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推測他追的未必是真的太陽

2020-12-08 運動30分

太史公曰:今自張騫使大夏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司馬遷《史記》。

《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怪志古籍,現今傳世版本共18卷,《山經》五卷,《海經》十三卷,成書時間末知,只不過如今傳世最初的版本是西漢郭璞所著。《山海經》收錄了各類民間傳說,比如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亦是家喻戶曉。

夸父族居住在北方的大荒中,它是大神后土的子孫,他們身材高大,力大無窮,所以也被稱作巨人族,他們喜好打抱不平,但因協助蚩尤被黃帝所殺。那麼夸父族人為什麼突然墜日呢?在傳說中,夸父族崇拜太陽,為了獲得永生的光和熱。但從當今的角度而言,太陽東升西落,循環不息,夸父族不太可能天天追日,專家覺得這是一場上古災難。

版本一:遷移說

夸父逐日流傳下來的版本有很多,《山海經·海外北經》載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這裡提起了飲水,水是生命之源,就算是夸父也需要飲水,生活在北大荒的部落,水源本就稀少,一場大旱災,讓夸父迫不得已放棄家園找尋有水源的地方,遠古時期,人類有著最原始的太陽崇拜,人並不認為是太陽帶來了旱災,反而是妖獸,旱魃最為典型。

並且到了晚上大荒中危機重重,晝夜溫差大,唯有追尋太陽,他們才能夠生存下來,夸父帶著族人來到了渭河,但渭河已經乾旱,他們又繼續北上,但他們並沒有尋找到水源,夸父族人也消亡在路上。

版本二:逃難說

夸父協助蚩尤大戰黃帝,蚩尤被殺後,夸父逃到了原住地,黃帝要斬草除根,派出應龍追殺夸父一族,《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夸父一族是渴死的,但也是被應龍所殺,應龍是皇帝下屬,它管轄的便是水源,蚩尤和黃帝大戰時,黃帝請出了應龍蓄水,《山海經·大荒北經》載: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蓄水並非是水攻,反而是切斷水源,所以蚩尤請祭祀求雨,黃帝又請出旱魃,旱魃所在之處赤地千裡,滴水全無,相同旱魃也造成了夸父族人的大旱,應龍又繼續追殺夸父,他們迫不得已遷徙,在追殺和遷徙中,夸父族消亡了。

版本三:祈雨說

夸父部落同樣還是遇到了一場大旱災,夸父作為部落的族長,需要為族人尋找到新的水源,他的逐日只是一場祈雨的巫術活動,但逐日失敗了,他的族人也在這次大旱當中走向了消亡。

三個版本雖然各有不同,但都是跟旱災有關,夸父逐日,追的並不是太陽,而是水,而他也在逃離這場大災難。

不過,在讀《山海經》之前,如何找到一本版本權威,好讀又好看的山海經?

在這裡,小編建議你讀讀這部《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有關於神話傳說的故事,並且是一本很受專家教授喜愛的經典好書,非常值得有思想的人深入分析。

各位可能會擔心看不明白,不用擔心它是一本彩圖詳解版《山海經》,在其中不僅僅添加了全注釋全譯文翻譯,並且還搭配上了精緻的插畫圖片。

這樣的表現形式,不論是成年人或是小孩,都能夠從這當中感受到上古文明的風採,小孩子通過插畫去了解這些故事,還可以有效地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受益匪淺。

只需要一頓飯錢,但是卻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不僅僅可以增長見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面,還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看《山海經》寫了啥,他追的並不是太陽
    《山海經》收錄了各種民間傳說,像是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更是家喻戶曉。 夸父族居住在北方的大荒之中,它是大神后土的子孫,他們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因此也被稱為巨人族,他們喜好打抱不平,但因協助蚩尤被黃帝所殺。那麼夸父族人為何突然墜日呢?在傳說當中,夸父族崇拜太陽,為了獲得永生的光和熱。
  •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你看《山海經》寫了啥,追的可不是太陽
    夸父是上古神話傳說人物之一,生活在北方大荒中,大荒之上有一座大山,他們都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為夸父族,夸父族又稱為巨人族,個個身材高大,擁有巨力,據說夸父曾幫助蚩尤攻打黃帝,被黃帝擊敗之後,返回了北方大荒。在《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 夸父追日的故事裡,夸父追的真的是太陽嗎?山海經裡就有答案
    在山海經記載裡,說夸父族崇拜太陽,一輩子的期望就是可以獲得永生的光與熱。但是我們通過現在的科學技術發現了,太陽離我們遠了去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尚且無法達到。所以夸父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追日。現在的專家在研究了山海經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夸父追日的故事背後很有可能是一場上古時期發生的災難。
  • 《山海經》中夸父為何逐日?他追的不是太陽,而是另一種東西!
    相信不少人都讀過《夸父逐日》這篇文章,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之中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逐日這段話的意思是:夸父追逐太陽,渴了就喝黃河跟渭河的水,但是黃河渭河的水不夠,最後渴死了。
  • 夸父為什麼要逐日?專家:你真以為他追的是太陽?
    那麼夸父到底是誰呢?夸父這個神話人物出現在《山海經》中,裡面這樣描繪夸父的形象:「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這就是夸父的來歷。蛇對於我們現代的人來說,大家只要聽到蛇這個名詞就會聞風喪膽,更不可能去抓蛇。但是夸父的耳朵上和手上都有兩條蛇,這也可以證明夸父不是一般的普通人。
  • 巨人夸父為什麼要追著太陽跑,「逐日而死」的史實是什麼!
    說起夸父逐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在不同的版本記載中,夸父的故事有所不同。一說夸父作為巨人族,擅長奔跑,有一天想看看太陽沉下去的盡頭是什麼樣子,於是夸父族開始逐日。結果累死在半路上了。還有一說因為太陽焦烤著大地,把莊稼烤死了,人們沒有水喝,夸父只能想辦法把太陽拽下來,質問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惡事,然後在逐日的途中饑渴而死。但是無論在哪一個版本的「夸父逐日」中,都有夸父喝乾了,涇渭兩條河的水的記載。一個瘋子,一直追著太陽跑的故事,為何能流傳千古呢?事情一定不簡單。
  • 《山海經》中「夸父逐日」真相,他追的不是太陽,是躲避上古災難
    《山海經》中「夸父逐日」的故事我們都聽過,但是夸父追逐的真是太陽嗎?怎麼會有人想要瘋狂的去追逐太陽呢?前段時間有專家有了答案,他們認為,真相可能是夸父追逐的並不是太陽,而是為了躲避一場上古的災難。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夸父為何逐日?其實他追的不是太陽
    就拿夸父逐日來說,《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相傳夸父是天神後裔,擅長奔跑,他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居住在天上。但有一個問題就是,盤古死後,雙眼化為日月,而夸父是在盤古之後,太陽對於夸父來說是一直存在的,那他為什麼突然想起追太陽了呢?是他的突發奇想還是另有原因呢。夸父是神,當然不是神經病,由之前我們講到的眾神之戰可以猜測,其實夸父逐的日不是太陽,而是核彈,嚇不嚇人!
  • 夸父為何要逐日?《山海經》中的隱藏伏筆,原來古代真有此事!
    其實翻譯過來意思非常簡單,即夸父追太陽追到口渴了,想要喝水但是喝光了河、渭兩條河都還不解渴,然後又北上跑到大澤湖去喝水,結果還沒走到大澤湖就渴死了,死後他手裡的拐杖就變成了一片桃林。這個故事倒是不難理解,但細品之後,這裡面好像有些不對勁的地方。夸父什麼胃口啊,喝水能把兩條河都喝光?為何僅僅一根拐杖能化成一片桃林?
  • 山海經:夸父曾追到過太陽!他的速度有多快,其實答案就在書中!
    歡迎大家來到鋼圈的百家號~山海經:夸父曾追到過太陽!他的速度有多快,其實答案就在書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講一講關於這《山海經》中的那些事兒。大家都知道,《山海經》是中國玄幻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傳承上古神話的珍貴古籍。這部著作不僅僅是寫了許多奇奇怪怪的角色和故事,其實也濃縮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裡面還有很多的人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 山海經:夸父其實追的並不是太陽,而是「它」!
    山海經:夸父其實追的並不是太陽,而是「它」!文丨興興說我們小時候都曾經看過很多童話故事和神話故事,並且我們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這些神話故事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樂趣,同時也啟迪了我們很多人生道理。我們或許看過山海經,或許沒有看過山海經,但是山海經當中的有些故事我們卻是很熟悉的。就比如夸父追日的故事,而且我們所了解的夸父追日和山海經中記載的還略有不同,山海經裡告訴了我們夸父追日追的其實不是太陽,而是它!很多神話故事都給我們的生活以啟迪,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之外,更重要的是告訴了我們一些做人的道理。
  • 夸父沒有逐日,而是日逐夸父,用《山海經》分析夸父詭異死因
    「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在廣大地域內,動物灼斃變形,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部燙死。火箭爆發時聲如雷鳴,把敵兵燒得如焚焦的樹幹。」這……這就是描寫大噸位的爆炸的場景嘛,用核爆特質來描寫將更加真實。夸父逐日,為何非要說是追逐太陽,不可以說是攆走太陽?
  • 山海經:追太陽的那個夸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
    可在整本《山海經》中卻前後記載了夸父「死亡」了三次,然而到處都不曾記載夸父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更不曾記載夸父掛掉後又是如何滿血復活的,這就像極了動畫片裡每集都被壓扁一次的卡通人物,復活的神奇而誇張。《山海經·大荒北經》裡有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 山海經:追太陽的那個夸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
    可在整本《山海經》中卻前後記載了夸父「死亡」了三次,然而到處都不曾記載夸父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更不曾記載夸父掛掉後又是如何滿血復活的,這就像極了動畫片裡每集都被壓扁一次的卡通人物,復活的神奇而誇張。說夸父沒有自知之明,非要追著太陽的影子跑,就這樣一直攆到禺谷終於逮住了。彼時口渴難耐的夸父,想要喝黃河的水解渴,結果黃河的水卻不夠他喝的,然後又打算跑到北方去喝大澤的水,然而還沒跑到地方就被活活渴死了。
  • 《山海經》中為何記載了夸父兩種死法?解析夸父死亡之謎
    在上次的文章中我提到,夸父被應龍所殺。很快就有讀者發來疑問,說夸父不是追太陽的時候渴死的嗎?怎麼又說是被應龍所殺呢?沒錯,《夸父逐日》的故事大家很熟悉,不會記錯的,夸父就是渴死的。我們熟悉的夸父逐日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的記載,對於夸父死因的描寫總共也沒有幾個字,「未至,道渴而死」而已。《山海經》也有類似記載,因此我們基本可以確定,夸父確實是渴死的。那麼是我寫錯了嗎?
  • 夸父為什麼要追日?
    《山海經》中記載的巨人,在中國家喻戶曉,他立志追趕太陽,半路上渴死了。夸父是《山海經》名人,在七部經卷中都有出現。夸父與日逐走,入三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山海經·海外北經》意思是:夸父不停地追太陽,口渴,把黃河、渭河的水都喝乾了,再去喝北方大湖裡的水,還是沒追到太陽就渴死了。他把手杖丟了,化成了一片桃樹林。
  • 夸父為什麼追日?(圖文版)
    夸父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巨人,在中國家喻戶曉,他立志追趕太陽,半路上渴死了。夸父是《山海經》名人,在七部經卷中都有出現。夸父與日逐走,入三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
  • 《山海經》中夸父死了兩次,不是逐日累死的,是書中記載錯了嗎?
    傳說,夸父為了追趕太陽,最後筋疲力盡而死。但在《山海經》中,還有一種說法是,夸父是被應龍殺死的。在同一本書中,但是夸父的死因不同,這是為什麼呢?版本一:逐日而死《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山海經:揭露「夸父逐日」的真相,太陽西下,夸父為何往北走?
    山海經:「夸父逐日」的真相,太陽西下,夸父為何往北走?我們可以來探討推測一下。此故事源自山海經,山海經中對其有大量的解讀,其中分別有三處。第一個提到夸父逐日故事的文字是在山海經的海外北經中,文中講到:「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追日:夸父為逐日而死?夸父:我才沒那麼無聊,都是黃帝的陰謀
    《山海經》中有一則故事叫做夸父追日,這是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神話故事。但是,由於古人沒有對這則故事背景有太詳細的記載,因此,其背後的一些故事我們就沒有去深究,但是這則故事真的就這麼簡單嗎?故事很簡單,意思就是將: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還沒趕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丟棄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