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文化:當代山水畫家【徐峰】淺談山水畫對景寫生

2020-08-27 曙藝文化傳播

—————————————————————————

徐峰《海上雲臺勝境》

—————————————————————————

山水畫創作……對能稱之為藝術家來講都有著相同體會,在畫室中反反覆覆畫,總覺得,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後,就會感覺有些遲鈍。在思維和感覺上都缺少靈性,在筆墨表現上也會令人乏味,缺少妙趣。這時候就會到外邊走一走,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一些新鮮的感受和認識,從而從重新激發起創作的靈感。

山水畫対景寫生首先是……選景

在既大且廣的宇宙天地,自然界的景物變化是豐富的,萬物之中沒有不可以表現的。在入畫與不入畫之間,我們選擇的是有著視覺美感的。山水畫對景寫生,我們在選景時應該選擇那些有美感的、如畫的,選擇有時代感的、有新意的、境界好而且宜於山水畫表現的物體。

山水畫對景寫生表現的內容和範圍非常大。我們在進行山水畫對景寫生時。繪畫者在面對著山川景物的千姿百態,千變萬化時。該如何去選擇可以入畫的景物,這是山水畫對景寫生開始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選景。

山水畫對景寫生,無論是名山大川、名勝古蹟,還是……,園林庭院、山村小溪以及田園風光,都可以表現。有的自然景觀天然入畫,只要能看到樣的景,就可以引起畫意。有的景物則不一樣,初看時並不起眼,需要反覆觀察,研究分析,對其有了深刻了解和認識後,才能看出其中的內在美以及它的不平凡之處。

因此在進行山水畫寫生選景的時候,一方面應多跑路,多走一些地方,這樣才能找到更多的天然入畫之景。另一方面,就是要能在一處景區待得住,要能養成反覆細緻研究一處景物的習慣,這樣可以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和認識景物的能力,即可發現和找到一處景物的地方特色,亦可以從中得到更為深刻的內容。

山水畫對景寫生……觀察

選好了要畫的景,不要馬上坐下來就動筆畫,應該將要畫的景多看幾遍。在這個時候,要把心沉下來、靜下來,集中一下精神,面對要畫的自然景物凝神仔細觀察其規律。這些這些規律是指物象的客觀特質,如結構、紋理、光線、質感、空間關係等。通過觀察要能把此處景物與其他景的不同之處,以及山石、樹木的形體結構特徵和不同變化看準,要能將景物外在與內在的東西都看到。

選景與靜心觀察是動筆畫寫生前最主要的工作,這兩個過程做得好,就有助於在具體表現景物時,抓住其最主要的特點,並能更充分、更完整地表現出自然景物的內在精神和典型特徵。

山水畫對景寫生……構思與立意

在山水畫寫生中。構思往往是與觀察同時進行,在觀察景物的過程中,腦子裡就已經開始構思;而在構思的過程中,眼睛也始終在觀察。觀察時,以眼看為主,要在這時候多看,看得全面、深入,眼睛觀察著景物,腦子裡就在分析著景物的特徵、規律,並同時琢磨著如何去畫,考慮用什麼方法處理才能更好地表現出景物的特點。並確定這幅畫要表現什麼,如何進行藝術加工,這張畫的情調是濃重重淡雅,還是質樸秀美……

在構思過程中,構圖的安排也要考慮進去,根據要表現景物的內容、情調,首先在畫在形式上就有了選擇,是長是方,是立軸還是橫幅等等,以便更好地、更適合地表現出景物特徵,充分的表現出的意境來安排構圖。

在構思時,主要是想好如何畫。在面對自然景物進行構思過程中,腦子裡就應該有了畫面效果。對觀察過的自然景物從感性理解上抓住其最入畫,以及感覺最好的內容,也就是要抓住景物中最主要、最生動、最豐富的部分。

無論是山水畫寫生還是山水畫創作,在其立意構思上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一方面需要在這一點上,認真研究,另一方面應在創作實踐中總結經驗、積累體會。尤其是在山水畫寫生中,面對自然景物,無論千巖萬壑、層巒疊嶂,還是平山大川、江河湖海,都應能分出主次位置。只有不斷的加強基本功訓練,提高各方面的藝術修養,開拓眼界,才能使我們的藝術境界更開闊、更深遠,在藝術構思上也會更巧妙。

山水畫對景寫生……構圖

作畫者面對繁雜而沒有規律的自然景物,需要將其在畫面中重新布置和安排,要讓雜亂的自然景物符合藝術規律,在構圖時可以將景物定出賓主、爭讓、開合、呼應、虛實變化,並使其在對立變化中達到統一而完美的和諧。

對自然景物的組織和安排,要能從大局著眼,觀察大的關係,並對物象進行整體的布局、整體的處理,要用簡練概括的手法對繁亂而沒有規律的景物進行藝術上的。

山水畫對景寫生……取捨

自然形態的東西,往往不可能完美無缺,總會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這時就需要發揮人的主觀作用,將自然景物中,凡是美的,有利於表現主題、表現意境的就儘可能抓住加以表現;反之,有缺陷的景物,影響畫中主題和意境的景物,就要捨去。

山水畫對景寫生……誇張

藝術不能沒有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需要生活的營養。但藝術又不能太生活化,太生活化了就容易失去藝術的感染力。所以藝術是提倡誇張手段的,只要抓住生活的本質,就要大膽的進行誇張,進行恰如其分地、盡情地表現。

誇張的手法是對自然景物的提煉、概括、強調,是將所要表現的景物特徵得到最大限度的顯現,以使其外在的形象、內在的個性達到高度的藝術統一。

山水畫對景寫生……散點透視

中國繪畫技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散點透視」,為了使章法適合於表現內容,以突出主題,中國畫家自由大膽地運用「散點透視法」來處理畫面,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畫家可以由高及下、由遠及近地布置景物,既可以在畫面上根據主題要求畫同一時間、同一場面的景物,也可以描繪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景物,從而使畫面更加豐富和完整。

散點透視的靈活運用,使我們在面對自然景物進行寫生時,不受視野的限制,不受景物自然狀態的局限,採用移動視點的觀察方法,自由隨意地選取景物,更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作用,使描寫景物的範圍擴大,表現主觀情緒的容量得到充分的發揮。

山水畫對景寫生……藝術處理

山水畫寫生的藝術處理,也可以成為藝術表現,是將選景、觀察、構思、構圖、取捨、誇張等過程,無論是從直關感覺上,還是理性分析上所得到的體會與想法,用最合適的藝術形式,具體的表現出來。

藝術處理包括對景寫生、速寫、默寫、小構圖的畫面效果處理,藝術處理得好就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它是寫生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

藝術家:徐峰

字中奇、號蘭草堂主,江蘇連雲港人。中國民主同盟會盟員,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工藝美術專業,後研修於中國山水畫研究院,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民盟江蘇國風書畫院連雲港分院副院長,北京華夏書畫院畫家,海州畫院理事。

圖文供稿/曙藝文化(中國)網媒運營中心

藝術總監/北平

相關焦點

  • 山水畫寫生「寫」什麼?
    在山水畫學習和創作中,我們除了多覽前人墨跡外,對景寫生仍是水墨山水畫筆墨語言創新的重要途徑。正所謂以造化為師呼吸時代清光、吐納山川嵐氣、寄託豪邁情懷,山水畫筆墨審美成就了畫家藝術風格與高雅格調。寫生從描繪實景入手,可獲取素材,以丘壑帶動筆墨,可探索筆墨語言風格,改變程式造型羈絆,新的筆墨及表現形式將在寫生進程中始終影響並改變著繪畫作品的表現形式。
  • 欲作山水畫,並非難事,淺談現代寫生技法之誤區
    欲作山水畫,並非難事,淺談現代寫生技法之誤區文/錢毛毛中國畫現代寫生往往置身於自然之景,將所視景物銘記於心,同時在筆端傾訴,描繪的是現實的意味。而傳統的山水畫寫生觀中也蘊含著對於自然景致的感悟,有了情感的介入,往往能夠讓人在畫中生出共鳴。如果單純憑藉現代寫生技法,雖能提升技巧,但在情感上有所匱乏。在現代寫生技法中存在著諸多誤區,其中可提煉出兩點。
  • 山水畫家雲門張巖:近年來,我畫了很多水墨寫生
    在臨摹時,面對前輩大師,總是十分虔誠, 因為大師們將傳統山水畫發揮到了極至。在創作的時候,心境比較複雜,有時緊張,有時無拘無束,有時甚至隨心所欲;只有在寫生的時候,心境才會那樣平和,那樣真誠。——雲門張巖雲門張巖的畫中充滿了詩意的神秘、圖像的隱匿性以及視覺的張力,他鍾情於畫面構思和裝飾性的玩味,古典文人畫意象與當代視覺意象並置,運用符號化的語言形式,隱現出一個真實存在卻未現的理想之境,試圖尋找古今往來的對話,在畫面中探尋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契合點。
  • 景·色——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開幕
    一年中有數的幾次外出寫生,就是難得的以自然為背景的生活。更多的時候,我們只能是在心中修籬種菊、遙想南山。當代山水畫家是一批生活於城市而卻胸中有丘壑、筆底生煙雲的「在」自然者。這個世界為遠離自然的城市心靈帶來山水的滋潤。祁恩進《煙雲四季潤四明》牛朝《松谷泉殤》從丘壑到景觀,從胸中到地上,從目識心記到對景寫生,從山水雲樹的意象表現到區域地理特徵的具體描述,當代山水畫已日趨現實性、真實性及視覺性。
  • 一千多年以來的山水畫寫生,當代畫家該如何創新?
    文/張愛星(美術史博士)編輯/孫文芳中國山水畫自魏晉時期獨立成科以來,至今已超過一千五百年歷史。經過歷代畫家的繼承和發展,其筆墨程式和技法可謂博大精深。唐代畫家張璪曾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一著名的繪畫理論,「外師造化」即為寫生,是學習傳統山水畫不可缺少的途徑,面對自然,感受自然,才能在寫生中熟練技法和積累素材。
  • 一方山水|山水畫家白應斌的寫生與創作
    一方山水|山水畫家白應斌的寫生與創作應斌堅持在寫生中創作,在創作中寫生。多年來,應斌在藝術道路上,孜孜不倦、求索不已,他不但研習傳統,也研習中國當代山水畫名家的創作與作品,姚鳴京、張大石頭、何加林、賈榮志等畫家的山水畫作品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在融會貫通與取長補短中,拓展自己,探索筆墨語言,嘗試所有新的表現的可能性。藝術家最重要的是獨創性和個性。
  • 山水有清音——山水畫的「音樂性」表達
    「山水清音」中國畫作品展是國家大劇院與北京畫院合作,聚焦當代山水畫創作的專題系列展覽。從2016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已是第三屆。回首三屆展覽的策劃與舉辦過程,圍繞著「山水清音」四個字,策展團隊做了多方面多層次的討論與研究:既要展示以北京畫院畫家為代表當代山水畫創作面貌一隅,還要凸顯在國家大劇院舉辦此展覽的特殊性,更不能脫離中國山水畫本身建造空中樓閣,三次展覽均聚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新方式表達,不僅展示出了畫家們守正創新、筆耕不輟的豐富成果,也將兩個機構的文化內涵與氣質契合於展覽中。
  • 展訊|墨寫家山 · 當代名家山水寫生作品展(天津美術館)
    如我們所知,20世紀五六十年代,藝術家在「寫生」這條道路上將中國山水畫推向歷史的高峰,他們的追尋和探索確立起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藝術中的「新正統主義」的價值形態。而今,前賢遠去,當代畫壇中山水畫創作的一批實踐者,正在探索山水畫的當代變革之路。人生形式不同,知識背景有異,思想信仰、藝術觀念以及新的社會階層歸屬等因素,在深層次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藝術走向。
  • 中國山水畫不主張「對景寫生」,重視「遊山感悟」,內在原因何在
    文|夏紹毅導言:中國山水畫不像西方繪畫那樣,帶著寫生夾或油畫箱蹲在大山裡,一坐就是一整天,對自然山川的外在形象一五一十的忠實描摹。中國山水畫家,非常重視「遊山感悟」,不主張「對景寫生」。其內在的根源何在?其背後到底隱藏什麼底層邏輯?本文對此作一簡單探討,歡迎有識之士批評指正!
  • 山水畫家林容生:山水畫的寫生與創作
    山水畫家林容生:山水畫的寫生與創作問: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的不同意義?林容生:這個題目也是我們在寫生和教學過程中大家一直在討論的問題。關於寫生。首先,它是一個我們感受和體驗自然與生活的過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很多就是這樣形成的。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都有一定經驗和積累,寫生中把這些經驗和積累放到具體生活對象中去觀察、去比較,可以加強我們對用筆墨造型的理解,也會讓我們發現之前學習過程中尚未面對的一些具體形態和形式表現的方法。所以在寫生過程中,可以應用我們的觀察、發現,以及我們所掌握的技法表現去重新思考如何提鍊形象,如何用筆墨造型。寫生的過程也是一個技法表現到筆墨結構的提煉的過程。
  • 當代著名畫家祁景新的山水畫創作解讀
    文/楊景和畫家祁景新生於河南周口,自幼受家父藝術的薰陶,他十分酷愛繪畫與國畫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童年的他經過勤奮的臨習與寫生,具有較好的造型能力,十三歲時便開始帶著畫具在家鄉農村四處寫生,池塘邊、田埂地頭、村頭的小路、村前的小河邊,都留下了這個少年的足跡。
  • 《2020中國當代書畫標誌人物》畫家樊玉霞寫生作品展
    2013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高研班結業;2014年參加中國山水創作院舉辦山水畫高研班結業。參加中國書畫頻道馬海方人物畫高研班結業。2015年清華美院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朱零山水畫筆墨語言轉換專項首屆創作研修班結業。2016年師從吉瑞森導師在西雙版納為期2個月學習花鳥寫生。
  • 《2020中國當代書畫標誌人物》畫家樊玉霞寫生作品展
    恭喜樊玉霞老師在《2020中國當代書畫標誌人物》評選活動中獲得第⑩名!樊老師《2020中國當代書畫標誌人物》專題報導將在百度,搜狐,鳳凰網,網易,今日頭條,騰訊,一點資訊,360圖書館,藝術頭條,UC頭條!快資訊進行展示!
  • 「藝惠藏」山水畫寫生中,筆墨語言都是來自畫家對自然山水的探索
    潘文良以墨為主點以淡綠,在傳統章法與布局下,橫豎有力的皴搽,給山石力能扛鼎的視覺感,點葉法寫出的幾棵松樹,有橫插蒼穹捨我其誰的氣勢,千巖競秀,妙筆神逸的山水氣韻生動,畫面布局的塊壘相間,彰顯自然的遠大寥廓。遠山歸人如淡淡漣漪,層層推進的水暈墨章百妙具臻。可謂:「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裡之遠。」
  • 師造化 得心源——山水畫寫生之我見 畫家陳超
    作品欣賞師造化 得心源——山水畫寫生之我見唐代畫家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已成為歷代畫家遵循的座右銘。畫者,於自然中悟得天地之道,方明畫之真意。寫生,即「外師造化」的基本手段,同時,也是創作的一種形態,它同樣要求畫家「澄懷味道」、 「遷想妙得」。感悟、體驗天地自然物象與心靈的溝通。古往今來,畫家莫不是在天地自然中遊歷山水,在生活中觀察和感悟,窺探天地萬物之理。寫生本身就是創作,是創作的一種必不可少的形態。
  • 當代山水畫名家林厚成繪畫藝術(圖)
    山水畫名家林厚成的山水世界,卓爾不群自成風骨:立足傳統、汲取大家寫生和創作文脈精神,保持執著的藝術創造力,並大膽求新求變,漸次形成自家面貌。他的山水畫創作藝術之旅,大致可以看到兩條清晰的脈絡——一是注重寫生、「搜盡奇峰打草稿」,目視心記,咫尺寫生之圖,可以繪物象心象大作,尤其注重為家鄉青州起始的沂蒙山川「代言」,精心繪製身際的山山水水。
  • 山水畫寫生漫談/文蔡小龍
    創作出各有不同,又有發展與突破的繪畫作品,80年代後賈又福 陳平 盧禹舜等將現代藝術中的寫意性與象徵性增加到山水創作中,接續古代山水經營,開始了古代山水的當代轉向。同時在寫生訓練中擴展表現題材,加入社會生活的場景,豐富了內容。使得民族繪畫才呈現出燦爛的青春光華與時代的發展。
  • 許俊的青綠山水畫,有著來自自然山水寫生的原型
    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山水印象」畫展,曾集中展示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山水畫家的作品,在當時得到了很好的反響,許俊亦是參展的作者之一。匆忙和粗率是我們這個時代藝術上經常出現的問題,既然山水畫的宗旨是與純淨的自然精神相接,那就需要畫家這個中介保存一份透明的、集中的和內在的性情,所謂人品即人的品性總會在具體的畫跡中顯現出來。」
  • 當代著名畫家張培武作品欣賞
    本次展覽也不止於展,更本著一種開放、包容的學術精神聚焦中國當代山水畫,深入思考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創作的一系列新課題。邀約山水畫創作的前輩、中堅、新秀共聚一堂,踐行李可染先生「為祖國河山立傳」的號召,以至臻至美的作品展現畫家胸有千壑的大境界大胸懷,共襄一場好山好水的雅會。
  • 重巒疊嶂萬壑秀,當代畫家林德坤寫意山水畫賞析
    林德坤新品創作八尺橫幅寫意山水畫《重巒疊嶂萬壑秀》應該說自上個世紀下半葉以來,山水畫領域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寫生大潮。無論是初入藝術大門,對繪畫略懂皮毛的愣頭小夥,還是對傳統技法熟練掌握,以及對傳統文化深入研究的繪畫學者,都紛紛走進自然,在自然之中進行「寫生」,寫生儼然成為當代每個山水畫家不假思索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