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2020-12-12 亞太時報網

江蘇省第二十屆高中生閱讀與寫作作文大賽初賽命了兩道題《書裡書外》《線上線下》,筆者都做了指導。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

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諸如《鎧甲勇士》《查理九世》《怪物大師》《鬥破蒼穹》《武功乾坤》《鬥羅大陸》《龍族》《牧神記》《遮天》之類,都是如我一般的「一本正經」的語文老師們沒有讀過的,甚至沒有聽說過的,或者是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些作品他是讀得津津有味的,對他的影響也是奇妙、獨特而又積極的。

這篇文章,我是被吸引住了。不僅因其流暢的文筆,神來的表達,至真的呼喚,更有作者內心世界真實的流露。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沉思。

從書內到書外,作者在冷眼和蔑視中一路走來。老師和家長眼裡的末流作品,卻是作者的興趣所在,並且,實實在在推動了作者的成長!推動人成長的難道一定要經典名著嗎?

進一步思考,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我的回答是,不一定!我們要做的是,順其興趣,積極引導,指向縱深。

不可否認,名著在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上,在藝術建構的獨特性上,在語言運用的精煉精彩上,各個方面,都是典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正是這一切,對於文學素養尚很欠缺的中學生來說,都是高大上的,他們的接受能力和評判能力都達不到這樣的高度,面對高山上的靈芝——名著,他們看不到,看到了也夠不著!於是他們只能退而求次——也不是求,而只是觸手可及,那些情節新奇、人物靈動、語言淺近的下裡巴人的作品,一下子就能吸引他們,而且,他們閱讀這些作品,完全是因為心之所愛、興之所至,沒有任何功利目的,不需要考試,不需要為抓分數而讀,沒有任何逼迫的因素,所以,這樣的閱讀是自由自在的,也就能讀得暢快淋漓了!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有多少老師和家長去了解關注學生的興趣呢?我們讓學生閱讀,終極目的還不都是為了考試?說是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但實際上,如果沒有考試的要求,我們會讓學生讀名著嗎?另外,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把自己的喜好強加給學生,從來不問一問學生喜歡什麼。曾經,有推薦閱讀《瓦爾登湖》的,我們細細想想,這本書適合中學生閱讀嗎?它是作者厭倦喧鬧、孤立無助而不能立足於世時,尋求的無奈人生的棲息安身之所,所謂寧靜,也不過是無奈、無為、無助的一種自我拯救、自我安慰而已。就中學生的生活閱歷而言,很不容易讀懂,即便讀下來,也很難理解其中對人生的另類徹悟,更不排除其中的消極態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就能施於人嗎?也是不能的吧!但是,我們就是這樣的一廂情願。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中文系畢業的,是經過系統理論和實踐打造過的,當然就會喜歡並從內心景仰經典名著,但中學生並沒有經過系統的錘鍊,也不可能有系統的文學理論的學習和鑑賞實踐的磨礪,基礎教育畢竟不是專業教育,當我們要把自己的喜好和推崇強塞給他們的時候,我們需要不需要考慮中學生的內心感受和接受能力?

再者,時代在不斷變化,網絡視界是那麼開闊,我們的視野卻還只盯著名著,不肯放開眼界。儘管是經典,但,是不是狹窄了些?學生已經在開闊的境界裡暢遊了,而我們卻還沒有能夠遊目騁懷,或者乾脆不願意隨著學生目光放眼遠眺,我們難道不落伍了嗎?時代在變,我們的觀念也該變一變了!

也許有人說,名著反映社會生活,能夠弘揚正能量,推動踐行社會主流價值觀。當然如此,但很多非名著也具有這些特徵啊。只要是文化主管部門審核通過的作品,都不會背離核心價值觀;只要加強網絡作品的監管,也不會讓危害青少年成長的作品流行於世。這是普通作品流行於世的前提。無需贅述。無論如何,再也不能把非名著作品當成「洪水猛獸」,更不能藉此對中學生封禁,也不能以浪費時間為名禁讀了。

當今,各種媒體帶給人們的各類作品浩瀚無垠,並且每天都有新作品產生,層出不窮。固守傳統閱讀的圈子,強推自己的喜好,顯然不合時宜。置身於時代之外,終究會被時代淘汰。作為教師,要從改變我們的閱讀教學觀念開始,改變我們的閱讀教學行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閱讀教學策略。

首先,做好調查研究、問卷調查、採訪調查、寫作調查等多種調查方式相結合,了解學生的閱讀傾向,把握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層級,為閱讀指引鋪墊道路。

其次,擴大自身的閱讀面。過去是教師為學生開書目,現在,不妨讓學生為我開書目。教師去閱讀學生閱讀的書,會發現別樣的世界。可能很多地方只是泛讀、跳讀,但一定也會有很多被吸引而精讀的章節。這樣,我們的指引就會有針對性了。為此教師需要更多的付出。

第三,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目的在於激活學生思維,引領向審美鑑賞和審美評價的縱深發展。筆者曾經設計過閱讀系列活動,讓學生人人參與,個個顯特長。總名稱叫做「讓讀書才能展示會有序延伸」,包括閱讀批註、撰寫短評、改寫劇本、短劇表演、演講比賽,等等,每項活動都會評獎,由學生評委評判,並頒發獎狀。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最後,作為教師,筆者想再次呼籲,我們應當摒棄一切為了考試而閱讀的教學行為!為了考試而閱讀,偏離了閱讀為人生成長、為人性淨化的根本宗旨,讓閱讀者因走向功利而喪盡閱讀興趣,也違逆創作的終極目的!(作者:孫善網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蔣垛中學教師)

相關焦點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熱議: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聽聽語文老師怎麼說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在11月30日舉行的現場決賽中,選手們又以《閱讀時光》為題, 再次展開了激烈角逐。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媒體刊文:順其興趣,積極引導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
    閱讀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們閱讀書籍,可以從書籍中看到我們所不能到達的世界,書籍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書籍也提高了我們的文化素養,很多書籍可以讓人了解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生。中學生一定要閱讀名著嗎?1、首先從中學生的理解層次來說各種名著當然是營養非常豐富的,整個書籍的架構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但是中學生畢竟是中學生,他們還是孩子,他們的欣賞水平可能無法達到名著所要求的高度,所以很多孩子,其實對名著並不是很感興趣,如果不是因為考試的需要,很多孩子可能不會去讀名著,而是選擇自己喜歡的,能夠理解的那些書籍去讀。
  • 中學生必讀名著?老師家長眼中的末流之書
    其中,對《書裡書外》的指導強調:「這裡的書,應當是文學名著或者理論經典。」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我」為什麼不喜歡讀名著?
    然而,文中提到 「想到那些主角在逆境中成長的樣子,我想,我雖然不能像他們那樣強大,但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不難看出,這些「閒書」實實在在推動了作者認真學習,考上了理想的高中,而且整個高中成績也一直在進步。我不禁疑惑:豐富學習、推動進步的一定是所謂的經典名著嗎?
  • 寒假,讓中學生多讀名著
    又由於許多名著都被改編成為影視劇,於是許多學生便以看影視劇代替讀名著,以致鬧出了考取古典文學碩士專業的研究生未讀過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而只看過13遍周星馳主演的電影《西遊記》的笑話,而時下大學畢業生中把所謂的87版電視劇「偽《紅樓夢》」當作曹雪芹、高鶚所著之真《紅樓夢》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數。   整個國家教育的重理工輕文史,大、中學生以看影視劇代替名著,這種情況正在愈演愈烈。
  • 名著導讀:中學生讀《西遊記》要注意方法
    《西遊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四大名著中相對通俗易懂的一部著作,就文章的語言風格來說,已經比較接近白話文的話語體系,但是《西遊記》的原著畢竟是400多年前的作品,吳承恩也畢竟是封建時代的作家,他的寫作特點就是章回體結構,小說體系龐大,一百回的內容,不是短時間就能夠閱讀完畢的事情
  • 為什麼要讀《四大名著》?
    一個人讀多少書,會內化成他的品質。作為父母,誰都希望孩子能終生與書為友,尤其是那些流傳百年卻歷久彌新的經典文學名著。文學經典裡包含了我們想讓孩子知道和擁有的東西,從中國大陸主流的角度看,最著名的古典文學經典作品,應該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它們陪伴了好幾代人的成長。
  • 怎樣教孩子讀名著?名師支招:陪孩子讀懂名著的多種色彩
    讀名著非常有用的,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高度和廣度,書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可以讓生命無限的放大。讀書要交流,是親子共讀很重要的體現,孩子讀名著必須要有家長、老師的陪伴,才能真正落到實處,這也是親子共讀意義。遇到不愛讀的、晦澀難懂的名著該怎麼辦?
  • 同學,今天你讀名著了嗎
    統編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數量減少了,但篇幅變長了,還增添了「快樂讀書吧」,編者希望通過課文,舉一反三,引導孩子課外繼續讀童話、故事;初中語文教材增加了「名著導讀」,要求學生3年至少讀完12本名著 ,另外提供了自主選擇閱讀的24本名著書目;剛剛亮相的高中語文教材則將不少中外經典著作選入教材,直接增加了「整本書閱讀」的單元。
  • 推薦 名著怎麼讀——經典名著大家名譯系列叢書導讀
    商務印書館重磅推出的「經典名著 大家名譯」系列第一輯20本經典名譯著作,現在已進駐商務印書館山西大學閱讀體驗店,歡迎大家進店體驗
  • 今天如何讀名著:經典名著的精神跨越古今
    如果說好書是一盞明燈,那麼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是最璀璨的燈火,照亮無數人的心靈。但在電子閱讀、碎片化閱讀的今天,讀名著似乎成為一件艱辛的事情——古典名著與當代生活脫節、節奏拖沓、語言晦澀……當今時代,還要不要讀經典名著?怎樣確認經典?我們該怎麼讀?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名著,讀什麼,如何讀,才會更有效?
    說起名著,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國的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關於這四本名著可謂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幾乎都能說上一個兩個的經典情節和故事。近幾年,公立學校也好,校外輔導班也好,也都陸陸續續的推出了名著閱讀的要求或課程。
  • 再逼我讀經典名著,別怪我啥都不讀!
    作者:寶寶知道成長育兒經常遇到爸爸媽媽困擾於孩子「不愛閱讀」,那麼孩子是真的不愛讀書嗎?他是什麼都不讀,還是只不愛讀爸爸媽媽推薦給他們的那些「經典名著」?難道只看大人推薦給他的名著,才是閱讀嗎?02/經典名著雖好,卻不適合做孩子的閱讀入門書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愛讀書,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爸爸媽媽,希望上小學的孩子,就能熱愛上那些來自著名作家的經典名著。真心爸媽覺得,這是大人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爸爸媽媽不妨回憶一下,自己上小學時,都在讀什麼?
  • 四大名著適合兒童讀嗎?
    那天和他聊天,發現他確實是飽覽群書,其中四大名著都已經看完了,很是讓人吃驚。回想自己上小學的時候,也就只看過一本刪減過的《諸葛亮》而已,到上高中時都還沒有讀完四大名著,真是慚愧。回家後我就一直在想,小學生讀四大名著,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他們適合讀這些小說嗎?這個問題,確實不能一概而論。
  • 世界名著《飄》:偉大的女性成長史詩,不可不讀的經典
    《飄》後來拍成電影《亂世佳人》,亦是風靡全球,成為永恆的經典。有人說,世界名著雖然有著偉大的文學價值,卻大多無趣,很難讀下去。這一點,我亦有同感。但是,在我讀《飄》的時候,沒有讀不下去的感覺,反倒是一讀就停不下來。
  • 錢理群:我們為什麼要讀名著
    我們要說的名作(經典)的意義,讀文學名作(經典)的目的,以及怎樣去讀——都在裡面了。但要真正懂得它,卻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固有的文學觀念、讀書的目的、閱讀方式,以至我們的思維方式……唯一的目的文學的核心,文學創作與文學閱讀的出發點與歸宿,都是「人」,是人的心靈
  • 小學初中必讀的四大名著,央視推薦的這套一定要收
    說到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古典文學作品,一定非四大名著莫屬,真的太經典了。這兩年女兒讀初中,我也越發意識到,讓孩子閱讀四大名著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挑選到真正適合孩子閱讀的原著版本真心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