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犛牛暨柴達木福牛產業發展大會在德令哈召開

2020-12-18 人民網青海站

人民網德令哈10月25日電 2017中國犛牛暨柴達木福牛產業發展大會10月23日至24日在德令哈市舉行,來自青海、四川、甘肅、雲南、陝西、寧夏等六省區犛牛養殖區的企業及專家學者齊聚海西,共商牛業發展大計。

犛牛、柴達木黃牛是柴達木盆地的特色畜種,在海西畜牧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受地理環境和生產技術水平的制約,個體產量低、優質牛肉產量較少,經濟效益低,產業化發展步伐遲緩,影響牧民增收和生態平衡。為探索出一條生態、綠色、高效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之路,2010年海西州委、州政府在深入研究優勢畜種科學應用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了海西州枸杞產業、犛牛生物產業等發展規劃,有力支撐了國家級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高原生物循環產業體系建設。

柴達木福牛是利用青海當地犛牛為母本,柴達木黃牛為父本產生犏牛,母犏牛再以安格斯等優良肉牛為終端父本,應用犛牛遠緣輪迴種間雜交技術產生的商品肉牛,該品種具有犛牛適應高寒氣候、耐粗飼、抗病能力強的生物學特點。該品種項目2013年被列為「青海省重大科技專項」,五年多的試驗長跑在2017年7月31日,隨著柴達木肉牛產業化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的驗收,建立了柴達木福牛產業化技術集成與示範,建成了初生犢牛到育肥出欄、屠宰加工、冷鏈運輸等環節的肉源追溯體系,探索出適合犏牛和福牛生產的高效繁育技術體系,使人工授精受胎率達到71.46%,成活率達到90.53%;項目取得了3項柴達木福牛屠宰加工專項技術,開發新產品36個。

如今,柴達木福牛在海西州已經開枝散葉,肉牛養殖企業和姆民飼養積極性高,存欄量不斷壯大。柴達木福牛的出現,有利於提升海西州肉牛犛牛產業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有利於提高產業附加值、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轉變方式和產業增效,牧民增收。柴達木福牛的出現,打破了犛牛傳統生產模式,提升了犛牛生產肉質水平,拓展了犛牛肉的適用範圍,更好提高青海省肉牛犛牛產業效益水平。自此,青海省有了屬於自己生產高檔牛肉的牛——柴達木福牛。

柴達木肉牛產業著眼於省內外農畜產品供求格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特色產業擴規模、增產能,優勢產業提質量、促融合,創新建立了海西現代循環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目前,柴達木肉牛產業已經實現從草場到餐桌可溯源的閉鎖鏈。在北京、德令哈市和烏蘭縣分別建立柴達木福牛肉生活體驗館,生產的每塊牛肉都具有可追溯性,通過從牧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保證牛肉安全,實現從源頭到終端的綠色產業鏈。

海西州州長孟海表示,柴達木福牛作為海西現代生態循環農牧業的核心,將牧區繁殖、農區育肥、飼草料種植加工、市場營銷、配套服務等生產環節有機的連結起來,力求逐步實現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構建了集牧草種植加工、肉牛高效養殖、高品質牛肉生產、生化產品研發等技術為一體的特色生物產業新格局。通過畜牧業、加工業、服務業的高度融合,基本形成了從源頭生產到終端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條,建立了政府、企業、合作社、農牧戶分工明確合理、利益聯結緊密、運作有序高效的肉牛產業化生產管理機制,在探索循環經濟試驗區特色生物產業發展和海西州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走出了新路子。

此次產業發展大會以項目成果為依託,以現場觀摩和論壇交流形式共同商討中國犛牛產業化發展思路、海西蒙古族藏族州的犛牛發展方向和柴達木福牛產業化方案,為推動海西蒙古族藏族州草原生態畜牧業和特色生物產業的發展,把脈問診,共謀良策,大會的召開必將對海西福牛產業發展起到積極的指導和推動作用,從而更好的規範犛牛產業發展,推進犛牛聯合育種,擴大犛牛源基地建設,加強犛牛文化宣傳,促進從業者之間的合作,提升犛牛產業價值與經濟效益。

(責編:張莉萍、楊陽)

相關焦點

  • 德令哈全力打造「五百億元」產業基地
    近年來,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內的德令哈循環經濟工業園緊緊圍繞打造五百億元產業基地,通過完善園區內基礎設施,加強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德令哈工業園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五大主導產業集群快速做大做強。  德令哈工業園通過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了園區水、電等基礎條件。
  • 青海舉辦柴達木礦產資源開發暨新材料博覽會 發布柴達木綠色勘查成果
    央廣網德令哈9月25日消息(記者張雷)第二屆柴達木礦產資源開發暨新材料博覽會24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開幕,會上作了柴達木綠色勘查大會戰信息發布,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新材料類合作協議、礦產資源類項目委託合同書等25個項目。
  • 「世界犛牛之都」青海樹「牛品牌」
    8月28日,第六屆國際犛牛大會暨第一屆青海犛牛產業大會在西寧舉行。會上,農牧企業除了陳展犛牛排、牛腱、酸奶、牛絨毯外,「咖啡遇上犛牛奶」的雪山咖啡、犛牛肉「能量塊」等新產品紛紛亮相。  「犛牛神奇而獨特,產品豐富,渾身是寶,是青海特色。」來自法國的蘿拉(音譯)參展時表示,不知道未來能不能將產品帶到法國去。
  • 第五屆海子詩歌節在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陳列館舉辦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 包拓業報導) 7月25日,德令哈文化旅遊節暨第五屆海子詩歌節「詩意德令哈 萬裡尋海子」在德令哈市海子詩歌陳列館舉辦。此次海子詩歌節以「推動文化傳播、提升文化品位、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主題,以弘揚柴達木特色民族文化、展示柴達木高原風土人情為目的,通過詩歌節系列活動的開展,緬懷和紀念詩人海子,塑造德令哈「詩意的棲居」、「吟遊詩人的驛站」旅遊文化形象;以詩歌藝術的形式,賦予海西更多的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展示海西新形象,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人文環境
  • 2020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廣東省第二屆南藥產業大會將於...
    2020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廣東省第二屆南藥產業大會將於12月6-8日在雲城召開 2020-12-04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柴達木盆地新發現多處戰略性關鍵礦產資源
    新華社西寧9月26日電 (記者王浡) 記者26日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委宣傳部獲悉,近日在德令哈市舉辦的第二屆柴達木礦產資源開發暨新材料博覽會對外發布了「柴達木綠色找礦勘査大會戰」階段性成果,柴達木盆地新發現多處戰略性關鍵礦產資源,為全國找礦突破作出新貢獻。
  • 柴達木循環經濟主導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記者從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了解到,2011年至2016年間,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2000億元,以鹽湖化工、油氣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七大產業為主的主導產業體系已基本建立。新華社記者 王博 攝
  • 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體育大健康產業分會成立大會在南寧召開
    12月8日,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體育大健康產業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南寧召開。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體育大健康產業分會成立大會合影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成立於2006年1月12日,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民政部註冊登記並接受其監督管理,是具有法人資格的,非盈利的全國性社會團體。
  • 德令哈循環經濟工業園崛起「五百億」產業基地
    德令哈循環經濟工業園緊緊圍繞打造五百億元產業基地,通過完善園區內基礎設施,加強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使德令哈工業園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五大主導產業集群快速做大做強。  德令哈工業園通過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了園區水、電等基礎條件。
  • 今夜我在德令哈:到青海大柴旦感受西北之美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海子大柴旦位於中國青海省西北,柴達木盆地北。行政區域就包括了德令哈市。德令哈是蒙古語,意為金色的世界。1988年海子在途徑德令哈的火車上寫下這首小詩《日記》。今天來到大柴旦,在蒙古語中為伊克柴達木,意為大鹽澤。大柴旦翡翠湖可以與茶卡鹽湖媲美的另一處天空之鏡,尚未開發,保存在原始純粹之美。湖水清澈,鹽面完整,頗具原生態韻味。
  • 放歌海西 首屆德令哈高原音樂節圓滿落幕
    8月17日晚23時,在德令哈奧運廣場,隨著最後一首音樂結束,最後一個音符停頓,「祖國聚寶盆·神奇柴達木」首屆德令哈國際高原音樂節暨可魯克湖蟹美食節,在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和尖叫聲中劃上圓滿的句號。  這是一場音樂的盛會,也是一座城市的盛會。8月的柴達木賓朋雲集,縱情放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用動聽的音律向世界展示了她驚豔而又厚重的文化。
  • 德令哈印象
    德令哈是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鹽鹼化工工業園,是柴達木盆地內生態綠洲農牧業的最大灌區之一,同時也是青海省統籌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德令哈」是蒙古語,意為「金色的世界」。翻開歷史的捲軸,十三世紀,蒙古崛起,滅金亡宋,建立了元帝國,德令哈亦被置於元朝統治之下,為宣政院所屬「吐蕃等處宣慰司」轄區。之後,明正德五年(公元1512年)和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蒙古族兩度進入柴達木地區。
  • 黑河源「三生共贏」​犛牛產業發展引人矚目
    8月20日,我省最具規模的「三生共贏」犛牛產業合作社在「黑河源」祁連縣野牛溝鄉誕生,眾多省內外專家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野牛溝鄉大浪村草原參加野血犛牛產業綜合體觀摩籤約活動暨野血犛牛產業發展論壇。  集聚在祁連山下,來自省內外的畜牧專家圍繞「三生共贏」為核心的野牛溝犛牛產業綜合體,結合實際、展開探討,就黑土灘成因及治理與科學禁牧重要性認識和犛牛乳、絨及犛牛文化作了分享,為黑河源「三生共贏」模式創建和犛牛產業綜合體出謀劃策,建言獻策。
  • 中國特產(犛牛)之鄉—那曲縣授牌儀式
    2011年8月12日,正值那曲賽馬節之際,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犛牛疾病崗位專家李家奎,應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邀請,作為中國特產之鄉授牌考察專家之一,陪同專家組成員呂明宜(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副主任,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陸百榮(專家組成員,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副秘書長、
  • 玉樹犛牛,如何「牛」
    產業興旺是貧困戶脫貧重要渠道,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根基。   2017年,「玉樹犛牛」被認定為全省唯一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可以說,選擇犛牛產業,是基於對藏民族歷史傳統的充分尊重;是對牧區產業與生態可持續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是抓住消費升級趨勢下市場機遇的戰略抉擇。
  • 犛牛產業園讓牧民日子「牛」起來
    念好犛牛產業經2019年以來,九龍縣堅持「五朵金花+」農牧產業發展思路,將畜牧業作為重要產業全力推進,以擴大飼草種植、解決犛牛育肥為突破口,形成從縣到鄉到村到戶以牧業為主的牧業開發大格局,大力培育發展犛牛產業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 第十一屆(2020)中國鹿業發展大會暨第八屆中國(西豐)鹿文化節在...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陳春景)10月27日,第十一屆(2020)中國鹿業發展大會暨第八屆中國(西豐)鹿文化節在享有「中國鹿鄉」美譽的遼寧省西豐縣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畜牧業協會鹿業分會和中國鹿產業國家創新聯盟主辦,西豐縣人民政府和中國鹿酒產業發展聯盟承辦。
  • 青海德令哈農墾文化博物館開館
    有這樣一群人,在上世紀50年代,披荊斬棘,作為第一批拓荒者,開進了柴達木盆地,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的壯舉。、柴達木乃至青海省的發展建設來說卻居功至偉。,用堅毅鑄就了柴達木盆地的綠洲,他們將荒原變成家園,奏響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 德令哈擬建光熱配套集熱器、儲罐、熔鹽泵等生產加工裝置及配套...
    據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管委會經協科技部方面近日公開發布的招商消息,當地政府擬在青海德令哈工業園建設光熱配套用集熱器、熔鹽儲罐、熔鹽泵、換熱器製造項目。項目預計總投資15億元,目前正在做項目前期工作,園內水、電、路、氣、運等配套設施齊全,具備建設條件,相關項目未來可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
  • 我市組團參加2020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廣東省第二屆南藥...
    12月7日, 2020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廣東省第二屆南藥產業大會在雲浮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