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隱層原因!

2020-12-15 騰訊網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面對這樣生死存亡的關口,作為東北地區的最高統帥,張學良選擇了不抵抗,而這助漲了侵略者的氣焰,東北三省也就這樣拱手讓給了日本人。遙想三年之前,面對父親被日本人炸死,日本人不斷壓迫的情勢下,張學良果斷選擇了」東北易幟「,維護了祖國的統一,然而,在三年後的九一八,擁有30萬東北軍的張學良為何卻寧願背負」不抵抗「的罵名,也要選擇忍氣吞聲呢?

在比較官方的記錄中,我們知道,是蔣介石密電張學良不抵抗。然而這一說法有一定爭議,也並不一定是張學良不抵抗的根本原因。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叱吒軍政兩界的張學良變得如此懦弱呢?

這一切都要從1929年的中東路事件說起。

1929年6月15日至20日,遼、吉、黑、熱四省及哈爾濱特區軍政大員齊集瀋陽,參加張作霖逝世一周年紀念會,並討論中東路等有關問題。7月7日,張學良赴北平與蔣介石晤談;10日,南京政府外長王正廷亦被召至北平;同日,張學良貿然派軍佔領「中東路」,並將蘇聯的商船貿易公司、國家貿易公司等駐華機構同時查封,搜查蘇聯職員·,逮捕200餘人,此為「中東路事件」。

7月13日,蘇聯政府照會中國政府表示強烈抗議,並限期答覆舉行和談的建議;7月16日,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復照蘇聯外交部;蘇方認為不能滿意,於7月17日向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斷絕外交關係;7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就中蘇絕交問題發表對外宣言;7月20日,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為蘇聯事發表《告全國將士》電和《告東北將士》書;7月23日,國民政府關閉駐蘇使館。

此後,蘇聯以迫使中國回歸談判為由,向東北發起攻勢,而一向主張強硬對待蘇聯的蔣介石政府,以及急於建立功業的張學良也不甘示弱,雙方隨機在中蘇邊境發生大規模衝突。

然而,戰爭的結果卻大大出乎張學良的意料。蘇聯以損失800人的代價,殲滅並俘虜了東北軍近9000人,滿洲裡等地也被佔領,戰爭更是讓邊境的人民陷入苦難。一向不以蘇聯為意的張學良,深感東北軍與蘇聯紅軍戰鬥力的差距。在張學良的內心裡,日本是強大的,但蘇聯不過爾爾,但事實卻讓他看到中國軍事力量的不足。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原本在北平談話中,強烈支持張學良強硬對待蘇聯的蔣介石,卻默不作聲了。原來答應的」十萬大軍、百萬軍費「都絕口不提,反而向張學良借調重炮營,以支持蔣介石的中原大戰。蔣介石的這種兩面派政治手段,卻讓張學良深感寒心。

中東路事件由此在張學良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使張學良對待列強以隱忍為主的政治態度不斷生根發芽。中國的軍隊無法對抗蘇聯,那就更無法對抗日本;而中央軍永遠不會真正援助東北軍。這是中東路事件中,張學良收穫的經驗。

消極的吸取了中東路事件的經驗,918事變中,不抵抗的決定,似乎也就是張學良的必然了!

相關焦點

  • 張學良:不抵抗,是我的責任丨九一八事變
    過去長期以來都說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之所以不抵抗,是因為蔣介石給張學良下達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張學良部下為主的一些人在回憶錄中也多次提到這點。但是隨著海峽兩岸各種史料的披露,尤其是當事人張學良晚年自由時開口說話,可以發現,這些所謂蔣介石給張學良下達不抵抗命令的說法多是空口無憑且經不起史料驗證的。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究竟是不是蔣介石下的命令?誰才是不抵抗將軍?
    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美國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的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儘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藉口。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政策究竟是誰下達的?29年後曝光,眾人詫異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政策究竟是誰下達的?29年後曝光,眾人詫異九一八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當時日本炸毀了奉天柳條湖的一段鐵路,卻反過來威脅是我國軍隊破壞的,就此對我國展開了攻擊,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然而,在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我方卻並沒有作出反擊,就這樣令東北很快就淪為日本的陣地,日軍便開始在東北裡邊建立了偽滿帝國,開始了更為殘酷的侵華之路。九一八事變,不抵抗政策究竟是誰下達的?
  •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命令到底是誰下的?蔣介石還是張學良?
    張學良曾言,「終有一日將此事表白於天下的機會」。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早已過世,張學良也早脫離了軟禁生涯,定居美國。可這封密電依然未見蹤影——這就意味著,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缺乏直接證據。作為當事人之一,張學良的說法更是耐人尋味。「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張學良表示「忍痛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的命令,而被蒙上不抵抗的罪名,代蔣受過。」
  • 「九一八」當夜不抵抗政策的責任爭議
    因為「九一八」當夜的不抵抗,張學良被罵為「不抵抗將軍」,但多年以來一直流傳著是蔣介石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下令不抵抗,張是代人受過的說法。其中最有名的是曾任張學良機要秘書的郭維城在1946年8月15日發表廣播演說時稱:「『九一八』事變當時,張學良將軍在北平,一夜之間,十幾次電南京蔣介石請示,而蔣介石卻若無其事地十幾次復電不準抵抗,把槍架起來,把倉庫鎖起來,一律點交日軍。」(《東北日報》1946年8月24日)但直到今天,始終無法找到任何一份蔣在「九一八」事變當時命令張不抵抗的電報或手諭。
  • 九一八事變後,為什麼張學良選擇不抵抗呢?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以後,和國民黨南京政府達成協議,即南京政府每年給槍給錢,而東北則接受南京派去的黨政大員,此外東北的外交權力也上交給南京中央政府。這給後來發生的許多事情都帶來了不便,比如說「中東路事件」「九一八事變」東北的處理措施。張學良應該在考慮很久後,才下了不抵抗的命令。他以為這是日本的一次挑釁,只要避免了這次鋒芒,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九一八事變的背後,中國軍隊人數佔優,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
    日本侵華戰爭的開端,歷史上稱為「九一八事變」,日本用栽贓嫁禍的手段,轟開了中國東北的大門,開始侵略中國。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的背後,是來自各方面、各種人群和意圖的推動,最終促使「九一八事變」爆發。今天筆者就從中日各自的視角,來分析事變背後的故事。
  • 九一八事變的「不抵抗」政策,究竟是為大局考慮,還是另有所圖
    說到這次事件為何東北軍不反抗,還是得看蔣介石給張學良下達的「不抵抗」政策,不抵抗政策的說法就是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蔣介石認為目前最大的事情就是消滅國內的反抗勢力,而並非首先要抵抗日本。張學良為保存實力,配合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對於「不抵抗」政策,作為東北大帥的張學良,其實是極為反感的,但他也無奈,如果不按照蔣介石的要求來,東北軍直接前去抵抗,那麼結果就是東北軍孤軍奮戰,民國軍隊不會給予支持。
  • 如果中原大戰時,張學良不率東北軍入關,還會有「九一八」事變嗎
    這場戰鬥爆發後,老蔣和閻錫山都對張學良進行了拉攏,但是張學良最終選擇率領十萬東北軍精銳入關,幫助老蔣平定這場大戰,那麼如果張學良不率十萬東北軍入關,還會有九一八嗎?其實或許可以避免。
  • 「九一八」事變前後,張學良在幹啥?
    去參觀大帥府時,瀋陽籍的導遊介紹說:「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張學良還在北平抽大煙,與胡蝶共舞。憤恨之情溢於言表。導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她介紹的卻與事實有所出入。當時張學良確在北平不假,他是於1931年4月13日從瀋陽遷到北平的,東北的事務則全交與東北軍參謀長榮臻與臧式毅處理。
  • 「九一八」事變,不抵抗政策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
    一,在山雨欲來之時: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的《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31中華民國二十年辛未」的部分,有明確的記載:712(五,二七)乙、蔣中正電張學良,謂現非對日作戰之時713(五,二八)乙、于右任電張學良,中央現在以平定內亂為第一,東北同志應加體會。
  • 「九一八」檔案中的張學良:《少帥》不該一筆帶過的關鍵點
    在新近熱播的電視劇《少帥》中,同樣選擇此事件作為引子來牽出「少帥」的故事。既然論及「九一八事變」,那麼自然牽扯到「不抵抗主義」。導演張黎曾如此評論:「現在還在爭,『不抵抗』應該怪蔣介石還是張學良,其實誰也不怪,只怪當時國力太弱。」除了國力孱弱外,「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及日軍隨後大規模軍事行動確有其意外性。晚年張學良曾表示:「當時我沒想到日軍會那麼蠻幹,我以為他們絕不會這樣做。」
  • 張學良為何實行「不抵抗政策」,將自己的國土讓給日本殺父仇人?
    作為中國近現代極具爭議的歷史人物,張學良的許多行動和決定都直接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東北的統一統一、西安事變的全面抗日。但是人民最津津樂道,也是張學良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他推行的「不抵抗政策」,使東北淪陷敵寇之手。
  • 考證:蔣介石向張學良下過不抵抗命令嗎?(圖)
    第6頁:張學良晚年澄清:不抵抗命令出自他本人,而非中央政府第7頁:注釋   提要:長期以來大陸通行一種說法: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對日本關東軍的進攻未予抵抗,是張學良「忍痛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命令,他蒙上「不抵抗將軍」罵名,是做了蔣的「替罪羔羊」。研究中存在一些誤區,須要澄清。
  •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真的不抵抗嗎?近20萬部隊化整為零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迅速佔領了東北全境,又把清朝遜位皇帝溥儀請回東北老家當了傀儡皇帝。從此日本把中國東北當作後方基地,利用東北豐富的煤炭、森林、人力資源,撐起了戰爭。到1945年抗戰結束,日本人竟霸佔東北長達15年之久。
  • 九一八事變:為何東北軍對日軍不抵抗,丟掉瀋陽?四個月丟掉東北
    那么九一八事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丟掉東北的始作俑者是誰呢?實際上正是蔣介石,是他下達了堅決不要抵抗的命令。下面來詳細說一說。01 不抵抗方針日本對我國東北一直以來虎視眈眈,清政府昏庸無能,允許日本在南滿駐軍,以至於日軍早已控制了遼吉兩省的重要城鎮和主要交通幹線。在九一八事變前,日軍在東北的侵略勢力已經根深蒂固,關東軍司令部也從旅順移到了瀋陽。
  • 中國韶山•深度•張學良是918事變最大的罪人
  •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軍統帥張學良在忙什麼?他下了什麼命令?
    事變後的一個月,《庸報》刊發《張學良的「九一八」之夜》一文說:「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日本關東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一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東北三省之同胞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而東北軍之最高統帥張學良將軍彼時卻正與紅粉佳人胡蝶共舞於北平六國飯店。」
  • 「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達不抵抗命令?其實這才是歷史真相
    「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達不抵抗命令?其實這才是歷史真相 上海的消息,又是從東京消息轉引過來的,上面只說東北軍破壞了南滿鐵路,其它不詳,所以這位國民政府主席並不知道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他當時只是就事論事地趕緊給張學良發了個電報,除詢問詳情外,還讓他做好對外宣傳,尤其是要闢謠——哪怕破路這件事真是你幹的,也打死不能承認啊!
  • 九一八事變那天晚上張學良在北京幹什麼
    1931年9月18日那天,在北平養病的張學良參加完英國公使館的宴會後,又趕赴前門中和戲院觀看梅蘭芳演出的《宇宙鋒》。不料途中忽有瀋陽急電,少帥隨即匆匆趕回醫院。事後人們才得知,當天晚上發生了駭人聽聞的九一八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