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龔澎新聞發布工作的風格與技巧

2020-12-06 中國軍網

提 要:回眸中國新聞發布工作發展史,龔澎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首位新聞發言人。1949年11月8日,外交部情報司(後更名為新聞司)正式成立,同年12月26日,龔澎被任命為情報司司長,也是新中國外交部第一任新聞司司長;1964年,龔澎升至外交部部長助理,兼任新聞司主管工作。龔澎一直是周恩來總理的得力助手,在她的努力下,世界開始認識了解新中國,中國也逐漸擁有了面向世界的大國自信。

關鍵詞:龔澎;首位新聞發言人;新聞發布

可以說,龔澎最突出的成就在於新聞發布方面。1954年,她隨周總理出席第一次日內瓦會議,與黃華同任中國代表團發言人;1960年參加第二次日內瓦會議,周總理親自提名讓她擔任中國代表團首席發言人;1963年—1964年間,周總理率中國友好訪問團出訪亞非拉14國時,龔澎又是訪問團的主要發言人。龔澎對黨的對外新聞發布工作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在新時代仍然值得總結與借鑑;她在工作中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猶如一縷清風,是「典型的美與革命結合的化身」。

大國形象的代言人,個性也是一種武器

龔澎作為新聞發言人的天賦早在學生時期就表露無遺:她是燕京大學(即現今的北京大學)的高材生,在學校裡擔任學生自治會財務部部長。1935年,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爆發,她與二姐龔普生等在未名湖畔臨湖軒,一同主持召開了外國記者招待會,揭露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慘不忍睹的暴行。這是龔澎的「首次」發言,也是她新聞發言人生涯的起步。

龔澎才華出眾、貌美優雅,能言善辯、善於社交,且大方灑脫、個性鮮明,又能說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語。「她既有青春的朝氣,又有對中國共產黨事業的堅定信念,再加上隨軍記者特有的敏銳觀察力和清新幽默感」,不僅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青睞,在西方記者中也非常吸人眼球。斯諾夫人曾高度評價龔澎說:「她具備了東方和西方最優秀的品質。」

龔澎的風格是剛柔並濟的。在一定情境下,女性新聞發言人有著獨到的感性細膩,擅長以情動人、以誠感人。重慶談判時期,龔澎幫助三個美國大兵實現了會見毛主席的心願,並在毛澤東接見他們時從旁翻譯。這樣富有人情味的舉措於無聲中展現著中國領導人的隨和與包容,展示著中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大度與氣魄。

1963年,周恩來總理率團出訪亞非拉十四國,在阿爾及利亞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某國電視臺記者提出採訪周恩來的請求,並希望中方付費,龔澎義正言辭地駁斥道:「你想錯了,記者先生!我們不需要恩賜,在眾多國家的電視屏幕上紛紛出現周恩來的形象之後,貴國的電視才姍姍來遲地出現,那時,記者先生,你就會知道你現在是犯了一個怎樣的錯誤了!」

發言人的個性和魅力也可以用作武器,陳力丹教授也認為「有個性又能擔當好職務的人是非常好的新聞發言人的料,越有個性,才越能代表這個機關、越能吸引公眾眼球,如果這個新聞發言人跟木頭一樣,只會照本宣科,那又有什麼意思?在這個意義上,應該讓有個性的新聞發言人佔主導地位。」龔澎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勢所在,在充分利用自己女性特有的「柔」將中國溫潤的一面展現給世界的同時,更用自己潛在的「剛」主動出擊,盡展大國風採。

中國符號的傳播力,國際視野的萌芽

事實上,「用別人聽不懂的語言,講著別人不感興趣的故事」,一直是我國國際傳播面臨的困境。在新中國剛剛成立,外交事業剛剛起步的條件下,以龔澎為首的中國新聞發言人團隊,在大力宣傳我黨主張和平方針的基礎上,已經萌生了國際視野的種子。

任職期間,龔澎為新聞司的國際宣傳工作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其中一條,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她非常善於通過「他者」視角審視自我,具有很高的國際站位。例如與西方記者打交道,就要了解對方看待問題時看什麼、如何看,她說:「與記者交談要有針對性,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記者或進步的西方記者,立場觀點與我們接近的,可以相對坦率、深入一些,而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則要注意對方的接受程度,絕不強加於人。」另外,龔澎在工作中還巧妙運用「借船出海、藉口說話」的藝術,在發布重要消息之前,新聞司都採取比新華社發稿時間提前一點向外國記者透露的方式,讓記者可以得到現場的感受,通過外國記者的報導,也使得我國對於國際問題的看法在國外更具說服力。

龔澎還靈活掌握對外傳播方式的多樣性,強調對外宣傳要注重傳播效果。她主張把工作做好與已經做好是兩碼事,願意宣傳還不夠,必須善於宣傳才能有效果。1940年至1945年,龔澎在重慶工作的五年期間,她與同事將解放區的漫畫等藝術作品,縮印製作成精美的小冊子,介紹到了美國;她還將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對國際局勢的講話和《解放日報》《新華日報》上發表的重要文章譯製成英文版推向國外。1946年,龔澎帶頭髮行了我黨最早的英文刊物《新聞周刊》,因報導客觀真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重視,拓寬了東方聲音走向世界的平臺。

為了向世界揭示中印邊界問題的真相,龔澎立即組織人員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去,查閱大量的歷史檔案,根據古今中外的史料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最後形成《中印邊界真相》一書。同時,為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讓世界及時、全面地了解我國立場,龔澎與同事聯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一起製作了《中印邊界問題真相》的新聞紀錄片,1963年該片公映,獲得了第二屆百花獎最佳長紀錄片獎。

中國聲音的影響力,用事實曉之以理

龔澎堅持反映問題一定要做到實事求是。從一開始,她就以「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這一精神標杆要求自己,同時要求情報司的工作質量要具有國際專業化水平,讓中央及時準確地掌握國際形勢發展動態,清楚了解外界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封建專制時期,龔澎認為,世界對華評論,不論是好話還是壞話,不管多難聽、多刺耳,都要第一時間向中央反映。為此,她和同事們每天認真閱讀各種文件、聯絡外國新聞記者和通訊社,24小時追蹤世界各主要媒體。龔澎經常對司裡的同事們說:「新聞司的工作就是要當好中央的耳目喉舌。如果說,記者工作與對外宣傳是喉舌的話,那麼調研工作就是耳目,在變幻萬千的國際動態面前,要做一個千裡眼和順風耳。」

龔澎在工作方法上非常大膽。新中國成立之初,西藏還很落後,社會情形比較複雜,再加上一直沒有對外國記者開放,給了西方不少捏造謠言、歪曲事實攻擊中國的機會。為了澄清事實,龔澎提出組織外國記者走進「禁區」,訪問西藏,周總理批准了新聞司這一請示報告。當時的親歷記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詳盡記錄了他與同行們1955年第一次走進西藏的情形:「五星紅旗在拉薩上空飄揚,中央政府新建了公路、現代化醫院和學校,可是地方政府仍然保持著農奴制……有人說中國漢人在西藏壓倒了藏族,這是不真實的。」龔澎的這一做法開創性地打破了與媒體的隔閡,第一時間讓真相站在鎂光燈下,讓世界見證新中國的進步。

龔澎作為新聞發言人,主張牢牢把握第一解釋權,始終秉持用事實說話的原則和標準,她也因此成為外國記者心目中「言論自由的象徵」。一位美國記者曾表示,雖然清楚龔澎是代表共產黨說話的,但只要她說出來的話總是令人信服,事實證明也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1961年5月13日,在討論寮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召開之前,中國代表團組織了一次記者招待會,龔澎作為新聞發言人,直揭事件真相,回應美國記者提出的問題。中國發言人擺事實、講道理的態度和做法,贏得了國際輿論的廣泛讚譽。

中國新聞發布事業的奠基人,偉大傑出的領銜者

中國新聞發言人團隊的壯大離不開龔澎點點滴滴的努力。她特別強調年輕人才隊伍的培養,所以司裡的美國留學生和才識較高的知識分子比較集中,為此很多人批評她重才輕德,對老區來的老幹部重視不夠。當時環境下,選人用人受家庭出身的限制,而龔澎認為只要是熱愛新中國、願意為新中國出力的人才,都可以大膽使用。晚年的龔澎,儘管受到了文革的衝擊、病痛的折磨,被打做「三反分子」,但她仍然表現得從容淡定、光明磊落,與丈夫喬冠華盡力保護著外交部的同事免受傷害。雖屢受批判和抨擊,但龔澎惜才愛才的態度和堅持,讓這個最初只有十幾個人的情報司逐漸成長為一支德才兼備的過硬團隊。

言傳不如身教。龔澎在新聞發布事業的開拓進程中,從始至終都嚴格要求自己,在各項工作開展前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提供好充足的材料。在她與同事們的眼中,沒有上下班的準時準點,經常通宵工作,為了不影響辦公室其他同事工作,她總是在人最少時使用打字機。

嚴於律己、從不張揚。她認為作為國家形象的代表,最重要的是堅定的政治立場,不能迷失方向,切忌裝聰明;不知道的就不要談,不能不談的問題,更要掌握分寸。

龔澎對中國新聞發布事業的傾注是根深蒂固的,她一生致力於中國新聞發布事業,為中國的新聞發布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她是「寰球新聞界最出類拔萃的婦女」,她是中國女新聞發言人的開創者,是中國外交史上當之無愧的領銜人。

(作者系國防大學政治學院研究生)

相關焦點

  • 重慶珍檔∣龔澎在重慶,跨越大半個世紀的美麗
    她叫龔澎,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新聞發布官,中國新聞發布事業的領銜者,中共第一位新聞發言人。從此,龔澎在風雲變幻、風雲際會的重慶霧都工作和生活了整整6年。二重慶,是解放前龔澎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在這裡,龔澎是響噹噹的,被譽為重慶一枝花、外交一枝花、最美中共新聞發言人。流利的英語,縝密的思維,機智的反應,美麗的品貌,她在山城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是典型的美與革命結合的化身。斯諾夫人說:她具備了東方和西方最優秀的品質。
  • 女兒的回憶——記新中國第一位女新聞發言人龔澎
    圖為隨同周總理訪問的龔澎和幾內亞朋友在一起(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黃富慧 侯麗軍)「(新華社延安七日電)美聯社滬六日訊:中共領袖周恩來之秘書龔澎小姐稱:中國警察封閉了她的新華周刊,該刊只出版一期,為中共在上海之唯一刊物。
  • 龔澎:重慶談判時,她曾擔任毛澤東的翻譯
    她,就是新中國第一代女外交家、外交部首任新聞司司長、新中國新聞發言工作的重要開拓者之一——龔澎。 一次有趣的「面試」 龔澎1914年出生,父親龔鎮洲是辛亥革命時著名的革命者,曾就讀於保定軍官學校,與蔣介石是同班同學。母親名叫徐文,是革命家黃興的妻妹。
  • 龔澎:一代理想主義者的代表-搜狐新聞
    編者按: 共和國首位新聞發言人是位女性,是一位天生麗質的美女,同時也是翻譯《紅星照耀中國》的第一人。周恩來曾稱讚說沒有人能夠代替她」。 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性名叫龔澎,據說在燕大讀書時,她即有「校花」美譽。她曾任《新華日報》記者,建國後,歷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部長助理。
  • 喬冠華之女回憶母親龔澎
    此前的1940年深秋,龔澎被組織上派往重慶開始了她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觀察力很敏銳」的龔澎順利通過周恩來的考試,在特務密布的戰時重慶,她靠著自己的智慧、努力和人格魅力「陸續結交了幾乎所有駐重慶的外國記者」,「還與在外國新聞機構中的中國僱員廣交朋友,從他們那裡得到了許多寶貴的信息」,成為駐重慶外國記者公認的「中共外交發言人」。
  • 口述歷史:我的母親龔澎
    善解人意、體恤下屬的周恩來派龔澎到朝鮮探親,於是有了這個新生命。當時,喬冠華告訴朝鮮革命軍領袖南日:「如果是男孩,就叫松嶽;如果是女孩,就叫松都。」松都是朝鮮開城的古名。《喬冠華與龔澎——我的父親母親》,是喬松都用8年完成的書。但有些話題,她仍舊選擇迴避,無論是書裡還是在面對面的採訪中。儘管這樣,這次口述,她還是提供了在她回憶錄之外的那個美麗而傳奇的母親龔澎的影像。
  • 龔澎:新中國首任新聞司司長,傑出的女外交家,二任丈夫是喬冠華
    在建國初期,有一位才貌雙全的女外交發言人龔澎,學生時代是校花,後來她是新中國第一任新聞司司長,中共的第一位新聞發言人。 或許是革命家庭的薰陶,也或者是時代的影響,龔澎從學生時代就有反抗意識,一直走在革命的前沿,1935年,北平爆發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她作為學生代表衝在最前列。 幾天後,又跟姐姐龔普生召開記者會,勇敢揭露日本人對中國的暴行,還批判蔣的不反抗行為,這是她第一次新聞發言。
  • 龔澎和劉文華:譜寫太行戰地生死戀歌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這是一段發生在抗戰時期烽火紛飛的太行山裡的戰地絕戀……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位留學德國歸來的青年才俊,女主人公則是一位出身名門、品貌出眾的才女佳人,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愛再到生死離別
  • 懷念我的母親龔澎
    後來調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工作。與周恩來談話之後,母親被安排擔任周恩來的外事工作秘書,參加外事組的工作,主要任務之一是負責聯繫新聞界。     我穿過走廊,認真閱讀牆壁上展板中的文字。其中一塊展板上寫道:龔澎——南方局外事組副組長,周恩來的得力助手,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共新聞發言人。龔澎英文流利,秀外慧中,機敏靈巧。
  • 說說喬冠華的「校花」夫人龔澎的傳奇人生
    其一生一共有過兩位夫人,一位是龔澎,一位是章含之。巧合的是,這二人皆同喬冠華一樣,也是外交家。其中,龔澎更是被稱為燕京大學的「校花」。而今天這篇文章,便要來好好說一說龔澎的傳奇人生。龔澎出生於1914年的日本橫濱,原名龔維航,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人。其父為著名民主革命家龔鎮洲,其母為黃克強夫人徐宗漢的堂妹徐文。可見,龔澎的家庭背景是十分深厚的。
  • 情報司長:中共早期「新聞發言人」
    實際上,中共早在革命年代就已經有了「新聞發言人」制度的雛形。  抗戰期間,蘇區迎來中外記者採訪團,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親任「發言人」答記者問;在國統區,中共利用辦事處向外界發布權威信息,並在與國民黨當局鬥智鬥勇的工作環境中,鍛鍊出了黨的早期新聞發言人。
  • 外交家喬冠華與龔澎之子:懷念我的母親
    原標題:外交家喬冠華與龔澎之子:懷念我的母親   喬冠華、龔澎夫婦   龔澎(1914—1970),安徽合肥人。   母親龔澎已經離開我們40多年了。我一輩子都忘不了1970年3月8日那天的清晨,蒙蒙發亮的天空,零零散散飄下幾片雪花,母親因突發腦溢血導致暈厥,被抬上北京醫院的急救車,我站在急救車旁,初春的寒冷讓我從不知所措中清醒。我思忖,「文革」初期的疾風暴雨剛剛過去,父親、母親剛剛被「解放」,恢復工作,全家人還沒來得及透口氣,卻不知什麼厄運又會降臨,不禁打了個寒戰。
  • 龔澎 - 龔澎--七一導航—黨員幹部上網指南--人民網
    龔  澎 龔澎 (Gong Peng,女,1914年10月至1970年9月),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1964年至1970年)。安徽合肥人。1937年11月至1938年3月,上海聖瑪利亞女校教員。1938年4月至1938年10月,延安馬列學院學習。
  • 試論新聞作品的風格
    王 剛(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研究生 武漢 430074)新聞作品是否有自己的風格,這在學術界一直存有爭議。有人就認為:風格只屬於文學創作的範疇,是文藝作品的專利。作為「新近發生的客觀事實的報導」的新聞,其文體的本質特徵是再現,新聞報導(消息與通訊)只是按固有格式寫作而已,無所謂風格。
  • 棗莊龔老頭食品有限公司經理龔澎:一路創業一路歌,一顆愛心一
    感謝信中提到的龔經理就是在食品加工行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山東棗莊龔老頭食品有限公司經理、薛城區第九屆政協委員龔澎。11月21日,伴著冬日的一場喜雨,記者來到了龔老頭食品有限公司,聽龔澎給記者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
  • 龔澎去世後,喬冠華多次對著照片哭泣,感情空白3年60歲才再婚
    1941年底,香港淪陷,周恩來決定讓喬冠華來重慶負責《新華日報》海外版方面的工作。 在周恩來辦公室,喬冠華看到一位年輕幹練的女士,一雙漂亮的大眼睛,讓人過目難忘。周恩來微笑著給他們倆介紹:「你們一位是外事組副組長,一位負責《新華日報》國際版的工作,今後就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啦。」龔澎也笑著和他握手:「你好,歡迎你!」
  • 新中國第一位女新聞發言人[圖集]
    新中國第一位女新聞發言人[圖集]時間:2009-09-14 19:08:32 來源:新華網 編輯:王平偉 標籤:「(新華社延安七日電)美聯社滬六日訊:中共領袖周恩來之秘書龔澎小姐稱這是國內迄今為止能找到的關於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新聞發言人、新中國第一任外交部情報司(新聞司前身)司長龔澎最早的新聞報導。新聞中所記載的事件,發生在1946年。鬥轉星移,在8年後舉世矚目的日內瓦會議上,龔澎作為中國代表團發言人,已經為世界各國新聞界所熟知。在一份1954年6月19日的解密外交檔案裡,保存著日內瓦會議期間龔澎向周恩來總理報告記者招待會情況的手記。
  • 官方發布!淄博新聞發言人和新聞發布工作機構名單
    >新聞發布工作機構:宣傳新聞中心宣傳科 358655010、文昌湖省級旅遊度假區黨工委、管委會新聞發言人:楊 磊 宣傳部部長新聞發布工作機構:宣傳部新聞科 603006211、經開區新聞發布工作機構:綜合科 31786769、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新聞發言人:蔣萬海 副主任新聞發布工作機構:綜合科 279180310、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新聞發言人
  • 從認識論和方法論入手改進新聞輿論工作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恐怕還是要回到問題導向上來。對新聞輿論工作者而言,當下需要解決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認識論層面,一是方法論層面。
  • 中新社新聞風格簡論
    由堅持愛國主義立場的民營通訊社演變而來的中新社,其主要任務是對外發稿,報導中國新聞。這種獨特的發展歷史和獨特的定位決定中新社有一套獨特的運作方式,在新聞寫作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廖承志是一位十分熟悉海外情況、富有人格魅力的革命家和優秀的社會活動家,是中新社的創辦者和中新社新聞風格的締造者。早在延安時期他就擔任過新華社社長,對新聞工作是行家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