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南方城市群嘲沒有夜生活 北京夜間經濟:我太難了

2020-12-11 環球網

北京夜間經濟:一線城市的反擊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楊智傑

2019.9.16總第916期《中國新聞周刊》

23:20,夜深了。城市在黑暗中安靜下來,如同倦了的雄獅,暫時收斂了凌厲。

夜27路公交車準時從北京東六環邊的武夷花園站始發,一路向西,目的地是東三環邊的國貿。一群特殊的乘客上了車,他們都掛著工作牌,每人抬著一輛摺疊代步車。不少人是常客,彼此熟絡。這是北京著名的一條「代駕專線」,深夜駛向城市中心的夜班車,是他們每一天希望的開始。

北京市共有36條夜班線路,統一在23:20發車,凌晨4:50收班,日均發車792次,每天運送著1萬多名都市夜歸人。滴滴曾發布的《中國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顯示,北京是全國加班最嚴重的城市之一,白領在19點前下班的人數比例不足四成。後廠村的網際網路公司總部,燈光總是能一直亮到後半夜,過著996節奏的老闆和「加班狗」一起,讓北京深夜不眠。

「深夜永不眠」的北京,卻並不能和繁華的夜間經濟直接劃上等號。白天和夜晚,是城市的AB面。北京的A面是一個在高速運轉中秩序井然的國際大都會,是2100多萬人口所支撐起的夢想與野望之地。而B面的北京,一直被南方城市群嘲「沒有夜生活」,因為夜間經濟不等於夜間加班,更不是日間經濟的簡單延續。

夜間經濟缺乏存在感,這和北京的經濟實力並不匹配。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市人均GDP達到2.12萬美元,處於發達國家水平,居全國第一位。從國際上看,「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是一座城市經濟開放度、活躍度的重要標誌。因此,今年北京市兩會上,繁榮夜間經濟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7月12日,北京市商務局推出「夜間經濟13條」。

北京正在努力補上「夜間經濟」這一課。

北京沒有夜生活?

賈靖楠住在北京的海澱區,這裡高校雲集,教育氛圍濃厚,網際網路公司也多,大多數是過著「996」節奏的「碼農」。

「我們海澱人不講究夜生活。」在29歲的他看來,海澱區沒有什麼商業氛圍。距離他家最近的是五棵松,如今建起了華熙LIVE特色商業街區,是京西最為突出的夜間經濟熱點區域。但是三年前,這裡只有五棵松體育館和戶外籃球場,晚上並沒有人氣。

賈靖楠的主要夜生活在朝陽區和東城區,「海澱男孩的夜生活就是,沒女朋友去五棵松打球,有女朋友去東邊逛街。」在他的印象中,南城更沒有存在感。他會跟家人朋友晚上開車到牛街吃涮肉,但是吃完就早早回家。在他看來,南城屬於老北京,居住人群整體年紀偏大,周邊沒有大型的寫字樓和企業,「晚上10點以後一片冷清」。

對大多數北京人來說,夜生活是可有可無的。而朋友圈裡的南方人,總是在「深夜放毒」:廣州人晚上12點出門相約吃宵夜,長沙人半夜兩點正在解放西路蹦夜迪,成都人凌晨3點還在火鍋店排隊叫號。

按照南方的標準,北京沒有夜生活。不少大數據可以支撐這一印象。根據餓了麼2017年外賣夜宵訂單量排名,北京夜宵訂單量僅僅排名第六。據滴滴出行2017年城市交通出行報告,在全國夜生活指數最豐富的十大商圈中,北京的後海和三裡屯,也僅位列第8和第9。

北京其實並不缺少地標性的夜間經濟區域,工體、三裡屯、後海、簋街,撐起了北京夜間經濟的半壁江山。三裡屯商圈是目前北京夜生活的風向標,在這塊東三環2.2平方公裡的不大區域內,常住人口超過5.7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籍人士。

三裡屯成為夜間經濟高地,與周邊濃厚的國際化氛圍有密不可分的聯繫。三裡屯附近有93家駐華大使館、15家聯合國駐華機構,以及諸多跨國公司中國總部。1995年,第一家酒吧在三裡屯開業,原本是服務於周圍的外國人,但舶來品很快落地生根,成為北京年輕人夜間最時尚的生活方式,最高峰時,三裡屯周邊聚集了超過200家酒吧。

作為北京CBD所在地,三裡屯所在的朝陽區也是北京夜間經濟最活躍的區域。朝陽區商務局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朝陽區的夜間經濟呈現多點開花的分布,三裡屯、呼家樓、朝陽門、建國門、雙井和勁松區域是全市夜間經濟最為活躍的片區。數據顯示,2018年,朝陽區佔北京夜間線上消費的33.1%。北京聯通手機信令數據(電信術語)則表明,晚22點後,朝陽區的活動人口佔全市的1/5,比北京其他區域更加活躍。

「朝陽群眾」夜生活豐富,卻並不能掩蓋北京夜間經濟總體上的匱乏狀態。局部上有亮點,但整體並不活躍,這也是北方城市的通病。

夜間到店消費呈現明顯「南強北弱」趨勢,這是阿里巴巴於7月發布的《「夜經濟」報告》中得出的結論。在全國夜間消費最活躍的10個城市中,南方城市佔9席,北方城市僅北京上榜。在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夜生活指數」中,夜生活指數排名前20名中,八成為長江以南城市,北京排名第四,排在前三位的是深圳、上海和廣州。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張佰瑞曾留意過一個細節,在很多南方城市,無論餐館店面大小,也不管吃到晚上幾點,很少有服務員主動過來提醒打烊,而這種場景在北京極為常見。「受到自然條件影響,南方的夜間經濟要比北方發達,而且服務意識更強。」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氣候並不是限制北京夜間經濟的唯一原因,夜間交通不便,也是重要因素。在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城市夜生活指數中,夜間公交覆蓋率前十的幾乎都是南方城市,尤其以廣東和海南為主。北京排在20名之外,其夜間公交覆蓋率佔比僅為17.8%。對於很多夜晚聚餐的白領們來說,必須像灰姑娘一樣掐著時間,趕在末班車結束之前,讓聚會的快樂戛然而止。

但今年以來,這種情況有了很大改觀。為了刺激夜間經濟,北京市交通委宣布,每年5月~10月,每逢周五、周六,將對1、2號線地鐵延長運營時間,為消費者前往長安街沿線及二環周邊的京城夜消費場所提供便利。同時,地鐵其他多條線路也在周末延長了營業時間。

「其實,北京對夜間消費有足夠大的需求。」張佰瑞認為,對北京這種世界級城市而言,發展夜間經濟具有「一舉多得」的效果:既是促進消費升級的重要途徑,是發展高品質生活的必要條件,也是北京城市活力的重要標誌,「在一些國際化大都市,夜間經濟的繁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城市的活力。」

補課「深夜食堂」

簋街是北京夜間經濟的一個縮影。

胡大飯館所在的簋街,是北京最具地標性的宵夜一條街。在全長1400多米的街道兩側,有超過250家商戶,其中90多家是小龍蝦店。胡大飯館在這條街上有4家分店,每天可以賣出8000斤小龍蝦。胡大飯館總經理助理方緒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總店門口,每天上午11點就有人開始排隊,等位不間斷延續到凌晨2點。還有一些顧客,會一直吃到早上六七點,從前夜的醉意中徹底清醒過來,起身就走進了新的一天。

儘管簋街的宵夜已經火爆了二十多年,但如何在深夜更好地照顧好人們躁動不安的「胃」,北京和全國各地一樣,都在計劃打造更多的「深夜食堂」。

在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各地紛紛開始挖掘夜間經濟的潛力。各地拉動夜間經濟的招數中,如何吃好,都是頭等大事,因為餐飲是夜間經濟中最重要的品類之一。7月12日,北京商務局推出「夜間經濟13條」,其中特別提到,推出10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北京市商務局還拿出真金白銀,給「深夜食堂」提供資金支持。

楊文鑫去年接任了北京中駿世界城(以下簡稱「世界城」)總經理。世界城是朝陽CBD區域的一個商業綜合體,當時擺在楊文鑫面前的一大難題是,世界城位於世貿天階北側狹窄的街區,西北臨著人氣很旺的僑福芳草地,項目體量很小,運營10年,一直不溫不火,在消費者眼中缺乏存在感。

他帶領團隊開始進行市場調研,詢問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嗅到了北京夜間消費的潛力。滴滴提供給世界城的熱力圖顯示,全北京夜間打禮橙專車的區域中,世界城一帶的接單量最大。楊文鑫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世界城的主要客群是中高端用戶,有消費力和消費需求,因此決定在經營業態和時間上打差異化競爭。

楊文鑫團隊開始改造世界城街區,將此前零售、生活精品店統一改造成餐飲商鋪,引進一些餐飲品牌和網紅店。在他看來,大環境消費相對不好,大家沒辦法進行更高層次的消費,世界城更側重做一些「口紅效應」行業,比如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等。除了引進自帶流量的店鋪,7月起,世界城啟動深夜經營,不少門店已經張貼「深夜食堂」字樣,經營時間延長至凌晨2點,其中海底撈24小時營業。

世界城裡一家酸奶屋的店長劉潔記得,一般零點後,消費者就明顯變少。但時常也有從對面酒吧出來的微醺顧客拐進來,點上一杯酸奶解解酒。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門店馬上打烊,一位外國人在附近找不到其他餐館,在酸奶屋坐到了凌晨3點多,埋頭吃了3碗酸奶。在劉潔看來,即使到了深夜,人們仍然對餐飲有需求。

僅一個月時間,「深夜食堂」就給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朝陽區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世界城是朝陽區CBD唯一深夜營業的高端餐飲街區,環比6月晚22時至次日凌晨2點,世界城各門店客流量日均增長四十多倍,近1萬人次。

不過,營業時間延長,必然會帶來成本的提升。楊文鑫介紹,世界城項目開深夜食堂,每個月增加成本大概在120萬元左右。而在胡大飯館總經理助理方緒虎看來,總店24小時營業,員工成本肯定會提升,但他們更在意的是,希望營造夜經濟的氛圍,為簋街聚集人氣。

24小時營業,也對店鋪的運營管理提出了更多挑戰。每天晚上,胡大總店前廳有五十多名服務員穿梭在包間和大廳,後廚五十多名廚師一刻不停翻炒著。曹文利是總店店長,他精力集中地檢查著飯店的每一個流程。凌晨兩點後,漫長的排隊結束,但是大廳仍然坐滿了顧客。人們的節奏慢了下來,但是曹店長絲毫不敢放鬆。

這段時間,人們最容易喝酒鬧事。「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詩人北島在《波蘭來客》裡寫道。而胡大的服務員必須時刻保持警覺,最害怕聽到杯子破碎的聲音。

夜間經濟≠夜市

除了餐飲,夜生活的傳統場所——酒吧和夜店並沒有被鼓勵。

在研究者看來,這一次,政府試圖打造過去夜間經濟的「升級版」,也有人說是夜間經濟2.0版,區別於過去市場自發形成的1.0版。1.0版的夜間經濟,以夜市和酒吧等業態為主,但近年來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逐漸萎縮。

夜市一直是北京夜間經濟中缺失的一環,平民化的露天夜市先後被取締,甚至外地遊客最愛打卡的王府井東華門小吃街也被關停改造,露天燒烤更是多年來一直不被允許,平民化的夜生活方式越來越少。硬幣的另一面是,夜間高消費成了普通百姓夜生活的攔路虎。北京從來不缺少夜間揮霍的傳說,有公眾號曾爆料:2016年,王思聰曾在KTV一晚壕擲250萬元,有人感嘆:「生生地喝掉了一套北京東五環的房子。」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張佰瑞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過去國內主流經濟學和公共政策領域,夜間經濟是小眾研究領域。一些政策制定者,對夜間經濟認識也不全面,常常將夜間經濟與酒吧、夜店、大排檔這些特定消費符號相聯繫,甚至還有一些負面聯想。

但在某種程度上,酒吧是衡量城市夜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我有故事,你有酒嗎?」對很多都市年輕人來說,「喝一杯」才是城市夜生活開始的標誌。

酒吧和夜店這種業態,在北京也經歷了起伏,三裡屯是其中的代表。三裡屯第一家酒吧在1995年正式營業,「三裡屯北街」這條毗鄰使館區的街道,在短短幾年時間迅速火爆。2002年,爆發了一場「三裡屯是否該拆遷」的爭論,最終產生的「三裡屯酒吧街改造工程」,計劃將酒吧街和原來已拆遷的三裡屯服裝市場原址「合併」。不過,這種被規劃出來的「秩序感」,並沒有太多活力。原來的酒吧消費者很快又在另一條小巷聚集,「髒街」在2005年左右悄然興起。但很快,三裡屯南北兩街又開始整改,這一次的定位是「時尚文化街區」,許多剛拿到營業執照的酒吧因為不符合發展定位被迫關門。直到2017年,又一輪大規模整治讓「髒街」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但隨著今年以來各地夜間經濟的回暖,對夜間經濟也經歷了再認識的過程。普華永道思略特最新發布的《夜間經濟激活城市「FUN」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從國際上來看,夜間經濟非常多元。本土化和國際化、傳統和潮流、接地氣和高大上等多種夜間經濟,往往都有各自的市場。比如,紐約作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以24小時地鐵著稱的「不夜城」,夜生活從文化切入,不論是傳統中心時代廣場和百老匯,還是年輕人聚集的東村和布魯克林,夜生活內容多元豐富且充滿生命力。

國內夜間經濟,也開始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24小時書店、博物館、美術館、Livehouse各類演出市場,開始成為北京深夜消費的主陣地。

晚上9點,趙琦穿過人來人往的太古裡南區,閃身進入了24小時營業的三聯韜奮書店。相較於外面熱鬧的街區,書店有點冷清。趙琦住在附近,晚上剛跟家人吵了架,無處可去,只有跑進書店。24小時書店,總能在必要的時候為一些都市夜歸人提供心裡撫慰。

朝陽區商務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三聯書店在夜間運營,目前還是虧損狀態,但更多是出於公共服務角度考慮。為發展夜間經濟,朝陽區建設了150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4家城市書屋,2家街道級圖書館錯時延長消費時間。

為響應發展北京夜間經濟,國家博物館從7月28日起,在暑期每周日延長至晚9點閉館。國博的嘗試起到了引領作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郭守敬紀念館等都加入到了「博物館之夜」隊伍。

在張佰瑞看來,相較於其他城市,北京夜間經濟最大的優勢在於文化和科技。北京市商務局消費促進處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全國沒有哪個城市比北京的文化資源更多,北京有160多家博物館、50多家美術館、大量公共圖書館、私人圖書館、動物園和各種歷史文化景點等,這些都是可待開發的「夜間經濟」藍海。

不過在張佰瑞看來,提升文化和科技在夜間經濟中的價值,北京還有很大潛力可挖。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城市夜遊指數報告也指出:整體來看,各個城市的夜間經濟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不同屬性的夜間活動與夜遊場所偏少,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大象轉身」的困境

北京作為首都的特殊身份,在發展夜間經濟時,既有特殊稟賦,也有不少掣肘。

胡大飯館總經理助理方緒虎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今年7月,北京商務局「夜間經濟13條」的舉措出臺後,簋街商家組成的簋街商會,聯合36家商戶準備在暑期尖峰時段舉行「不夜節」,延長營業時間,吸引更多人來到簋街。為了舉辦這次活動,商會需要去找東城區交通委、食藥監局、應急辦等至少10個部門提前報備和審批。

但這個計劃最初遭到了不少部門的反對。「簋街商會沒辦法,只能找到東城區商務局反饋情況,商務局最後邀請區長出面,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召開了發展夜間經濟的協調會。」方緒虎回憶,這次協調會後,簋街商會明顯感受到各部門態度的反轉,不再一致反對,開始強調注意事項、應急預案,繼而表示「我們配合你,你們自身也要規範」。

身處政治中心,北京對秩序感和穩定性的要求,壓倒一切。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北京投入大量精力整治市容市貌。露天燒烤、夜店酒吧、大排檔等容易帶來安全隱患,並在交通、環保、噪聲上頻繁接到投訴的項目,成了重點管理對象。

連續幾年,簋街都是被重點整治的對象。2014年3月末,東城區城管、公安、交管等部門以及北新橋街道辦聯合行動,對簋街上四十多家門店懸掛多年的燈籠、燈箱廣告進行一一拆除。2016年,簋街入選北京市東城區「疏功能控人口」名單,隨之進行升級改造:拓寬人行道,增加綠化,路邊不能停車,而是集中停放在簋街周邊的近200個停車位。甚至,為了改善衛生,等位客人手裡磕的瓜子也換成了玉米片。

簋街從原先的「髒亂差」變成了模範餐飲街,改造得到周邊居民的滿意,但商家卻難掩失望。方緒虎記得,2017年冬天,簋街很多商鋪也遭遇了客流寒冬。客人沒辦法在街邊停車,又失去了煙火氣的排隊氛圍,胡大的生意下降了近50%。「簋街現在乾淨整潔,但是商業氛圍沒有以前濃厚了。」他認識的一些商鋪老闆難以承受賠錢,準備合同到期後就搬走,感慨「簋街不再是過去的簋街」。

過去自發形成的繁華景象,在政策的反覆中被來回拉扯,被很多人批評是夜間經濟缺乏活力的根源。但對於管理部門來說,「放任」是不現實、也是無法接受的。如何協調遊客與居民、居民與商家、商家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考驗著城市夜間治理水平。

朝陽區商務局的一位工作人員曾去上海和成都考察,他明顯感覺到,這些地方的「外擺項目」在管理上相對開放。上海夜經濟的「外擺項目」已經有一套機制,當地商務局可以協調街道、執法部門,對夜間外擺有規範的準入機制,而北京就沒這麼容易。

在新一輪夜間經濟熱潮中,如何探索更包容的監管方式,成為各地必須面對的新課題。朝陽區商務局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作為「夜京城」的地標之一,三裡屯商圈正在進行外擺試點,和過去無序的狀態不同,在環保、安全等方面,對外擺商鋪有更嚴格的規範。

「夜間經濟」的發展,有時候也意味著,必須對過去某些治理方式進行重新審視,甚至「回調」。北京市某區商務局對《中國新聞周刊》透露,今年以來專門與各個部門召開協調會,向不同部門解讀夜間經濟政策,但是起初很多部門並不理解。「有的街道辦抱怨,前幾年治理『開牆打洞』,費了那麼大力氣解決了小商小販,現在又讓他們出來。」幾次協調會後,各部門才慢慢理解政策,適當放開尺度。

對一些部門的考核標準也亟鬚髮生改變。上述商務局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北京推行了「12345」接訴即辦,政府會以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為重要依據,定期通報排名靠後的街道和部門。但是發展夜間經濟,有可能會增加投訴率。在這樣的標準下,被考核的單位壓力很大,「有可能為了盡職履責,在夜間經濟上一切從嚴。所以發展夜間經濟,需要逐漸完善考核標準等配套內容。」

「發展夜間經濟要以市場為主導,政府起鼓勵和引導作用。」北京市商務局對《中國新聞周刊》坦言。

一些學者也建議,政府要做的,不僅是培育,更要破除不利於夜間消費的過度管制。

(應受訪者要求,賈靖楠、趙琦為化名)

相關焦點

  • 被南方城市說沒有夜生活 北京夜間經濟:我太難了
    北京的A面是一個在高速運轉中秩序井然的國際大都會,是2100多萬人口所支撐起的夢想與野望之地。而B面的北京,一直被南方城市群嘲「沒有夜生活」,因為夜間經濟不等於夜間加班,更不是日間經濟的簡單延續。   夜間經濟缺乏存在感,這和北京的經濟實力並不匹配。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市人均GDP達到2.12萬美元,處於發達國家水平,居全國第一位。
  • 百度地圖Q3中國城市活力報告解讀「夜生活」 北京上海年輕人成夜間...
    (2020年Q3城內出行強度恢復TOP10)城市夜生活明顯恢復 年輕人擔當北京、上海夜間消費「主力軍」不僅城市的出行步伐增多,各地的夜生活也重新「嗨」了起來。據《報告》顯示,第三季度全國12大主要城市的夜間消費規模、夜生活變化趨勢相較第一季度、第二季度進一步回升,其夜生活指數已逐步恢復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其中,西安、深圳、重慶夜生活指數恢復程度高於90%,依次位列城市夜生活指數恢復排名的TOP3,武漢人民的夜間社交生活和娛樂活動也恢復往常,夜生活指數較去年同期已恢復87.81%。
  • 夜間經濟激活城市「FUN」生活
    近年來,北京、上海、天津、成都等城市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規劃並促進夜間經濟的發展,「夜間經濟」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在政府支持與配合下,夜間經濟的主要相關方,即以地產商為代表的區域運營者,以酒吧、展覽為代表的業態經營者,以及本地生活類App、消費類自媒體為代表的配套服務者,均可在「夜間經濟」的機遇中尋找新的增長點。
  • 誰說大興沒有夜生活?北京大興打造城南夜間消費地圖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記者發現,薈聚購物中心、綠地商圈、北京野生動物園已經提前行動,分別推出「購物狂歡夜」「夜宿夏令營」等主題活動,客流有了顯著增加。這令不少居民感嘆:「誰說大興沒有夜生活?」七夕當晚,夜幕低垂,薈聚購物中心廣場上熱鬧了起來。
  • 新型「夜間經濟」模式點亮西安 西安人民的「移動夜生活」開始了
    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夜晚空巢現象提出了「夜間經濟」的概念,指從當日下午6點到次日早上6點所包含的經濟文化活動,其業態囊括晚間購物、餐飲、旅遊、娛樂、學習、影視、休閒等。
  • 打造夜生活地標 浦東「一帶、五圈、多點」布局夜間經濟
    日前,「浦東品質、悅夜時尚」浦東夜間經濟活力發布,在這份名單上,發布了新一批浦東夜間經濟示範點和夜間經濟CEO,進行授牌和頒證,並由夜間經濟CEO帶領浦東商家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禮物」慈善公益捐贈。  夜間經濟的發展提升了浦東經濟的開放度、活躍度,未來,浦東將繼續大力發展發展夜間經濟,努力把浦東打造包容多元、體驗豐富、接軌國際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夜間消費目的地。
  • 夜間經濟大數據:南方人更愛出去「浪」,七成人圖的是吃吃喝喝
    夜間經濟是城市的一張新名片,也是近來一大熱點。與此同時,各地也將夜間經濟作為促進消費、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今年以來,全國已有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以及天津、成都、重慶和濟南等城市先後出臺相關政策舉措,謀求激發夜間經濟新動能。白領群體因具備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收入水平較高,是夜間消費的主力軍。根據《報告》,餐飲毫無意外地成為白領們夜間消費的首選。
  • 中國夜間消費地圖:滬穗成渝引領南派 北京顯冷清
    夜間經濟也不應是千篇一律的演出、燈光秀和商業街,北京、上海早年自發形成的夜市大多已成為歷史。如何給夜經濟發展包容開放的市場環境,以及良好的交通、安全等環境配套,都在考驗政府與市場之間關係的處理智慧。南派夜生活繁盛最能代表中國「不夜城」的大都市,非上海莫屬。上海也是夜經濟消費最火熱的城市,其夜間文化娛樂消費、健身消費和餐飲消費都在全國靠前。
  • dbq,是我打開北京夜生活的方式不對
    「北京哪裡有什麼夜生活」,這個問題收到一個標準南方室友明晃晃的吐槽,但這似乎也是很長時間裡人們的共識。CBD商圈的王府井步行街九點過後都幾乎沒什麼人了,肯德基新出的夜宵串串也悄悄把北京移除在外:三裡屯幾乎可以說是北京"夜晚經濟"的符號,首批四個「夜京城」地標,三裡屯就是其中之一。
  • 半月談 | 夜生活、夜經濟、夜文化……中國的夜晚正在悄然改變
    白天的經濟指標固然重要,夜生活的多元性和獨特性同樣不容忽視——高品位夜生活,已然成為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活力和前景的標準之一。穹廬月光絹柔,坊間燈火星明。對於許多人來說,告別忙碌的白晝,屬於自己的生活終於隨著夜色拉開帷幕。夜,不止步於煙火夜生活,當然得有夜間街區。
  • 半月談|夜生活、夜經濟、夜文化……中國的夜晚正在悄然改變
    目前儘管受疫情影響,面對充滿誘惑的夜生活,山城始終激情澎湃。九街是重慶人夜生活中心之一,它位於江北區觀音橋街道,是重慶市商務委批准的首批市級特色夜市商業街區。在這裡,火鍋、燒烤、夜啤酒,早已是重慶人夜生活的標配。「我先前通過網絡看到了重慶繁華、魔幻的城市景色,現在親身體驗,從江畔夜景到九街夜生活,一切都美極了。」北京遊客彭彭說。
  • 夜間經濟,不能忘了鄉村
    」進行搜索,絕大部分都是關於城市夜間經濟的內容,或者是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發布的關於城市夜間經濟的發展思路和政策,百度百科上也只有對城市夜間經濟的闡述。與城市相比,鄉村夜間經濟的被關注度就明顯微弱了。夜間經濟凸顯了新的「城鄉差別」。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和鄉村旅遊如火如荼的發展中,鄉村夜間經濟的發展也應及時儘早提上日程。傳統鄉村生活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夜間經濟」需要合適的體驗空間,這9大場景不可或缺!
    4、節事  舉辦節慶和活動是歷來是吸引人流、聚集人氣的重要手段,夜間節事是文化新載體以及城市新名片,一場夜間主題節事活動,可以成為城市夜經濟的爆點。發展城市夜經濟,需要積極打造一批品牌夜間節慶活動為夜間經濟發展添磚加瓦。通過夜間節慶活動的展開,為城市構建差異化的吸引力,塑造區別於他地的特色夜經濟。
  • 成都夜間經濟地圖:被調侃的青羊區有223家酒吧
    就在10月底,成都才在2020中國夜間經濟論壇上拿下「2020中國夜間經濟二十強城市」第三名的成績。而這次疫情,短期內對成都的夜間經濟無疑將是一場打擊。有網友戲稱,「讓丁真一個月的努力全白費了。」青羊區也有娛樂生活!
  • 「24小時城市」願景如何實現?全球「夜間市長」共話夜經濟
    11月24日晚,世界城市文化空間與夜經濟發展論壇開幕式暨世界城市「夜間市長」交流論壇,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舉行。現場,來自全球各大城市的夜間管理者和專家學者,以文化創造城市空間為主旨,圍繞夜經濟、疫情後經濟復甦的新機遇,一起探討夜經濟的無限可能。
  • 武鳴政協調研組開展城市建設和「夜間經濟發展」調研
    12月2日至4日,武鳴區政協主席趙祖明、副主席李茂來率武鳴區政協經科委、文史委工作人員和部分委員赴忻城縣、大化縣和平果市調研城市建設、「夜間經濟發展」以及文史工作。
  • 市區夜間經濟:東風夜放花千樹
    發展夜間經濟,不僅是擴大消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選擇。 過去,鹽城的夜間經濟主要以餐飲、購物為主,寶龍商圈、建軍路商圈、南金鷹商圈、中南世紀城商圈等分流了市區的夜間主要客流;如今,隨著歐風花街、新弄裡、南海公園等逐步興起,鹽城的夜間經濟消費場景正日趨多元,夜間經濟業態不斷豐富,市民夜生活活躍度逐漸提高。
  • 「24小時城市」願景如何實現?全球「夜間市長」共話夜經濟無限可能
    交匯點訊11月24日晚,世界城市文化空間與夜經濟發展論壇開幕式暨世界城市「夜間市長」交流論壇,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舉行。現場,來自全球各大城市的夜間管理者和專家學者,以文化創造城市空間為主旨,圍繞夜經濟、疫情後經濟復甦的新機遇,一起探討夜經濟的無限可能。
  • 來京溪,開啟夜生活!9月18日晚,京溪夜間經濟主題文化周啟動
    9月18日19:00-21:00,京溪夜間經濟文化主題活動周將在嘉裕太陽城廣場開幕。,出臺多項措施保民生、穩就業,用改革的方法擴大夜消費,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力,充分釋放「夜經濟」活力,創造健康、時尚、美好的夜生活。
  • 城市「夜經濟」:越「夜」越消費,越「南」越想嗨!
    中國夜生活中心 北京酒吧經濟、上海PARTY經濟、長沙K歌經濟、成都麻辣經濟……不一樣的 實質上,除夜間購物消費外,包括夜間餐飲、夜間文化、夜間旅遊、夜間住行等在內的花式「夜經濟」都在迅速崛起,全面豐富了人們的夜生活,拉動城市經濟快速增長,並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