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這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2020-12-17 塵世曉書僮

現在一提起朱熹可能很多人比較熟悉他,還是他的對於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也就是理學。他的很多的思想,一直被後世的明清兩代重用,這也使得他在明清兩代享有很高的聲譽,被稱為是孔子和孟子之後,最偉大的儒學大家。其實他除了是理學家之外,他同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作也是寫得極為唯美,另外還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這首《秋月》,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秋月》宋代:朱熹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這首詩的作者一直存在爭議,一些比較經典的古典詩集《千家詩》裡,還把這首詩歸到了另一大理學大家程顥的名下,其實經過後來一些學者的研究,這首詩應該是朱熹所作,而且這首詩描寫的很是生動,同時也非常的唯美,詩人在這首詩中,通篇都是在描寫秋天的月色,可是卻並不著一個月字。

雖然現在很多人無論是對於朱熹的學說,還是他的人品,都認為有問題,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即使是對於一位聖人來說,那也是同一樣,畢竟每一個人都不是完人。朱熹寫過一系列非常經典的詩作,而且大部分的作品,也都流傳了下來,那他的這首《秋月》,則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朱熹為我們描繪一幅如詩如畫的秋色月景。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遠處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並且是在那中間懸空一瀉而下,碧綠的溪水與那藍天在月色下,顯得更是如詩如畫,猶如一幅唯美的秋色畫卷。這開頭的兩句描寫的可謂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此詩能夠打動我們,引起我們情感共鳴的原因。朱熹僅用了短短的兩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秋月美景,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最後兩句更是唯美,也正是這秋色把這人世間給隔斷了,相隔在了那三十裡之外,空中則是悠閒的白雲,山上又是悠閒的紅葉,在這樣的秋色美景中,真是令人陶醉不已。這最後兩句朱熹進一步地描寫到了秋天月色下的美景,寫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細膩,讀來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朱熹的很多詩其實同樣如宋詩一樣充滿了哲理,但是他的這首詩,更多的還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通篇真可謂是如詩如畫,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才二十八個字,但是詩人學入的描寫,使得這首詩成為了一首難得的佳作,成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感受到宋詩所獨有的魅力。

這首《秋月》無論是從文學性,還是思想性上來說,那都是一流的佳作,而且朱熹描寫的很是傳神,短短的幾句,更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此詩,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相關焦點

  •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8首詩詞嘆紅塵。
    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劉禹錫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三、《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四、《好事近·搖首出紅塵》朱敦儒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
  • 古詩詞中的「紅葉」有多美?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流水為什麼去得這樣匆匆,深宮裡卻整日如此的清閒。我殷勤地辭別這一片紅葉,離開這好去到自由的人家。據說,這一首題紅葉出自唐朝一個宮人之手。我們都知道,古代很多大詩人經常以他人口吻,表達他人的情懷,以此暗喻自己的心情。
  • 朱熹這首詩水平也很高,同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美得令人驚豔
    把這首詩歸到另一位理學大師程顥名下,例如《千家詩》就認為不是朱熹的作品,但是經過當代一些學者和專家的研究,認為這首詩是朱熹的作品,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詩,通篇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秋色美景,這樣的作品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從中感受那種不一樣的美。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只是淡淡著筆,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那這首詩一度被認為是另一位理學家程顥的作品,《千家詩》裡就把這首詩歸到程顥名下,但是經過後人的研究,認為這首詩是朱熹的作品,只不過是古人弄錯了而已。朱熹大家都非常的熟悉,所以關於他的生平在這裡就不展開來介紹,還是重點來解讀這首詩,整首詩其實就是一幅畫,作為思想家,朱熹的很多作品其實是充滿了哲理,這也是宋詩的一大特色,不像唐詩更多的還是以抒情為主,宋詩的哲理性很強,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其實字裡行間充滿了深刻的哲理;雖然後世的文學評論家,對於宋詩的哲理有許多不同聲音,但是哲理也是詩歌的一大特點。
  • 朱熹於秋日的夜晚寫下一詩,短短四句如詩如畫,讓人回味無窮
    秋天最迷人莫過於秋月了,今天給大家分享朱熹的《秋月》,品賞秋天月色下的詩情畫意。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這是詩人描繪秋日裡夜色下山間溪透的美麗景色。開頭的這兩句是化用了謝靈運《登江中孤嶼》中「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兩句詩的意境。詩中說清溪流過碧山頭,水往地處流,清溪水不可能流過碧山頭,應該是清溪水中的倒影流過的。清亮的溪水靜靜地流淌,流過碧綠的山頭,山頭的倒影映照在水中,是那樣的空明、純潔。
  • 朱熹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第一句就令人驚豔,最後兩句更是經典
    《秋月》宋代:朱熹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那麼朱熹的這首《秋月》很顯然是被低估了,可能很多人甚至都沒有讀過,其實整首詩意境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作為一位思想家,朱熹的大部分的作品都與眾不同,而且縱觀整個的兩宋期間的詩人和詞人,如果要論思想的話,自然朱熹能夠排進前十位,並不是說他單單創立了理學,所以才這麼說。他的作品裡處處充滿了哲理,當然可能有的人會反駁,宋詩本來就是以哲理為主。不過朱熹的作品裡的那一份哲理,顯然是要更加的深刻。
  • 朱熹極唯美的一首詩,完全可與他那名篇《春日》相媲美
    朱熹的詩很多都充滿了哲理,因為朱熹不僅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這種雙重的身份,也令他的作品不僅抒情,裡面更是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春日》表面上是寫遊春觀感,但實際上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哲理詩。但他的這首《秋月》,則又是不一樣,全詩雖然少了那一份哲理,但整首詩可謂是如詩如畫意境高遠。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月」字,卻句句有月!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秋月》,便是古典詩歌中很經典的一首詠月詩。它出自於宋代著名詩人朱熹之手,是朱熹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夜晚,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朱熹主要藉助於秋月下的山間小溪、碧綠山頭、澄靜夜空、悠悠雲朵、飄逸楓葉等景象,表達了自己超脫塵世、閒適自在的情趣,也流露了他追求明月般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詠月詩,處處寫月色,可是卻不著一個月字!
    《秋月》宋代:朱熹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這兩句描寫的很是生動,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在這裡一直流了下來,這清澈的水在藍天的襯託下,並被月色的籠罩下,猶如一幅淡的淡的山水畫卷,把秋天裡美麗的月色渲染的真是如詩如畫。詩人完全是以描寫現實中的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且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讀來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美得令人驚豔,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體現出朱熹獨特的才情,還有過人的才華,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美得令人驚豔,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南宋後期的謝枋得在編撰《千家詩》時,把這首詩歸到了另一位理學大師程顥的名下,一度被人誤傳,後來經過一些學者的研究,認為這首詩是朱熹的作品。
  • 12首最美的紅葉詩 美麗的不只是秋天
    無數的宮女題詩紅葉,拋於流水寄懷幽情。大概是同情這些宮女的緣故,人們編造了很多美麗的故事。無非是某個宮女紅葉題詩,御溝中隨水流出,或者被風吹了幾百裡,或者夾在軍袍中,被某個書生或士兵得到,因緣巧合,結成了夫妻,云云。這首詩看似平緩,悠閒,平淡,其實後面是一個個悽涼悲慘的故事。
  • 五首絕美秋日古詩,帶你一覽秋日美景,驚豔了時光,沉醉了歲月!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朱熹的人,後世批評得比較多,有些令人討厭。不過,朱熹這首這首詩倒不是太討厭,甚至還顯得有些可愛。其實朱熹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有時候,他一不小心也會寫出諸如「隔斷紅塵三千裡,白雲紅葉兩悠悠」這樣小清新的詩句來。
  • 《千家詩》中六首唯美秋月詩,悠悠不盡的情韻
    《千家詩》中六首唯美秋月詩,悠悠不盡的情韻《千家詩》是由南宋詩人劉克莊編撰而成,共收錄了368人的作品,其中絕大部分為唐、宋詩人所作,全書共22卷,錄詩1281首,都是律詩和絕句,其中有不少作品均為人熟知,今天小編與大家一起欣賞《千家詩》中的六首描寫秋月的經典古詩
  • 朱熹一首詩:秋天美景盡在山巔。
    朱熹不僅僅是儒學大宗師,也是南宋一朝最頂尖的詩人,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萬紫千紅總是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下面這首詩也是極佳。《入瑞巖道間得四絕句呈彥集充父二兄》其三(宋)朱熹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 六首醉美紅葉詩詞,抓住秋天的尾巴,用紅楓揮手告別
    「滿庭詩境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郊遊賞楓,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在秋季的一項重要活動。隨著氣溫降低,天氣愈發的寒冷,詩意的秋天即將過去,抓住秋天的尾巴,讓我們用最美的紅楓跟秋季告別吧!《山行》(唐代: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 宋代大儒朱熹十首詩,被理學家耽誤的詩人,其中兩句堪稱千古絕唱|...
    孔廟大成殿裡的十二哲者,只有一人是非孔子親傳弟子,這個人便是我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代表人朱熹。朱熹的思想,對後面的元、明、清影響很大,被譽為我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又一位大教育家。朱熹生於我國福建,他師承北宋時期理學家程顥、程頤的再傳弟子李侗。
  • 宋代大儒朱熹十首詩,被理學家耽誤的詩人,其中兩句堪稱千古絕唱
    孔廟大成殿裡的十二哲者,只有一人是非孔子親傳弟子,這個人便是我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代表人朱熹。朱熹的思想,對後面的元、明、清影響很大,被譽為我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又一位大教育家。朱熹生於我國福建,他師承北宋時期理學家程顥、程頤的再傳弟子李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