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一些不入流的搏擊運動員點支煙沒顧上抽的功夫就把一些所謂的「傳統武術高手」打得血光飛濺、屁股尿流的視頻的播出,「中國傳統武術在實戰中不堪一擊」的言論流傳網絡,讓廣大國人對武術這項國粹引起了強烈的質疑,網上更引起支持和反對這種說法的激烈討論。
那麼,傳統的中國武術到底有沒有實戰功能,是不是真的如視頻中看到的那樣在職業搏擊運動員那裡不堪一擊呢?
要想知道答案,首先要對我國的武術的過去和現在有一個較深的認知才行。
武術一詞,是一個泛指,現代的稱謂。古時只有專指的武藝,武功之說,如某某武藝超群,某某武功高強等。現在我們講武術界,古時則講武林、綠林。比如現在講「山東武術界」,古時則講「山東武林人士」。
武者,打鬥;藝,技巧,才能;功,本領,能耐。中國武術的先輩們在先是認識到用技巧可以在格鬥中制敵,這便有了「武藝」一說。後來發現通過鍛鍊可以提升人體潛在機能,增強力量和耐受力等,就有了「功」的說法。而「武」和「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古拳諺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就是告誡習武之人若只練習技巧,不加強自身身體條件終究成不了氣侯。還有「練功不練武,只能瞎吃苦」之說,又告誡人們,只鍛鍊身體機能不練習打鬥技巧同樣不會有作為。
中國的武術博大源遠,門派類別眾多。總之歸為兩類,一類為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型;另一類為擊殺技,出手致命型。世人說天下武功出少林,其實原本也就是僧人們在長久打坐、參禪後身體不適,開始創造一些活動身體,增強體質的動作,後來逐步演變成防禦攻擊、制服敵人的格鬥方法。而擊殺型,主要源於軍營、鏢師行業。古時候久經沙場的將領們把戰場上的殺敵技巧總結下來傳授給將士們。戰場上是你死我活的殺戮,所以這類的武藝一出手便是致命型,講究一擊必殺。而且,屬於持械型,戰場上不可能空手上陣。鏢師行業無論走鏢還是看家護院,在盜匪、山賊較多的古代也是練習此技。畢竟古時候盜匪、山賊不像現在的罪犯一樣有什麼人權,膽敢搶劫戶舍、鏢資,鏢師們當場擊殺他們無任何責任。但此類武術不用於軍營、走鏢和看護莊院,流傳於民間之後,因其出手狠辣、兇殘,基本上沒有使用之處。在民間毆傷人命可是要償命的!於是此類武術有些失傳,有些則把以前刀、劍、茅的的動作改為棍棒或拳掌,這樣威力就削減了太多。
前面已經說過,所有武術的練習,都脫離不開「功」的加持。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國家安定,民風樸實,武術漸失去其作用。雖然新中國提倡弘揚和發展中華武術這項瑰寶,但摒棄了武術中的致命招式和動作,把武術演變成為更適合觀賞的體育項目。而傳統習武者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代,沒有人去花費大量時間去練那些發掘身體潛在能量但卻要忍受大痛苦的「功」。至於「武」的練習,那些有點兒名氣的所謂高手,終日不是社交應酬便是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名頭謀取更大利益,哪裡有多少時間用來練習?
搏擊運動員吃的是行飯,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練習打鬥,所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提升自己身體和格鬥技巧上。所以,當那些打著「傳統武術高手」的幌子其實只為謀利的武者遇到專業的搏擊人時,便會現出原形。當你看到在擂臺上毫無招數別過頭不看對手瞎掄大擺拳的所謂「傳武高手」時,不要認定他代表了中國的某個武術派別,他只是借武術之名混口飯吃而已!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中國武術並非不堪實戰,而是實戰武術一部分流失,未流失的也沒有幾個堅持功力練習的。所以,應該說現在的武者不堪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