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狀元真跡,堪比「印刷體」!醜書大師:毫無藝術美

2020-11-30 騰訊網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當我們聊起中國的書法時,我想大家都會想到著名的書聖王羲之,還有顏真卿等這樣的名家吧?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我國古代狀元的書法怎麼樣?當我們聽到狀元兩個字時那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文化水平非常的高,一般有文化的人當然書法也寫得非常的好。

這位狀元叫劉春霖,是清朝的一位狀元,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狀元,所以他的書法也是非常值得欣賞的,今天為大家收集了他考試時所寫的試卷,當我們看到他的字時很多書法愛好者都驚訝了,這樣的字真的是堪比印刷體!

這些試卷上的字真的是太認真了,和我們當今的硬筆書法非常的相似,但是細節要比硬筆書法更豐富,因為是用毛筆寫出來的,而毛筆寫出這麼小而又工整的字那真的是非常的難做到,因為練過毛筆字的網友應該都知道,這樣細小的字非常的耗精力,而且卷面這樣的工整而又乾淨那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也有的醜書大師認為這種堪比「印刷體」的書法是沒有藝術美的。

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有很多的醜書大師,他們為了博取網友的眼球在寫書法的時候也是花樣百出,有用舌頭醮墨寫字的,還有用注射器寫字的,特別是邵巖的射書最為有名,但是當我們看到最後的成品時,我想每一位書法愛好者都知道這樣的作品才是沒有藝術價值,因為他們對書法太不認真了,只是靠書寫的方式來讓自己出名。

而我們看到我國歷史上這位狀元劉春霖的這些試卷時,我是打心底裡的佩服,這樣的字不僅認真,而且工整,最為重要的是用毛筆寫出來的,這對書寫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都知道這種小楷的難度和「瘦金體」一樣,都對書寫者的體力和精力非常的消耗,但是劉春霖卻沒有一筆是敗筆,正是這樣的認真,才練就了一手好的書法,而且還成為清朝的狀元。

當我們欣賞完劉春霖的書法以後大家是不是體會到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精髓呢?而我們要想成為書法高手,那我們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只有認真練習,我們才能在書法方面取得進步,如果為了博取觀眾的眼球創作出什麼「射書」、「盲書」,那真的是太讓人失望了。最後告訴各位書法愛好者,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書法,這樣才能在書法方面取得進步。各位網友看了這篇文章以後還有何不同的感想?歡迎大家在我們的評論區留言互動喲,讓我們共同把中國的書法文化發揚光大。

相關焦點

  • 清朝最後一位狀元試卷真跡欣賞,字體堪比印刷體,勝過醜書大師!
    但是在我國的古代除了書法家的字跡寫得非常漂亮外,還有一些人的字體同樣達到了書法藝術美,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名家是清朝最後一名狀元劉春霖的書法,如果你是一名書法收藏愛好者,我想你肯定也聽說過劉春霖的名字吧,因為劉春霖在書法界的名氣也是非常的大,今天小七也為大家找到了當年劉春霖參加科舉考試時的試卷,當大家看到當年劉春霖的試卷以後,
  • 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科舉試卷真跡堪比「印刷體」!大師:無藝術美
    今天小七再給大家介紹一位書法家的書法,那就是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的書法。當我們看到小七介紹的是一位清朝最後一名狀元的書法我想很多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吧,這位狀元叫劉春霖,雖然劉春霖出身於一個農民的家庭,但是劉春霖從小就非常的聰明,非常的愛讀書,經過自己多年的刻苦學習,在光緒三十年的考試中也中了狀元,而狀元在我國的古代可以說是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了,那麼這些狀元的書法寫得如何呢?
  • 古人的字真漂亮,清朝狀元試卷堪比印刷體!網友:勝過醜書大師
    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高手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狀元,他的名字叫劉春霖。既然能成為清朝的狀元,那劉春霖的才華肯定也是非常的高,確實劉春霖的才華非常的高,特別是他的漢字更是寫出了書法藝術美,小七也為大家找到了當年劉春霖參加科舉考試的試卷,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 高考狀元寫的字堪比「印刷體」,讓人眼前一亮,好字是練出來的
    古時候科舉考試的狀元,不僅文採飛揚,而且個個都是書法高手,有的科舉狀元參加殿試時寫的字,真的讓人相當驚豔,比如清代的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寫的字就是美到令人心醉的那一種。無論劉春霖殿試時寫的字還是平時所寫的字,都可以說美觀到了極致,用「印刷體」來形容這位科舉狀元的字,其實是對「印刷體」的抬舉。
  • 無臂乞丐用腳寫書法,字體堪比印刷體!專家:再寫10年也無藝術美
    那當然能寫了,而這位無臂乞丐雖然沒有雙手,但是憑藉自己的右腳終於把中國的漢字寫出了書法藝術美,這樣的精神真的是太值得我們敬佩了。我們看到這位街頭乞丐寫下的字體,讓我們感受到了他書法功底的濃厚,這樣漂亮的字體完全達到了書法藝術美,也吸引了很多圍觀的群眾,並且都給這位乞丐點讚,這樣的書法水平真的是太高超了,完全可以進中書協。
  • 一位「高考狀元」的極品小楷,秀雅精緻,堪比「印刷體」
    明清以來的科舉制度,大致可以分為縣試、會試、殿試,縣試考中叫做秀才,會試考中叫舉人,殿試考中叫做進士,而殿試的一甲第一名,稱為狀元,相當於今天的全國「高考狀元」了。梁國治《臨顏真卿小楷千字文》在清代乾隆13年的時候,即公元1748年,有一位年僅25歲的「高考狀元
  • 乾隆皇帝書法真跡欣賞,字跡堪比印刷體!網友:值100萬!
    當大家看到上面的這幅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感受到了乾隆皇帝書法的藝術美呢?我們看到這是一幅行書作品,每個字都非常的瀟灑,而且寫出了書法藝術美,這樣的筆法也非常符合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美,很多書法愛好者看過這樣的書法作品以後也是給出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樣的書法水平完全達到了書法專家的境界。
  • 清朝狀元紙卷真跡:慈禧看後愛不釋手,工整大氣就像印刷出來的
    在長達二百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有700多名狀元名列史冊。僅清朝就曾舉行科考112科,取狀元114名。第一位狀元是傅以漸,最後一位狀元是劉春霖。清朝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試卷真跡,藏於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明倫校區6號樓,目前已被聚協昌博物館當做鎮館之寶。
  • 王羲之真跡雖28字,卻是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地位堪比蘭亭序!
    不過在我國的臺北博物館裡有一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雖然只有26個字,但是地位堪比《蘭亭序》!如果你是書法愛好者,肯定也知道臺北博物館的作品是王羲之的哪一幅書法作品吧?紙張已經非常的舊,但是上面的字卻是非常的清晰,每一個字都寫出了行書的藝術美,而且筆法非常的流暢自然,這樣的書法非常的漂亮,也讓我們書法愛好者有眼福看到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這樣的一幅書法真跡能保存如此完好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書法的珍貴!
  • 古代「學霸」字體堪比「印刷體」,網友:「卷面分」一定高!
    不少網友驚訝於當時考生寫字之工整漂亮,堪比「印刷體」,也有人猜想能寫出這樣好字的考生「卷面分」一定低不了。微博截圖那麼,這位「古代學霸」是誰?從網友曬出的圖片來看,寫下這份考卷的「古代學霸」應當是明代萬曆二十六年狀元趙秉忠,這張是他的殿試卷。而這也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唯一一份現存的明代狀元卷真跡。當時的考題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角度回答如何執政以及執政的指導思想。題目以此考察考生治理國家的見解和策略,達到選拔人才的目的。
  • 科舉最後一位狀元答卷,這字跡堪比「印刷體」,書法家看完也服氣
    在1904年,清朝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科舉,在科舉的最高等級殿試當中,一個叫做劉春霖的人,被慈禧太后欽點成為了狀元。說起劉春霖得到狀元的經歷,也頗為有點巧合。當時的清政府內外交困,為此就要過七十大壽的慈禧太后心煩不已,決定沾沾喜氣,讓自己而非光緒「欽定」狀元,在當時的規矩,主考大臣實際上早就將殿試者的成績按照他們的答案改好,並且按順序排放,而皇帝只要點個頭,做個形式工程即可。
  • 清朝狀元的試卷公諸於世,看到上面的字跡,網友:這也太漂亮了
    科舉考試第一名的稱為「元」,比如鄉試第一稱為解元,會試第一叫會元,殿試第一就成了狀元了。而狀元是無數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地位,而歷史上能榮獲狀元的人才也是屈指可數。在我國的科舉史上,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朝光緒三十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截止,一共是1283年,總共產生狀元592位。
  • 清朝「大內高手」寫的小楷,這字美到了極致,堪比「印刷體」
    唐太宗李世民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在他的大力推崇之下,王羲之成為了「書聖」,宋神宗喜歡徐浩的書法,引發了全體士大夫學習徐浩的風潮,宋高宗喜歡米芾跟孫過庭,滿朝文武則開始崇拜米、孫,清朝康熙跟乾隆喜歡趙子昂跟
  • 77歲農民痴迷書法,耗費15年用毛筆抄寫四大名著,小楷堪比印刷體
    這位農民每一個字都非常的認真,而且行距也把握得非常的到位,寫出了中國傳統書法的啊怵美,這樣工整的小楷絕對是書法大家,而且網友們都稱讚這樣工整的字體堪比印刷體,如果不細看的話還真以為是列印上去的,這也太厲害了吧,這位農民是怎麼做到的呢?這也讓很多的網友非常的好奇。
  • 光緒帝妃子用楷書寫帳本,字體堪比印刷體!網友:勝過醜書大師!
    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也有的網友喜歡懷素的草書,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高手,他們把中國的漢字寫出了書法藝術美,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高手是光緒帝的妃子瑾妃。
  • 光緒帝妃子用楷書寫帳本,字體堪比印刷體!網友:勝過醜書大師
    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也有的網友喜歡懷素的草書,正是在這些書法名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高手,他們把中國的漢字寫出了書法藝術美,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高手是光緒帝的妃子瑾妃。
  • 明朝唯一傳世狀元考卷曝光,字體堪比「印刷體」,遠勝許多書法家
    書法,向來是書寫者本人內心及品行等方面的一個反映,正如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楊雄所言「書者,心畫也。」一個人所書寫出來的文字,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實是將這個人的心性給描繪出來了。此外,清朝時期的劉熙載也曾言:「筆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
  • 清朝狀元真跡現世,讓人自愧不如
    清朝狀元試卷真跡現世,這字跡讓現代人汗顏,與書法家不相上下。我國最後一位狀元名叫劉春霖,於1872年出生在一個世代為農的家庭,由於家境貧寒,父母無力照顧年幼的劉春霖,因此劉春霖6歲時被送回了老家,託付給哥嫂,後來劉春霖進私塾讀書,表現十分突出。
  • 65歲老人挑戰邵巖,苦練「射墨」25年,一根針管射出標準印刷體
    古人說「各有原則、體例,謂之書法」,書為前提,法為原則,毫無章法便是沒有規矩,則成不了方圓,集大成者,在法度之間,書寫漢字的美妙,這才是中國漢字的美!才是中國書法的藝術性!當傳統成為一種「迂腐」,創新成為一種「前進」的時候,書法藝術終究也走向了現代化道路,有人把書法當作興趣愛好,寫出自己愛看的一手好字,有人把書法當成一種職業,追求書法之巔峰,而有人卻把它當成巧奪名利的工具,舉著書法革新的旗幟,走向了「醜書」之路。
  • 現在的創新比對清朝狀元的字簡直是作秀
    而現在卻有很多所謂的「大師」越來越不按照規矩來寫了,有些更是胡編亂造,根本讓人看不懂。小編雖然沒有什麼資格來評判這些「大師」,但在這裡也想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書法講究的是線條美,字體端正才是人們認知中的藝術。而有些大師寫的字讓人看不懂,搞一些所謂的神秘,玩深度真的是讓人有點懵。還真應了那句書法界的話,人正筆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