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今自張騫使大夏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司馬遷《史記》。
《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怪志古籍,現今傳世版本共18卷,《山經》五卷,《海經》十三卷,成書時間末知,只不過如今傳世最初的版本是西漢郭璞所著。《山海經》收錄了各類民間傳說,比如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亦是家喻戶曉。
夸父族居住在北方的大荒中,它是大神后土的子孫,他們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所以也被稱作巨人族,他們喜好打抱不平,但因協助蚩尤被黃帝所殺。那麼夸父族人為什麼突然墜日呢?在傳說中,夸父族崇拜太陽,為了獲得永生的光和熱。但從當今的角度而言,太陽東升西落,循環不息,夸父族不太可能天天追日,專家覺得這是一場上古災難。
版本一:遷移說
夸父逐日流傳下來的版本有很多,《山海經·海外北經》載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這裡提起了飲水,水是生命之源,就算是夸父也需要飲水,生活在北大荒的部落,水源本就稀少,一場大旱災,讓夸父迫不得已放棄家園找尋有水源的地方,遠古時期,人類有著最原始的太陽崇拜,人並不認為是太陽帶來了旱災,反而是妖獸,旱魃最為典型。
並且到了晚上大荒中危機重重,晝夜溫差大,唯有追尋太陽,他們才能夠生存下來,夸父帶著族人來到了渭河,但渭河已經乾旱,他們又繼續北上,但他們並沒有尋找到水源,夸父族人也消亡在路上。
版本二:逃難說
夸父協助蚩尤大戰黃帝,蚩尤被殺後,夸父逃到了原住地,黃帝要斬草除根,派出應龍追殺夸父一族,《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夸父一族是渴死的,但也是被應龍所殺,應龍是皇帝下屬,它管轄的便是水源,蚩尤和黃帝大戰時,黃帝請出了應龍蓄水,《山海經·大荒北經》載: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蓄水並非是水攻,反而是切斷水源,所以蚩尤請祭祀求雨,黃帝又請出旱魃,旱魃所在之處赤地千裡,滴水全無,相同旱魃也造成了夸父族人的大旱,應龍又繼續追殺夸父,他們迫不得已遷徙,在追殺和遷徙中,夸父族消亡了。
版本三:祈雨說
夸父部落同樣還是遇到了一場大旱災,夸父作為部落的族長,需要為族人尋找到新的水源,他的逐日只是一場祈雨的巫術活動,但逐日失敗了,他的族人也在這次大旱當中走向了消亡。
三個版本雖然各有不同,但都是跟旱災有關,夸父逐日,追的並不是太陽,而是水,而他也在逃離這場大災難。
不過,在讀《山海經》之前,如何找到一本版本權威,好讀又好看的山海經?
在這裡,小編建議你讀讀這部《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有關於神話傳說的故事,並且是一本很受專家教授喜愛的經典好書,非常值得有思想的人深入分析。
各位可能會擔心看不明白,不用擔心它是一本彩圖詳解版《山海經》,在其中不僅僅添加了全注釋全譯文翻譯,並且還搭配上了精緻的插畫圖片。
這樣的表現形式,不論是成年人或是小孩,都能夠從這當中感受到上古文明的風採,小孩子通過插畫去了解這些故事,還可以有效地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受益匪淺。
只需要一頓飯錢,但是卻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不僅僅可以增長見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面,還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