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莫斯科戰役勝利後,蘇軍為何不發起列寧格勒反攻?因勢而謀

2020-12-17 島主說事

二戰蘇德戰爭,有4個戰役焦點,第一是列寧格勒保衛戰,牽制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872天最終解圍;第二是莫斯科戰役,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第三是史達林格勒戰役,使蘇德雙方形成戰略相持局面;第4是庫爾斯克戰役,促使蘇軍從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大反轉。在這4場大的戰役中,唯有列寧格勒戰役在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蘇軍有反攻的時機,可史達林為何沒有利用呢?

首先,列寧格勒戰役,牽製作用大於戰役結果,蘇德雙方想到了一塊

列寧格勒戰役總共打了872天,成為二戰歷史上圍城戰鬥的最長紀錄。可是,人們對德軍在這場戰鬥中的表現似乎並不認可,因為整個蘇德戰爭期間,北方集團軍群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圍城然後撤退拆分為庫爾蘭集團。其實,它的意義遠不止這些。

第一,列寧格勒是蘇聯紅色之都,這是一場信心和意志之戰。德軍之所以重視列寧格勒,就是因為除了莫斯科是蘇聯心臟地位外,列寧格勒一直是十月革命的聖地。德軍統帥甚至來到普斯科夫前線親自督戰,揚言佔領列寧格勒第一、頓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足見德國把列寧格勒看得比莫斯科還重要。正因為德軍把列寧格勒作為打擊蘇聯軍民的信心來重視,蘇聯更不能放棄該城,因此守城軍民的信心和意志成為蘇軍戰勝德軍的首選。

第二,列寧格勒是防禦芬軍南下的戰略要衝,蘇德雙方都想利用。德軍之所以在三路進攻蘇聯大軍中,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部署得最少,就是想通過打通列寧格勒通道,使芬軍南下匯合。對於這個企圖,蘇軍同樣了如指掌,早在1939年冬季戰爭中,蘇軍就是防備德軍可能從卡累利阿地峽進攻,才選擇把這個通道搶在手中。

第三,列寧格勒是莫斯科北方門戶,對莫斯科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德軍閃擊蘇聯第一站,將列寧格勒作為首選,就是想先佔領此城,然後南下與中央集團軍群南北夾擊佔領莫斯科。所以,在戰鬥打響前,中央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北上支援,企圖快速結束戰鬥好對莫斯科形成合圍,但這一戰役意圖被蘇軍識破。而對於蘇軍來說,在基輔戰役失利以後,決不會再讓北線陷於德軍手中,因此,史達林組建列寧格勒方面軍,就是為了加強這裡的防守。

從這個層面講,列寧格勒的爭奪,其牽製作用不僅是在軍事方面,在政治和其它各個方面都是雙方爭奪的焦點。從戰略意圖上,雙方都想到了一塊,只是一個攻一個防的不同。

其次,列寧格勒戰役,是德軍給史達林開闢的第二戰場,戰略意義重大

一些二戰愛好者疑問,既然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勝利,蘇軍在朱可夫領導下早已建起了拉多湖生命通道,蘇軍為何不趁勝打響列寧格勒反擊戰呢?

第一,列寧格勒是史達林心目中的第二戰場,列寧格勒穩莫斯科就穩。1941年夏天,德軍發動蘇德戰爭以後,由於史達林和蘇軍防禦準備不足,致使蘇軍遭受重大損失,史達林一度曾焦慮蘇軍能不能守住莫斯科的問題,也是此時,史達林最迫切希望盟軍在西線開闢第二戰場。因此,列寧格勒戰場形成膠著狀態,客觀上就成為史達林心目中的第二戰場,守住列寧格勒,就守住了北方陣線的安全。

第二,守住列寧格勒,蘇軍可以起到一箭雙鵰的目的。一方面,列寧格勒可以牽制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南下合圍莫斯科;另一方面,蘇軍可以防止芬軍趁機南下增加德軍力量。而且北方戰線的蘇聯地形,並不對德軍的閃擊進攻帶來優勢,對蘇軍的防禦相對要容易一些。

第三,不解決勒熱夫德軍之敵,莫斯科戰役不算最終結束。莫斯科戰役還沒結束之機,德軍中央集群就開始向西撤退,當時史達林一方面要向盟軍宣示莫斯科已被蘇軍牢牢控制在手中,好從英美手中要來援助;另一方面,不將勒熱夫-瑟喬夫卡的德軍攆走,莫斯科戰役不算最後結束,這也是蘇軍不能迅速在列寧格勒發起反攻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拉多加湖通道的利用,客觀上也使守城蘇軍有了一線生機。

從這個層面講,德軍佔領列寧格勒未果,反而將戰役打成了僵持局面,不僅使北方集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還讓蘇軍視為第二戰場加以利用,不得不說,這個結果是德軍統帥部最不願看到的。

再次,列寧格勒戰役,巴巴羅薩計劃的敗筆之作,蘇軍因勢而謀順勢而為

人們一直在討論,德軍閃擊蘇聯該不該三路出擊?既然德軍統帥部將列寧格勒作為首選進攻目標,為什麼不加派重兵先行攻佔呢?

第一,德軍將希望寄托在芬軍身上。列寧格勒芬軍有沒有發揮作用?當然有,但並沒完全出力。蘇聯與芬蘭的領土矛盾由來已久,蘇芬戰爭雖然蘇聯慘勝,但芬蘭並不想與蘇聯積怨太深,他僅僅是依靠德軍進攻蘇聯之機把領土收復回來而已,因此,當德軍全力進攻列寧格勒時,芬軍卻收復失地後停滯不前了,客觀上也讓蘇軍減少了一些壓力。

第二,莫斯科的誘惑使德軍顧此失彼。從戰術層面講,德軍在莫斯科戰役發起前佔領列寧格勒完全有希望的。一方面,曼施坦因率領第56裝甲軍勢如破竹,雖然在使用裝甲優勢上有些失誤,錯誤地將其作為步兵來用,但畢竟離列寧格勒城不遠了。另一方面,由北方集群的第4裝甲集團墊底,又有中央集團的援兵北上支援,整個形勢對德軍有利在先。可惜的是,德軍統帥部野心太大,妄圖北中南三線開花,將曼施坦因調往克裡米亞,又將北線所有裝甲部隊調往莫斯科前線,致使列寧格勒進攻前功盡棄。

第三,列寧格勒戰役,巴巴羅薩計劃籌劃不周。德軍閃擊戰在蘇德戰爭中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僅僅是在莫斯科戰役之前的4個月有效。但在攻城戰上,以快速打擊為優勢的裝甲突擊,顯然在蘇德戰場發揮不了作用。而作為在列寧格勒戰役中,德軍的閃擊戰更是出現裝甲當作步兵用,後援兵力和保障不足等難題。同時,巴巴羅薩計劃用幾個月佔領莫斯科的企圖完全是紙上談兵,列寧格勒戰役也成為其敗筆之作。

總結:列寧格勒戰役,雖然蘇聯軍民付出了巨大的損失,但換來的卻是衛國戰爭的勝利和對莫斯科城的北方拱衛。從戰略上講,它使德軍三路大軍有一路失去進攻意義;從戰術上講,德軍的快速閃擊戰變成了持久消耗戰,對於兵員補充和國防潛力佔優勢的蘇聯來說,無疑勝利的天平倒向了蘇方。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讚、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列寧格勒保衛戰》

精彩推薦: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為何能迅速扭轉戰場不利局面?及時糾正失誤

二戰堡壘計劃,曼施坦因為何在取消行動後還要進攻?死馬當活馬醫

二戰蘇德戰爭,曼施坦因為何3戰瓦圖京不敵對手,強中自有強中手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北方集團軍群3次增兵攻城,為何都半途而廢?

相關焦點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為何沒有殲滅庫爾蘭集團?留著扛木頭
    德軍統帥部又為什麼不將這支部隊回防柏林之戰呢?首先,北方集團軍群一直是作為打援配置的,德軍希望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1941年6月22日,德軍分三路大軍閃擊蘇聯,雖然德軍統帥部的終極目標是佔領莫斯科,但北線的列寧格勒戰役卻是最先發起的。
  • 二戰葉利尼亞戰役,朱可夫為何準備30天後才反攻?磨刀不誤砍柴工
    一個人的指揮才能不是天生就具備的,拿蘇聯元帥朱可夫來說,蘇德戰爭葉利尼亞戰役,指定是他軍事生涯的裡程碑。因為此戰,他不僅改變了史達林對他的看法,還是蘇軍在蘇德戰爭爆發以來打贏的第一場勝仗,意義重大。但如果仔細琢磨朱可夫在這場戰役中的反攻策略,就會發現這場仗蘇軍不僅打得巧妙,朱可夫還真是下了一番工夫。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雖然在此之前,蘇軍已經取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戰場主動權的問題。而1942年7月7日展開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徹底扭轉了蘇軍在戰場上被動挨打的局面,從而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也就是從這場戰役開始,蘇軍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收復失地和反攻準備,最終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大敗德軍裝甲部隊,並開始展開大反攻作戰。
  • 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保衛者,蘇聯炮兵元帥戈沃羅夫的偉大一生
    10月5日,蘇聯國防委員會作出了保衛莫斯科的決定,戈沃羅夫與華西列夫斯基一起,將斯摩稜斯克戰役中被打散的部隊重新進行劃分和集結,率領部隊在莫扎伊斯科地區組織防禦,防範德軍對莫斯科的衝擊。不久戈沃羅夫便接替此前受傷的列柳申科擔任了蘇軍第5集團軍司令一職。
  • 二戰中,德軍打了列寧格勒882天,為何最終卻沒能打下來?
    這時,萊布手中幾乎掌握了38個師的精銳部隊,他意氣風發,劍指列寧格勒。與之作戰的蘇軍是北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有47個師又3個旅,他們決定堅守列寧格勒,牽制和消耗德軍,穩定西北戰場,以減輕莫斯科方向蘇軍的壓力,然後伺機轉入反攻。戰役就在這兩支軍隊之間打響了。
  • 二戰名將系列之「勝利的象徵」朱可夫(三)
    裝甲部隊以鉗形方式推進,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推進,搶佔烏克蘭和高加索高地則是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而中央集團軍群則一路殺向莫斯科。8月上旬,斯摩稜斯克在被德軍攻佔之後,古德裡安便率領裝甲部隊抵達了莫斯科外圍。9月底,德軍北翼圍困了列寧格勒,南翼佔領了基輔,中央攻佔了斯摩稜斯克,距離莫斯科只有三四百公裡的路程。
  • 二戰颱風行動,史達林為何不提前調朱可夫守莫斯科?北線也吃緊
    二戰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軍屢屢遭受重大損失。僅1941年6月到10月,蘇軍接連在西部邊境、基輔戰役損失一百多萬部隊,尤其是德軍發動「颱風行動」後,防禦莫斯科西面的蘇軍三個方面軍6個集團軍被全殲、3個集團軍被重創,58萬人被俘,僅有85000人逃出重圍。那麼,這場被稱為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朱可夫也擔任了後半部分總指揮,為何沒有扭轉蘇軍被圍殲的局面呢?
  • 二戰德國對美宣戰,為何為美英蘇同盟鋪平了道路?自找苦吃
    第二,莫斯科正在激戰,德國希望日本在遠東牽扯蘇軍。太平洋戰爭爆發,正值德軍進攻莫斯科關鍵時期,而這個冬季也是德軍第一次遭遇蘇聯的寒冬,如果蘇軍不將遠東的預備隊調到莫斯科前線,德軍就有可能佔領莫斯科。因此,德國非常希望日本能在遠東有所作為,此時對美宣戰,也是為了向日本表示誠意。
  • 二戰莫斯科保衛戰,蘇軍和朱可夫將軍的精彩反擊,讓德軍走下神壇
    9月26日基輔會戰結束後,蘇軍第5、21、37、26集團軍被全殲,第38、40集團軍損失大半,西南方面軍總司令、參謀長、政委全部被俘,第5集團軍司令官等高級將領和66萬官兵被俘。蘇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未能在基輔站穩守住,德軍大勝。列寧格勒的蘇軍卻將德國北方集團軍群死死拖住在了英雄城下,攻防戰依舊膠著。
  • 蘇軍「勝利的象徵」-朱可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是擊敗德國的主力部隊,而朱可夫又是蘇軍中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其赫赫戰功在二戰各國將領中無人可比。這位從莫斯科到柏林諸大戰役的勝利者,是蘇軍「勝利的象徵」。 朱可夫於1896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裡,1918年參加紅軍。在與高爾察克白軍的戰鬥中,從士兵升至連長。
  • 如果在蘇德戰爭中,德軍佔領了莫斯科,蘇聯還能贏得戰爭勝利嗎?
    李三萬 摘要:眾所周知,1941年底的莫斯科戰役,蘇軍擊退了德軍的攻勢,遏制了德軍從戰爭開始以來一路狂飆突進的囂張勢頭,在整個戰爭中莫斯科戰役無疑是個重要的轉折點。如果莫斯科被德軍佔領,那麼蘇聯還有沒有機會贏得戰爭勝利?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頓河集群為何救援不成?喀拉蚩包圍圈難突破
    01蘇軍的大反攻是經過周密部署的1942年初,經過莫斯科戰役的勝利,蘇軍由此帶來了國際和國內一系列振奮士氣的變化。先是年初聯合國家宣言的籤訂,使英美盟國提升了對蘇軍打贏戰爭的信心,加強了對東線戰場的物資和軍援力度;後是蘇軍加強了對裝甲機動打擊力量的重視程度,組建9個機械化軍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
  • 朱可夫回憶二戰:列寧格勒無比艱難!勝利天平因何反轉
    初期列寧格勒的士氣也非常低落,朱可夫在回憶錄《回憶與思考》中稱,當他抵達列寧格勒的司令員辦公室時,以當時蘇聯第一元帥伏羅希洛夫為首的指揮官們正在探討列寧格勒的戰爭,主題是「列寧格勒失守後,應當採取什麼措施。」此前1個月蘇軍剛剛丟掉了基輔,老帥鐵木辛哥乘坐飛機撤退,很多人認為自己最終的結局也定然是乘飛機撤退,列寧格勒將留給德軍。
  • 二戰老照片:圖4再現蘇德戰爭的慘烈、圖6是蘇軍的驕傲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莫斯科動員的新兵,他們將趕往戰場,保衛他們的國家。1941年的第一次沃羅涅日戰役,在一棟大樓中,一名蘇軍醫療兵正在給一名蘇軍士兵包紮傷口。1942年慘烈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四處皆為廢墟彈坑,在這場衛國戰中,蘇軍最終阻敵於國門前。1942年在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俘虜的德軍士兵,在這場戰爭中,向蘇軍投降的德軍高達9萬,而戰爭戰爭的勝利,也打破了德軍閃電戰不可戰勝的神話。
  • 從列寧格勒到柏林,英國約翰牛的勝利女神在蘇聯,瑪蒂爾達Ⅱ坦克
    瑪蒂爾達坦克是英國二戰使用的主要坦克之一,它們的設計簡單粗暴,堅固耐用,價格低廉,充滿了斯拉夫範。英軍士兵非常的喜歡這種坦克,並稱呼它們為「勝利女神」,這些女神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巴黎到北非,從列寧格勒到柏林都有它們的身影,我們就來說說這些「勝利女神」在蘇聯的故事。
  • 十二部關於列寧格勒保衛戰的二戰電影,提醒世人勿忘歷史
    列寧格勒保衛戰在蘇德戰場上的戰略地位雖然沒有莫斯科、史達林格勒、庫爾斯克等幾次會戰那麼重要,但卻也是二戰史上值得紀念的悲壯一頁,為了保衛這座以蘇俄導師命名的城市和與之毗鄰的波羅的海艦隊海軍基地,當地守軍在面臨德軍包圍和封鎖的情況下,至死不退,困守孤城900天,有80萬平民在這期間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去世!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莫斯科保衛戰
    1941年7月中旬,德軍攻陷莫斯科的西方門戶斯摩稜斯克,隨即在德軍最高統帥部內爆發了一場爭論。爭論的焦點是是集中兵力一鼓作氣從斯摩稜斯克直取莫斯科?還是抽調兵力攻佔基輔與列寧格勒?德國陸軍總部力主先進攻莫斯科,他們宣稱攻佔這座城市意味著德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決定性勝利。
  • 二戰史愛好者福音:「東線文庫」全系列速覽
    泛舟漫長的人類戰爭史長河,極目四望,迄今為止,尚未有哪場陸戰能在規模上超過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這場戰爭挾裝甲革命與重工業革命之雙重風潮,以德、蘇兩大軍事體系二十年軍改成果為孤注,以二戰東線戰場名揚後世。強強相撞,伏屍千裡;猛士名將,層出不窮。在核恐怖強行關閉大國全面戰爭之門七十年後的今天,回首望去,後人難免驚為絕唱。
  • 二戰德軍為什麼不放棄基輔,直取莫斯科?
    這是二戰蘇德戰場上的一場有史以來規模空前的大型包圍戰,戰場正面約為300公裡,縱深約600公裡,戰役結果是蘇聯西南方面軍成建制地被團滅,超過60萬蘇軍被俘。先是希特勒的將軍們急不可耐地要挺進莫斯科,陸軍參謀長哈爾德甚至想以辭職相逼。無奈希特勒堅持先獲取資源,堅稱冬天之前,莫斯科不是主要目標,確保南北兩翼的安全是「對於奪取莫斯科具有重大意義」,他還認為,蘇軍的西南突出部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一旦清除了中集的側翼危險,尤其是消滅了西南突出部,古德裡安可立即調頭直取莫斯科。在將軍們無功而返後,基輔會戰這才序幕拉開。
  • [上海交大報·思源湖 第1676期]徜徉俄羅斯 追尋二戰勝利足跡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2015年,我們來到二戰時期蘇德戰爭的主戰場俄羅斯,先後遊覽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及莫斯科郊外的三座金環小鎮、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和第二大淡水湖拉多加湖,以及最早的首都諾夫哥羅德,處處銘記著二戰歷史的景點再次告誡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愛和平。一、莫斯科保衛戰我們的旅行從俄羅斯心臟——莫斯科紅場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