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恬:做中國老百姓吃得起的抗癌藥
一浙江科學家研製出高效低毒的抗腫瘤植物藥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董碧水
因為青蒿素,中醫藥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而許多人也許並不知道,與青蒿素類似,我國還有一個提取自中藥的化學成分明確的藥物——欖香烯脂質體。
近日,它的發現者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杭州師範大學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謝恬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並在北京領獎。
在此之前,謝恬團隊的這一成果榮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抗癌藥;2013年又獲中國優秀髮明專利獎。
謝恬致力於轉化醫學、中西醫結合防治腫瘤新藥物、中藥栽培、新藥研發、綠色化學等已有30餘年。
有報告稱,2015年中國每一分鐘就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謝恬說,尋找癌症的有效治療方法和特效藥已是每一位醫藥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目前,傳統的癌症治療依然側重於手術切除。「但中晚期腫瘤切不掉或切不乾淨,殘留癌細胞,還可能復發,而放、化療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及機體免疫功能、造血功能等也會造成損害。」 謝恬說。
「能不能有一種既能殺死癌細胞,又不傷害機體正常細胞的抗癌新藥?」傳統的治療方法有缺陷,要找到攻克癌症的有效辦法,必須另闢蹊徑。謝恬團隊提出了癌症治療新思路,以及「分子配伍」理論研發抗癌新藥。
他們從臨床和實驗室對大量中藥進行了抗癌活性成分的篩選,經過多年研究,最終從「浙八味」之一的溫莪朮(溫鬱金)提取的揮髮油中,發現了高效低毒的抗癌活性成分——欖香烯。2008年,謝恬團隊的這一成果榮獲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有別於傳統中藥的丸散膏丹等製劑,謝恬團隊創新採用了脂質體靶向製劑技術,把欖香烯精製成脂質體注射液和脂質體口服乳。為此,他們研製並建成了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條脂質體產業化生產線。
謝恬說,欖香烯是採用降模式分子蒸餾精製技術,從中藥提取分離出的高效低毒的抗癌活性成分,其「靶向性」在於,可以選擇性殺傷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沒有損害,同時還對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功能有激活作用。
經循證醫學評價和機理研究證實,欖香烯抗癌作用強、抗瘤譜較廣,對人體肺癌、肝癌、腦瘤、乳腺癌等多種癌細胞都具有顯著的抑殺作用,而且毒性很小。
據中國中醫藥研究院腫瘤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醫院臨床病例研究,單用欖香烯治療肺癌160例,有效率為21.25%,對照化療組141例,有效率為29.08%;欖香烯組腫瘤控制率為76.88%,化療組為64.54%;欖香烯組生存質量改善率為59.55%,化療組為22.08%。
欖香烯聯合化療治療肺癌748例,有效率為55.15%,化療組733例,有效率39.17%;欖香烯組腫瘤控制率為80.7%,化療組為73.82%;欖香烯組兩年生存率為47.83%,化療組為30.30%。
在肝癌治療中,單用欖香烯治療184例,有效率38.59%,化療組184例,有效率42.93%;欖香烯組腫瘤控制率為62.50%,化療組為63.59%。欖香烯組1年生存率為54.67%,化療組為44.29%。
欖香烯聯合化療治療肝癌206例,有效率68.93%,化療組202例,有效率為55.45%。欖香烯組腫瘤控制率為83.01%,化療組70.30%。
欖香烯成為我國首例從中藥發現抗癌作用,並成功開發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腫瘤植物藥,填補了我國在抗癌新藥領域的空白。
目前,謝恬的「欖香烯脂質體」技術已獲得美、英、法、德、意、荷等國的發明專利。欖香烯注射液(脂質體)和欖香烯口服乳已讓70多萬癌症患者受益,包括不少香港、東南亞、日韓及歐美等地的癌症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欖香烯脂質體不但有出色的療效,與當前國內外的抗癌藥相比,還有著更高的性價比。
謝恬說,以國內肺癌晚期患者使用的吉非替尼(易瑞沙)和厄洛替尼(特羅凱)兩種抗癌藥為例,一個患者一個月的藥費就要1萬元以上。而欖香烯脂質體價格只有100多元,一個療程4~8周,藥費也只有上述藥物的一半,「且沒有毒性,副作用更小」。
「做好藥,就是要做中國老百姓吃得起的抗癌藥。」 謝恬希望科技能真正惠及民生。
謝恬是浙江武義人。上世紀80年代,他的母親罹患癌症去世;研究生期間,他的師弟又由於慢性肝炎惡化為肝癌,手術後不到一年過世。謝恬說,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師弟手術前對他說:「師兄救救我。」
「我們一定要研發出高效無毒的抗癌藥物。」謝恬說,這是自己當時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