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不論是歷史還是演義中從來都不缺少對猛將的描述,比如楚漢爭霸的項羽、樊噲,比如唐朝的秦瓊、羅士信、李元霸等等人物,不論是在歷史中還是在演義中都是絕代名將。但是有一種猛將卻是令人生畏,這一類人在受傷之後腸子都流出來了還能堅持戰鬥,有一個特殊的詞語描述這樣的鬥爭「盤腸大戰」。
細數估計腸子流出來還堅持戰鬥的英雄,前兩位出自演義,後三位真是存在。古代演義小說中總會出現對於猛將的誇張描述,可能跟歷史中原型不符,但是也不得不說這是古人對於猛將的嚮往,古人認為只有這樣經過「盤腸大戰」的描述才能說明這個人物的剛猛性格。出自演義的兩位「盤腸大戰」的英雄人物分別是,東漢開國名將賈復和唐初被虛構出來的羅通。
賈復,是歷史真是人物,是東漢開國功臣排行第三位的名將,此人本是一書生,卻有萬夫不當之勇,每逢戰事比身先士卒,勇猛異常,關於賈復「盤腸大戰」的描述出自《東漢演義》第二十六回中:劉秀要派人到城內送信給鄧禹,問誰人能去?賈復就登場了。賈復身跨戰馬,腰懸書信,衝入重圍,結果第一次殺到城下居然把信掉了,只得再殺出來。第二次又殺到城下,左腰中了一槍,進入城中後,大將鄧禹「見復被傷而言曰:『公露腸矣 !』復垂頭視之,果出。顏色不異」。腸子都流出來了,還面不改色,演義中把這位猛將寫活了。
羅通,羅通出自演義小說《羅通掃北》之中。是羅成的兒子,羅藝的孫子,白馬銀槍,有乃父之風,武藝超群,在隋唐英雄二代中武藝最高強的一個,少年掛帥,封掃北王。後來歲薛丁山西徵,在界牌關與98歲老將王不超「盤腸大戰」而亡,先是被王不超刺傷,腸子流了出來,然後回營用將旗把腸子兜著掛在身上,最後回身再戰,一舉殺掉王不超,自己也一命歸陰。
關於有真實記載的兩位盤腸大戰的英雄人物分別是清朝的藍理,還有革命先烈候玉全烈士。
藍理,清朝康熙年間的平亂名將。表字義甫,號義山,福建漳州漳浦縣赤嶺畲族人,自幼習武,精通刀、槍、矛、盾等各種兵器。在康熙時期對戰臺灣鄭氏政權是的澎湖戰役中,藍理被炮彈擊中,腸子都流出來了,確全然不顧,掙扎的站起,族人想辦法把腸子塞回肚子之中,用衣裳包住藍理的肚子。藍理全然不顧依然奮勇殺敵,最後鄭軍失敗退走。
候玉全,山西壽陽縣人,1923年出生,1943年入伍,1944年入黨,生前是二野9縱隊74團25旅三連副班長(有說是48軍)。他在河南境內先後參加過湯陰、武陟、新安、伊川、嵩縣、魯山、寶豐、內鄉、西峽、社旗、登封等地的戰鬥,1948年10月22日,在解放鄭州的戰鬥中,壯烈犧牲於鄭州北郊的雙橋村,被追記一等功,譽為「盤腸大戰英雄」,烈士先葬在犧牲地雙橋村,後遷葬在鄭州烈士陵園。
雙橋阻擊戰當時侯玉全把自己的衝鋒鎗和手槍的子彈都打光了,隨手又撿起了身邊犧牲戰士的衝鋒鎗,在所有子彈都打完後,開始與敵人進行肉搏。侯玉全面對三個敵人,沒有絲毫退卻,接連用刺刀刺倒兩個後,被最後一個敵人偷襲,從他左側刺中肚子,腸子譁譁地全流了出來。他一手捂著腸子,用另外一隻手消滅了敵人。當時有戰士過來準備將侯玉全抬離戰場,但侯玉全卻揮揮手說:「我不要緊,趕緊衝鋒!」
不論是演義中還是現實中存在的「盤腸大戰」讀之都會讓人肅然起敬,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奮戰,雖然重傷到腸子都流出來了,為了戰鬥的勝利,不顧自身安危,也要戰鬥到第一線,可敬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