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提起朱熹可能很多人比較熟悉他,還是他的對於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也就是理學。他的很多的思想,一直被後世的明清兩代重用,這也使得他在明清兩代享有很高的聲譽,被稱為是孔子和孟子之後,最偉大的儒學大家。其實他除了是理學家之外,他同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作也是寫得極為唯美,另外還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這首《秋月》,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秋月》宋代:朱熹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這首詩的作者一直存在爭議,一些比較經典的古典詩集《千家詩》裡,還把這首詩歸到了另一大理學大家程顥的名下,其實經過後來一些學者的研究,這首詩應該是朱熹所作,而且這首詩描寫的很是生動,同時也非常的唯美,詩人在這首詩中,通篇都是在描寫秋天的月色,可是卻並不著一個月字。
雖然現在很多人無論是對於朱熹的學說,還是他的人品,都認為有問題,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即使是對於一位聖人來說,那也是同一樣,畢竟每一個人都不是完人。朱熹寫過一系列非常經典的詩作,而且大部分的作品,也都流傳了下來,那他的這首《秋月》,則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朱熹為我們描繪一幅如詩如畫的秋色月景。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遠處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並且是在那中間懸空一瀉而下,碧綠的溪水與那藍天在月色下,顯得更是如詩如畫,猶如一幅唯美的秋色畫卷。這開頭的兩句描寫的可謂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此詩能夠打動我們,引起我們情感共鳴的原因。朱熹僅用了短短的兩句,便是營造出了一種秋月美景,讀來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最後兩句更是唯美,也正是這秋色把這人世間給隔斷了,相隔在了那三十裡之外,空中則是悠閒的白雲,山上又是悠閒的紅葉,在這樣的秋色美景中,真是令人陶醉不已。這最後兩句朱熹進一步地描寫到了秋天月色下的美景,寫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細膩,讀來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朱熹的很多詩其實同樣如宋詩一樣充滿了哲理,但是他的這首詩,更多的還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通篇真可謂是如詩如畫,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才二十八個字,但是詩人學入的描寫,使得這首詩成為了一首難得的佳作,成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感受到宋詩所獨有的魅力。
這首《秋月》無論是從文學性,還是思想性上來說,那都是一流的佳作,而且朱熹描寫的很是傳神,短短的幾句,更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這也正是此詩,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