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繼孔子和孟子之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儒家代表,他的很多學說,對於後世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後來的明清兩朝,更是以他的學說為基礎,所以他本人也是被稱為聖人。而且他除了是一位思想家之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同樣的了不起,無論是他的詩歌,還是他的詞作,每一首都是經典之作。
雖然現在很多人對於朱熹的詩並不是太熟悉,其實他的很多作品,同樣的描寫的很是深刻,也非常的優美,例如他的這首《秋月》,那便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這首詩明明是在詠月,描寫秋天的月色,通篇處處在描寫月色,可是卻不著一個月字。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一讀,同時這首作品描繪的生動有趣。
《秋月》宋代:朱熹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朱熹其實在寫詩時,也是會融入進自己的思想,這也正是思想家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他的一些詩作中,表面看似寫得很平淡,可是細讀之後才會發現,在他的作品中,卻是處處能夠看到他對於人生的思考,從而也令他的作品多了一層哲理。
這首《秋月》雖然沒有這種哲理,但是詩人描寫的如詩如畫,以一種非常自然的筆觸,把秋天的裡的月色,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優美,這也正是此詩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朱熹只用了寥寥的數語,便是把秋天裡的月色美景,描寫的很是傳神。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這兩句描寫的很是生動,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在這裡一直流了下來,這清澈的水在藍天的襯託下,並被月色的籠罩下,猶如一幅淡的淡的山水畫卷,把秋天裡美麗的月色渲染的真是如詩如畫。詩人完全是以描寫現實中的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且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讀來更是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看到這麼美麗的秋色,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可是這美麗的秋色卻是把人世間給隔絕在了三十裡外,空中悠閒的白雲,山上豔麗的紅葉,在如此美景之下,這秋天的月色是多麼的迷人。最後兩句非常的抒情,也非常的唯美,詩人把秋天裡的月色,以一種非常的詩意的方式,描繪的可謂是淋漓盡致。
朱熹的這首《秋月》,一度被認為是另一位理學家程顥所作,但是據現在的學者考證,這首詩是朱熹所作,而且這首詩也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通篇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有意境,無疑這首詩是一首難得的千古佳作。
朱熹雖然是一位理學家,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但是僅僅是以這首詩,便是足以令他名垂青史,而且這首詩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通篇更是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雖然只是在描寫普通的月色,但是詩人細膩的筆觸,把秋天的月色描繪的如詩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