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名鼎鼎的外交家喬冠華,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其一生一共有過兩位夫人,一位是龔澎,一位是章含之。巧合的是,這二人皆同喬冠華一樣,也是外交家。其中,龔澎更是被稱為燕京大學的「校花」。而今天這篇文章,便要來好好說一說龔澎的傳奇人生。
龔澎出生於1914年的日本橫濱,原名龔維航,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崗集鎮人。其父為著名民主革命家龔鎮洲,其母為黃克強夫人徐宗漢的堂妹徐文。可見,龔澎的家庭背景是十分深厚的。也正是得益於這與生俱來的優越環境,才使得龔澎從小就自帶一股別樣的氣質。
1933年,19歲的龔澎憑藉優異的成績如願考入了燕京大學歷史系,並很快成為校學生會的負責人之一。那一年的她意氣風發,在同學間也頗具聲望,再加上本就不俗的外表,一下子便被推舉為了燕京大學的「校花」。
當然,如果你覺得「校花」這個詞只是在形容龔澎長得美麗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千萬不要忘了,她可是革命世家的後代,那些自幼耳濡目染的革命思想早已使她不自覺成長為了一名勇敢、積極的進步青年。因此,她不僅僅只有好看的皮囊,更有廣闊的愛國之情。
比如在校期間,龔澎就常常會組織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討國內的局勢,一起為國家的未來出謀劃策。再比如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中,她更是身先士卒,帶頭報名「敢死隊」,為天下學生做出了一個表率。
到了1937年大學畢業前夕,龔澎因為看到了美國記者斯諾發表的文章《紅星照耀下的中國》及200張陝北照片後,一下子便對神秘而遙遠的延安產生了嚮往之情。於是,她和幾個要好的同學一商量,決定瞞著家裡人繞道香港遠赴革命聖地。
1938年3月,已經如願來到延安的龔澎進入了馬列學院,成了那裡的第一批學員。期間,她曾有幸擔任了偉人的英文翻譯,並多次聆聽了有關方面的演講和報告。不得不說,這些經歷對於龔澎的幫助是巨大的,使她大幅度提升了自己的思想,也為日後的外交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年9月,龔澎被派往太行山的報社工作。結果在去的途中剛好遇到了彭帥,彭帥見她談吐不凡,便順勢將其留在了八路軍總部擔任秘書一職。正是在那裡,她認識了留學回來的劉文華,兩人日久生情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不幸的是,這段婚姻僅僅維持了兩年就結束了。原來,1942年5月日軍進攻太行山時,恰好撞上了劉文華闌尾炎發作。因為戰場的情況實在太過特殊,隊醫壓根無法弄到藥物,於是只能眼睜睜看著他難受死去。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龔澎因為上級的安排早已去到了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工作。遠在千裡之外的她,一想到丈夫經歷的苦難,眼淚就禁不住地流了下來。可是,生活還在繼續,龔澎只能收拾好心情,重新投入到了忙碌的外交事務中去。
說來也是緣分,就在劉文華因病逝世後不久,喬冠華便來到了重慶。喬冠華是個風流不羈、恃才傲物的大才子,他一見到八路軍辦事處的龔澎便愛上了她。與此同時,龔澎也對他生起了愛慕之情。於是,兩人一見如故互訴衷腸,僅僅不到一年就結為了夫妻。
對於這段婚姻,旁人紛紛不吝溢美之詞,盛讚他們是「天生麗質雙燕飛,千裡姻緣一線牽」。在王炳南夫人王安娜的書中,更是直呼喬冠華娶到了畫中的美人。事實也證明,喬冠華和龔澎的結合確實是天作之合。他們彼此配合默契,為我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龔澎被任命為外交部情報司司長。時年35歲的她,也成了當時正司級幹部中唯一的女性。一直到1966年前夕,龔澎的生活和事業都是蒸蒸日上的。可到了1966年以後,因為特殊的社會環境,她不僅被迫停下了手頭的工作,還不得不面臨無休止的壓迫。
結果,正是在這樣糟糕的狀況下,龔澎的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沒過多久便去世了。那是在1970年的9月20日,因為腦部大出血,她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縱觀龔澎的一生,從年輕時期的熱血激情,到中年時期的二度婚姻,再到晚年時期的痛苦死去,真不可謂不傳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