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真實客觀,絕不弄虛作假;
堅持有血有肉,絕不無病呻吟。
——筆者常歡自在社評語,歡迎網友批評指正
前言
筆者中學時年輕氣盛,也曾跟同學講過:
我要考清華北大!
同學驚嚇且沉默不言,據悉,我在讀的這所中學,在過往近三十年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天才學霸,不超過三個。
你說,我是不是狂妄自大到了有點弱智的境界?幾天後,先別管同學信不信這豪言壯語,我自己就先不相信了。
講這些,無非是表達一下清華北大在國人心中的地位,而清華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則更仿如神一般的存在,就像是權威中的權威。
時代在進步,科技資訊日新月異,近日筆者在微博上關注了一些教授學者們,心裡是這樣想的:
這輩子上不了清華北大,也沒機會聽裡面的教授講課,看看他們的微博,興許能學到一點點皮毛呢,假使真能學到,估計一生受用,獲益匪淺。
這不,乾貨馬上來了,孫立平教授在五一國際勞動節當天,貼出一張圖,上面大書7個字:
不幹活,就沒飯吃。
再配以文字:勞動只是為活下去,僅此而已……
與光榮無關!
筆者當時就懵了,自小老師就教育我們:
熱愛勞動,勞動光榮!
怎麼到了清華大教授口中,便成了勞動與光榮無關呢?帶著疑惑,繼續關注,
接下來的兩三天,網友紛紛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接著似乎跟孫教授互懟了起來,5月3日孫立平直接說:
傻貨,有些話你一輩子都不會懂。
5月4日,孫立平再發言:
有人說,不說勞動光榮,難道說不勞而獲光榮?腐敗光榮?對此,我要明白告訴你,對於腐敗,對於不勞而獲,對於一切的社會不公,你天天喊勞動光榮一點屁用也沒有,關鍵是你是否有爭取社會公正的權利。明白嗎?傻貨們。
看到網友還是不明白,孫立平再發言:
勞動光榮,字面上看,意思不錯。但其實很容易被濫用,被誤導。從歷史上看,最主要的誤導是兩個,一是把勞動與資本對立起來。二是把勞動狹義理解為體力勞動,用以鄙視智力勞動。其實,勞動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做的事情,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和光榮不光榮沒什麼太大關係。
然後,網友們依然聽不明白,孫立平教授繼續講:
五一勞動節是紀念勞動者爭取八小時工作制的,換句話說,是爭取減少勞動時間的。按照這些蠢貨的理解,這不是減少光榮嗎?
默克爾推著小推車在商場買菜。為什麼?不買下頓沒有吃的,明天早上沒有牛奶喝。這和光榮有關係嗎?默克爾就光榮嗎?
孫立平苦口婆心的一番理論教育,但網友還是聽不明白,甚至似乎不賣帳。要知道,在平時,網友是根本沒機會聽到清華教授講課的,現在孫教授一片好心,網友們居然不賣帳?孫教授有點生氣了,於是,孫教授不講理論了,用起了通俗直白的例子:
不要一臉君子相的反對不勞而獲。不勞而獲是一種本性。捫心自問,白給你一百萬,你想不想要?
如果你一邊譴責不勞而獲,一邊喜滋滋想得那一百萬,你就是王八蛋。
我們應當做的,是要通過制度建設堵上漏洞,防止有人不勞而獲。
而討論互懟到了中午,孫立平來總結了一句:
你這種人,我估計就是一棵承受種種社會不公的韭菜。
但不知道為什麼,一說起那些不著調的所謂正能量的話,熱血沸騰。
一說到解決具體問題,馬上就罵你抹黑遞刀子。
寫在最後的常歡自在社評:
筆者實在是糊塗了,孫立平教授是老羞成怒了嗎?傻貨,王八蛋,韭菜,竟用了這樣的三個詞語去形容網友?雖然有一些網絡噴子五毛七毛黨,但大多數,是普通的網友。孫教授,以你的身份,何必罵人呢?須知道,有句話說得好,罵人傻者,自己亦傻。
最重要的是,筆者實在聽不明白孫教授這幾天對勞動的講述,到底是在講什麼東東,記得小學、中學時的老師教導我們:
熱愛勞動,勞動光榮。
這句話以我的理解是:勞動創造價值,既為自己,也為社會集體。要有無私奉獻精神。
如果按照孫教授說的,勞動與光榮無關。換句話說就是:
老師教授學生拿了工資,學生聽課交了學費,老師不必愛護學生,學生不必尊敬師長?
那成何體統了?請問孫教授。這還有集體主義精神嗎?過於強調個人勞動所得,不講集體精神不講奉獻精神,明顯是在哲學範圍都講不通,集體都沒了,何來個人?兩者是相輔相成,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但集體大於高於個人。
這是筆者在小學、中學時聽老師說的,我聽明白了。而清華大學孫立平教授的話,我實在是聽不明白。
所以,我聽小學中學老師的話,不聽孫大教授的話。我甘願做傻貨,王八蛋,韭菜!
親愛的網友們,您們認為呢?
雖書讀得少,文章寫得不一定好,但起碼堅持原創,堅持積極、正面的價值觀。歡迎大家評論,分享,點讚,收藏,純粹個人原創,首發百家,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