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詠月詩,處處寫月色,可是卻不著一個月字!

2020-12-04 塵世曉書僮

朱熹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儒家代表,他的很多學說,對於後世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後來的明清兩朝,更是以他的學說為基礎,所以他本人也是被稱為聖人。而且他除了是一位思想家之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同樣的了不起,無論是他的詩歌,還是他的詞作,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

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朱熹的詩並不是太熟悉,其實他的很多作品,同樣的描寫的很是深刻,也非常的優美,例如他的這首《秋月》,那便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這首詩明明是在詠月,描寫秋天的月色,通篇處處在描寫月色,可是卻不著一個月字。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一讀,同時這首作品描繪的生動有趣。

《秋月》宋代:朱熹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朱熹其實在寫詩時,也是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這也正是思想家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他的一些詩作中,表面看似寫得很平淡,可是細讀之後才會發現,在他的作品中,卻是處處能夠看到他對於人生的思考,從而也令他的作品多了一層哲理。

這首《秋月》雖然沒有這種哲理,但是詩人描寫的如詩如畫,以一種非常自然的筆觸,把秋天的裡的月色,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優美,這也正是此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朱熹只用了寥寥的數語,便是把秋天裡的月色美景,描寫的很是傳神。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這兩句描寫的很是生動,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在這裡一直流了下來,這清澈的水在藍天的襯託下,並被月色的籠罩下,猶如一幅淡的淡的山水畫卷,把秋天裡美麗的月色渲染的真是如詩如畫。詩人完全是以描寫現實中的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且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讀來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看到這麼美麗的秋色,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可是這美麗的秋色卻是把人世間給隔絕在了三十裡外,空中悠閒的白雲,山上豔麗的紅葉,在如此美景之下,這秋天的月色是多麼的迷人。最後兩句非常的抒情,也非常的唯美,詩人把秋天裡的月色,以一種非常的詩意的方式,描繪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朱熹的這首《秋月》,一度被認為是另一位理學家程顥所作,但是據現在的學者考證,這首詩是朱熹所作,而且這首詩也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通篇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有意境,無疑這首詩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

朱熹雖然是一位理學家,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但是僅僅是以這首詩,便是足以令他名垂青史,而且這首詩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通篇更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雖然只是在描寫普通的月色,但是詩人細膩的筆觸,把秋天的月色描繪的如詩如畫。

相關焦點

  • 朱熹這首詠月詩絲毫不輸李白,全詩無一「月」字,卻處處有月意
    ,這首詩十分神奇,全詩看似沒有「月」字,卻句句都在說月亮,如此說來不覺讓人好奇,這首詩到底是如何寫月的呢?這首詩是朱熹在一個秋天的月夜寫下的,詩人藉助月光下的溪、風、夜空、雲等景象,表達出自己超脫塵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自身追求皓月之高潔的志向。
  • 《紅樓夢》裡最美的一首詠月詩是誰寫的?
    其二:賈環的中秋詩第七十五回的回目便是「賞中秋新詞得佳讖」。中秋聚宴,擊鼓傳花。賈政出了考題: 「既這樣,限一個『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詩。若好,便賞你,若不好,明日仔細。」賈寶玉、賈蘭都依題目做了詩受到嘉獎。賈環也難得地技癢起來,主動要求作詩。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美得令人驚豔,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但是有一首比較特別,那就是這首大名鼎鼎的《秋月》,這是一首很典型的詠月詩,在這首詩中朱熹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秋天夜色中獨特的美景,還有對於現實最真切的感知,所以整首詩也是很唯美,寫得活靈活現,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還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朱熹的詩也是自成一派,這首經典的《詠蕙》,寫得就很唯美
    朱熹的詩往往是以說理為主,融入自己的思想,所以使得他的作品別具一格,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一首經典的《春日》,更是美得猶如一幅畫,同時也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讀這樣的作品最是令人感動。朱熹很多的詩也是收錄進了小學的課本,那麼除了《春日》之外,另外的這首《詠蕙》,同樣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寫出了不一樣的蕙蘭。
  • 《全唐詩》裡很美的一首詠月詩,春天的月色很美,充滿了詩情畫意
    唐詩裡以春和以月為主題的作品,那也是比比皆是,而且這些作品全部都收錄在《全唐詩》,儘管有一些作品它流傳的並不是很廣泛,可是寫得很唯美,例如劉方平的這首《月夜》,那就是一首經典的詠月名篇,整首詩意境唯美,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卻是寫出了最美的春色美景,還有令人驚豔的月色,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不容錯過
  • 杜牧水平很高的詠月詩,全詩無一月字卻句句不離月,小杜名不虛傳
    本期就要大家分享一首杜牧的詩作,詩名《長安夜月》。這是一首高水平的詠月詩,全詩無一月字卻句句不離月,讀完不得不感嘆:小杜名不虛傳。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長安夜月》唐.杜牧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萬國盡分照,誰家無此明?
  • 朱熹極唯美的一首詩,完全可與他那名篇《春日》相媲美
    朱熹的詩很多都充滿了哲理,因為朱熹不僅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這種雙重的身份,也令他的作品不僅抒情,裡面更是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春日》表面上是寫遊春觀感,但實際上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哲理詩。但他的這首《秋月》,則又是不一樣,全詩雖然少了那一份哲理,但整首詩可謂是如詩如畫意境高遠。
  • 《全唐詩》最唯美的一首詠月詩,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全唐詩》也是後世公認收錄唐詩最全,也是最為經典的一部詩歌總集,裡面一共收錄了四萬多首,大部分詩人的作品,那都是有被收錄,而且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深入人心,成為了唐詩裡的千古名篇。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再次讀起這些詩來時,依舊還是會被這些作品所感動。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月」字,卻句句有月!
    無疑月成為了詩歌中不可缺少的審美意蘊和情感共鳴。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秋月》,便是古典詩歌中很經典的一首詠月詩。它出自於宋代著名詩人朱熹之手,是朱熹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夜晚,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朱熹主要藉助於秋月下的山間小溪、碧綠山頭、澄靜夜空、悠悠雲朵、飄逸楓葉等景象,表達了自己超脫塵世、閒適自在的情趣,也流露了他追求明月般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懷。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只是淡淡著筆,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
    當然今天不是重點討論朱熹的「理學」思想,以後有時間的話,可以單獨來討論,所以還是繼續讀詩,筆者為大家推薦朱熹的《秋月》,這也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整首詩意境唯美;只有用寥寥數語,便是寫出了不一樣的秋色美景,所以這樣的作品,最是能夠體現出詩歌獨特的美,還有那種高遠的意境。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 杜牧一首詩寫月,全文無一個月字,卻令人無限遐思
    聽見這月流如水,蘇軾心潮澎湃,「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看著那月色如華,劉克莊無限感慨,「殘更難捱抵年長,曉月悽涼。」是啊,月光總是給人無限的遐想,讓留戀秦樓酒巷的杜牧也常常感傷。長安夜月 唐代:杜牧寒光垂靜夜,皓彩滿重城。
  • 朱熹最經典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如詩如畫,更是時常入選課本!
    朱熹的很多詩作也是無比的唯美,自然裡面也是充滿了哲理,特別是他的《觀書有感二首》,更是處處彰顯智慧,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那除了這兩首詩之外,他的這首《春日》,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更是描寫的如詩如畫,其實這首詩同樣的別具一格,還時常頻頻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耳熟能詳的一首宋詩。
  • 朱熹很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美得令人心醉
    朱熹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家,而且他的這一思想體系,對於後世的明清兩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當時的科舉考試,那都是以他的註解為標準答案,他的思想也是融入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他也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儒家學說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因此被後人稱為「聖人」。
  • 朱熹這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其實他除了是理學家之外,他同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作也是寫得極為唯美,另外還充滿了哲理,例如他的這首《秋月》,那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秋月》宋代:朱熹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 宋代最瀟灑詩句,28字清麗無比,全篇無一筆寫月,卻又處處見月
    但畢竟經歷了唐詩的高峰,後代人對她的豔羨和嚮往也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還是會自覺的創作詩歌,而且有意識地一步步向唐詩靠近,由此也形成了許多經典的詩作。今天所談到的這首古詩就是如此,堪稱是宋代最為瀟灑的詩句,28字清麗無比,全篇無一筆寫月,卻又處處見月。詩人之間畫用了山水詩鼻祖的詩句,最後14個字更是精美絕倫,不在盛唐山水是王維之下。
  • 原本只是一首普通的詠物詩,可是寫得很唯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全唐詩》裡收錄了很多經典的作品,並且大部分的作品,那都是膾炙人口,一些可能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可是裡面卻又是大有深意。這也正是唐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閱讀唐詩,我們不能僅僅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有時還要深入地去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還有時代背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讀懂一首詩。
  • 兩首最具霸氣的詠月詩,一首兩位帝王合作完成,一首落魄書生寫就
    自古以來,月亮就是美好的象徵,望月懷遠,對月抒懷,見月思人,已經成為騷人墨客的傳統。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詩經》中,描寫月光下美麗女子的《月出》一詩,寫得迷離徜恍,極具詩情畫意,讀之令人如痴如醉。望月懷人的迷離意境和傷感情調一經《月出》開端,後世的同類之作便源源不斷。
  • 朱熹鴻儒碩學,寫了一首詩,以理入詩,堪稱經典
    朱熹同時作為詩人和哲學家,他的詩以理入詩,將哲理蘊含到詩中,卻不露痕跡,最著名、最膾炙人口的就是那首《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誰都能夠看得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處處都是春天的美好景象。
  • 李商隱一首經典的詠雨詩,通篇每一句都在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
    尤其是喜歡他的愛情詩,每一首都情意綿綿,寫得無比深情,也非常的真誠,讀他的愛情詩,也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的一片深情,還有對於愛情的堅守。不過這首《微雨》並不是描寫愛情,所描寫的是一種孤獨的心境,還有對於人生的感慨,明明自己很有才華,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碰壁,這讓李商隱感慨萬千,所以在這首詩中,他也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但是不著一個愁字!
    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朱熹的理學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他的學說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大部分以說理為主,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不過在這首《水口行舟二首.其一》一詩中,卻又是不走尋常路,只不過是抒發了當時的情感,寫下了內心在的悲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