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臺山市:川海奔流創新局 魅力僑鄉綻芳華

2020-12-19 中國僑網

  江門臺山市 川海奔流創新局 魅力僑鄉綻芳華

臺山城區全景。臺山文廣旅體局供圖

  社區公園裡,市民休閒地散步,感受「森林綠城、繁花美城、文明滿城」的美麗臺山;工業新城內的企業實驗室裡,技術人員正在加快研發測試更受市場歡迎的新產品;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內,人們感受著海絲文化的獨特與魅力……

  經過70年的奮鬥建設,臺山已成為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活力之城——臺山城市品質華麗升級、產業發展不斷提速、文化旅遊魅力提升。發展速度之快,變化之大,讓居住在臺山的市民和海內外僑胞倍感自豪。

  近年來,臺山更是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落實新發展理念,扭住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臺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站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入推進建設的新起點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臺山將勇於擔當、善於作為、科學謀劃、全力推進,把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臺山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總牽引、大文章來抓緊落實,搶抓重大機遇,務實進取,推動臺山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一個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魅力城市。

  ●南方日報記者 戴惠甜

  見習記者 李靄瑩

  通訊員 張婧媛

  宜居 城市品質全方位提升

  驅車行駛在雙向四車道的臺山石華路上,平整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標識著清晰的白色虛線和黃色雙實線,不時有人騎著自行車路過兩側的非機動車道。很難想像,這段路在去年以前還是一條只有7米寬的村道。

  根據2018—2022年城市品質提升行動的要求,臺山市提出了8個方面共293個項目計劃,工程估算總額超過100億元。今年,88個項目計劃正在推進之中,具體涉及「三舊改造」、文化老街景觀提升、汙水處理設施完善等多個領域。

  全長1238米的石華路項目改造,出動了公安交警大隊、市城市綜合管理局、臺城街道辦等多方力量。經過拆除臨時建築3260平方米、優化道路橫斷面布局、機動車道瀝青罩面、綠化景觀等多個工程,項目於去年12月底竣工,為周邊技工學校、小區、電纜廠的市民提供了出行便利。

  「不少老人家會在傍晚時分來這裡散步。」臺山市臺城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葉紫雲介紹。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長嶺公園總投資200萬元,經過短短2個月的建設期,一座集綠化、景石、樹池、停車場於一體的社區公園在空地上拔地而起。截至目前,臺山市已經建成村級、社區公園40個。另外,五福公園、河濱體育公園等大型公園也已面向市民開放,深化推進「園林城市」和「花樹小道」品牌,為群眾提供了一個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依臺城河而生的臺山城區,一直將汙水處理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一環。位於昌大昌廣場背面的汙水處理站負責收集廣場及附近小區的生活汙水,處理後水質達到消除黑臭,基本達到地表五類標準。南方日報記者走訪時發現,從出水管排出的水看上去清澈透亮。

  目前,臺山建成鎮級汙水處理廠12個,農村汙水處理設施432個。針對8處嚴重影響臺城河水質的排汙口,臺城街道就地採用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對汙水進行處理,其中5處已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臺城河的整體水質。

  宜業 以大項目來推動大發展

  在廣東富華重工製造有限公司位於臺山的實驗室裡,數名技術人員正在對車軸進行80萬至100萬次的垂直壓力試驗,以試驗產品的抗壓強度;在實驗室的另一角,工程師們正在對車軸剎車片進行磨合試驗……

  產業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臺山依靠廣海灣工業園區和工業新城兩大平臺,通過靶向招商,對接高精尖項目。其中,位於臺山北部的臺山工業新城規劃總面積138平方公裡,交通便利,園區配套完善,匯聚了富華重工、海亮銅業、鴻特精密等眾多優質龍頭企業。

  平臺是招商引資的基礎載體。臺山市實施「三大中心」發展戰略,在北部,打造450平方公裡的產城融合中心;在東南部,努力打造廣深莞產業轉移基地,全力打造戰略灣區中心;在西南部,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加緊構建西南部旅遊集散中心。

  在做好硬環境謀劃建設的同時,臺山市不斷優化服務措施。今年4月,臺山市正式實施《臺山市開辦企業壓縮至1個工作日工作實施方案》,通過「減流程、減材料、減成本、減時間」,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1天辦結,跑出改革新速度。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了更多優質的企業青睞。2018年,臺山全年引進項目56個,總投資達361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37個,超10億元15個,均在江門排名第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廣東臺山核電2號機組順利完成168小時示範運行。這是繼臺山核電1號機組後,全球第二臺投入商運的EPR(三代核電技術)機組,意味著其已具備商業運行條件,對臺山市培育壯大實體經濟意義重大。臺山市將爭取江門地區用電大戶與國華臺電、臺山核電開展合作。

  接下來,臺山將加快規劃對接,在廣海灣規劃打造高端產業區、港口作業區、生活配套區、濱海旅遊區等功能板塊。同時,臺山將謀劃臨港產業、農業產業、旅遊產業等主導產業,確保融入大灣區建設取得紮實成效。

  宜遊 打響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品牌

  位於臺城的歷史文化街區和位於端芬鎮的梅家大院是臺山百年僑鄉建築的典範,成為有名的影視拍攝地;鬥山鎮浮月村洋樓汲取了西方建築藝術成果,建築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僑鄉風俗氣息;川山群島水清沙潔,讓人感受碧波萬頃、海闊天空;海僑風情園讓人仿佛置身東南亞;大隆洞水庫周邊可觀賞「千島湖」星羅棋布的美景;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檣連四海,音達中西」……

  海韻僑鄉,處處皆風景。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的臺山,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和獨特的僑鄉文化,於近日上榜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公示名單。旅遊接待人數從2013年的670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1283萬人次,旅遊收入從2013年的4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05.8億元,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文旅品牌建設。

  成績的背後,是臺山大力推進全域旅遊,先行完成了全域旅遊總體規劃,並改革創新了全域旅遊綜合體制機制,從市鎮村融合、雙創(即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融合、「旅遊+」融合等「三大融合」入手,致力打造「處處皆景、內外共美」的宜居宜業宜遊城市。

  僑文化是臺山文化旅遊的一張招牌。近年來,臺山一直在探索將旅遊和僑鄉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據介紹,總投資約1.5億元打造的臺山市汀江華僑文化走廊風景區,首期工程就打造了廣府人出洋第一港——海口埠,建設銀信博物館,使之成為南粵古驛道示範段。目前,海口埠已對外開放並成功舉辦了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美麗休閒鄉村,臺山在「旅遊+農業+生態」方面也進行了深入探索。臺山美國蘆薈莊園、尋皇生態養殖基地、臺山中國農業公園等,成為了人們休閒、度假、遊憩、學習的好去處。農村田野中的望崗、四九書院、大塘、玄潭等民宿,吸引了省內外的遊客紛至沓來。

  懷著不停頓不止步的信心,下一步,臺山將全力打造港珠澳大橋旅遊首站,以提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為目標,依託山泉湖海林特色優勢,進一步打響「濱海休閒、溫泉養生、文化體驗、鄉村旅遊」名氣。臺山將擦亮濱海旅遊品牌、提升溫泉旅遊熱度、打造文化體驗標杆、樹立鄉村旅遊形象等,助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一線走訪

  臺山以黨建為引領服務群眾

  重心下移添動力 服務群眾有實效

  「群眾把我們當自己人,我們更應該主動做好服務。」新的一天早上,臺山市臺城街道園田社區黨員、網格員葉秀霞又開始了社區走訪,主動發現社區內可能影響群眾生活、急需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臺山市推行社區網格化服務,其中,園田社區是最早的試點之一。在黨建引領的網格化服務的推行下,如今,居民辦事方便了,社區的上百名黨員也主動投入到社區的管理中來。「最近,有群眾反映社區內有一棟樓的管道淤塞,導致汙水橫流。後來,社區網格員很快就發現了問題並反饋到社區,管道很快被疏通。」園田社區黨委書記李立鈿回憶。

  基層黨組織是聯繫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把包括園田社區在內的基層黨組織建強,黨的各項任務才能真正落地落實。美麗僑鄉——臺山正在探索一條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路。臺山堅持以黨的領導、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三個重心」下移為主線,統籌各種資源向基層傾斜,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抓嚴抓實,為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打好基礎。

  黨建工作做得好不好,要向群眾臉上看。推動管理和服務力量向基層傾斜,是激發基層活力的治本之舉。但過去,臺山部分村(社區)公共服務網絡不夠完善,局限了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

  對此,臺山以「農事村辦」和社區「網格服務」為抓手,強化對基層群眾的服務。其中,「農事村辦」已形成「市—鎮—村」三級服務體系,開展接待群眾來訪、宣傳決策事項、提供行政服務、解釋法律法規、指導生產生活五大服務,努力實現群眾辦事「開門可服務,事務不出村」。在社區,臺山實施「網格服務」,將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按照「一格多員,綜合履職」配備管理員,實現「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辦」。

  來自臺山的一些新探索實踐,正在引領基層服務更有作為。一方面,從市、縣、鎮三級優秀年輕幹部中選派到臺山農村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為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等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臺山不斷深化鎮(街)領導幹部駐點聯繫工作,在全省首次提出「每周四一天都是駐點日」,按照半天接訪、半天走訪的要求,做到「帶著任務下鄉」,並以專項考評強化激勵。今年以來,駐點幹部累計走訪群眾6萬多戶,收集意見建議近2000條,解決問題1500多件,化解基層矛盾200多起,真正搭起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懷著不停頓不止步的信心,下一步,臺山將全力打造港珠澳大橋旅遊首站,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為目標,依託山泉湖海林特色優勢,進一步打響「濱海休閒、溫泉養生、文化體驗、鄉村旅遊」名氣,不斷擦亮濱海旅遊品牌、提升溫泉旅遊熱度、打造文化體驗標杆、樹立鄉村旅遊形象,助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見證觀察

  全市聯動攻堅創文 活用僑鄉培育亮點

  「過馬路的時候,我停下來想讓車輛先行,車輛也停下來讓我先行。」「這就是禮讓呀!」今年9月,臺山市委書記李惠文通過入戶宣傳,見到了住在富城社區的居民李先生,兩人聊起最近臺山創文的成效。

  南方的秋天剛剛到來,臺山市就吹響了創文攻堅的號角。夯實原有基礎,迅速補足短板,加強入戶宣傳、環境衛生整治、違建整治等工作,成為全市創文工作的著力點。

  老城區改造幾乎是每個創文城市都會遇到的難點。居民亂搭建,店鋪亂佔道,牆體被貼「牛皮癬」廣告,街道「死角」垃圾成堆等問題,在臺城老城區由來已久。但如今,走在環城南路街道上,你可以看到統一暖灰色系的騎樓鱗次櫛比,一樓店鋪的門口掛起了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的「門前三包」責任牌,屋簷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的黃色標語在深褐色招牌的襯託下格外矚目。

  「通過跨部門聯動,我們成功打通了網格化治理、『街長制』和『路長制』。」臺城街道辦創文辦主任陳東盛說。在以前,沒有執法職能的街道辦,想要通過口頭教育,引導和動員市民放棄原有的利益和便利,拆除違章建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其中耗費的大量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成為臺城街道辦提升創文效率和質量的桎梏。

  對此,臺城街道辦聯合了具有執法職能的公安和城管,對商鋪亂堆亂放、農貿市場亂設攤位、原新寧糖廠宿舍樓車房違建等問題進行「現場辦公」,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大大提升了創文工作的效率。

  數據顯示,臺城街道辦對城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等開展市容秩序整治行動已經超過200場次,下一階段,整治城區1900個違建點將是街道辦工作的「主戰場」。

  在做好市容市貌整治的基礎上,如何培育臺山亮點,力爭創文加分項?臺山緊緊抓住了僑鄉這一得天獨厚歷史文化資源。

  「年內將完成舊城區33條歷史老街活化提亮工程,並建成華僑博物館。」在8月底舉行的創文表彰大會上,臺山明確了活用僑鄉文化,打造創文亮點的計劃。作為「中國第一僑鄉」,臺山將依託梅家大院、越華中學、銀信博物館等載體,通過「古巴唐人」「臺山華僑與早期美國鐵路建設」等系列展覽,挖掘本地華僑華人的記憶遺產,傳承愛國愛鄉、自立自強、開拓開放的臺山人精神,以創文為契機,助力僑鄉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

  當下,臺山正在深化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在剛剛結束的「清障潔城,美化家園」行動和創文入戶宣傳活動中,志願者清掃街道345條,清理垃圾80多噸,入戶走訪群眾5350戶。逐戶敲門拜訪入戶宣傳的網格員,在背街小巷打掃衛生「死角」的環衛工人,聯合第三方施工單位清拆違規廣告牌的城管大隊……臺山正取全民之合力,朝著創文縱深方向走去。

相關焦點

  • 江門深挖僑鄉海洋文化內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黃燁倩 攝江門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更有著「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海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在江門,市民遊客可以觸摸到南宋王朝最後歲月的痕跡,暢想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體會近代華僑出海謀生的艱辛。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落戶江門臺山市
    僑鄉聯五洲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落戶臺山  黃文生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落戶江門臺山市!  據介紹,江門臺山市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2017年3月,國家文物局正式啟動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工作,全國共有22個省(區)90餘處遺址申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或立項。最終,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功列入第三批立項名單,實現了廣東省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上「零的突破」。
  • 訪僑鄉記憶 共建大灣區②|觸摸江門海洋歷史文化脈絡 品僑鄉韻味之...
    領略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江門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更有著「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海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在這裡,你能觸摸到南宋王朝最後歲月的痕跡,暢想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體會近代華僑出海謀生的艱辛。
  • 觸摸江門海洋歷史脈絡,品鑑僑鄉悠長文化韻味
    江門,還有著「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400多萬祖籍江門五邑的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分布在全世界107個國家和地區,歷來有海內外「兩個江門」的人緣優勢。近年來,江門市深挖僑鄉海洋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海洋歷史故事為世人熟知,僑鄉文化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 品僑鄉韻味,觸摸江門海洋歷史文化脈絡
    江門是廣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更有著「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海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在這裡,你能觸摸到南宋王朝最後歲月的痕跡,暢想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體會近代華僑出海謀生的艱辛。近年來,江門市深挖僑鄉海洋歷史文化內涵,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海洋歷史故事為世人熟知,僑鄉文化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
  • 僑鄉江門三合鎮:全力打造溫泉旅遊特色小鎮
    僑鄉江門三合鎮:全力打造溫泉旅遊特色小鎮 2016年09月29日 09:32   來源:江門日報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啟動
    11月16日,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新聞發布會在廣東省江門臺山市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秘書處主辦,臺山市人民政府承辦,於11月16日開始延續至22日,內容包括考古遺址公園攝影展、非遺展演晚會、體育賽事、服務商推介和特色溫泉圩市等共計超過30場次豐富多彩的活動。在發布會現場,臺山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少謀介紹了承辦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的有關情況。
  • 江門臺山市組團赴四川進行文旅推介
    近日,廣東省江門臺山市在四川省成都市和甘孜州瀘定縣舉辦「川流不息 山海相逢」廣東臺山——四川成都、瀘定文旅推介會,進一步加強跨省市的區域旅遊合作和文化交流。臺山市委副書記、市長謝少謀,副市長溫家林,臺山市文廣旅體局及文旅界代表參加活動。
  • 江門:僑鄉少年展示傳統武術魅力
    文、圖/金羊網記者 陳卓棟 通訊員 王麗麗 譚耀廣記者23日從江門市委宣傳部獲悉,日前,「僑鄉武術進校園」系列活動暨江門市傳統武術邀請賽在江門市體育館舉行,來自三區四市的67支代表隊,1038名運動員參加了本次比賽。
  • 【魅力僑鄉】叮!你收到一張江門「雲上文博會」的邀請函
    遍布世界107個國家和地區, 締造了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蹟, 鑄就了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 江門素有「武術之鄉」的美譽, 據不完全統計, 江門人集武術大家所長, 創新拳種有近10種。
  • 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江門臺山市舉行
    本月20日,以「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為主題的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在臺山舉行。李惠文介紹,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系列活動在臺山舉辦,臺山將全力以赴辦好預熱日、影像日、文體日、聯盟日、主旨活動日、公園日、全域旅遊日7天30多場活動,全面展示臺山及全國其他聯盟城市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生動詮釋好「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活動主題。
  • 今晚8時,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
    今晚8時,央視聚焦江門僑批!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講述家國故事!△攝製組在江門拍攝。圖片來源:江門日報臺山微事攝製組採訪了眾多僑批局的後人,包括「振盛興批局」創辦人曾仰梅的兒子曾益奮、「魏啟峰批局」第六代傳人魏壁光、「天一總局」創辦人郭有品的第五代傳人郭伯齡等。
  • 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考察團到訪開平臺山 感受僑鄉「世遺」魅力
    在臺山市銀信博物館,張國雄為考察團成員講述華僑故事。□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黎禹君實習生/陳清松「江門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做得特別好,既有自然景觀、歷史文物,還有不少珍貴文獻。尤其是人和物結合得特別好,這裡還有民歌表演、樂器表演,房子保存著原始的生活氣息,非常難得!」參觀了開平市塘口鎮自力村碉樓群,中央編譯出版社副總編輯戰歌稱讚道。
  • 深挖海絲豐富內涵 展示僑鄉文化魅力 文旅融合讓海絲「說話」
    最近,在臺山舉辦了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首屆臺山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活動從一個側面向世人展示了我市海絲的魅力和影響力,並生動詮釋本屆藝術周「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的主題。我市海絲有著怎樣的獨特魅力?海絲保護、活化利用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短板?
  • 廣東江門臺山市六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看看你都去過哪?
    臺山市:舊稱新寧,廣東省縣級市,由江門市代管,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鄰港澳,南臨南海,分別與新會、開平、恩平、陽江相鄰,有「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臺山」、「排球之鄉」「廣東音樂之鄉」、「中國曲藝之鄉」、「飄色藝術之鄉」 之美譽。
  • 央視聚焦江門這件「國寶」!珍貴資料見證僑鄉歷史,背後故事讓人感動!
    中共江門市委宣傳部高度重視,大力推動五邑銀信(僑批)保護活化,進一步發掘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豐富江門僑鄉文化內涵。日前,市委宣傳部專門召開了江門五邑銀信(僑批)保護活化工作研討會。研討會上,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劉進展示的各收藏機構列入僑批申遺文本中的僑批數量資料顯示,約15萬份僑批列入僑批申遺文本,其中江門就有約4萬份。
  • 江門在傳承中創新 向中醫藥強市奮進
    成永明介紹說,名中醫工作室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創新帶徒模式,探索中醫現代化。雖然每一位名中醫的學生都很多,但是他們堅持親自帶教,創新性地實施專家會診式的探討學習模式。 目前,江門市正在不斷修改完善《江門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江門市創建中醫醫療高地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大力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全力以赴把江門建設成為中醫藥強市。
  • 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正式開幕
    海絲系文脈,僑鄉聯五洲!臺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驛站,歷史文化史跡點眾多且保存良好,通過切實做好「海絲」申遺和川島海域水下考古工作,推動臺山市海絲史跡考古遺址公園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第二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文化藝術周暨第十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聯席會落地臺山,充分體現了臺山市委、市政府對文物保護利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高度重視和積極行動。
  • 「詩邑江門醉美僑鄉」江門市原創文藝作品展演在...
    11月13日晚,在臺山市下川島王府洲旅遊度假區內,數百名遊客匯聚在開闊的沙灘上,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演出。晚風柔和,椰影婆裟,濤聲輕吟,醉人的歌舞與怡人的美景輝映交融,描繪出一幅詩和遠方的壯麗畫卷。
  • 尋找僑鄉的另一首歌——《臺山情》
    多年前,一首《福天福地萬年長》唱響了僑鄉江門,成為傳唱度最高的僑鄉音樂之一。繼《福天福地萬年長》之後,今天,僑鄉大地又響徹了另一首歌——《臺山情》。《臺山情》由我國知名音樂人周德成和文化學者何巖等聯手匠心打造而成。這是繼《福天福地萬年長》後的全新力作,是僑鄉文化的又一張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