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達鋪:長徵路上的「加油站」,保證紅軍有肉吃,每天都像在過年

2020-11-22 歷史回憶室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詩雖如此,可長徵之路真的一點都不等閒。

眾所周知,在經歷了決策上的失敗之後,紅軍被迫開始了兩萬多公裡的長徵,這一路走來熬過了無數艱難困苦,人數也從出發時的八萬多人在達到甘肅的時候只剩下了七千多人

除了敵人的攻擊之外,食物匱乏也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吃樹葉啃樹皮簡直是家常便飯。

然而有這麼一個地方,當年紅軍經過此地的時候,頓頓大魚大肉不愁吃喝,被譽為長徵路上的「加油站」,這個地方就是哈達鋪,當年在這裡發生了什麼故事?

驚世駭俗的萬裡長徵

大家都知道,萬裡長徵的開始,跟一個人的決策失敗分不開關係。在1934年的時候,因為某人的決策失敗,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這導致了紅軍被迫開始了用時兩年曆程兩萬五千裡的長徵。

在長徵的過程中,紅軍跟敵軍進行了三百八十多次戰鬥,攻佔了七百多座縣城,消耗也是巨大的,八萬多人只剩七千多人,營級以上的幹部犧牲了四百三十多位。紅軍的成功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

長徵之所以能夠驚世駭俗,是因為這一路的艱辛是人們無法想像的,即便是很多事跡被影視作品文學作品闡述了成千上萬次,沒有親身經歷這一切還是無法感受其中的殘酷和折磨。

當年紅軍經歷了多少困難?首先就是惡劣的環境,想要躲避敵人的追擊,就要走敵人不敢走的路,過敵人不敢過的坎,所過之處無不是山高路險,而且很多地區都屬於人煙稀少,紅軍不僅武器裝備落後,缺少醫療設備和藥物,食物也非常短缺,對於紅軍的戰士們來說,吃樹葉啃樹皮是很尋常的事情。

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他們還要堅持跟敵人鬥爭,打出了很多漂亮到足以驚豔全世界的戰役,比如說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等,這些經典戰役都在史書中成為了永恆。

長徵路上的「加油站」

紅軍自川北行軍三個月,這三個月來踏足在人煙稀少的地區,惡劣的環境和物資不足讓戰士們備受折磨,所幸,三個月之後他們來到了甘南,來到了哈達鋪。

在紅軍的先頭部隊剛進去這個小鎮的時候,小鎮上的居民還帶著懷疑的目光來審視這些衣衫襤褸的戰士,後來得知,這些戰士就是紅軍戰士,雖然他們遠在甘南,但也聽說過紅軍的事跡,對紅軍戰士欽佩不已,於是就傾盡全力對紅軍戰士展開了救濟。

小鎮的居民是有點怕生的,剛開始只是一些膽子比較大的人跟紅軍戰士交流,當地的居民跟紅軍戰士熟絡了之後,就會給他們送很多吃的,小鎮上的婦女還會拉著女戰士的手邀請她們到自己的家中做客,為紅軍的戰士們端上豐盛的菜餚,隨著雙方的交集增多,關係也越來越好。

隨著總部的入駐,紅軍跟哈達鋪徹底融為一體,總部還頒布了《回民地區守則》,主要是三條:一,不得擅入清真寺;二,不得隨意借用回民生活用品;三,不得在回民區殺豬和吃豬肉。

總部還給每個單位增添了採購食物的資金,他們從當地的居民手中買來羊、雞等肉類以及各種果蔬,入駐哈達鋪的戰士們幾乎每天都能夠吃上肉,有的時候甚至一天能夠吃兩到三頓葷菜,當時戰士們之間還開玩笑,見面的時候會道一聲「過年好」。

工農紅軍長徵第一街

哈達鋪這個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的東漢時期,在《清史稿》中有記載,據說,在東漢時期,伏波將軍馬援的後裔擔任了防守哈達川九族的任務。

「哈達」二字在這裡出現,不過「哈達川」的意思是烏鴉聚集的小山頭。如今也有一些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者認為,「哈達」指的的是藏族人民最為神聖的「哈達」,而「鋪」這個字,很有可能是古代的驛站。

哈達鋪位於宕昌縣的西北部,距離縣城大概有三十七公裡,這裡交通發達,人口稠密,整個小鎮一共有二十九個村落,共有近六千戶人民,這裡農業非常發達,盛產小麥、洋芋等作物,還盛產中藥材,有些藥材遠銷海外,怪不得當年能夠成為紅軍的「加油站」。

對於紅軍來說,哈達鋪還有著特殊意義,當年偉人帶領紅軍在這裡駐紮了一個周,在這個周裡的一次會議中,偉人提出「去陝北」,這才有了後來紅軍在陝北落腳,也才有了後來的偉大勝利,所以對於紅軍來說,哈達鋪是真正意義上的「加油站」。

如今,哈達鋪已經成為了旅遊景點,當年紅一軍駐紮過的街道被譽為「紅軍長徵第一街」,如果有機會,一定是要去看一下的。

小結:

哈達鋪對於紅軍有著特殊的意義,是長徵路上的加油站,而且也是在這裡的會議中,他們終於來到了命運的指引下,做出了去陝北的決定,將這些綜合到一起,似乎哈達鋪是紅軍的轉折點?

似乎可以這麼理解,但也不必過分誇大,紅軍的最終勝利跟這次會議有關係,最重要的是,紅軍上下將士齊心,扛過了很多硬仗,走過了無數高山雪地,衝出了自然跟敵人的雙重包圍,他們的意志力可以擊破一切來敵,這才是勝利的關鍵所在。

如果有可能的話,真的呼籲大家多多了解一些長徵路上的故事和事跡,不僅僅只是看一些影視作品,影視作品展現出來的大都是美好的一面,了解真實的殘酷,你一定會有更多收穫。

這才只是長徵,後來還有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建國之後還有抗美援朝以及各種邊界衝突,這麼多這麼多殘酷的戰爭之後,這才有了安定祥和的今天,我們如今所擁有的一切是多麼來之不易。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才智不同,成就也就不同,但無論才能高低,貧窮貴賤,始終要秉承一顆愛國的心,而多了解這些殘酷的歷史,可以增進我們的愛國情懷。

我們每個人都是孩子,生活在母親祖國羽翼的庇護之下,我們該做的是讓祖國母親的羽翼更加豐滿壯碩,更加偉大,能夠帶我們去往更高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哈達鋪在長徵中的歷史地位
    周曉淑  哈達鋪是甘肅省宕昌縣西北部的一個小鎮,雖說是一個小鎮,但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中,為紅軍北上抗日,取得長徵的勝利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紅軍恢復了體力,保存了革命的力量。  長徵開始後,紅一方面軍從江西出發,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爬雪山,過草地,紅軍戰士經歷了千辛萬苦,身體極度虛弱。
  • 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是決定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命運的重要決策地
    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位於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上。這裡自古以來就是西北入川的戰略要塞和隘口,明清和民國初年是西北地區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長徵,都經過哈達鋪。
  • 尋味哈達鋪 傳統美食和紅色記憶
    但在哈達鋪,像橋頭農家樂這樣能做出多達二十道菜餚的「洋芋宴」,在本地算是頭一個。「太期待了!」我們對老闆說,別上大魚大肉了,今天就讓「洋芋宴」走一波。一個簡單的洋芋,蒸、煮、燜、煎、炸、熘,硬是讓廚師做出了讓人瞠目結舌的新花樣,甚至吃到嘴裡,你都不相信有些菜是土豆做的。
  • 甘肅岷縣和宕昌是「當歸之鄉」,哈達輔卻是紅軍長徵命運決策地
    這些平房很有當地特色。車往前開,兩邊的房屋快速在車的兩邊向後閃去。說實在話,在這民情獨特,風景如畫的路上,駕車穿行期間,我感覺是一種很美的享受。 在岷縣過去一段路程後,我們來到臘子溝路口,這裡有一條新修的旅遊公路經過巍峨險峻的山崖,和無數急拐彎道後,可以前往迭部縣臘子口。你可以去看看當年紅軍臘子口戰役紀念館。去尋訪紅軍長徵的足跡。
  • 組圖:甘肅省歷史文化名鎮之宕昌縣哈達鋪鎮
    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  哈達鋪鎮被譽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被列為我省紅色旅遊景點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78年,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建成,之後分別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哈達鋪鎮位於甘肅南部的宕昌縣,地處國道212線的交通要道上,南距縣城35公裡,北距岷縣縣城35公裡。 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長徵都曾經過這裡。
  • 長徵路上,有戰士差點吃撐死
    比如在上海,一塊大洋可以請人吃一頓西餐,逛公園可以買20張門票,看電影可以買10張入場券。 農村裡大洋更值錢,民國初期的五塊大洋可以買一頭大水牛,一塊大洋可以買一擔米。 而在紅軍長徵路上,關於大洋的故事也很有趣。
  • 甘肅大型苯教典籍和哈達鋪紅軍街獲基尼斯認證(圖)
    甘肅大型苯教典籍和哈達鋪紅軍街獲基尼斯認證(圖) 2015-08-22 17:45:11—宕昌縣哈達鋪紅軍街」的基尼斯之最認證。 王珅 攝   中新網蘭州8月22日電 (王珅 史靜靜)22日,甘肅宕昌縣委宣傳部對外披露,該縣向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申報「年代最久的古藏文苯教典籍—《甘肅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獻》」和「保留遺址原貌最多的紅軍街道—宕昌縣哈達鋪紅軍街」兩個項目,現已審核通過,並得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國之最)權威認證。
  • 紅色旅遊勝地哈達鋪迎來鐵路發展時代
    李白走過隴南徽縣青泥嶺後,留下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感嘆;毛澤東走過隴南宕昌哈達鋪後,卻抒發了「三軍過後盡開顏」的喜悅。哈達鋪對於毛澤東,對於中共,對於中國革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裡,毛澤東和中共中央決定「到陝北去」,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時代。因此,哈達鋪被譽為「紅軍長徵加油站」。 2016年12月26日,哈達鋪將在歷史上首次通行火車,從此進入鐵路發展時代。
  • 大公報重返哈達鋪 續譜紅色傳奇
    1935年八、九月間,大公報與哈達鋪這座隴南小鎮發生了兩次交集:正在西部採訪的範長江曾途經此地,更深遠的影響是,在此搜集到的大公報關於陝北紅軍的報導,成為影響毛澤東等率領的中央紅軍作出「到陝北去」的重要決策依據。今天,「範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西部行」來到哈達鋪,再以年輕的大公報記者的名義,續寫一張報紙和一座小鎮的不解之緣。
  • 宕昌哈達鋪:一張報紙定乾坤
    1935年9月上旬,紅軍經岷山、突破甘肅甘南門戶臘子口,抵進小鎮哈達鋪。就是這座處於隴南宕昌縣的普通小鎮,卻成了改變紅軍命運、奠定革命未來的關鍵點。  毛澤東從小鎮郵政代辦所發現的一張《大公報》上得知:「在距此地西北方向的陝西北部,有劉志丹等人領導的紅二十六軍5000餘人和六七個縣域大小、十數萬民眾的蘇區根據地存在而且非常活躍。」這一消息讓迷茫中的紅軍找到了希望。
  • 隴南交通迅猛發展為歷史重鎮哈達鋪迎來新機遇
    隴南交通迅猛發展為歷史重鎮哈達鋪迎來新機遇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2016年06月17日16:21 長徵紅軍核心領導人雕塑(劉海天 攝) 人民網蘭州6月17日電(張鵬 劉海天)1935年9月,中央紅軍在長徵途中到達甘肅宕昌哈達鋪。
  • 播撒火種 紅軍長徵時期的照金革命根據地
    2016年10月25日訊,照金,不在長徵路上,但說到長徵,就離不開陝甘邊根據地,也離不開照金。這裡不僅是紅軍長徵的落腳點,在紅軍長徵過程中,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始終直接或間接地支援、配合著各路紅軍長徵,並做著迎接紅軍長徵的準備。照金作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之地和第一個區域中心,對於紅軍長徵勝利有著特殊貢獻。
  • 江西籍紅軍將領開路 翻越長徵最後一座高山
    這首氣吞山河的《清平樂·六盤山》,是毛澤東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生動表現了毛主席及其統率的紅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勢力的堅定決心,抒發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壯志豪情。黨史專家稱,不朽名作《清平樂·六盤山》背後,有個可歌可泣的江西籍紅軍將領——他叫黃開湘,正是他率紅軍先頭部隊正面出擊,才使得紅軍翻過六盤山直抵陝北。
  • 甘肅近現代史跡丨哈達鋪會議舊址
    哈達鋪會議舊址位於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鎮,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休整的地點。舊址佔地總面積4800多平方米,分布在哈達鋪上、下街,有房屋58間,建築面積1700多平方米,包括「義和昌藥鋪」(毛澤東同志住室)、「郵政代辦所」、「同善社」(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和周恩來同志住室)、紅軍幹部會議舊址(關帝廟)、「紅二方面總指揮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劉伯承、李達同志住室)等。
  • 重走長徵路|No16:會寧——紅軍會師,中國安寧
    重走長徵路|No15:哈達鋪——紅軍往何處去?好說歹說,服務員還不錯,從其他桌勻了幾個給我們,總算吃到了。其實,當年中央紅軍並沒有走定西,而是從哈達鋪到榜羅鎮,於1935年10月7日翻越六盤山進入寧夏,10月19日經甘肅平涼、慶陽抵達吳起鎮,同紅15軍團會師。至此,中央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結束。
  • 「甘肅新晉4A級景區逛起來」紅軍長徵勝利景園 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
    紅軍長徵勝利景園重溫長徵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紅軍長徵勝利景園景區坐標:會寧縣城東南 距蘭州147公裡 連霍高速直達景區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位於會寧縣城東南的桃花山上,是一處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瞻仰憑弔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勝地
  • 再走長徵路 訪興安紅軍堂看紅軍光華鋪阻擊戰戰壕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人的重兵設防,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粉碎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據介紹,為了確保中央紅軍縱隊順利渡過湘江贏得時間,在灌陽新圩、興安光華鋪、全州覺(腳)山鋪紅軍先後進行三場阻擊戰。  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是,中央紅軍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長徵時的真實段子
    比如在上海,一塊大洋可以請人吃一頓西餐,逛公園可以買20張門票,看電影可以買10張入場券。農村裡大洋更值錢,民國初期的五塊大洋可以買一頭大水牛,一塊大洋可以買一擔米。而在紅軍長徵路上,關於大洋的故事也很有趣。紅一方面軍從江西蘇區出髮長徵時,所有物資大搬家,大批打土豪分來的銀元被挑著行軍。
  • 紅軍長徵都經過了哪些地方?
    像這種幾十萬有著共同理想和信仰的人在不到兩年的短時間內冒著敵軍天上的空襲和地上的圍追堵截並克服各種惡劣的自然環境完成的軍事轉移在古今中外都是相當罕見的——即使單純只看紅軍長徵的二萬五千裡路程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 再走長徵路 訪興安紅軍堂看紅軍光華鋪阻擊戰戰壕-廣西新聞網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紅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人的重兵設防,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粉碎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據介紹,為了確保中央紅軍縱隊順利渡過湘江贏得時間,在灌陽新圩、興安光華鋪、全州覺(腳)山鋪紅軍先後進行三場阻擊戰。  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是,中央紅軍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