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民族關係對於我們這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來說至關重要,它既是社會和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基礎和前提。民族關係的和諧與否,不僅關係到和諧社會的構建,而且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穩定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構建和諧民族關係必須遵循「三個離不開」的原則,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三個離不開」是由我國民族分布條件決定的,受各種歷史因素影響,我國各民族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我國各少數民族和漢族,以及各少數民族之間都密切地聯繫在一起,相互依存。我國各民族人口、經濟、自然資源條件的狀況各異,這就決定了漢族和少數民族必須把各自的優勢、長處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才能加快我國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速度,從而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總之,只有堅持「三個離不開」,使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實現和諧相處,才能構建和諧民族關係。
構建和諧民族關係必須堅持「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原則。旗幟鮮明地反對民族分裂,堅定不移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政治大局穩定,維護各族人民大團結,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民族分裂主義的本質是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分裂國家,破壞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民族分裂主義,不論發生在哪裡,都是我國穩定和發展的嚴重禍害。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就是維護國家最高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為了讓各族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生活。
構建和諧民族關係必須強化「四個認同」。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和文化觀的具體體現,是民族團結教育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強化對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從來就是相互聯繫、互相促進的,從而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體。強化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我國56個民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凝聚而成的,每一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各民族都為創造和發展中華文化做出了貢獻,正是古老而燦爛的中華文化,陶冶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培育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國家的發展和強盛,民族的獨立和振興,人民的尊嚴和幸福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支撐。強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各族人民的必然選擇。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共識。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民族關係,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首先,要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民族關係提供物質基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要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全面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就要堅持公平與效率的統一,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的創造活力;促進區域協調互動,優勢互補,實現各地區共同發展,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就要因地制宜,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從本地實際出發走出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加快發展的新路子,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人民幸福、生態良好。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為構建和諧民族關係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當前,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總體水平較低,基本公共服務比較缺乏,部分群眾上學難、看病難、就業難等問題還比較突出。我們要從解決少數民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大力發展民族教育,著力改善農牧區辦學條件,努力實現教育公平,大力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解決少數民族群眾「就業難」的問題,不斷提高協調社會各階層利益的能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構建和諧民族關係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民族關係,始終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國家至關重要的社會關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七大強調,要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這是我們黨立足新起點,適應新形勢,對民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要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過程,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民族基本知識的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增強珍惜和維護民族團結的堅定性和自覺性。要繼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使「三個離不開」觀念深深紮根於各族人民心中,強化「四個認同」教育,鼓勵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實現和諧共處,共同進步。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講原則、講法制、講政策、講策略,嚴格區分矛盾性質。對於人民內部矛盾,要採取教育、疏導、化解的辦法來解決;凡屬違法犯罪的,不論涉及哪個民族,信仰何種宗教,都要依法處理;蓄意挑撥民族關係,製造惡性事件的犯罪分子,要堅決依法打擊;堅決抵制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