篇《螽斯》,描繪了對婚姻最美好的祝福,「人丁興旺,時代綿長,和睦」;

第六篇《桃夭》,寫的是女子出嫁,送上最美好的祝願,強調女子心靈美的必要性。

嚴:含苞待放

詩經,無論是否真的是孔子的編輯整理,都足以表現出對家庭生活的重視。《禮記·大學》引到《桃夭》這首詩時說:「宜其家人,而後可以教國人。」也說出了另一層真理:家庭是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的鞏固與否與社會的鞏固與否,關係十分密切。

最後附上現代翻譯: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桃花怒放千萬朵,碩果纍纍大又多。這位姑娘嫁過門,早生貴子後嗣旺。桃花怒放千萬朵,桃葉紛呈真茂盛。這位姑娘嫁過門,齊心協手家和睦。

聯對收尾:宜室宜家,利國利民。

相關焦點

  • 靜聽原典:《詩經》006 桃夭
    《詩經》06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這讓我們想起孔子稱讚《詩經》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孔子的話內容當然十分豐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這樣一種思想呢?陳子展先生說:「辛亥革命以後,我還看見鄉村人民舉行婚禮的時候,要歌《桃夭》三章……。」(《國風選譯》)聯繫到這首詩所表達的思想,農民娶親「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桃夭
    《桃夭》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的周,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最後說一說我對《桃夭》這篇詩歌的見解:《桃夭》是《詩經》裡的傳世名篇,也是我從小時候讀《詩經》就很喜歡的一篇。很多沒讀過《詩經》的人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句詩,可見流傳之廣,就連古代王朝的皇帝很多都會對新進宮的嬪妃說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從而希望嬪妃為皇家開枝散葉。
  • 《詩經桃夭》:讚美女子宜其家室的良好美德
    絕大多數人肯定是不能背下《國風·周南·桃夭》篇的,但是很多人都會背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兩句。我想這是我們的文化基因對於我們的傳承,就是要看重婚姻和家庭,因為婚姻家庭才是我們的立足之本。
  • 品詩經《桃夭》篇,詩美且寓意吉祥美好!
    《詩經》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書,這是一部記載著周朝到春秋時期長達五百多年歲月的詩歌總集,一至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至今!《詩經》清純簡約,沒有任何粉飾,卻深深烙印在人的心裡!——引言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華。 之子于歸③,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實。 之子于歸,宜④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⑥。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桃夭朗讀桃夭注釋及注音[1]夭夭:鮮妍美盛貌。[2]灼灼:茂盛鮮明貌。[3]華:同「花」。[4]之子:這個人,此指這位女子。
  • 詩經連載之4-《周南*桃夭》
    雖然整篇《桃夭》全詩只有短短六句話,四十八個字,但卻能讓人感到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仿佛真的有一場婚禮就在眼前。全詩每一段的後一句都表達了對出嫁女子和即將組建的新家庭的美好祝福,期盼家族和睦,子嗣興旺。 作者全詩三段的開頭分別寫了花、果實、葉子,無論是花也好果實、葉子也好都是虛,而借花喻少女的美麗,借果實、葉子喻女子成家後家族和睦、後代興旺才是實。
  • 西周美學,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內外兼修——讀《詩經·桃夭》有感
    《詩經》中的第六篇《桃夭》,是一首祝賀女子出嫁,祝新娘子「宜其室家」的詩。也可以認為是一首新娘子即將出嫁,娘家的長輩女性對新娘子的心理方面的疏導以及告訴一些婚姻生活常識的詩。【詩意賞析】這首《桃夭》詩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美學史上最早的一篇關於給人物的外在美與內在美下定義的詩篇。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先從詩的章節結構來看,這首詩共三章十二句,每一章四句,每章採用「復沓」形式重唱,一唱三嘆,循環往復,將詩旨詩意逐章遞進。
  • 你是詩經裡,最宜室宜家宜人的那一朵桃花!
    世有桃,居詩經,三千年花開,三千年花落,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桃夭。仿佛天地之間,唯一個女子在詩經中行走,夭而不媚,灼而不俗,美得入骨入血。三千年,詩經不老,年年春汛年年桃花渡,年年南下,年年北上。三千年,崔護的桃花年年笑春風。
  • 《詩經 . 桃夭》:一朵桃花窺盡女子的一生使命
    桃花盛開,女子出嫁得時古人對婚姻家庭很重視,《詩經》中類似《關雎》《碩人》這樣的婚戀題材詩還有很多。《桃夭》便又是一首有關婚姻家庭的詩。我以前沒認真細讀《詩經》的時候,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早已耳聞,現在讀到《桃夭》才知道這妙筆生花的一句出自這首詩。
  • 《詩經》解讀《國風·周南》十一篇,我的總結和看法
    從三月十號開始,我每天都寫一篇《詩經》解讀,到今天為止《詩經》《國風·周南》裡的十一篇已經全部寫完。《詩經》系列沒有特殊情況仍然會繼續寫下去,但以後的題目也許會稍加改變。今天對《國風·周南》十一篇做一個總結。
  • 詩經-周南-桃夭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花帶笑容,明豔又美麗,姑娘今天出嫁了,一家人和順又幸福。《詩序》說《桃夭》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周禮》「仲春令會男女。」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如果不正,不時,還是逃之夭夭吧!
  • 詩經周南桃夭
    古代詩詞小說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常用「面若桃花」、「豔如桃李」、「人面桃花相映紅」等詞句,可能就是受了《桃夭》一詩的啟發。這樣一首賀新婚的詩,《毛詩序》也認為是美后妃之德的作品。《毛序》說:「《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方玉潤《詩經原始》駁斥說:「此皆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桃夭》不過取其色以喻『之子』,且春華初茂,即芳齡正盛時耳,故以為比。
  • 從詩經裡的桃夭,到現在的普通家庭嫁女兒
    桃夭但父親一發言,新娘就哭成了淚人,也顧不上妝容。新娘詩經《桃夭》裡面這樣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夭」很簡練,父親對女兒說:宜其室家。今天的父親會說:女兒,嫁過去後,要好好孝敬婆家,要好好照顧好家庭,不要再任性!祝你們幸福。那麼從今以後,我們帶著「桃夭」這首詩去參加婚禮,我們是否也會感動,是否也能夠理解父母更多呢。
  • 《桃夭》中花豔桃碩葉茂,蘊含婚姻的態度,更體現美的定義和取向
    先民重視家庭和婚姻態度在詩經中得到驗證和反映,因為《詩經》的前六篇都是婚姻和家庭方面的詩篇,涉及戀愛,結婚,夫妻離別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親等等,談到婚姻生活中的主要問題。這方面的內容放在開篇位置,就表明了婚姻和家庭是當時每個人的頭等大事,在《詩經》中也佔有無與倫比的地位。
  • 為孩子每天讀一點國學,《詩經·國風·周南·桃夭》賞析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今天我們研讀的是這篇《詩經·國風·周南》,那麼,「周南」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呢?
  • 「中國古詩詞選講」《桃夭》:古人嫁娶中祝福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夭》是一首祝歌,祝誰呢?祝一位出嫁中的女子。首句,以桃花起興,「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花,是一種非常富有浪漫情調的花,我們常用桃花來描寫戀情;我們用桃色來代表愛慕之色,用桃心來代表愛心,甚至用桃花來寫女子面容的姣好,如「人面桃花」。
  • 《詩經·桃夭》面若桃花的女孩一定是幸福的!
    這句詩是出自《詩經》,它代表的意思是祝賀年輕姑娘出嫁。  國風·周南·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好的祝福獻給幸福的新人
    看見路邊桃花都開了,粉嫩嫩的,有小姑娘和大姐們在拍照,想起《詩經》裡的桃花了。詩經裡傳唱度最廣的除了《關雎》就是《桃夭》,沒怎麼讀過《詩經》的人,也能說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對於《詩經·桃夭》的個人理解
    詩經其實挺好看的,看了一會兒: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詩經》這首詩應該是用桃樹的三個階段來類比女性嫁為人妻後的三個階段性作用。桃樹的三個階段就是開花,結果和開枝散葉。女性嫁人之後也同樣發揮了這三個循序漸進的重要作用。古時男婚叫完娶,女嫁叫於歸。那麼「之子于歸」就是指女性的出嫁。宜就是適宜,有利於吧?後面的「其」就指她的丈夫吧?
  • 重讀經典,詩經桃夭簡要賞析,不愧為詩三百中的名篇
    桃夭桃之夭夭,(1) 桃樹枝兒多矯健,灼灼其華。(2) 豔麗的花兒明照眼。清代學者方玉潤在他的《詩經原始》一書中,做了比較通達的說明:「蓋此亦詠新婚詩,與《關雎》同為房中樂,如後世催妝、坐筵等詞。特《關雎》從男求女一面說,此從女歸男一面說,互相掩映,同為美俗。」其說近是。就是現今,有些地方在舉行婚禮時,還有男女齊聚,歡唱喜歌以為祝頌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