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賞菊插茱萸 重陽習俗知多少

2020-12-14 騰訊網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提起重陽節,相信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唐代詩人王維這首著名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這一天,咱們蚌埠也有登高遠眺、插茱萸、吃重陽糕的習俗。

結伴秋遊,登高望遠,登高是咱們蚌埠重陽節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習俗。

過去,重陽節也是咱們蚌埠地區的一個社會活動日。

重陽糕是全國性的節日食品,蚌埠屬於南北交界之處,市民喜歡的重陽糕的製作材料也不同。

1989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九九」諧音為「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人們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記者:尹玲 陳晨

編輯:孫田

審核:李琥

本條新聞由蚌埠廣播電視臺採制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是主題 被賦敬老新內涵
    登高、賞菊、插茱萸成為主題  烏丙安教授認為,重陽節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沿襲至今。  西漢《西京雜記》中賈佩蘭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古,莫知其由。」
  • 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今年的10月9日是重陽節,登高、飲酒、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都是重陽節的民間習俗。這些習俗的形成又與傳統醫學對人體和四季的認識有密切的關係。茱萸:戴可闢邪,食可溫補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描繪了插茱萸的場景。傳統認為,配戴茱萸有避邪驅蟲,祛風散寒的功效。
  • 重陽習俗知多少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重陽節的起源重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上古天神元帝得道之辰。
  • 重陽節:登高、賞菊、插茱萸成為主題
    古人在重陽節喜歡結伴郊遊、賞菊品糕、遍插茱萸、賦詩飲酒。現代社會,人們賦予重陽節新的內涵,那就是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兩千多年來,重陽節早已不是簡單的自然時令,它更多講述的是厚重的時間感與生命感。  1  「九九」寓意深刻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之極,"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
  • 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至今流傳
    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一、重陽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九月是菊花盛開的季節,農曆九月也被稱為"菊月",重陽節又叫做菊花節,重陽賞菊早在晉朝就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
  • 重陽佳節,秋色正好,登高賞菊。
    、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欲從攜手登高去,一到門前意已無。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 上杭客家重陽節習俗,除了登高、賞菊,你還知道哪些
    九月初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上杭客家 民間稱之為「尾節」。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俗。登高。在古代民間,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 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 登高賞菊插茱萸,它們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東漢時期,民間開始出現登高飲酒、佩戴茱萸闢邪的習俗。到了三國時期,已出現了重陽聚會宴飲習俗。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 登高遠眺慶佳節,茱萸菊酒迎重陽
    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民間活動已經成為千百年來重陽節時人們的傳統習俗。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可供藥用的植物。茱萸在古時可用於祭祀、佩飾、藥用、闢邪。重陽節之時正是茱萸成熟之時,人們會在這一節日當天將茱萸枝插在髮髻,或將茱萸製成「茱萸囊」佩戴在身,以祛病驅邪。
  • 詩情畫意說重陽|登高賞菊 遍插茱萸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畫中重陽張大千《重陽登高圖》清·石濤 重陽登高圖清代陳枚《月曼清遊圖》之九月重陽賞菊清代張同曾 《菊花圖》李苦禪 《重陽佳節菊花開》
  • 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插茱萸登高你都清楚嗎
    重陽節是我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這個節日在千年之前便已經出現,流傳到現在依然保留著很多習俗,關於這些習俗的內容大家要牢記於心。   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佩菊花   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重陽節越來越流行的是佩戴菊花。
  • 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
    、陪長輩登高、豐收祭天等內容。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早在戰國時期,重陽節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一直沿襲到今天,很多地方也稱其為「老人節」。 朱中海說,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敬老祭祖等風俗。
  • 重陽節登高飲酒,插茱萸闢邪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登高飲酒,插茱萸闢邪是怎麼來的?在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從古代一直傳承至今,也留下了不少民間故事和傳說。在中國古代人們信怪力亂神之說,所以留下了很多神話故事傳說。在民間,每個傳統節日都會留下一個傳說,其真實性就無從考究了。
  • 遍插茱萸又重陽
    作者 凌若鑫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賞菊賦情、以酒會友,用插滿山頭的茱萸遙寄對親人的思念,古人將重陽節的意義詮釋得浪漫而又溫情。  在這個網際網路向縱深挺近的時代,領先的通訊技術讓任何人之間的聯通變為可能。
  • 重陽節習俗知多少,最全的重陽節習俗,值得收藏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逢重陽,正值仲秋,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正是登高賞秋最好的時節。古人認為,大山中生長的各種植物、隱棲的飛禽走獸以及潺潺溪流,使人類才得以生存繁衍,且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因而對山既有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又因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故登高賞秋漸漸變成重陽風俗之一。
  • 遍插茱萸遇重陽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重陽節為何要登高、賞菊、佩茱萸?
    今日重陽節,經過了兩千多年的變遷,重陽節逐漸成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但登高、賞菊、佩茱萸依舊是重陽節生生不息的習俗。為什麼要在重陽節這天同時做這三件事情?由於重陽節的成型期正是在我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而且菊花的花期又正好契合重陽節,這就讓重陽節賞菊具備了天時。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士人修仙求長生的風氣非常濃厚,而菊花素來被視為養生延壽的有益道具,這種修仙求長生的風氣,最終讓這一時期的菊花大放異彩,被文人雅士普遍追捧,這就構成了人們在重陽節賞菊活動的人和。
  • 今日重陽節:民間插茱萸闢邪 吃重陽糕點菊燈
    今日重陽節:民間插茱萸闢邪 吃重陽糕點菊燈 2015-10-21 00:11:14歷來,人們都講究在這一天登高、插茱萸闢邪、飲菊花酒。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此之外,古時民間還有吃重陽糕、點菊燈等種種有趣習俗。  民間登高、插茱萸闢邪 吃「迎霜兔」與重陽糕  據公開資料顯示,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