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文化課堂開課啦!古人刻印章的材質有何講究?

2021-02-13 欣玥雲璽
古人刻印章的材質有什麼講究嗎?今天這一期,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

        古代印章的材質分很多種,在秦王朝前,雕刻印章所用的材料大都是金、銀、銅、犀角、象牙等,但從出土的戰國時代的官、私印來看,絕大多數是銅質,也有玉印、石印,但犀角和象牙印尚未見過。        秦漢至南北朝印章仍使用在封泥上,最多見的也是銅印,間有玉、金、銀、鐵等。在封建時代不僅印名有等級區別,官印印材也有等級限制,其次序是金玉最貴,銀次之,鋼又次之。但對於私印印材卻沒有限制。

        隋唐以後,印章是加蓋在絹紙上的,不受封泥限制,印型也逐漸有所增大,印材以銅質為多見。宋代出現了瓷印,則又是一種新型的印材。這時私印印材的範圍更廣,有竹木,有金石,有玉,有銀,有角,有牙

        總之,在明以前的官印中銅質最多,私印印材較廣,明以後的印材主要是花乳石

        古人刻印章時,印章上文字或圖像有凹凸兩種形體,四下的稱陰文,反之稱陽文。但古代的稱法和現在正相反,因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記來稱陰陽文的,在封泥上呈現的陰文,在印章上卻是陽文;在封泥上是陽文的,在印章上卻是陰文。        因此,為了避免誤會,就把陰文稱為白文,陽文稱為朱文。有的印章中雜有白文朱文,就稱朱白間文印。一般說來,古印中多為白大印,字體幽雅有古意,筆勢壯健,轉折處宜一氣呵成。白文印字體一般肥而不失之於臃腫,瘦而不失之於枯槁,得心應手,妙在自然,最忌矯揉造作。        朱文印始於六朝,盛行於唐宋,字體清雅,筆鋒盡露,但筆跡不能粗、粗則顯俗氣。

        金屬印章,不論官私,一般是先雕泥範,然後用翻砂法或拔蠟法冶鑄而成,這就稱為鑄印。古代印章大多是連印文一起鑄成的。        非金屬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鑄,只能用刀鑿刻。也有金屬印章先鑄成形,然後鑿刻印文的,一般稱這種印為鑿印。        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於封拜,不待範鑄而匆匆鑿成應用、因而被稱為急就章

        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職位稱號,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語、圖像等,凡兩面都刻有印文的則稱為兩面印。        多面印即類推。兩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鈕,只在中間鑿一小孔以便穿帶,所以又稱穿帶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攜帶的稱為子母印或套印

        古人認為印章是作為信用的象徵,故把名印作為正印字印作為閒印雜用。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私印等字樣,而氏字與其他的閒字雜字都不用,用之則表示不敬。字印亦稱表字印。        漢晉時代的字印必連姓,後代或連或不連。字印一般只加印字或姓字,如趙氏子昂。姓名、字並刻為一印的稱為;名字合印。也有將籍貫、姓、名、字、號、官職等並刻一印的稱為總印。

相關焦點

  • 印章雕刻的講究,現代人應不應該刻一方自己的印章
    很多人說了,我也不畫畫我也不寫字的,我刻那玩應沒用啊。可是告訴大家啊,古人,都希望身上有一個名章。有一個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那麼包括現今,我也建議很多當代的朋友也身邊也應該有一方印章。這印章是什麼東西?雖然表面上看就是刻有自己的大名字,這麼一個石頭或者是木頭。但是這個東西,就是古人的護身符,很多人就認為護身符一定是個符,其實不是。
  • 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也是自己的護身符!
    很多人說了,我也不畫畫我也不寫字的,我刻那玩應沒用啊。可是告訴大家,古人,都希望身上有一個名章,一個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印章就是古人的護身符,印章不但是權力的象徵,還具有很強的化煞、驅邪作用。很多人認為護身符一定是個符,其實不然。符,是刻有文字或者古代圖騰的東西,它的形式多種多樣。
  • 印章的起源、材質、價值、作用及文化
    從現存的印章實物來看,我們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而從文獻資料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已經有了關於印章使用的記載。那時的印章通常稱為「鉩」(璽,音同璽),有官鉩、私鉩之分。戰國的官鉩是為官吏佩戴、行使權力所用,私鉩是私人使用的印章,一般為姓名鉩或閒文鉩,是作身份憑證。
  • 明清時期的印章文化
    其實篆字不過是古人的平常字體,因為時代變遷才使它演化成了現在人們日常書寫、閱讀的字體,但印章印文,特別是閒章、書畫用的藝術印章,卻始終習慣沿用古人的篆體。 刀法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刀法包括執刀法(指法、腕法)和用刀兩個方面。狹義的刀法即指用刀法。朱簡《印章要論》:「吾所謂刀法者,如筆之有起伏,有轉折,有緩急,各完筆意,不得孟浪。非雕鏤刻畫、以鈍為古,以碎為奇之刀也。」古人刀法繁多,有用刀十三法、十七法等名目及對刀法的各種講究。
  • 加蓋印章有講究,書法作品印章應該如何使用?
    我們欣賞書法作品總會看到作品上蓋有印章,不知何時起印章已經和書法作品成為一體了。其實書法作品上印章的使用是在宋代,而宋代以前書法作品是不用印章的。可能有些朋友就會問:那不對啊,我們看到以前的作品有很多印章啊?
  • 明代人如何看待不同材質印章?
    明代人如何看待不同材質印章?本文即據《印正附說》部分整理而成,內容是作者甘暘對不同材質印章的認識及評價。甘暘有長期的摹刻、篆刻實踐,其論印章可謂本色當行。作為篆刻史上一部早期的系統性著作,對於了解古人對印章的認識無疑具有重要價值。
  • 篆刻:印章的起源及其材質
    印章篆刻作為中國的一項民族傳統藝術,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經歷了時間和傳統文化的洗滌後,印章被賦予了除藝術外的更多的內涵。
  • 不要小看一枚印章,它也是勞動者的結晶,帶你了解魏晉南北朝璽印
    但是我不能出去玩呀,還有好多事等著我做呢,過了而立之年,應該有一份責任,好好愛自己,好好愛家人!好啦!廢話不多說了,今天分享一下,印章在生活中的應用!給大傢伙說說印章的講究。古人都希望身上帶有一個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雖表面上是一個石頭或金屬上刻有自己名字的東西,但其實它是古人的護身符。很多人認為護身符一定是個符,其實不然。
  • 書法印章的講究
    書畫鈐印大有講究,編輯為您慢慢道來。一、印章的藝術作用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證作用。宋、元以後,因注重了書畫題跋和署款,書家們逐漸認識到印章的藝術作用並注意在書法作品中發揮這一作用,使書、印合璧的藝術得以形成。書、印相映成趣,不但使書法作品增色,活躍氣氛,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調整重心,補救布局上的不足,對作品起到穩定平衡的作用。
  • 中國的傳統印章文化
    篆刻,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雕刻印章的藝術,因刻印時先在印材上作篆字,再加鍥刻,故稱。一般用刀刻於石、牙、角、木等印材上;金屬印章,則多先刻印模,然後鑄成。印章:用作印於文件上表示鑑定或籤署的文具,分陰文陽文。中國印章的歷史較早,距今大約有3000年左右,它是實用範疇的,其目的在於實用,創作者是工匠,是工藝製作。一般印章都會先沾上顏料再印上,也有些是印於蠟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蠟印。製作材質有玉石、金屬、木頭、獸骨、竹及石頭等。中國印章是漢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 尋找身邊的老手藝:手刻印章
    這手刻印章的情景,至今依然留在拍者的記憶裡。隨著時代的變遷,記憶中路邊的印章攤早已不在,擁有這門老手藝的人更是稀少。他說,他是1979年被分配到菏澤老國營鐘錶眼鏡刻字廠幹手工刻章工作的,當時廠裡的手工刻章師傅有十幾號人,其中沙永瑞、張裕書師傅,就是當年廠裡響噹噹的兩位刻章師傅。師傅們看到陳廣增好學上進,就手把手地傳授他刻章技藝。後來企業不景氣,他憑著這個老手藝,南下宜興幹起紫砂壺刻字,也為客戶做過橄欖核珠串、掛件等工藝品雕刻。但這三十多年來,他始終沒有丟掉手刻印章這門老手藝。
  •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斷一枚印章的價值?
    何國均介紹,壽山石、青田石、雞血石合稱為中國三大印石,昔日私人印章多以此為材料製成石章,自明代以來它成為筆墨紙硯以外文房中必備珍寶,鑑藏名貴石章也成了風尚。「玩印章更像是玩文化。它將詩、書、畫、刻集於一身,具有高度藝術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 微型小說:刻印章
    作者:孫學性這幾天,老宋很糾結,因為一枚印章。一位不錯的朋友知道老宋會畫漫畫,託他刻枚印章。
  • 印章篆刻藝術史
    原標題:印章篆刻藝術史   中國的印章最初是用在制陶工藝方面。古人在石制或陶製的印面上雕刻花紋,先在溼潤的泥坯上鈐蓋出印跡,然後燒製成陶器。這類原始陶印在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多次出土。進入青銅時代後,印章的材質也轉變為銅製。
  • 日本獨特的印章文化
    個人印章(印鑑)在日本人的生活中,究竟有怎樣的地位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日本印章簡史日本的大部分文化,基本是源於中國的,但也有自己的發展。篆刻藝術,作為日本文化的一種,同樣是受到中國篆刻藝術的影響,不過經過日本人民和日本篆刻家數百年來不斷地努力吸收、消化,而能自成風貌,並具有較濃厚的民族風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明代人如何看待不同材質印章?
    本文即據《印正附說》部分整理而成,內容是作者甘暘對不同材質印章的認識及評價。甘暘有長期的摹刻、篆刻實踐,其論印章可謂本色當行。作為篆刻史上一部早期的系統性著作,對於了解古人對印章的認識無疑具有重要價值。三代以玉為印,唯秦漢天子用之,私印間有用者,取君子佩玉之意。其文溫潤有神,愈舊愈妙。金印,漢王侯用之,私印亦有用者。其文和而光,雖貴重,難入賞鑑。古用金銀為印,別品級耳。
  • 金石華彩,知白守黑,方寸之間,印證千年文化——談印章文化
    雕刻上,今陰刻的、陽刻的都有。這120方印章,每個所上面都刻有一句祝壽的話,每一句話裡都帶著壽字,每個壽字都有不同的刻法。且不說雕工、材料,現在能說出120句帶壽字句子的文人、書家都不多了,所以這組印章無形中就成了文化孤品,收藏價值極高,經濟價值更難以估算。在判斷印章價值上,首先要看製造印章的石材,豐富而又稀缺的石材製造印章的成本往往比較高。
  • 小印章,大內涵,中國印章雕刻文化
    ,從古至今,印章一直為文人心靈和思緒的寓體,陸遊有詩云「花如解語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章以其特有的色、紋、韻、剛、柔、形,無言地傳文達意,以無聲現有聲。  中國印章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與書法、繪畫、詩歌並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而聲名遠播,是中華文化的特徵標誌與時代發展的見證。其中,玉印更是王權乃至王公貴族專有的高貴身份的象徵。
  • 瑞獸印章,講究!
    我們搭配在不同的作品及場景中時,能發揮出不同的寓意,在印章上方刻畫瑞獸的形象,剛好取意「合境安寧」,讓我們在繪畫、書寫的時候能夠拋開一切雜念,心靜安寧,創作出最佳的作品,供藏友賞識。螭龍如意印章  作者:右一軒工作室瑞獸不同的姿態、構圖、類別,正如其名瑞獸十勢。體現的是玉雕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也是表達瑞獸不同姿態下「人」與「物」的天人合一,天地合一的特點。
  • 一方印章,文化的傳承,印章該怎麼收藏,這些小知識很有用!
    小編最近喜歡上了印章的收藏,四處走訪,鑑賞了各式各樣的印章,尤其是對玉石印章特別的感興趣,想到那些製作印章的匠人,把大大小小的玉石製作成精美的印章,便心生敬佩之意,小編還特意拜讀了很多古人留下的書籍,想要對印章的歷史以及該怎麼收藏印章等各方面進行深入學習和了解,小編相信收藏印章的人不在少數,家裡面更是擺放著許多各式各樣的印章,並且對每一方印章都賦予了最深最真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