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桃夭》:讚美女子宜其家室的良好美德

2020-12-14 愛文史舞蹈

絕大多數人肯定是不能背下《國風·周南·桃夭》篇的,但是很多人都會背誦「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兩句。我想這是我們的文化基因對於我們的傳承,就是要看重婚姻和家庭,因為婚姻家庭才是我們的立足之本。

《國風·周南·桃夭》作為《詩經》中的第六篇,可以說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什麼要把女子出嫁的這一篇文章放在第六篇呢?通讀整個《詩經》,發現婚姻家庭佔據了半壁江山,可見古人對婚姻家庭是很看重的。尤其是在《國風·周南》前六篇,有男子愛慕女子,渴望在一起的男子、有勤儉持家,孝順父母的女子、有思念遠徵丈夫的女子、有祝福新婚的、有祝福多子多福的,無不體現了婚姻家庭這一主題。

因為家族觀念才是一個家庭得以存在的基礎,而家庭的構成當然離不開男女婚姻這一個基本單位,這就不難看出古人為何看重女子品德了,因為女子「具有宜其室家」的品德,這個家族才會興旺,畢竟「家和萬事興」。

《國風·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譯文:

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

這位姑娘嫁過門,夫妻美滿又和順。

桃花怒放千萬朵,碩果纍纍大又多。

這位姑娘嫁過門,早生貴子後嗣旺。

桃花怒放千萬朵,桃葉紛呈真茂盛。

這位姑娘嫁過門,齊心協手家和睦。

《詩經》中《國風·周南·桃夭》篇可以說把一個出嫁女子從裡而外的的美都進行了一次歌頌。用爭奇鬥豔的盛開桃花比喻出嫁女子姣好的容貌,那塗滿腮紅的臉蛋,也許是因為嬌羞,也許是因為期待帶來的興奮,臉上的顏色像盛開的桃花一樣,明豔動人,這是從外貌上來歌頌女子的美;接下來用桃花盛開後的碩果纍纍形容出嫁後女子能夠多子多福,興旺這個家族,這是一種傳宗接代的責任美;最後用桃葉形容女子有良好的品德,能夠和家人和諧相處,出現「家和萬事興」的局面,這才是一個女子應有的品德,這是一種大美。

正如《國語·楚語》中記載的楚國的伍舉就「何為美」的問題和楚靈王發生了爭論一樣。伍舉說:

「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若於目觀則美,縮於財用則匱,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為?」

我想這種從外而內的美,才是大美。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人要求「修身」了,因為修身要求先修德。

魏文侯說:「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

在這裡「宜家」其實就是「宜國」,因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現在還在說娶妻娶賢,不就是這個道理嗎?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肯定是一個具有良好品德的女人在默默支持。

其實在讀到《詩經》中《國風·周南·桃夭》的時候,我們能夠想像的到,那是一個桃花盛開的日子,漫山遍野都開滿了桃花,似乎置身在桃花的海洋中,那粉紅色的桃花綻放在樹梢,在微風的吹拂下,帶來陣陣清香的同時,偶爾有幾片落花簌簌地落下來。這時候,在吹拉彈唱的禮樂下,穿著婚服的女子,滿臉幸福,既期待緊張,又羞澀興奮,臉頰的紅暈,就連那胭脂都無法掩蓋住她的絕代風華。心中的想法是「我要嫁人了,我要嫁人了!」

當看見外面滿山遍野盛開的桃花的時候,我想她一定是聯想到了花開後的桃子,因為她肩負著傳宗接代的的重任,她一定在想,一定要給自己的丈夫多生幾個孩子,讓家族興旺起來。同時,也想到了桃葉,她也許在想,一定要和家人搞好關係,做到家和萬事興。

從《國風·周南·桃夭》不難看出,其實歌頌的是女子「宜其室家」的品德。

相關焦點

  • 《詩經》:「宜其家室」,是古代父母對將嫁女子的叮嚀,值得學習
    《詩經》國風周南篇《桃夭》詩語簡潔明了,短小精悍,但其中父母對將嫁之女「宜其家室」的叮嚀是值得今天的我們所學習的。原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以含苞待放的桃花花蕾、鮮豔盛開的桃花花朵為喻,以嬌豔美麗的桃花比喻即將出嫁的新娘,這樣明快美好的對比中表達出對於出嫁女子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願,古代人的感情就是這樣質樸而濃烈,不禁讓今天的我們無比羨慕。
  • 『國學』祝願出嫁的女子心美如花,宜室宜家——《詩經·桃夭》
    我們可以從《詩經·桃夭》這首詩歌當中找到答案。『原詩』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注釋』夭夭,形容樹木柔嫩茂盛的樣子。
  • 《桃夭》裡,暗含著對女子出嫁的告誡?—《詩經》之《桃夭》賞析
    《詩經》當中有許多唯美的詩句,比如這首《桃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古人婚嫁的美好畫面。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之子于歸,宜其室家[3]。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5]。之子于歸,宜其家人[6]。翻譯講究「信、達、雅」,可以直譯,也可以意譯。而我,選擇意譯。因為這樣,更能表達出作者的意思。
  • 《詩經》寶寶起名第二篇: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人以蝗蟲詵詵、薨薨、揖揖形容其聲音之盛,藉以形容蝗蟲之多子,更以此類比人的多子。應該是祭祀時讚美君主多子多孫的詩篇。取名:宜爾出自:"宜爾子孫,振振兮。"——《詩經 螽斯》,本句詩的意思是:「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取此名寓意宜室其家,安常履順。
  • 詩經·周南·桃夭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子[4]於歸[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9]。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夭朗讀桃夭注釋及注音[1]夭夭:鮮妍美盛貌。
  • 從「執子之手」到「宜其家室」:我們有著怎樣的傳統婚姻文化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詩經》裡流傳最廣也最為浪漫的話。這句來自中國傳統文化源頭的八個字,成為所有人對美好愛情和婚姻的期待與祝福。這首詩即《詩經》第六篇的《桃夭》,它才真正將現實的婚姻擺在新娘的面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之3子4於5歸6,宜7其室家8。桃之夭夭,有蕡9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注釋:1 夭夭(yāo):茂盛,生機勃勃的樣子。2 灼灼(zhuó):鮮豔的樣子。
  • 《詩經》寶寶起名第二篇: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人以蝗蟲詵詵、薨薨、揖揖形容其聲音之盛,藉以形容蝗蟲之多子,更以此類比人的多子。應該是祭祀時讚美君主多子多孫的詩篇。取名:宜爾出自:&34;——《詩經 螽斯》,本句詩的意思是:「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取此名寓意宜室其家,安常履順。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桃夭
    《桃夭》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時代的周,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宜其室家,宜指和順,好的意思。第二段第一句有蕡其實,蕡形容多而大,實我的解釋是這裡指果實。第三段第一句其葉蓁蓁,蓁蓁形容草木茂盛。我所理解的《桃夭》全詩的解釋:桃花開得絢爛繁盛,顏色像明豔又燦爛。這位女子要出嫁了,嫁到夫家兩相悅,美滿又和順。桃花開得絢爛繁盛,果實多多又肥大。
  • 西周美學,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內外兼修——讀《詩經·桃夭》有感
    《詩經》中的第六篇《桃夭》,是一首祝賀女子出嫁,祝新娘子「宜其室家」的詩。也可以認為是一首新娘子即將出嫁,娘家的長輩女性對新娘子的心理方面的疏導以及告訴一些婚姻生活常識的詩。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最好的祝福獻給幸福的新人
    看見路邊桃花都開了,粉嫩嫩的,有小姑娘和大姐們在拍照,想起《詩經》裡的桃花了。詩經裡傳唱度最廣的除了《關雎》就是《桃夭》,沒怎麼讀過《詩經》的人,也能說出「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詩經」讀書筆記之《桃夭》文/撩文侃句讀詩經
    告訴她,雖然美,但要安於室,宜其室家,不能紅杏出牆,隱藏裡就這意思!俺覺得就這意思,叫女子別出軌。太美了,不放心,所以交待,交待,再交待。一一若萍《詩經》讀書筆記之《桃夭》像桃樹一樣這樣「宜其家室」的女子怎樣才能「宜其家人」?這首喜歌,用遞進的手法進行了闡述。首先,女子得容貌嬌好一一「灼灼其華」;其次要能生會養一一「有蕡其實」;還有一點,就是健康一一「其葉蓁蓁」。
  • 詩經 桃夭:好女人須宜夫宜室宜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 她有多好?重要的是,她還宜夫,宜室,宜家。 這是我解讀的版本。不像《毛詩序》裡說:「《桃夭》,后妃之所致也。」又把一首好詩冠於周文王的后妃之作,我卻情願把她看作是普通貴族擇媳的標準。 這是一首賀新娘的詩,是讚美新娘的。 尤其,是把女子比之於桃。不僅是文學史上的首創,我更佩服古人的想像,為啥取之於桃,而不是其他水果。
  • 《詩經 . 桃夭》:一朵桃花窺盡女子的一生使命
    桃花盛開,女子出嫁得時古人對婚姻家庭很重視,《詩經》中類似《關雎》《碩人》這樣的婚戀題材詩還有很多。《桃夭》便又是一首有關婚姻家庭的詩。我以前沒認真細讀《詩經》的時候,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早已耳聞,現在讀到《桃夭》才知道這妙筆生花的一句出自這首詩。
  • 詩詞動人心:《詩經 桃夭》這兒有一位天真爛漫、宜室宜家的女子
    《詩經》中我最喜歡的一首詩就是《桃夭》,我想過,將來我生了女兒,一定要根據這首詩給女兒取名。因為我覺得這首詩中的女子太天真、太爛漫,這位宜室宜家的女子值得世間所有美好。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用桃花比喻美人,帶著桃花盛開時節,特有的芬芳和生機。透過詩句,可以看到這位女子是如此爛漫美妙,如盛開的桃花,嬌豔欲滴,盛華絕色。這位美麗的女子要出嫁了,待嫁的新娘嬌羞十分,滿懷希望和真情,宜室又宜家。
  • 《詩經》除了《關雎》外,《桃夭》也是被人熟知的一首祝福詩!
    《詩經》除了第一篇《關雎》外,最為人所熟知的應該就要屬這一首《桃夭》了,尤其是喜歡看古裝電視劇、古風和女頻小說的,同時也是生僻字最少的一篇了。下面上正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 周南 桃夭》賞讀
    【原文】桃夭 《詩經周南》桃之夭夭[1],灼灼其華[2]。之子于歸[3],宜其室家[4]。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6]。之子于歸,宜其家人。【簡要注釋】[1]夭夭:花朵怒放,美麗而繁華的樣子。[2]灼灼:花朵鮮豔盛開的樣子。華:同「花」。[3]之子:這位姑娘。
  • 詩經第六篇——《桃夭》:祝新人宜室宜家宜人
    本篇也是詩經的名篇,知道幾首詩經的人,都會曉得該篇。附上原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嚴:桃之夭夭前四句,就給人以「春暖花開,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感覺,讓人印象深刻。
  • 《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遠古的婚禮進行曲
    ,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zhēn];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桃,落葉灌木或小喬木。之子,這個女子。於歸,出嫁,動詞。女子出嫁叫歸,於歸指在出嫁。宜,和睦。室家,指丈夫,或夫家。
  • 《桃夭》裡,暗含著對女子出嫁的告誡?/《桃夭》賞析/文瀾珊
    《詩經》當中有許多唯美的詩句,比如這首《桃夭》,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古人婚嫁的美好畫面。》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