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郫都區名號更響亮的是郫縣豆瓣,這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醬料,用蠶豆配合辣椒發酵,配合獨特的工藝,最後成就了中國調味界的一面金字招牌。回鍋肉配上郫縣豆瓣,基本上是四川家家戶戶的標配,映證郫縣豆瓣魅力的同時,也讓我們記住了郫縣這個名字。
16年12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准,郫縣撤縣設區,成為成都二圈層繼溫江、新都、雙流後第四個撤縣社區的區縣。
郫縣舊有「銀郫縣」稱號,是成都的後花園。小時候對郫縣的印象比較淡薄,能聽到的名字就是紅光、團結、犀浦以及農家樂。現在聽的比較多的就是:秋天的電子科大、犀浦夜市以及三道堰。可是無論如何,在網上搜一搜郫縣有什麼好玩的,連許多本地人都說:我們這裡沒啥好玩的。但這也並不影響當地人對郫縣的熱愛,也許你吃著沱江橋肥腸粉,逛著萬達的時候就會覺得疫情也不重要,其他也不重要,至少現在很快樂。
郫都區經濟總量在二圈層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溫江(西邊的都好慘,哭),其產業布局主要概括為:「五區兩軸兩帶」,具體意思為「五區」: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食品飲料產業功能區、鄉村旅遊聚集區、都市現代農業聚集區和文化創意聚集區。「兩軸」:東西向的紅光大道發展軸和南北向的五環路郫都段發展軸。「兩帶」:錦江綠軸特色小鎮生態帶和清水河創智活力生態帶。概括下來就是打造以電子信息、食品產業功能區為主導、生態鄉村旅遊為輔的產業布局。
電子信息產業是郫都區的主導產業,這也是郫都區政府大力發展的產業,這也是和成都市政府一核四區中信息產業園區身份相匹配的。
郫都區的信息產業功能區匯聚了很多知名企業,包括華為、傑獅隆半導體、曠視科技、菲諾氪斯(成都)科技等一批國際國內知名電子信息龍頭企業,還有諸如曠世這類AI龍頭都入駐了郫都區,再加上電子科大的加持,建樹是相當看好郫都區信息產業未來發展的,因為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基礎,而且信息產業作為成都的主導產業,一定會得到政府資源的傾斜,當產業功能園區匯聚更多的優秀企業時,會形成壁壘,這也是郫都區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隨著郫都區雙創基地建設的加快,郫都區的城市重心,正在朝著郫都城南方向傾斜,菁蓉湖一帶將成為發展動能所在區。我覺的郫都區政府就很明智,做大做強支柱產業就是其發展的道。
受制於西控的影響,郫都區的很大一部分是被打造成鄉村、文創、農旅產業的,儘管作為傳統工業大縣,一三產較弱,也是存在的短板,但集中圍繞二產進行三產融合也未曾不是一件好事。
區內有高校的保障(電子科大、交大、西華等),有良好的交通環境加持,包括已通車的地鐵2號線、6號線,有軌電車蓉2號線,犀浦站點TOD項目的建設、成灌鐵路的無縫換乘(雖然班次少),郫縣在交通上的投入力度較大,羊西線快速路改造,蜀源立交投用,犀團路建設改造,及時犀浦依然很堵,但還是讓郫縣的未來還是值得被看好的,這就是郫縣發展的術。
郫縣的整體房價也處於二圈層中相對疲軟的,這也與郫縣的經濟總量相匹配,城區二手房價在1萬左右,犀浦片區在1.2-1.3左右,部分房源超過2萬。不過隨著人才的匯聚,在產業園區相對集中的區域,房源價格是有上漲的空間的。
不過郫縣也面臨和溫江、西門同樣的問題,老城區的老化、公立學區的缺乏、部分區域的規劃凌亂等等。
但這一切也都從另外一面證明了郫都區的煙火氣,採訪過幾個郫縣朋友,他們可能中意的是街上的小吃,中意的是逛街的閒情,中意的是對郫縣的熱愛。
其實整體而言,相比溫江,我更看好郫都區,雖然都在整體西控的範圍內,但郫縣有支柱產業,而且也無比符合未來的方向。也許老化是西門普遍的特點,但有產業總能看到發展的希望。每一個居住在郫都區的市民,就是樂觀成都人中重要的組成,無論是溫江、郫縣還是新都雙流龍泉驛,每個市民都無比熱愛自己的區域,用腳投票就是最強有力的證據。
用心熱愛腳下的土地,已經足夠了。
歡迎各位朋友廣泛留言討論,建樹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